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红楼梦》中,为何史湘云前期与宝钗交好,最后却和黛玉一起住进潇湘馆?

悦言红楼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把湘云、黛玉、宝钗、宝玉几人的关系从头梳理一下。

湘云和黛玉最初的关系:小闺蜜。

在红楼梦故事中湘云出场较晚,是在第20回出场的,但第32回袭人和湘云有一段对话:

袭人:“这会子又害臊了?你还记得 那几年,咱们在西边暖阁上住着,晚上你和我说的话?那会子不害臊,这会子怎么 又臊了?”湘云的脸越发红了,勉强笑道:“......我家去住了一程子,怎么就把你配给了他......”,

通过袭人和湘云的对话知道,湘云从小住在贾府时间比较多,那时黛玉还没有来,贾母还专门让袭人服侍湘云。后来黛玉来了,湘云也会经常来贾府小住,也因此和黛 玉很熟络。在宝钗来之前,黛玉、湘云、宝玉三人的关系应该很和谐,是小儿女很好看的友谊。后来宝钗来了,黛玉醋的是宝钗,因为宝钗项间挂的那块金锁成为黛玉心尖上的梗。

在第20回,书中描写,宝玉正和宝钗玩笑,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宝玉听了,连忙就走。 宝钗笑道:“等着,咱们两个一齐儿走,瞧瞧他去。”......正值黛玉在旁, 因问宝玉:“打那里来?”宝玉便说:“打宝姐姐那里来。”黛玉冷笑道:“我说 呢!亏了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宝玉道:“只许和你玩,替你解闷儿;不 过偶然到他那里,就说这些闲话。”黛玉......便赌气回房去了。宝玉跟过去....湘云走来,笑道:“爱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玩,我 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理儿。”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 也叫不上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么爱三’ 了。”

从这一段描写看,这时黛玉和湘云感情很好,而且宝玉、黛玉、湘云三人关系很和谐。这次来,湘云还是和黛玉一个床铺住的。两个女孩儿一头睡,晚上窃窃私语,说说悄悄话,是很好看的闺蜜关系。

湘云远黛玉、亲宝钗阶段

可以猜想,在成立海棠诗社、螃蟹宴、菊花诗前,湘云来贾府一直是跟着黛玉住的。

至于湘云后来为啥亲宝钗、远黛玉,长住大观园后为啥又住进宝钗的衡芜苑呢?我想还主要是湘云觉察到宝玉和黛玉的朦胧爱意,潜意识中有不忿和嫉妒。

第32回,从袭人和湘云的对话中看出,湘云最初和宝玉一起跟贾母吃住,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第20回湘云曾经给宝玉梳头,而且两人共用一个脸盆洗脸,湘云内心肯定属意宝玉,以宝玉的性格,也特别呵护湘云,比如在清虚观打醮时,宝玉特意把金麒麟给湘云留着,也足见宝玉原来对湘云很用心。

但自从林黛玉来后,贾宝玉心心念念就只有一个林妹妹了。林妹妹使小性子,宝玉马上去哄(特别说明一点:林黛玉只和宝玉使小性子,她使小性子,也是一种试探,试探在贾宝玉心中自己的地位),史湘云虽然心胸阔大,但潜意识中也会有嫉妒,就好像自己从小玩到大的玩具,被别人抢走了,心里能爽吗?再加上宝钗会做人,使得湘云对宝钗真情吐露,拿宝钗做亲姐姐一样看待。

因为不忿宝玉对黛玉的好,所以史湘云不怼别人,时时地怼黛玉。但黛玉对这些统不以为意。这也看出黛玉并不是真正小性子、小心眼,她小性子只对宝玉一人,是一直在试探。直到宝玉诉肺腑之后,黛玉明白了宝玉的心意,她就不再使小性子了,也和宝钗成了好姐妹。这是后话。

湘云、黛玉和好如初

湘云和黛玉都是单纯真爽的女孩,又都是非常聪明灵秀、内心坦荡的女孩,所以湘云怼黛玉也是小女儿的小任性,并不是真的恼黛玉。三观一致的两个小姐妹,更多地是互相欣赏。比如在菊花诗时互相欣赏;在芦雪庵联诗时棋逢对手,为宝玉一个执壶一个倒酒;湘云写了柳絮诗拿到潇湘馆和黛玉同赏;黛玉写了桃花诗最欣赏的也是湘云。

我认为,湘云虽然住在衡芜苑但是从个人价值观取向和爱好上,还是和黛玉更贴近。所以湘云即使住在衡芜苑,和黛玉的关系也还是不错的。比如第36回袭人被王夫人内定为姨娘,湘云和黛玉扯着手去和袭人道喜......

