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上海一盲童高考623分,距最高分僅差3分!看看他們家的育兒經

瞭解孩子成長的關鍵期,關注TOPKID早教說

圖文 | 網絡

編輯 | 小T(TOPKID_CN)

這兩天,上海許多高中學生的家長群都被一張圖片上的信息炸開了——「上海市高考前10名:復旦附中4人……盲童學校1人」。

上海一盲童高考623分,距最高分僅差3分!看看他們家的育兒經

上海市盲童學校應屆高考生王蘊,3歲即視力全盲,但他今年高考623分,距最高分626分僅3分!其中語文127分,數學145分,英語144分。小三門選擇的化學、歷史和生物學科中,也有兩門考取A+和一門A的好成績。

不僅如此,他興趣廣泛,自行車、游泳、馬拉松、戶外探險、鋼琴、竹笛......樣樣喜歡、樣樣在行,還曾參加英語演講,風采卓然。

盲童考生的試卷形式和內容,是根據特殊教育教學標準制定的。有媒體獲悉,清華大學等國內名校已紛紛向他遞來橄欖枝。

取得這樣優秀的成績足夠讓人驚訝,而更讓人驚訝的是,王蘊全家人對這樣的結果並不意外,也並不在意。

當王蘊的父母收到盲童學校校長打來的祝賀電話時,他們都沒有叫醒已經入睡的兒子,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告訴他,而兒子的反應也和他們一樣淡定。

面對眾人的驚歎,王蘊說了這麼一段話:

很多時候,盲童畏懼困難不是由於視力上的障礙,而是由於很多人為的暗示讓盲童失去了自信,久而久之就會產生一種思想:一旦自己辦不到的,便歸因於視力上的障礙;長此以往,這種自怨自艾的思想也許就變成了人生最大的障礙。

所以,無論是誰,永遠都不要人為地給自己或者別人的人生設限。

上海一盲童高考623分,距最高分僅差3分!看看他們家的育兒經

在面對這樣的「人生大事」,王蘊淡定的反應讓身邊人都稱他為「淡定哥」。

這樣一個樂觀大方、多才多藝的「淡定哥」,背後是令人肅然起敬的父母和家庭。對於王蘊,他的父母從來都不問分數,只想著每天比昨天的自己更進步一點。

這樣的教育觀,讓小T非常敬佩,在看過王蘊一路的成長曆程之後,小T更是為這對父母、為這個家庭所感動。所以今天很想和大家分享分享~

本文圖文素材綜合來自『逆光翱翔成長營』(ID:blind-maker)、新民晚報、文匯教育。


01

天賦和缺陷人人都有

只是被放大了而已

王蘊是早產兒,在出生兩個月時,醫生就告訴他的父母,因為吸氧過度造成晶狀體後纖維增生,雖然當時還有一定的視力,但以後的一生都將會在黑暗中度過。

這對這個剛沉浸在新生兒誕生的驚喜中的家庭來說,是一個天大的打擊,王蘊的媽媽在痛苦中告訴自己: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儘快讓自己告別以淚洗面的日子,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起來!

在她看來,王蘊就像是上天派來的天使,10個半月就能夠清楚地發音講話,擁有超強的記憶能力,幾乎過目不忘,3歲完全失明以前自己主動學習認識了3000多個漢字。即便失明以後,王蘊還在入學前就完全靠心算掌握了小學的加減乘除以及分數的計算……

面對這樣一個天才般的孩子,怎麼樣去培養教育?

焦慮過後的王蘊媽媽理清了思路,她在後來孩子創辦的『逆光翱翔成長營』上發表過一篇文章,寫道:

「缺陷人人都有,只不過在我的孩子身上放大而已,天賦也人人都有,只不過因為缺陷的存在也放大了而已!


我需要的是一顆平常心,一顆平常母親的心來對待培養教育我的孩子!」

不管孩子有多大的缺陷或者多超常的天賦,對一個母親來說無關緊要,真正重要的他成為你的孩子,你就有責任和義務讓他健康快樂地成長,你以他為驕傲,他才有可能成為你的驕傲!

上海一盲童高考623分,距最高分僅差3分!看看他們家的育兒經

02

該發生的總會發生

必須認真面對

在父母的呵護和鼓勵下,王蘊一直陽光快樂地成長著,父母也堅持讓王蘊從小就和明眼孩子一起開心地玩耍、嬉戲,不讓他覺得自己和別人有什麼不同。

但直到有一天,忽然有個孩子說:「小瞎子」來了!其他所有的小朋友都跟著說:「『瞎子、盲人』來了,我們不跟他玩!」

王蘊媽媽突然意識到,該發生的永遠不可能逃避,必須認真地去面對這突如其來的一切!

