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護士眼中的援助湖北抗疫醫療隊同事:戰疫當中,是隊友也是“家人”

編前語

“疫情就是命令”,1月28日上午,帶著汕頭人民的殷切希望,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汕頭市中心醫院選派的24名醫務工作者加入省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出發奔赴武漢開展醫療援助。

2月9日,汕頭市第二批赴湖北援助醫療隊——來自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汕頭市中醫醫院、汕頭市第二人民醫院共15名醫護人員再赴湖北,支援抗疫。

這段時間,他們都經歷了些什麼,有著怎樣的心路歷程?本期健康版為您講述前線醫護人員的戰疫故事。

护士眼中的援助湖北抗疫医疗队同事:战疫当中,是队友也是“家人”

回想起1月27日下午,在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舉辦的援助湖北抗疫醫療隊授旗儀式上,護士鄧達麗記得,當時隊員之間並不完全相識,只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而相聚。從汕頭出發抵達武漢,至今已然月餘,如今的鄧達麗覺得,隊友們相互幫助支持,自己處處受到照顧,同事們既是隊友,又像“家長”。

护士眼中的援助湖北抗疫医疗队同事:战疫当中,是队友也是“家人”

此次汕大醫學院附一院派往援助湖北抗疫的醫療隊領隊、呼吸內科副主任鄭小河,也是廣東省第二批援助湖北抗疫醫療隊臨時黨支部組織委員,在隊員們眼中,他就像“大家長”。

身為領隊,鄭小河最忙碌,常常上完夜班,才回房洗了澡又要趕去開會;有時眼睛剛眯上,就有電話打進來;顧不上吃飯,總是在探討如何更好地救治病人、如何完善病區、如何維護隊員的身心健康,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在武漢雨雪交加的時候,鄭小河和李濤兩位醫生更是冒著風雪趕去醫院查房。

李濤副主任醫師負責監督隊員的消毒防護工作,日常浸泡衣服所需的含氯消毒劑,大部分是他配製的。身為一名武漢人,李濤最能明白醫療援助的迫切性,在這樣特殊的時期,以特殊的方式回到武漢,讓人欽佩和感動。

曾經援非兩年的潘紅星副主任醫師,因在非洲時條件艱苦,讓他落下了不少病根,一直飽受頸椎病困擾,只能俯臥位睡覺,但是他從未抱怨過一句。下班時,發現酒店門口噴灑的含氯消毒液不夠剩下的同事噴灑時,他就直接走到十幾米外的洗手池提水,按標準嚴格配製消毒液。

劉雪霞副護士長是援助湖北醫療隊黨支部的組織委員,也是廣東省第二批援助湖北抗疫醫療隊護理7組的組長,同時管理汕大醫學院附一院、東莞三院、東莞濱海灣醫院3家醫院的護士。她在短時間內瞭解每個人的年資、經驗、專業程度併合理排班,讓大家各司其職,保證病區工作高效運轉,又確保每個人有充足的時間養好精神。

護士鄧達麗說,這些“家長們”,指導隊員們開展工作,關心大家的飲食起居和身心健康,事無鉅細,面面俱到,“在武漢援助的日子,因為有他們而變得更暖”。

通訊員 林慧

【作者】 宋芾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