所谓日久更见人心。抄捡大观园后,宝钗为避祸,不顾跟着她住的、甚至把她当成亲姐姐的史湘云,马上找个借口搬出去了。第76回,中秋赏月时,湘云终于说出了报怨宝钗的话:

“可恨宝姐姐,姊妹天天说亲道热,早已说今年中秋要大家一处赏月,必要起社,大家联句,到今日便弃了咱们,自己赏月去了。社也散了,诗也不作了。......他们不作,咱们两个竟联起句来,明日羞他们一羞。”

凹晶馆联诗,虽然只有湘云和黛玉,但两个人是真正互相欣赏对方的才气。她们的联诗,也代表着大观园诗社的最高水平:

湘云:寒塘渡鹤影

黛玉:冷月葬花魂

这两句诗,即使放在整个古典诗词中也是佳句。当然这是曹雪芹写的。


我就是竹韵


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最出色的三人就是林黛玉、薛宝钗和史湘云。贾宝玉这三个表姐妹分别都与他有姻缘上的千丝万缕联系。虽说一直是宝黛姻缘对立金玉良姻,但金麒麟揭开史湘云才是贾母心中贾宝玉最早的联姻对象。单以出身,史湘云在三女之中最好。不过,史湘云在钗黛二人之间一度游离。最开始与黛玉交好,随后与宝钗亲密,最后又回归黛玉身边。之所以如此,是三人性格使然,并不涉及三钗的好坏优劣。

曹雪芹说史湘云性格“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不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令史湘云爽朗,阔达,英姿飒爽的形象跃然纸上。

不过,作者的评价与史湘云的表现似乎不太一样,她与林黛玉从小一起长大,却在薛宝钗来后关系疏远,双方屡有冲突,甚至湘云当众抑黛扬钗。之所以会有这种改变,设身处地想一下并不难得出答案。

(第二十二回)湘云摔手道:“你那花言巧语别哄我。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别人说他,拿他取笑都使得,只我说了就有不是。我原不配说他。他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他,使不得!”
(第三十二回)史湘云道:“提这个便怎么?我知道你的心病,恐怕你的林妹妹听见,又怪嗔我赞了宝姐姐。可是为这个不是?……好哥哥,你不必说话教我恶心。只会在我们跟前说话,见了你林妹妹,又不知怎么了。”

史湘云前后两次怼上林黛玉,令她备受非议。其实分析湘云两次发难,不难发现都与贾宝玉参与有关。没有贾宝玉参合,史湘云不会生气拐带林黛玉。尤其第二次,宝黛二人因为清虚观张道士提亲和金麒麟之事大闹一场。史湘云无辜卷入其中本就带着一腔怨气。她本人藏不住话,想到说到,换谁都有情绪。


湘云“攻击”林黛玉的情况并不陌生,从薛宝钗来后,林黛玉就开始不时夹枪带棒“攻击”对方一下。史湘云比林黛玉要“消停”多了。

林黛玉对薛宝钗不满意,在于宝钗一来抢了她的风头和地位,所有人都喜欢宝钗,令她不忿。但林黛玉到来,也抢了史湘云在贾家受到的关注。要知道贾家以前唯一的表小姐只有史湘云。

史湘云并不像林黛玉般敏感。她从小没有父母,没有兄弟姐妹,异常珍惜贾家这几个哥哥姐姐。她见到贾宝玉和林黛玉整天腻在一起,就说:

“二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顽,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五’了。”

史湘云和林黛玉生气归生气,却从来不记在心中。她来贾家都住在林黛玉房中,二人关系亲密。生气更夺是小儿女拌嘴,生了气也就过去了。


搬到大观园后,史湘云不叫贾母给她收拾房间,执意住在蘅芜苑是出于孺慕之情。薛宝钗做事全面,为人体贴,令史湘云感受到母亲和大姐姐的关怀。对亲情的渴望很容易让湘云靠近薛宝钗。

当然,林黛玉身体不好,经常半夜不睡。史湘云住在潇湘馆不方便也是重要原因。

抄检大观园后,薛宝钗搬离蘅芜苑,史湘云再次搬回潇湘馆和林黛玉一起住。可见二人关系依旧。抄检大观园别人有家回家,有娘奔娘,史湘云和林黛玉无父无母无家(史湘云叔叔没回来)寄身贾家同病相怜。二人住在一起,仍旧是靠近取暖之意。

中秋节,妙玉第二次请喝茶,不同于第一次“体己茶”是妙玉、薛宝钗、林黛玉三人寄人篱下的“体己”。中秋节这次妙玉、湘云和黛玉的“体己茶”是三个孤儿的聚会,细思令人泪目。

别忘了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您的转发会让更多人看到更多内容,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90/2018 ;

《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


君笺雅侃红楼


湘云天真率直,坦率无伪,喜恶皆表现在言行中。她与黛玉,一个是贾母的娘家孙女,一个是贾母的亲外孙女,本是血脉相连,关系应更亲密些。湘云开始确实也是与黛玉住在一起,后来却被宝钗所表现出的温和,豁达,乐于助人所迷住,从潇湘馆搬到了蘅芜院。



湘云是宝钗的铁杆粉丝,曾对黛玉说无论如何都找不到宝钗的缺点,后来与黛玉见宝钗坐在怡红院宝玉床前,为熟睡的宝玉绣肚兜,不合礼仪,便把想打趣宝钗的黛玉拉走,以免宝钗尴尬,并且对宝钗无话不谈,家里的状况,贾府的人事,大事小情,事无巨细,皆不存疑。



