12.10 俄波战争中,戴高乐上尉如何打败苏联元帅?两人是患难之交的狱友


俄波战争中,戴高乐上尉如何打败苏联元帅?两人是患难之交的狱友

1918年,历时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对于戴高乐来说,战俘营里3年零3个月的生活,让他内心充满了遗憾和沮丧,本想通过战争建功立业,为家族增光添彩。现如今,以战俘身份回到国内,是他“人生路上的第一次挫折”。

更让戴高乐难受的是,一起上战场的校友或同龄人,有的职务得到了晋升,有的受到了重用,而他还是一个没有职务的上尉,闲置在家,无所事事。尽管家人对他能够安全回国深感安慰,但戴高乐不愿“虚度光阴”。俄波战争,让他看到了希望。

俄波战争中,戴高乐上尉如何打败苏联元帅?两人是患难之交的狱友

戴高乐找到了弥补“失去岁月”的良机。

一战期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为巩固苏维埃政权,苏俄与德国单独签订协议,退出了一战。但是,英、法等国却将新生的苏俄看成眼中钉、肉中刺,认为这是对西方社会巨大的挑战。将其扼杀在“摇篮里”,成为了他们的共识。

他们一面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另一面极力支持波兰挑起战争。而被西方国家“当枪使”的波兰,趁俄国内乱的有利时机,占领了白俄罗斯的明斯克。但让波兰没有想到的是,苏军反对侵略的决心十分坚决,进行了猛烈的反攻。

俄波战争中,戴高乐上尉如何打败苏联元帅?两人是患难之交的狱友

“招架不住”的波兰向协约国求援,法国决定派2000人的军事顾问团前去支援。戴高乐毫不犹豫地随顾问团参加了俄波战争,他的主要工作是指导波军军官的战术训练,并结合实战,提高他们的技、战术水平。

随着战事的发展,苏军的的反攻越来越猛烈,戴高乐等人只得调往前线,直接参加和指挥战斗。在沃尔西尼亚战役中,他指挥一个连的骑兵,采用诱敌深入、从两翼对苏军发动突然袭击的战术,击退了2个营的苏军进攻。

俄波战争中,戴高乐上尉如何打败苏联元帅?两人是患难之交的狱友

最终,波军实力不济,也不愿给人“当枪使”;而苏军因为国内战争还未结束,也不想打。这场战役,双方打成了平手,并签订了《凡尔赛和约》,握手言和。戴高乐对于这么快结束战争,多少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

这是他到波兰后,指挥的第一场战斗,就取得了“以少胜多”的战绩。当然,这都要感谢戴高乐在德军战俘营的生活,在那里,他结识了许多俄军军官,了解苏军的战术。其中,图哈切夫斯基是他最要好的“难友”。

俄波战争中,戴高乐上尉如何打败苏联元帅?两人是患难之交的狱友

巧合的是,这场战役的苏军指挥官就是图哈切夫斯基。

戴高乐所在的德军战俘营,关押着来自法国、英国、俄国,大约200名军官战俘。因为7次“越狱”,他成为战俘们“心中的偶像”,并与那些和他一样逃跑未遂的“狱友”,成为了患难之交。图哈切夫斯基就是其中之一。

戴高乐和图哈切夫斯基相互学习俄语、法语,两人常在一起讨论战略战术,研究新型武器的性能。尤其是未来战争中,新武器推动新战术的变革方面,有着一致的看法。交谈十分投机,这让他们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俄波战争中,戴高乐上尉如何打败苏联元帅?两人是患难之交的狱友

当然,讨论更多的还是如何“越狱”?图哈切夫斯基将他最新的出逃计划告诉了戴高乐,戴高乐极力地挽留他:“如果你回去,你这个贵族的儿子会被枪毙的”,图哈切夫斯基回答道:“怎么会,我还要当将军呢”。

正如他所预言的那样,俄波战争中,两人巧遇时,图哈切夫斯基已是集团军司令了,而戴高乐还是个上尉。并且,后来成为苏军五大元帅之一,只可惜43岁时,被当成“不同政见者”清除了。

俄波战争中,戴高乐上尉如何打败苏联元帅?两人是患难之交的狱友

1920年,波兰人因不满意《凡尔赛和约》划定的“寇松线”边境,再次与苏俄发生了战争。苏军击退入侵的波军后,以图哈切夫斯基指挥的西方面军,向华沙进军,但因后勤保障不力,致使苏军惨败。

此时,被波兰授予少校军衔的戴高乐,指挥着一骑兵营扼守兹布鲁奇渡口,粉碎了苏军渡河的企图,再次“战胜了”图哈切夫斯基。尽管两人指挥的兵力级别不同,不能比较出谁的战术水平更高一筹,但也证明了戴高乐是一位优秀的战术家。

俄波战争中,戴高乐上尉如何打败苏联元帅?两人是患难之交的狱友

波兰之行,让戴高乐事业、爱情双丰收。

1920年10月,俄波战争终于结束。戴高乐在反击战中的优异表现,被授予波军最高荣誉勋章。同时,他在法国顾问团中也成为了“知名人物”,受到法国政府的通令嘉奖。为此,他得到了2个月回家休假的奖励。

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他收获了爱情。要知道,这时的戴高乐已经30岁了,到了该成家立业的年龄,他的婚事一度成为家人的“重点问题”。但其目空一切、让人难以接近的性格,让他的婚姻问题成为“老大难问题”。

俄波战争中,戴高乐上尉如何打败苏联元帅?两人是患难之交的狱友

经人介绍,戴高乐认识了出身于名门望族的伊冯娜。然而,伊冯娜不愿找军人为伴,但架不住媒人的“死缠烂打”,同意见一面。两人在巴黎的秋季博览会见面,起初,伊冯娜对两人身高的落差有些顾忌,走在一起,她更像戴高乐的女儿。

但当他们参观画展时,在一幅诗人画像前,戴高乐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诗人的诗作,并大段背诵其中的诗句,一下子让伊冯娜听得如痴如醉,并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大个子”。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两人经常如漆似胶地在一起,很快宣布了订婚。

俄波战争中,戴高乐上尉如何打败苏联元帅?两人是患难之交的狱友

“短暂的”休假结束后,波兰军方十分重视战术素养极高的戴高乐,安排其到波兰的军事学院担任战术学教员。就在他准备接受聘任的时候,法军顾问团的领导通知,返回国内到圣西尔军校担任战争史讲师。

这个意外消息,让戴高乐欣喜不已。不仅结束了两年海外“冒险”生活,而且回到阔别8年的母校任教。更高兴的是,能和心上人伊冯娜成婚。婚后的蜜月生活是美满的,他们在离军校不远的地方住了下来,随后的三年,他拥有了一儿一女。

俄波战争中,戴高乐上尉如何打败苏联元帅?两人是患难之交的狱友

按理说,已经30多岁的戴高乐上尉,似乎在军界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了。但从不轻易服从的性格,并没有让他灰心丧气,反而驱使他在军事教学上施展才华,坐等良机。在他看来,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军校也是军人发挥才能的好地方。

在波兰的这段日子里,戴高乐圆了自己3年多远离战场的遗憾,并将自己的军事理论研究在实战中得到了检验,得到上级的认可,意外的到母校任教。当然,收获爱情,组建美满家庭,更是意外中的意外。看来,波兰是戴高乐的“福地”。

大家认为呢?欢迎讨论和留言。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戴高乐》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