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面向5G和M-IoT,為什麼不選擇國產芯片?

喊口號容易,幹實業艱難。

當博通收購高通被叫停時,看熱鬧的人們才意識到,原來,高通是一家代表美國利益的公司,受美國政府控制。這充分說明,美國對電子信息產業的扶持力度與意志,不以商業利益和市場發展所轉移。

面向5G和M-IoT,為什麼不選擇國產芯片?

近日,當中興被美國製裁事件在朋友圈被刷爆時, 有人評論說,中興可能會因此事“倒掉”;也有觀點認為,這是美國希望逆轉貿易談判中自身不利的局面,進行前期試探;但也有產業人士無不感嘆,“感謝”特朗普,否則中國的通信行業還穿著“皇帝的新衣”……

不過,我認為分析最在理的是,“一文讀懂讓中興及中國半導體行業遭殃的《瓦森納協定》”,自行baidu吧。

當戰鬥的民族,有熱血人士砸掉自己的iPad,聲稱只用中國貨時,他或許沒看到iPad背面印著四個漢字——“中國製造”,還好國人理性依然。

近些年,國內在移動通信領域,從3G到4G構建了端到端的產業生態,促進了自有通信芯片的發展,比如,在終端則形成了國產手機差異化的競爭力,在AP、Modem有著替代品的細分領域,雖然技術領先,但國內市佔率依然不高,為什麼?

面向5G和M-IoT,為什麼不選擇國產芯片?

反觀在海外市場,如,今年年初,美國政界對於搭載非本國芯片的中高端終端市場,採取策略要求運營商下架相關終端產品。

然而,這家被下架的終端廠家並沒有全面採用自家芯片,而是同等採用了來自美國的、來自中國臺灣的,以及自家的三大芯片供應商。

相較之下,國內通信市場是一個開放市場,國內的終端廠家在供應鏈上採取了開放合作的態度。

同時,需要指出的是,當前,不僅僅是國產自有芯片在通信能力等多方面並不比海外主流芯片落後,國產終端在用戶體驗上也保持了友好度的領先。

比如,當前,各家運營商正在進行2G/3G減頻,但有的手機提供了虛擬高清通話功能,實現下行窄帶信號擴展至寬帶信號,保證非VoLTE用戶能夠聽到更好的語音音質。

由於美國市場的封閉,虛擬高清通話功能,只有中國和歐洲等地域的用戶能夠及時體驗,而美國市場用戶因為終端產品的無端下架,無法享用。這種單邊貿易保護行為,反而適得其反。

反觀,在春節的農村手機賣場上,喇叭廣播中的促銷廣告無不是“採用驍龍8核處理器”。今年,有國產手機的高管微博抱怨,驍龍845雖好但是太貴。那麼,加上不合理的按整機收取專利費,可想而知,國產手機微薄的利潤,是給了渠道、員工和股東,還是都貢獻給了美國芯片企業?>>按“整機批發淨售價”收取手機專利費的模式不合理

其次,在新興的移動物聯網領域,比如在NB-IoT發展初期,美國某芯片廠商希望對採用非該公司多模芯片的模組廠家,徵收NB-IoT專利費。以此,分化NB-IoT產業鏈的核心競爭力,誘導產業鏈產業化另一標準,實現自身芯片的規模出貨。

此舉形成了四大潛在威懾力:1.在NB-IoT發展起步階段,意在遏制其發展勢頭;2.提升原本追求低成本的產業,對於價格敏感性的進入門檻,主動放棄NB-IoT後續演進發展;3.在戰略上,使得自身產品商用落地毫無阻礙,甩開友商尚在研發週期階段一個身位;4.將並不符合細分市場的產品,進行兜售,並坐收專利費;

不過,站在美國廠家的角度思考問題,他們肆無忌憚的玩法也算合情合理,最終導致的外在表象卻是,中國的芯片廠家太封閉,但最重要的是,也是值得我們反思的是:

1.不發展自有產業,永遠跟隨美國標準,只有被動挨打的份兒,但自有產業需要符合主流趨勢,哪怕前瞻性有所不足,但實質對於產業整體是有益的;

2.自身極具潛力的市場,如不優先使用自有芯片,都需要打一個問號;

3.在形成規模商用的通信產業,應主動包容國際標準,形成更高的產業勢能與規模商用的開放市場。

時至今日,對於國產芯片半導體的發展,國內做到開放通信市場已經遠遠不夠,是否過於抑制自有芯片市場的長遠發展?

筆者認為,應該向美國市場“借鑑”與學習,在有替代基礎的市場,理應有自信的規模、適度採用國產芯片,以實現研發投入與產出的正循環,從而使得行業發展趨向良性。

因此,筆者建議:

1.從2018年Q3起,電信運營商相關4G終端補貼、渠道合作,應優先面向採用搭載中高端國產芯片的智能終端,而不是蘋果等。

此舉,作為運營商終端合作的長期戰略性目標,延續至5G中期;

2.應保證2023年之前,搭載國產芯片的5G終端,在國內市場的份額不低於50%,並要求國產芯片規格不低於市場主流水準,以保證用戶體驗。

同時,在毫米波方面,對於採用國產元器件的系統設備和終端,確保性能、可靠、安全的情況下,應優先集採

3.5G時代,運營商必然會推出自主品牌終端,作為引領行業的風向標,在不排斥國外芯片的同時,應存在(標配)可選採用國產芯片的可能性。

但前提條件是,要求國產芯片的穩定性和通信能力不低於市場主流規格,並具備一定競爭力的特性,或預留前瞻性的能力儲備;

4.後4G時代,智能終端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涉及產品:不僅僅是4G手機,還包括移動物聯網設備,比如網聯汽車、智能後視鏡、智能門鎖等等。

促進終端廠商敢於“嚐鮮”使用國產芯片/模組,走差異化路線,滿足不同用戶群體需求,才能保證國產芯片長遠的以用戶需求為中心,有動力攻克不同用戶群體痛點,而不是消極的停留在中、低端市場。

對於上述這類新興的中小企業,在尚未規模量產階段,應在產品入網流程中給予優化,稅收減免等政策優惠,但應嚴格審核。

5.鑑於互聯網企業對用戶行為的深入瞭解,應促進互聯網企業、國產終端與芯片企業之間的聯動,才能有效促進碎片化的物聯網市場發展,以此促進M-IoT終端形態和商業模式的挖掘。

互聯網企業如採用國產芯片生產智能終端,應確保混改中的運營商優先採購;

6.如果蘋果、三星、索尼等國外手機品牌選擇搭載國產芯片,國內政策應加大支持力度。畢竟,互利共贏的多邊貿易合作,才能促進產業鏈健康發展;

7.在通信系統設備、終端領域,彌補缺失環節非一日之功,但仍需做好替代的準備,看上去有些是在做“無用功”,但不受制於人的產業佈局,潛在價值可能是日後幾十億美金才能換來的教訓與經驗,需為長期承擔風險的科研機構提供必要政策支持與有效監督;

8. 華為作為國際化的設備、終端廠家,面向的是國際化的市場,應排除在以上政策扶持範圍之內。

至少,用國產芯片的移動終端,並不是什麼掉身份、掉面子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