但她痴迷宝钗,把宝钗做姐姐,做知音,却没有得到宝钗同样的回馈,平时也许不觉得,在宝钗在王夫人抄检大观园后,立马搬出蘅无院,把湘云打包送给了李纨,这不能不让湘云伤心难过。



如果此时的湘云也许还没有彻底失望,还为宝钗寻找种种无奈与苦衷,但经过中秋宝钗缺席一节,终于让湘云意识到她心目中的宝姐姐并非完美无缺,而她所曾经恶意猜测过的林姐姐也是优点多多。因而在凹晶馆与黛玉联诗后住在了潇湘馆,与黛玉姐妹情长了。


萍风竹雨123


在湘云和宝钗的交往中,发生了这样两件事。

一 螃蟹宴

一场这样螃蟹宴,既吃出了锦心秀口的诗篇,也吃出了各位的主仆情深,还吃出了莺莺燕燕之间的小心机。

第三十七回 贾探春一时兴起给各位姐姐妹妹下了贴子大家一起商量着起诗社,大家高高兴兴咏了白海棠,好不雅致。结果,姐妹们起诗社的事传到了湘云那里,宝玉便派人去接来了湘云。

李纨等因说道:“且别给他诗看,先说与他韵。他后来,先罚他和了诗:若好,便请入社;若不好,还要罚他一个东道再说。”史湘云道:“你们忘了请我,我还要罚你们呢。就拿韵来,我虽不能,只得勉强出丑。容我入社,扫地焚香我也情愿。”

湘云一腔热情没有被扑灭,反而更加有斗志,一下子做了两首诗。

众人看了诗赞不绝口,这说明湘云的诗已然过关,按游戏规则本来可以不必再做东。但是湘云愿意与大家一起热闹热闹,仍坚持要做个东请大家乐一乐。众人的反应便是认可了这个小提议。

湘云的诗做过了,仍要做东

湘云通过考核了,为什么仍要做东?大家还挺愿意让这个做客的姑娘在主人家请客。原因不过因为大家都没觉做东是件大事。姐妹们八个人摆上果子、茶大家边聊边吃,根本花不了几个钱。我们可以参考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宝玉生日,怡红院的丫头们想偷偷给宝玉过个生日,不惊动外人,表表心意。于是大家凑份子,袭人、晴雯等大小丫鬟凑了3两二钱银子,摆了四十几盘果子,还有一坛女儿红。那一场夜宴有袭人等四个大丫鬟,芳官等四个小丫鬟,还有宝玉、黛玉、宝钗、探春、李纨、香菱、宝琴、湘云共16人,16人这一餐在3两银子以内。

所以如果湘云这次请姐妹们,摆上果子喝喝茶,可能1两银子都用不了。史家是什么人家,也是侯门望族,湘云一个侯门小姐这点客还是请得起的,再说还有贾母,湘云一开口这点事根本就不是事。所以自李纨起,姐妹们不包含宝钗其他人根本没有把湘云请客当作大事,也就自然让湘云做东了。

宝钗插手,小事变大

湘云一直都是住在潇湘馆的,这一天却被宝钗主动请到了蘅芜院。宝钗是个事不关己一问三摇头的人,这次主动邀请湘云定有缘故。

宝钗常去怡红院走动,和袭人已渐渐结成联盟。但是宝玉梦中那句“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仍令宝钗十分棘手。黛玉和湘云都是老太太的亲戚,她们俩个关系亲密,还都跟宝玉有些瓜葛。这种情况下,宝钗的同盟只有姨妈和一个袭人身单力薄,未免有些孤军做战的样子。所以,湘云或许有潜力成为盟友。

其二,薛家入住贾府多年大小宴会,老太太都会叫上薛姨妈并宝钗,从不见薛姨妈还席。借湘云做东的由头请客可谓一举多得。第一,明着帮了湘云一把,湘云定会感激不尽。第二,顺便请了老太太和太太等一众人,也了却多年未请客的尴尬。第三, 正好赶上螃蟹上市,大家又爱吃恰好给大家尝个鲜。

但是这样做却把湘云致于尴尬境地,这是憨憨的湘云想不到的。宝钗先是一番语重心长的诉说。

既开社,便要作东。虽然是顽意儿,也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你家里你又作不得主,一个月通共那几串钱,你还不够盘缠呢。这会子又干这没要紧的事,你婶子听见了,越发抱怨你了。况且你就都拿出来,做这个东道也是不够。难道为这个家去要不成?还是往这里要呢?”

