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華為裁掉34歲以上的員工,35歲的你拿什麼養家?

育兒奶爸


這個問題其實問的是職場中年人的職業危機。不管外界或者有些公司如何做,作為求職者,不管你是任何年齡階段,都要有危機感。不要等到最後職業競爭力不足被社會淘汰。

那麼怎麼讓自己在“養父母老、養娃、供房貸車貸”的階段讓自己更具競爭力呢?


答案是:

1、持續不斷的學習。

職場人每天都要學習,不學習很快就會落伍。現在的信息更新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尤其是程序員這樣的工作類型,技術更新迭代非常快。


2、讓自己具備的技能和經驗更多,而且這些技能和經驗之間有一定的關聯性,可以發揮綜合作用。提高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3、提前為可能遇到的職場突發情況準備應急方案。

變化隨時都可能會發生,未雨綢繆是建立安全感的方案。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個人和家庭財務安全方案,以備不時之需。


獵頭老王


先探討年紀的問題,35歲年紀大麼?

如果35歲了還在做基礎職位,如工程師,碼農,專員。年紀確實有點偏大,而且所謂的中年危機已經很靠近你了。

但是如果在35歲了,你已經做上總監或者是副總的位置,其實年紀一點也不大,甚至可以說還是很年輕的!

在大企業,到了35歲左右,一定得謹慎的考慮自己的前途!



1,建立自己不可替代的能力!

或者你掌握著核心的工藝,或者是技術,或者是團隊,總之是讓公司對你又愛又怕,

想處理你還投鼠忌器。之前在製造業工作的時候,有個工程師主管就很厲害。有幾道核心的製程良率之前一直很低,

但自從那哥們接手後,良率居然從不足60%硬是改善到90%以上,中間換過一次人,良率硬是又下去了!這個就是核心競爭力!

2,謀取核心職位!

如華為這種公司,企業大牌子響。只要願意,一般可以去小點公司或者上游供應鏈公司中做個高層。小公司和上游公司一般喜歡大公司的人。

一方面是見過大公司是如何運作的,另外在大公司幹久了,業界多少有自己的人脈,後面很可能用得上。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個大外企,當時

同事有個做SQE的,因為經常和供應商打交道關係好,後面直接去了該公司做副總,一路發展的也是順風順水。

3,如果上面兩條路無望,儘量做些副業。

現在做副業的路有很多,可以開餐館,可以做自媒體,可以轉諮詢,或者和人合夥開培訓中心?說不定這些也是以後的一條路。

35歲年紀其實不大,可以說是職業生涯開始的黃金年齡,其實你看看高端一點的職位,起步年紀大概都是35歲!

關鍵是提前準備和對標!


垮掉的一代在努力


職場上都在傳聞,華為裁掉34歲以上的員工,很多人都會想到那麼自己怎麼辦,特別是一些已經步入35歲這個年齡階段的職場人不免會想想,自己能拿什麼來養家呢?

其實在職場打混到35歲這個年齡階層,應該說很多職場人的經歷都有了一定的積累,同時也是很多人自己智力發展的一個巔峰。這個時候按道理說是一個人精力和體力最旺盛的時期,作為華為來說,選擇在這個年齡階段裁掉歲數往上的職員,就是不想看到他們在走下坡路,員工在走下坡路,無可避免的企業也會面臨這樣的情況。

作為35歲的我們,我覺得還是不用過份擔憂,畢竟這也算是比較極端的例子。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有兩點:

1、35歲已經有了一定的經濟和社會積累

35歲這個年齡,很多人都已經在職場打拼了十年有多,有的職務已經有了提升,有的人脈也積累了不少,特別是自己的經濟方面,都算是有了一定的積累,絕大部份人都已經成家立業,甚至有車有房了,是人生中事業發展的火箭階段。

2、35歲的社會、職場經驗足夠禰補年齡大的缺陷

35歲的職場人,跟剛剛進入職場沒幾年的小夥子相比,估計最大的差別就是精力,很多年輕人還沒受到職場的長期磨練,精力都十分旺盛,相比職場中年人便相對穩定點。但是除了這點,35歲的職場人在工作幾乎都能碾壓年輕人,無論是工作經驗、社會閱歷、為人處事還是格局眼光,都是年輕人無法比擬的,應該說每個企業都會很需要這個年齡階段的人作為企業的中堅力量,來支撐企業的運作和發展,而不全都是靠年輕人那點激情和衝勁。

職場上的你覺得有道理嗎?


