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智造”新名片:繁昌3D打印企業集群

蕪湖“智造”新名片:繁昌3D打印企業集群

繁昌,古稱“春谷”,西漢建縣,歷史悠久;3D打印,當代新技術代表之一,對製造業帶來顛覆性變革。當高新科技在古老大地上生根開花,又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短短几年時間,從無到有、從散到聚、從小到強。今天談起國內3D打印產業,“春谷3D打印”已經成為一個在國內增材製造領域叫得響亮的名字,更成為蕪湖從製造走向“智造”的一股新鮮力量。

從“月”到“天”,科技改變製造

“3D打印技術相當於一個工具,怎樣把3D打印應用到實際工業製造中去,這是我們這個行業關注的焦點。”安徽恆利增材製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夏建強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比如這個為玉柴做的六缸柴油機,缸體缸蓋如果用傳統開模具方式,大概需要3到4個月時間,成本費用大概要四五十萬元了。但如果通過3D打印,就只需要15天到20天,大大減少了設計和產品製造的開發成本和費用。”

新技術潛力無限。而當初,選擇把3D打印產業作為重點培育對象,則體現出了縣域轉型的陣痛與果斷。“以前,繁昌經濟發展依賴礦產資源,但隨著非煤礦山陸續關閉,縣域經濟發展後勁不足。只有加快轉型發展,堅決從粗放、高耗、低效的發展模式中擺脫出來,才是根本出路。”縣政府相關負責人這樣對記者說。

3D產業便成為繁昌產業轉型升級的一把“鑰匙”。

縣裡委託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制定《繁昌縣增材製造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0年)》,將3D打印智能裝備產業作為該縣“十三五”規劃期間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予以培育,針對性地出臺《關於3D打印及智能裝備產業集聚基地發展若干政策規定》等專項政策。

縣財政每年預算5000萬元作為3D打印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攜帶科技成果落戶的企業,給予人才、場地、研發等方面的支持,吸引國內優質企業落戶。建立了繁昌縣增材製造產業發展專項基金,發揮政府財政資金的槓桿作用,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通過股權投資、股權激勵、貸款貼息等資助方式支持企業發展。完善融資擔保體系,創新擔保方式,提高融資擔保放大倍數,幫助企業解決有效抵押擔保不足的難題。制定了《加強3D打印產業人才引進培養的實施意見》等專項政策,通過住房補貼、生活補貼、子女入學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加大3D打印產業人才的引進力度。

厚植沃土,產業發展迎來曙光。

從“散”到“聚”,智造前景無限

通過實施精準招商、政策資金扶持、打造載體平臺和佈局產業鏈條四步走的思路,繁昌3D打印產業規模不斷增大,從“無人問津”變成了“磁石效應”。作為繁昌3D產業最重要集聚載體的安徽春谷3D打印智能裝備產業園,已成為長三角乃至華東地區最大的3D打印產業集聚區,正向著全國產業鏈最齊全的增材製造產業園區目標邁進。

“這臺雙機器人激光復合加工工作站平面工作範圍可達16m×6m、龍門最大使用高度6m,目前是亞洲最大工作平臺。”安徽中科春谷激光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高雪松指著一根剛加工完的“石油探頭”告訴記者,這樣的部件在鑽井、石油勘探中被廣泛應用,耗損很大,而現在通過這個工作平臺的增材加工,不僅能實現高效激光加工,而且極大提升了其耐磨強度,讓其使用壽命大大增強。

“移動龍門與迴轉工作臺、高精度雙機器人,加上高功率激光器複合Fronius CMT焊機等設備的數控聯動,可以實現激光熔覆、激光淬火、激光焊接、激光切割等加工製造功能,不僅可用於造車、造船,甚至造飛機都可以應用,這在全國也是獨樹一幟的。”高雪松不掩自豪。

園區現已集聚企業50餘家,集聚中科院、中科大、哈工大、西安交大等大院大所和一流高校智力人力資源,建立聯合研發中心和實驗室,推動政產學研用深度合作、協同創新,促進產業共性技術研發突破,打造產業核心競爭力。基本形成了以哈工大高端金屬材料研發中心、中科大增材製造實驗室等研發平臺為代表的增材製造技術研發——以哈特三維、三綠實業等優勢企業為代表的3D打印材料——以安徽隆源、蕪湖西通等龍頭企業為代表為代表的設備生產——以安徽恆利、三維天下、卓銳三維等重點企業為代表的應用服務完整產業鏈條。

不久前,在2019世界製造業大會上,繁昌3D打印企業集群“亮相”,用前沿技術震撼世人,成為蕪湖及安徽“智造”的一張新名片。

圖為工作人員正在雙機器人激光復合加工工作站進行作業。

(蕪湖日報記者 陳旻 餘霏 文 楊大偉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