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分道制+抽查制”2月7日開始試點 私募期待更多扶優限劣措施推出

本報記者 王 寧

私募基金登記備案制度已成熟運行六年,在此基礎上,在私募合規發展規範上又有了新的完善。日前,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向業內發佈了將推出關於私募基金產品備案“分道制+抽查制”改革試點的通知,《證券日報》記者瞭解到,該試點將大大提速產品登記備案效率,最快一天即可完成備案申請;同時,根據今年上半年的試點情況,擬定於下半年正式發佈適用“分道制+抽查制”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指標基準和條件。

有私募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扶優限劣措施一直是監管層對於私募行業發展的政策導向,此次試點“分道制+抽查制”,私募基金將能夠以更快的速度備案和交易,提升資金利用效率,同時,期待後期能夠推出更多扶優限劣措施。

《證券日報》記者瞭解到,探索試行的“分道制+抽查制”將於2月7日起實施,符合條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通過資產管理業務綜合報送平臺提交私募基金備案申請後,最快將於次日在中基協官網公示。中基協將在該基金備案後抽查其合規情況,若抽查中發現該基金存在不符合法律法規和自律規則的情形,將要求管理人進行整改。

中基協表示,專業信用是私募基金高質量發展的基石。私募基金登記備案制度是我國私募基金行業自律管理體制的重要載體,也是私募基金管理人持續記錄信用、積累信用的重要制度創新。在六年的登記備案和自律管理實踐中,私募基金管理人持續記錄、更新和積累本機構以及在管私募基金設立、投資運作、日常運營等方面的各類信息。

截至2019年年底,中基協存續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4471家,較2018年末存量機構增加23家,同比增長0.09%;存續備案私募基金81739只,較2018年末在管私募基金數量增加7097只,同比增長9.51%;管理基金規模13.74萬億元,較2018年末增加9603.56億元,同比增長7.52%。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從業人員管理平臺完成註冊的全職員工17.65萬人,其中取得基金從業資格的員工14.22萬人。

在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及私募基金備案方面,2019年中基協持續落實新版《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須知》,發佈《私募投資基金備案須知(2019版)》,進一步增強登記備案工作透明度,提高登記備案工作效率,私募基金登記備案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中基協指出,在此基礎上,協會創新信用管理模式,自2018年起製作並按季度向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會員免費推送了7期信用信息報告,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會員首期信用信息報告也將於2020年2月7日正式向會員推送。現階段,探索形成試行“分道制+抽查制”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客觀指標基準和條件,其具體內容包括:將會員信用信息報告指標體系運用於所有已登記管理人;先剔除合規類指標存在問題的管理人;再以管理人每項指標的六十分位作為指標基準,篩選出非合規性指標中80%的指標在基準線以上的管理人。

根據中基協初步測算,按以上條件將篩選出約700傢俬募基金管理人,其中證券類管理人可覆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在管規模的57.2%;股權、創投類管理人可覆蓋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在管規模的14.6%。

中基協表示,2月7日啟動私募基金備案“分道制+抽查制”試點,是遵循私募基金事後備案工作規律的創新改革舉措,行業信用運用機制由量變到質變,這有利於激發私募基金管理人強化自身信用的內生動力,構建行業守信激勵、失信約束機制,促進行業信義義務落地生根。

星石投資總經理楊玲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此次對於優質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提速、事後抽查的方式就是扶優限劣的措施之一。對於試行“分道制+抽查制”方式備案機構的挑選建立在前期信用信息報告的基礎上,信用信息報告已經推送了7期,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和數據,此時推行該篩選辦法的條件已經比較成熟。被篩選出來的私募基金將能夠以更快的速度備案和交易,提升資金利用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在試行私募基金產品備案“分道制+抽查制”期間,中基協將及時監測評估實施效果,定期測算並更新私募基金管理人適用指標基準和條件,動態調入或調出適用“分道制+抽查制”私募基金管理人,並於下半年正式發佈適用“分道制+抽查制”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指標基準和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