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 生於1978|她隨北京公交業一起成長

人物:李金玲

話說改革: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重視讓我不斷提高自己,從而改變了我原有的生活狀況。

生于1978|她随北京公交业一起成长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改革開放40年改變了我的人生。對我來說,生活不再是隻有面朝黃土背朝天這一種選擇。”李金玲出生於1978年,家住北京市通州區張家灣鎮。現在是公交集團公司第五客運分公司一名管理人員。

生于1978|她随北京公交业一起成长

(兒時的李金玲和家人在動物園遊玩。)

在李金玲的兒時記憶中,吃飽、穿暖沒問題,但是豐富的物質生活還是一種奢求。“每次都會為白米里面摻雜著糙米,不能崩‘爆米花’而哭。”1996年,李金玲高中畢業後,在京津塘高速公路工作了一年,是高速收費員。1998年,通過社會招聘,成為北京八方達通州分公司924路一名售票員。2005年,公交系統迎來“北京公交系統乘務員技能大賽”,李金玲嶄露頭角。此後,為了學會雙語報站,李金玲還參加了北京市英語口語初級考試,並在2007年,成為公交系統第一批首席乘務員。3年後,李金玲又通過層層考核成為了一名公交管理員。李金玲說:“我兒時的夢想是當老師,而現在時不時地會負責培訓新人,登臺講課,也算是一種‘圓夢’吧。”

生于1978|她随北京公交业一起成长

(李金玲參加乘務員星級培訓。)

“剛入這個行業時認為,售票員就是個賣票的,學賣票就行。”李金玲說,後來跟師傅學的第一件本事就是“碼人”,也就是要在有限的空間裡容納更多乘客,“跑924的時候首班車是4點多,冬天,每個人都穿著軍綠大衣,但是一旦乘客多了就得脫掉,多冷都得忍著。因為,穿得多佔地兒啊,每個人都練就了‘縮骨功’。”

“九幾年的時候,售票員工資待遇並不高,每天有個‘日工資’,分幾個檔,比如7塊錢、9塊錢、11塊錢。剛入職的我,當時就是定的7塊錢那個檔。然後是乘客數量多少,有個提成。合計下來,一個月大概四五百塊錢。”為了生計,李金玲甚至業餘時間在家開起了冷飲攤。“而現在,我家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李金玲說。記者得知,採訪次日,李金玲就要休年假,一家三口出遊。她說,很享受現在的生活狀態。

生于1978|她随北京公交业一起成长

(在公交場站,李金玲向記者介紹待啟用的新能源充電樁。)

2008年後,李金玲所在的車隊,公交車輛設施升級,更換了黃海K19冷暖型車輛,乘客和乘務員的乘車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冬暖夏涼。2018年,車隊更是換用了新能源環保車。售票方面,公交系統也經歷了從紙票,到手持機,再到刷卡等技術提升階段,甚至有了手機綁定功能。

生于1978|她随北京公交业一起成长

(李金玲重溫售票崗位,給車廂貼上提示貼。)

在李金玲與公交行業共同成長的時候,通州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居住環境有了“小區”概念,比如先後建成的西潞園小區,北馬莊小區。2008年奧運會後,通州區高樓林立,一個個小區如雨後春筍,而這也帶來了公交的蓬勃發展。

作為伴著改革開放春風成長起來的一代,李金玲感慨不已,她感受到了社會的進步、國家的富強,希望改革開放能夠一如既往地繼續下去,因為只有改革才能發現自身問題,只有開放才能不斷進步,也期望更多人享受到更好的公共出行服務。

生于1978|她随北京公交业一起成长

李金玲曬幸福的三口之家。

生于1978|她随北京公交业一起成长

記者:王大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