那一天,她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帶著孩子離開現場回家的。只記得一路上,懂事的王蘊沒有聽到她說話,就伸出小手來觸摸媽媽的臉,當他觸摸到媽媽滿臉的淚水時,就不停地在問「媽媽為什麼哭?是不是因為他們叫我『瞎子』『盲人』?他們為什麼這麼叫?」

王蘊媽媽慢慢讓自己平靜下來,理清了思路,告訴孩子:「媽媽哭,是因為媽媽被你感動了,媽媽因為擁有你這樣棒的兒子而自豪!」

然後,她開始認真地給孩子解釋了他的世界裡永遠離不開也迴避不了的「瞎」和「盲」:

「『瞎』是由『目』和『害』字組成,眼睛生病了就用『瞎』來表示;小夥伴叫你『瞎子』是因為你早產導致眼睛生病了,他們沒有惡意;『盲』是由『亡』和一個『目』組成,表明眼睛已經死掉不起作用看不見了。

也是因為你看不到小夥伴,他們很希望你和他們一樣能看到才這麼說的,大家都喜歡你!」

王蘊聽完,想了想又問:媽媽,你覺得「『瞎子』和『盲人』哪個更好呢?」

媽媽思索了一下,做出了這樣的解釋: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雖然害病了,但是窗戶還在,你可以通過它來感受世界!媽媽認為『瞎子』是一個非常美好的稱呼!」

王蘊聽了開心地說:「媽媽,我喜歡『瞎子』這個美好的稱呼!」

正是有一對智慧、堅強、陽光的父母,王蘊也在「瞎子」這個美好的祝福聲中,身心健康地成長為一名陽光少年!

小王蘊在一歲多有自主吃飯需求的時候,媽媽就讓他自己吃,從來沒有覺得他看不見就不會吃飯去喂他;3歲上幼兒園自己就可以照顧好自己的吃飯、穿衣,還學會洗小襪子和小褲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沒有兩樣,甚至更能幹一些。

正是因為從小被當做「一個普通的生命」對待,王蘊並不覺得自己特殊。他不僅會和普通人一樣用「我看見」來形容自己通過其他感官感知的世界,沒有「看見」「看不見」的區別,而且,筆下的世界往往比很多明眼人更加豐富多彩。

王蘊還很自信,母親很有感觸地說,在王蘊小的時候,父母還不知該向別人如何介紹這個失明的兒子,王蘊已經自己說:「我看不見的,你們別害怕哦!」

王蘊的自我介紹不僅讓旁人不會另眼相看,還讓起初有點糾結的父母更加釋然了。

「德」是做人的根基,在「育人先育德,做事先做人」(如今已經成為王蘊的家訓)的家庭教育理念下,王蘊學會了分享,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如何愛別人。懂事的他不僅說到做到,甚至做得更好。

03

培養獨立自主

為他提供更多的體驗

在王蘊母親看來,

「我覺得兒子很優秀,是因為首先他在不斷地努力做一個善良的人,其次,他在不斷地努力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這是我看重的。德是做人的根基,有了它,就好比樹有了養分,繁茂是必然的。」

而落實在家庭教育上,這對睿智的父母覺得,不能把王蘊當作一個特別的孩子,也要培養他獨立自主的能力,同樣要為他提供更多的體驗。

於是,王蘊的父親帶著兒子學習彈鋼琴、吹笛子、游泳、騎車,甚至嘗試戶外越野挑戰等常人認為對於盲人幾乎是不可能的技能。至今,王蘊已經參加過兩次半程馬拉松比賽,還先後徒步五臺山、武功山、杭州群山等地。

上海一盲童高考623分,距最高分僅差3分!看看他們家的育兒經

▲王蘊在長城徒步

2016年,王蘊和父母一起爬了長城。他激動地寫道:

「開始爬了,長城上風很大,人出奇的少,這讓我更加壯大了膽子,甩開爸爸,拿出盲杖獨自開始爬。一邊上,一邊用手觸摸著邊上的城磚和規律有序的垛口,耳邊傳來的是長城歷史的解說,我彷彿乘著風穿越到了遠古……

征服了兩座長城,居然沒有找到想象中爬長城艱難挑戰的感覺,爸爸說那是因為我曾經克服了很多很多比爬長城更艱鉅的困難,我頓時明白了每當遇到困難時媽媽說給我的道理:你每戰勝一個困難,你的心理舒適區就會擴大一點。

我想,無論是視障者還是健視者,只要敢於挑戰自己,心理舒適區就會不斷擴大,困難就會相對減少。也許當你能夠完全戰勝自己的時候,你就是一個無堅不摧的超人了吧。

上海一盲童高考623分,距最高分僅差3分!看看他們家的育兒經

04

珍惜每一個機會

用盡全力認真對待

為了給王蘊更好的教育,父母考察了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廣州等地的盲校,最後選擇帶他入讀上海盲童學校。「據說就是因為上海盲校的學生可以考大學,當初的選擇現在看來太明智了。」

王蘊家住松江大學城附近,距離盲童學校很遠。從初中開始,王蘊就在父母的鼓勵下乘坐公交車、地鐵等公共交通獨自上學放學。

王蘊瞭解父母的用心良苦:

「體驗這些不是為了向別人證明我有多能幹,而是因為我膽子比較小,這樣一方面可以鍛鍊我的膽量,另一方面培養我做事情的堅持性和對於未知的應對、挑戰能力。此外還有,他們認為我應該享有明眼孩子一樣嘗試各種可能的權利。

盲童學校的班主任方雪娟也記得,在學校運動會上,王蘊報名參加1500米長跑。「在學校訓練時,王蘊還曾經跑步撞到樹上。我們都擔心他心裡會有恐懼,沒想到他不但繼續參加比賽,還取得了好成績。」

方雪娟說,王蘊的家教給她留下深刻印象,父母教育以德為先,將王蘊培養得非常獨立自強,自我管理能力很強。王蘊善於發問,遇到不懂得問題就隨時問老師和家長。在課堂上,王蘊的注意力集中,學習效率很高,是非常有學習計劃的好學生。

在獨立自主的精神培養和熱愛學習的家庭氛圍薰陶下,王蘊從小就愛學習,主動找各種機會學習本領,小學考出了竹笛10級,鋼琴也達到8級,參加過鬆江區、長寧區和盲校的殘疾人樂團,2017年和2018年,先後獲評「長寧好青年」和「上海市三好學生」。

上海一盲童高考623分,距最高分僅差3分!看看他們家的育兒經

2016年,王蘊參加全國盲人英語演講競賽,斬獲二等獎。「在學校集訓時,王蘊一口標準的美式英語脫口而出,不少學校的英語教師都成為了他的『粉絲』。」平日裡,聽英語新聞廣播、閱讀英文書籍都是王蘊所愛。

上海一盲童高考623分,距最高分僅差3分!看看他們家的育兒經

▲王蘊在參加市未來杯英語演講的表演

上海特殊教育的發展也成為他們成長的堅實基石。2002年盲童參加高考以來,他們得到了許多關心,有專用考場和盲文、大字號試卷,考試延長時間,平等接受教育和參加高考,成為他們融入社會、殘健融合的光明之路。

而在王蘊自己看來:

高考,對於普通孩子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而於我們卻成了難得的機會。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珍惜這樣的機會,樹立高遠的理想,努力學習,回饋母校,回報社會。

05

回報社會

讓視障孩子逆光翱翔

在父母的引導下,王蘊越來越多地走出家門、校門,參與社會活動,自信心慢慢樹立起來,成為一個陽光燦爛的小夥子。這讓王蘊開始更多地思考——盲童獲得了社會更多的關懷和支持,也應該回饋社會。

為了讓更多盲童能夠自信地走出家門,健康快樂地融入社會,將來得到更好地發展,2016年4月初,王蘊倡導發起,與其他盲童一起創立「逆光翱翔」公益團隊,在家長的協助下同步推出微信平臺『逆光翱翔成長營』。微信公眾號裡經常推送不少視障孩子家長的育兒理念,分享滿滿的正能量。

上海一盲童高考623分,距最高分僅差3分!看看他們家的育兒經

▲王蘊和同學共同參加市未來杯社會實踐項目決賽的鏡頭,他們的「逆光翱翔」項目獲得二等獎

2016年5月15日,「逆光翱翔」公益團隊參加了在顧村公園舉行的通過跑步為西藏盲童捐款的活動,團隊為西藏日喀則盲童學校的朋友們送去了親手製作的禮物以及寫給他們的信。

曾有一位華東師範大學的教授評價王蘊說,「你讓我看到了新一代盲童最陽光的一面。」

正如王蘊在「逆光翱翔」中的一段開學感言裡寫到的那樣:

有人疑惑:你們自己是殘疾人,本身就需要幫助,又怎麼能幫助他人呢?

其實,殘疾只是某一方面的功能障礙,並不代表我們什麼都不行。每個人的身上都有著自己的能量,只要有心總可以幫助他人,這與殘疾與否並沒有直接聯繫。

上海一盲童高考623分,距最高分僅差3分!看看他們家的育兒經

看到最後,已經能夠感覺到,在這個家庭成長起來的王蘊,有著一顆獨立而強大的內心。

他在高三開學典禮上的這段講話,小T非常想貼給大家看看:▼

如果你認為「盲」只是你的一個特點,而不是缺陷,勇敢挑戰自己,也許有一天你可以為你的「盲」而自豪!

在我的記憶中,父母從來沒有認為我和別的孩子有什麼不同。所以,許多看起來對盲童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在我看來卻是理所當然的。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畏懼困難不是由於視力上的障礙,而是由於很多人為的暗示讓我們失去了自信,久而久之就會產生一種思想:一旦自己辦不到的,便歸因於視力上的障礙;

長此以往,這種自怨自艾的思想也許就變成了人生最大的障礙。

所以,無論是誰,永遠都不要人為地給自己或者別人的人生設限。

為孩子選擇一門不斷升值的早教課,是你一個小小的選擇,但卻可能帶給孩子大大的成長助力!



TOPKID早教說


在孩子成長「關鍵期」給予關鍵幫助

讓早教迴歸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