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全球“協作機器人”大角逐,中國智造如何發聲?

全球“協作機器人”大角逐,中國智造如何發聲?

AI+落地場景

01.

美國時間4月26日,全球知名的自動化設備供應商泰瑞達將1.48億美元砸向一家協作機器人創業公司Mobile Industrial Robots(簡稱MIR),然而鮮為人知的是三年前泰瑞達就曾將2.85億美元投向如今全球知名的機器人公司——(Universal Robot)優熬機器人。

同時,在國內各種機器人創業公司也如雨後春筍般湧出,從伺服舵機、激光雷達乃至核心算法等垂直領域都有眾多初創公司的身影,各家也都如比賽一樣頻頻發出攻破技術壁壘以及獲得融資的聲音。

是什麼吸引了眾多公司進入人工智能領域進行角逐,又是什麼使得眾多大額資本紛紛投向這些初創公司呢?

02.

前兩三年,各地工業領域“機器換人”的呼聲不斷,然而卻在技術不成熟、應用不現實的情況下漸漸失去了聲響。取而代之的是“人機協作”

成為產業界、學術界和市場方面的共識。

不久前普華永道發佈的關於“人工智能的8大預測”也再次強調,人工智能(機器人)並不會徹底的代替人類的工作,但卻能促進工作形式的改變:人們仍然會進行工作,但會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使工作變得更高效。

不可否認“人機協作“的基礎是可以與人類良好配合的“機器人”,而這種機器人與傳統制造廠中的大型工業機器人不同,協作機器人將更加嬌小、靈活,甚至可以放在桌面上工作,而其最突出的特點是可以與人類“並肩作戰”,共同完成工作。正是由於協作機器人既能協作人類完成工作,又能友好保障人類的安全,因此它也成為機器人行業的新熱門領域。

03.

隨著各品牌的協作機器人在國內不斷上線,伴隨而來的各種問題也開始出現

大多客戶對像MIR這類“外來機器人會念經”

的原始認知依然成為了其選擇機器人的主要原則,而因為人工智能的研發企業目前仍處於技術保密階段,對於黑盒內容斷然不會對國內的代理商、服務商公開,這就直接造成了,外來機器人在維護、修理、調試等方面面臨諸多的麻煩,而受影響最大的必然是那些開始嘗試人工智能的客戶。

在普華永道公開的數據中顯示,目前世界各國針對人工智能都有很大的動作,而中國更是各國動作中最大的一個,從下一代人工智能計劃、到國家級的人工智能戰略都充分的展示了中國領導層對人工智能發展的願景。與此同時中國又具備足夠的體量和創造力,就目前人工智能發展而言,中國本土機器人的研發、應用已經達到了領先的地步,而足夠的工業場景,更是給足了機器人驗證的需求。

思嵐科技、鐳神智能等硬件廠家的產品及技術不斷的在突破,也必然會給國內整機機器人公司提供更優良和穩定的配件。

聯匯智造推出的協作機器人“行動者MOVER”

也掌握了機器人控制、導航等核心算法,並且實現了在工業場景應用。而這些本土企業研發的產品,在客戶應用上自然不會再有因使用“舶來品”而必須要面對的麻煩問題。據悉,聯匯智造除研發協作機器人整機外,現在外延開發研發硬件平臺(SPIDER),助力中國其他機器人應用公司,更好、更快的開發出自己的產品。

中國智造,必然會成為人工智能的引導者!

全球“協作機器人”大角逐,中國智造如何發聲?


END

創業者、產品經理、自媒體人

我願與各位分享和交流,也許我們就碰出火花了,別吝嗇點那一下的力氣,請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