一个月通共就几串钱,在家里做不得主,还把婶子抬出来,好像湘云要做什么不得了的大事。这时,宝钗夸大了做东的规格,把湘云请客的难度提高了。同时还把湘云在家的境况也夸大了,无疑在湘云和她婶子中间横了一道,令湘云对婶子产生误会。其实纵观全书,湘云失去父母由婶娘抚养,书中虽然没有正面描写婶娘如何,但是可以参考王夫人和迎春。迎春比较木,不大会讨好人,可是王夫人对迎春还是不错的,和其他孩子一样的待遇,生活上也没有错半分。至于湘云夜里做针线活之类,那是史家从长计议,缩减下人开始节省过日子了。这样做的肯定不只是湘云一个人,其他主子也是这样干活。

于是最后湘云请客,宝钗买单。请了老太太、太太、薛姨妈、王熙凤并各位的大丫鬟,这一餐下来如刘姥姥说“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席间湘云不断跟人说,都是宝姐姐帮我预备的。她不断夸奖宝钗,又不断尽地主之谊,招呼大家吃喝,无疑让大家都知道湘云请不起客,付钱的是宝钗。

一场原本诗人间的雅趣,被宝钗弄成一场吃吃晚喝的家宴。憨头憨脑的湘云成了宝钗的一枚棋子并不知情。

二 抄检大观园后,宝钗完全不顾湘云

抄检大观园第二日,宝钗就急急来到稻香村。

“正是,我也没有见他们。只因今日我们奶奶身上不自在,家里两个女人也都因时 症未起炕,别的靠不得,我今儿要出去陪着老人家夜里作伴。要去回老太太、太太, 我想又不是什么大事,且不用提,等好了,我横竖进来呢。所以来告诉大嫂子一声。” 李纨听说,只看着尤氏笑,尤氏也看着李纨笑。一时尤氏盥洗已毕,大家吃面茶。 李纨因笑着向宝钗道:“既这样,且打发人去请姨娘的安,问是何病。我也病着, 不能亲自来瞧。好妹妹,你去只管去,我且打发人去到你那里去看屋子。你好歹住 一两天,还进来,别叫我落不是。”宝钗笑道:“落什么不是呢?也是人之常情。 你又不曾卖放了贼。依我的主意,也不必添人过去,竟把云丫头请了来,你和他住 一两日,岂不省事?”

自己走人了,却图省事直接把云妹妹放到稻香村和寡嫂住在一起。云妹妹是怎么活泼的一个女孩子,李纨却是形如枯槁。如果宝钗真的在乎湘云,在搬离大观园时又怎么一下会把湘云丢在稻香村托付给寡嫂。天真烂漫的湘云明明和黛玉相好住在潇湘馆,丢在稻香村和寡嫂同处怎么能方便?

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不过如此,可怜湘云从螃蟹宴开始以为最亲密的宝姐姐,也会弃了大家成为她口中“可恶的人”。

湘云是憨但不傻,谁真心对她心里自然有数。所以后期只跟着黛玉了。


红迷轻罗小扇


钗、黛、湘是红楼诸钗中非常出彩、性格迥异的人物,三人的关系也起起伏伏、柳暗花明。为何史湘云前期与宝钗交好,把她当成好姐姐,最后却与黛玉成为好姐妹并住进潇湘馆呢?那是三人不同的性格、环境使然,也是湘云识人、知人的成长史。

也许世人对林黛玉的认识过程,大多皆如史湘云,初相识觉得不能容忍她的小性儿,各种拿捏人,反而更喜宝钗这样大度宽容,随分从时的姐姐。但最后的事实却告诉我们,林黛玉一直都是林黛玉,薛宝钗未必一直是宝姐姐。真可谓:铁打的林黛玉,流水的薛宝钗。


一、湘云初来时宝黛正闹别扭,对黛玉第一印象不好

湘云第一次正式出场时,宝玉在宝钗处玩,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才去看她。宝黛爱情此时处于萌芽阶段,宝黛还都在相互试探,黛玉很不放心,非常生气宝玉去了宝钗那里,赌气回自己房间去了。

宝玉赶忙去向黛玉解释,中途宝钗说湘云在等宝玉,叫走了宝玉。宝玉又回来找黛玉,湘云跟来说她来了宝黛不理她。

贾府大多数人认为宝钗豁达大度,不像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容易生气,那些小丫头们也喜欢跟宝钗玩,贾、史两家往来频繁,湘云在家时就知道黛玉、宝钗先后住进了贾府,肯定也听到了贾府下人对二人的评价。

湘云活泼开朗,与袭人、平儿众丫头都玩得很好,刚来又撞上黛玉闹别扭,看上去坐实了下人的评价,湘云肯定感觉宝钗与自己更合拍,不然也不会对黛玉说 “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我就服你”。

这时,在湘云心中,宝钗没有缺点,堪称完美;黛玉爱闹脾气,小性儿。

二、湘云与宝玉幼时亲密无间,黛玉来后受了冷落

宝玉知道湘云睡觉时习惯把手臂放在被子外面,他小时候湘云还给他梳过头,他头上珍珠的样式湘云都记得,二人小时候很可能与黛玉初来时宝黛相处的模式一样,“食则同桌、寝则同床、同息同止”。

那时两个人活泼顽皮,一起玩耍,宝玉在湘云面前转的时候就比较多。可湘云再回贾府时,一切都变了,只要黛玉一生气,宝玉就哄黛玉去了,在她眼中,宝玉被他林妹妹辖制住了,再也不像小时候一样围着她转,和她玩闹了。

不仅如此,只要她在他人面前说了黛玉的缺点或当众打趣了黛玉,宝玉就直接维护黛玉或使眼色;落差太大了,她心里难免有点失落。

湘云是本色、英豪的女子,从没将儿女私情放在心上,更没想过要嫁给宝玉,虽然如此,她有侯府千金的身份,出众的才情,“蜂腰猿背”、“鹤式螂形”的身材,雪白的肌肤,还有金麒麟,又与宝玉幼时亲密无间,自身条件比宝钗更符合宝二奶奶这个位置,让黛玉更不放心。

黛玉不放心时,就见不得宝玉日常用品里有其他女孩子的针线,甚至看他炫耀其他女孩子的针线,扇套子就在二人不知是湘云做的情况下被黛玉生气时剪了。湘云自己在家做女红要做到三更,答应给宝玉的穿戴之物做针线是看袭人的情分,更是看在与宝玉的兄妹之情上,被黛玉剪了,对黛玉肯定会有些不满。

黛玉一句冷笑“她不会说话,她的金麒麟会说话”只会让心直口快的湘云更觉得黛玉莫名其妙,行动爱恼,不好相处。其实黛玉的行动爱恼只对宝玉,源于对宝玉的不放心,这个屡次夹带在宝黛爱情里的金麒麟,最终推出了宝玉对黛玉的爱情承诺,“你放心”。此后黛玉就没什么“行动爱恼”了,但湘云并不知道这一点。


三、宝钗豁达大度,黛玉率性而为

前期黛玉生气时宝钗表面上要宝玉多陪黛玉走走,实际上是借此把黛玉行动爱恼的性格宣扬一番。后来宝钗更聪明了,再有这种情况她会先逗笑宝玉,然后自己连忙找黛玉聊天,不仅将“战火”灭于无形之中,也更树立了自己大度、体贴他人的形象。

黛玉在贾母、王夫人等长辈面前或在众姊妹面前时与宝玉相处一直严守大家闺秀的规矩,而与宝玉两人在一处或人少时更多是情绪外露,率性而为。

湘云眼中,宝钗是豁达大度、温暖贴心的姐姐,宝姐姐不会因宝玉疏远了就像林姐姐一样生气,动不动就哭,对宝玉有感情时也是独自悄悄去怡红院,人缘又好。

刚回贾府时,湘云与黛玉住在一起,但那时书中并没有她俩闲聊的场景,也许那时,湘云认为与黛玉合不来,并不与她话家常,黛玉满心是“宝玉到底会不会变心喜欢上别人”,又本身多愁善感,根本想不到与湘云聊天。

而宝姐姐再忙,手上女红活计再多,也会在贾母王夫人处根据长辈的眼色闲话一番。湘云如果找宝姐姐讲讲烦心事,宝姐姐一定是最好的倾听者,最贴心的安慰者。

后来宝钗又把湘云送的绛石纹戒指转赠袭人,更让湘云觉得宝钗大方会做人。宝钗本来就不喜欢饰品、玩器,不过借此送人情,赚人气;黛玉是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人,根本不屑于刻意讨好谁,可惜,直爽的云妹妹还没想到这些。

有了之前的感情铺垫,宝钗主动邀湘云住到蘅芜苑自然水到渠成。后面宝钗又帮湘云办了螃蟹宴,感情自然更好了。

贾母要凤姐儿另设一处给湘云住,湘云宁愿不顾贾母的疼爱,以及独自住一处的方便,只要与宝钗同住,湘云可能一直以为她把宝姐姐当亲姐姐,宝姐姐也就把她当亲妹妹,然而她错了。


四、姐妹原是同林鸟,抄检之后各自飞

抄检大观园是贾府上中下各阶层矛盾的大爆发,也预示着贾府最终被抄家,同时也为诸钗又做了一回传。宝钗性格中城府、世故的那一面暴露无余。

没抄蘅芜苑,宝钗避嫌要搬走无可厚非,可她的做法也许让厚道、纯真的湘云受伤了。宝钗管家时除了知道“茯苓霜”、“玫瑰露”事件还知道贾府其他世人想不到的事件,这些事精明的探春都不一定知道。

宝玉都不认识的小红她却听声音都能认出来,她花了太多时间、精力关注外部事务,却不知道柳叶渚莺儿与老婆子吵架,不管事的黛玉都知道她家婆子参与了聚赌,她自己却照样差遣婆子跑腿,估计根本没想到她家还有婆子参与这种事,可谓真是“丈八的台灯,照不见自家照得见人家”。

大观园才抄检了两处探春就已经知道了这事,宝钗第二天在李纨处见到探春还问为什么要打王善保家的。宝钗平时八面玲珑,关键时刻却根本没人送信给她,区分事情轻重缓急的能力也远远不如探春,导致她第二天早上才知道抄检的事情。

她的第一反应不是私下告诉湘云她要搬走,问湘云以后打算住哪里,而是要湘云找探春一起去李纨那里,自己先一步去找了李纨,要她让湘云以后一起住稻香村,以后好省些事。

在稻香村湘云一直是沉默的,那时她肯定也很震惊,宝姐姐关键时刻根本不为她考虑,私下就做了决定。她心心念念当亲姐姐看待的宝姐姐原来是个“不干己事不张口,一干己事从尾护到头。”的主儿,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自保,丝毫不会感念之前为了跟她一起住,自己放弃了在园中另有住处的机会。

湘云好动、爱说话,李纨守节好静,还有个孩子,连宝琴之前在那住都被镇住了,湘云住那怎么都不合适。宝钗不管这些,平时与云丫头再亲,此刻也只管洗清自己的嫌疑,远离这是非之地,顺带树立为贾府减少支出、精于算计的形象。

经历了这次,湘云也许懂了,不是所有的真心都能换来真情,不是自己看重他人、珍惜情谊就能拥有对等的看重;不是所有人像自己一样看到岫烟被欺负第一反应是出去打抱不平。

自己本色、真诚,关键时刻却被耍了一次。她心直口快,却细心聪敏,不像迎春一样是个有气的死人。宝钗令她心寒的做法,黛玉与她一样,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对抄检的事只能一言不发的境遇,让她不由自主地向黛玉靠近。

中秋节黛玉伤感垂泪,她主动宽慰:“你是个明白人,何必作此形像自苦。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何况你又多病,还不自己保养。宝姐姐弃了咱们,自己赏月去了,他们不作诗,咱们两个竟联起句来,明日羞她们一羞。”

见过黛玉之前待宝钗、宝琴如亲姊妹一般,她才明白,林姐姐与自己身世一样,也是聪明人,并非小气,只是容易自寻烦恼,不像自己一样豁达开朗。对于她的宽慰,一向体弱的黛玉懂得感恩、珍惜,不肯负她的豪兴,与她到凹晶馆联诗到天亮。

这种坦诚相待、重情重义与她何其相似,世故、圆滑,以诗词为末事的宝姐姐估计很难做到。

诗联完了,天都快亮了,她不愿回稻香村惊动病着的李纨,更愿和黛玉住进潇湘馆,以后也多点美好的回忆。


少读红楼


湘云也十五六岁,情窦初开之际。与宝玉也青梅竹马。后回家再来,黛玉与她还开玩笑,因为她咬舌叫爱哥哥。是与黛玉一起住,睡觉露膀子。贾宝玉来潇湘馆还为她拉被子。因为看戏她说戏子长得像黛玉,宝玉从中使眼色,三人皆恼。

再来被宝钗拉去,湘云提倡做东道主回请。宝钗送螃蟹,湘云提做菊花诗并开宴。而且湘云要订婚有媒人来。人生婚姻大事湘云有了变化。这次做诗使湘云思想发生转变体现出来。不提仕途经济,与宝钗一个方向。而转向菊花君子陶渊明。从思想上与贾宝玉站一个队。而宝玉黛玉一样。史湘云并且与贾母住一处,也说明她了解宝钗对她好之因,然而她向着贾母,在根本问题上不昏头。并且宝琴得贾母赠衣,宝钗吃醋,认为自己哪不如宝琴,湘云却说这件衣服配宝琴穿。

因为人生境遇低宝钗以富贵压人,拿富贵说事,认为湘云不应请客深伤湘云之心。八月对着河水赏桂花却做菊花诗,本身就有讽刺意味。从这次及湘云婚事上来临,湘云选择了思想上的贵人。

因为宝玉有获金麒麟,湘云也有。并且戴了出来,是对薛家金玉缘的讽刺。孔子曾死前见麒麟认为自己将死,麒麟是一种神兽,祥瑞。在精神上湘云与宝玉一样是高贵之人,趋向林黛玉这种人。所以庐雪庵联诗,湘云,宝琴,黛玉最多,品性相和。而凸晶馆二人也联诗,吟诗唱和沟心曲。黛玉与湘云和好是精神上志同道合。

比喻朝堂之上虽穷而人品高洁的贤士,居庙堂为君为民,处江湖亦为君为民。在人生重大问题立场上头脑清醒,不同流合污。像孔子,屈原一样的人,不当政亦为国谋。


青木皮


红楼梦以贾府为中心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对于薛家描写以薛宝钗一家为主,王家则是王夫人和王熙凤,对于史家的描写,除了贾母之外只有史湘云,但是对史湘云的描写笔墨其实也不是很多。有一个现象就是最初,湘云前妻与宝钗关系较好,而后期则和黛玉一起进入了潇湘馆,又是为什么呢?


一、豪迈直爽史湘云

红楼梦中对于湘云的描写,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她较为豪迈和直爽,和一般的大家闺秀性格差别很大,颇有魏晋名士的风骨。

这一表现最明显的是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的时候,曹雪芹在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的背景下,描绘了“脂粉香娃割腥啖膻”的场景:

湘云一面吃,一面说道:“我吃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若不是这鹿肉,今儿断不能作诗。”

这一句话完全将他的性格特征凸显了出来,俗话说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就是因为性格的因素导致湘云前后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二、人情通达薛宝钗

红楼梦笔下的薛宝钗端庄儒雅,娴熟干练,仿佛一位圣人般的存在。宝钗小小年纪,便在贾府上下左右逢源,因此得到众人的喜爱。湘云自然也不例外,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湘云和宝钗带在了一起。

甚至在第22回的时候湘云还曾经说过“我今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姐们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我但凡有这么一个亲姐姐,即使没有父母,也是没妨碍的”

她们二人关系升温的原因也是因为黛玉,这是发生在宝钗过生日的时候凤姐找了一个戏班子唱戏。宝姐姐没什么事儿呢,这俩闹上别扭了。

因为一个小戏子长得很像林妹妹,大伙都看出来了,但是知道林妹妹心眼儿小都不说谁也不惹这个是非,是史大姑娘口无遮拦,直接就喊出来,说她像林妹妹。

这下子黛玉生气了,湘云也不开心,后来就逐渐和宝钗近了起来,但是经过生活痕迹的洗刷,发现二人注定不是一路,因此渐行渐远。


三、心有灵犀林黛玉

那么最后,史湘云为何搬到了潇湘馆和黛玉住在了一起。最大的原因就是二人其实在内心本质上有更多的性情相通处。

红楼梦笔下的林黛玉遗世独立,仿佛一位仙人。她在表面性格上与史湘云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但是在这种反差背后,她们性格形成的原因几乎是一样的。

主要就是因为他们二人在贾府生活的背景都是寄人篱下,二人都父母双亡,无依无靠,所以黛玉结算刻薄而又任性,这只是她的保护色;而相拥豪迈奔放,不拘小节,这也是她刻意避开贾府城府的独有方式。

二人性格的交相辉映,这在书中贾府最后一次过中秋节的时候体现出来,贾母叫着众人赏月,独独黛玉和湘云跑了出去,二人还一起对起了诗: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这一句不仅揭示了二人的命运,并且说出了她们内心最真的想法,二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句诗就是二人关系的最好写照。

所以湘云前后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她随着自己的性情而生活,在生活的磨砺当中她知道了什么对于自己来说是最合适的。


微光人文


这个题目很容易理解,可些表述不甚准确。要说得准确呢,又太啰嗦,不能作题目了。

事实上书中第一次写到湘云到贾府,就是与黛玉一起住:“湘云仍往黛玉房中安歇”。以后暂来暂去,没写她住在哪里。直到史侯外迁,贾母留住湘云,也还是要在大观园中“另设一处”。但湘云太爱宝姐姐,坚持与她同住,这才住进蘅芜苑——这是第四十九回,按八十回原稿计算,已经是一半开外了。

后来的湘云,也没长期住到潇湘馆,只是中秋月夜联诗,又到栊翠庵走了一趟,回来太晚了,才“不如闹林姑娘半夜去罢”,偶然住了一晚。要说长期,她还是住在李纨的稻香村的。

虽然是这样的曲折,也可以反映湘云与钗黛的感情:曾被宝钗深深吸引过,甚至到了“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无妨碍的”的地步,但终于被宝钗“抛弃”,只得与另一个孤苦无依的黛玉作伴。

有人说,宝钗搬出蘅芜苑,是由于“抄检在观无”,是迫不得已,并且临走也好好地安顿湘云移住稻香村。而她家里有薛蟠这个呆霸王,又快要娶亲,的确不便邀请湘云去住。宝钗并没有辜负湘云的地方。

这说法,其实不错。宝钗对湘云好,又出主意,又出赞助,几乎是无微不至。她可从来没有承诺过要管湘云一辈子。甚至对黛玉说的“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也没有对湘云承诺过。很多时候,都是湘云一厢情愿罢了。

不能怪宝钗,真的不能怪宝钗。即使别的事情上,宝钗让人略有微词,在这一件事上,她做到了无可指摘。

只是每次读到这里,总忍不住怜惜湘云:这个热情爽朗的女孩,自以为得到了可以替代父母的感情寄托,却没想到那根本是座冰山,根本靠不住的。

推此及彼,宝钗对很多人释放过善意、给予过帮助,也赢得了很多人的感激与真情。但她始终是一府冰山,给你希望,却不能真的依靠她。

倒是自承俗人的宝玉,有着极强的理解力,能够一眼看到事物的本质:“既吃燕窝,又不可间断。若只管和他要,太也托实。”

是的,托实,就是这个词了。宝钗是个好人,但是你对她,还是不要太“托实”的好。否则到最后,受伤的总是你自己。

想起李宗盛的一句歌词:该爱就爱,该恨就恨,(可是,)要为自己保留几分。


栖鸿看红楼


史湘云被称为史大姑娘,命运坎坷,从小父母双亡跟叔叔婶婶长大的,家里的针线活还要自己亲自动手做,经常熬夜。好在史家出了个长寿的史老太君贾母,对湘云还关照倍加,经常接到贾府居住,算是还有一段快乐的年少时光吧。

但湘云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直面人生,虽然有时候也会感觉累,也会有想逃避的时候,也曾经祝福宝玉如果老太太想不起来,记得提醒接自己过来的话,但这些都没有压倒湘云,反而养成了湘云乐观,开朗,活泼的性格。她身上的这些优点是宝钗,黛玉都不具备的。

虽然湘云偶尔也会闹些小性子,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开朗活泼的,相信,在贾府,在大观园,有湘云的地方就会有欢乐,有湘云的地方就会有激情。除此之外,湘云还非常有才,她的才华不输宝钗黛玉,而她的反应能力力却超出园子里的所有姑娘们。

但湘云也是有缺点的,快言快语有时候说话不考虑后果,说好听点是豪爽,说难听点就是别人的一杆枪,容易得罪人。

有了以上的分析,下面就来看看湘云为什么会住到衡芜苑了,大家入住大观园的时候,湘云一直是跟黛玉住的,因为湘云是来投奔贾母的,而黛玉是跟着贾母住的,所以这个时候湘云跟黛玉住是没办法,只能跟黛玉住。

大家入住大观园后,湘云没有自己的固定住所,只能跟别人一起住,可选的人选其实只有黛玉,宝钗及三春五个人。下面就一个个的分析下。

先说惜春,一个年龄小,二是跟贾母没有血缘关系,不适合住。

再说迎春,贾赦的女儿,还记得湘云给宝琴说的话吗?那边的人都想害我们。虽然那些人里肯定不包括迎春,但迎春房里的丫鬟婆子都是那边的人,湘云肯定不会去住。

探春,其实探春哪里最适合湘云住的,但探春跟迎春是邻居。湘云只能放弃了。

剩下黛玉跟宝钗两个了,黛玉那里天天熬药,药味太浓,湘云去住可能也怕打扰到黛玉。只能跟宝钗住了。

通过上面的分析,湘云跟宝钗住并不是宝钗的阴谋,也不是湘云讨厌黛玉,而是住宝钗那里是最佳选择了。

至于说宝钗走了后为什么湘云住到黛玉那里了,其实实际情况是,宝钗走后,宝钗的房子让看园子的婆子们住了,湘云只能再找地方住,而湘云也不是住到了黛玉那里,而是住到了李纨那里,住到黛玉那里是因为那天天太晚了,怕打扰李纨及李纨房里的人休息才在黛玉那里暂住一晚。

所以,通过上面的分析,我认为就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并没有什么阴谋诡计,没有什么勾心斗角的事情发生,都是在清理之中的事。


老匪读红楼


湘云后来没有和黛玉同住,只是在凹晶馆联诗后和黛玉住了一夜,她和李纨住在稻香村。

史湘云的叔叔到外地上任,贾母留下了湘云,本想给湘云安排住处,可是湘云要求和宝钗同住,于是湘云和宝钗住在一起。湘云和黛玉一起教香菱联诗。然后她们一起“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争联即景诗”,湘云“醉眠芍药裀”,后来湘云“偶填柳絮词”。那段时间是大观园最热闹的一段日子。

抄检大观园的第二天早晨,宝钗就搬出了大观园。把湘云托付给李纨,于是湘云住在了稻香村。

湘云和黛玉的关系最初是好是坏书里没写,不过宝钗来之前,湘云每次进贾府都是和黛玉住在一起。但是自从宝钗来了以后,湘云开始嫉妒宝玉和黛玉亲近。她公开说:“二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顽,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

宝钗一到贾府,就俘虏了湘云,湘云认为宝钗是最完美的人,谁都挑不出她的短处。而且恨不得宝钗是她的亲姐姐。从此以后,湘云和黛玉关系变得微妙起来,湘云不仅经常怼黛玉,而且经常对宝玉抱怨黛玉,讥笑宝玉对黛玉的唯命是从。

湘云对宝玉说:“你那花言巧语别望着我说。我原不如你林妹妹,别人说她,拿她取笑都使得,只我说了就有不是。我原不配说她。她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她,使不得!”

“大正月里,少信嘴胡说。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

湘云和黛玉关系恶化的同时,与宝钗的关系日益升温。湘云把自己在叔叔家的窘境毫不保留的告诉了宝钗。宝钗体贴的替湘云张罗螃蟹宴,湘云感激不尽。宝钗不让袭人求湘云做针线活。湘云住在贾府后坚决要求和宝姐姐一起住。

湘云和黛玉关系重新好转是在中秋节。这个中秋节过得不快乐,黛玉不觉对景感怀,自去倚栏垂泪。湘云安慰黛玉道:

“你是个明白人,还不自己保养。可恨宝姐姐琴妹妹天天说亲道热,早已说今年中秋要大家一处赏月,必要起诗社,大家联句。到今日,便扔下咱们自己赏月去了,社也散了,诗也不做了……他们不来,咱们两个竟联起句来,明日羞他们一羞。”


于是二人来到凹晶馆联诗。联到“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时,妙玉出现了,于是她们一起来到栊翠庵,妙玉续写后面的诗句,总共三十五韵。

从栊翠庵出来湘云没回稻香村,来到潇湘馆和黛玉住在一起,她们这一夜谈了许多知心话,二人的友谊更上一层楼。湘云对宝钗丢下她,独自回家失望至极,感受到了宝钗内心深处的冷漠。于是湘云发现了身边的黛玉一如既往的还在那里,没有远,也没有近,还和小时候一样。于是她内心深处升起了同病相怜的感觉,主动宽慰黛玉,和黛玉说出了心里话。湘云和黛玉在潇湘馆住的那一夜,是她们友谊的升华。

凹晶馆联诗,是湘云和黛玉的绝唱,也是她们命运的绝唱。从此以后,贾府阴云惨淡。金陵十二钗之殇就此拉开序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