萍行職場


華為裁員這個新聞,在很大程度影響了職場人士的心情,很多人都兔死狐悲,成了驚弓之鳥,害怕裁員的屠刀什麼時候會架到自己的脖子上來。其實大多數人,大可不必杞人憂天。

首先,個體不代表普遍。

華為裁掉34歲或者41歲以上員工這個事,是一個個別現象,我們不能因為辭掉一名34歲的員工,就理解為所有的人過了34歲都會被辭掉。這件事任正非也站出來闢謠了,說是有人故意解讀或放大,華為是提前退休,而且給了員工很好的保障機制,這個保障機制是你我都望塵莫及的。

再說回來,就算華為會這樣做,並不代表所的的單位都會這樣做,我們不能拿個別當普遍,身邊這麼多單位,34歲以上要裁員的有幾個?

其次,能力是最好的王牌。

我一名同事,是全國保管行業的高級技師,他還沒有從單位離職的跡象,就有很多公司想要高薪挖人。有工作能力強的人,是不懼怕離職的,能力是他的王牌,一打出去,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他有什麼好怕的?

真正害怕被離職的,是那種不飢餓、不上進、不離開公司的“三不”人員,不注重積累,不注重學習,甚至不願意付出,在職場了混了十年,他們就是被公司首要裁掉的對象。由於自身能力的欠缺,從這家公司離職之後,也很難再找到下家。

第三,公司如果想裁掉你,肯定不會拿年齡來說事。

沒有哪個公司敢把這條寫進制度裡,如果有,你可以拿勞動法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來獲得經濟補償,一告一個準。

35歲的職場人,工作十年,經驗、人脈、資源都達到了一個相對的鼎盛時期,年齡相對年輕,能力趨向成熟。一箇中年職場人和一個剛出校門的大學生,哪個更具有競爭力?如果真的是隻看重年齡,招聘的時候就不會強調工作經歷了。

一個有上進心的35歲中年職場人士,一般情況下公司都會下力氣把他們培養為中流砥柱,如果被裁員了,不要糾結年齡了,先從自身找問題吧。


錦瑟談職場


我們恐慌的是自己30多歲被裁,將怎麼度過?

任正非說,25-28歲年輕有活力的員工,是創新、創造的主要群體。我們已30多歲的人,痛恨這種說法,這是一種殘酷的說法,卻說出部分事實。

如果我們得過且過,拿著高工資不創造價值,只是對新員工,對下屬指手畫腳的話,那麼,被淘汰之後的確會遇到轉型困難的處境。


這裡引發我四方面的思考:

其一,華為辭掉34歲以上員工的說法,是大大的誤解,10多年前華為發起的7000人大辭職,恰是華為的創舉。讓34歲以上的員工,依舊揹著壓力前進,恰是華為的狼性一面。

大家重新應聘,講自己的優勢,講自己未來怎麼做,把大家的壓力和幹勁都調動起來了,那年7000多人重新競聘,結果只有100人未能再次入職。從結果看,此後10年,華為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在世界範圍內攻城略地,被證明這是狼性法則之一。


其二,即便是不得不離開的華為人,都不是我們所要“可憐”的人。

他們賺的錢比我們普通職員在普通公司多10倍,華為人出來找公司也太容易了,不存在沒辦法後續發展的問題。

其三,華為的作風只是對部分人合適,承擔不了絕對服從,承擔不了無時不在壓力的人,最好別去。

如果你想更從容的工作和生活,如果你知道世界不僅僅是“贏”字當頭。你要主動選擇遠離華為及類似華為的公司。並不能說離開這些公司,我們就存活不了。

現實是,大多數公司都不那麼做,雖然發展得比華為差許多,但我們不能說其他人就不突出,不幸福。

其四,更深刻的反思是,如果30多歲之前我們不是因為自己的付出,我們的能力而得到回報,懲罰遲早會到來。

我們只是偶爾得到一份安逸的工作,沒有培養自己的能力,做什麼都太一般。那麼,中年危機的確會發生在我們身上。

當我們離開舒適的崗位時,當我們想著換一下環境重新工作和生活時,“35歲的你拿什麼養家”,這類殘酷的問題就會降臨在我們身上。

不過,可以樂觀地告訴你:事情總會過去的,有可能需要兩年,甚至五年。

待八年、十年過去了,你終究能再次找到自己的位置。我們人類的適應性是如此強大,又恰逢生在這麼好的時代,不會有太大的衣食之憂。

如何走進內心,強大自我,才是我們一直的挑戰。


財經作家邱恆明


最近流行一個職場金句:不要大聲責罵年輕員工,因為他會立即辭職,要罵就狠狠罵那些有房有車有娃的中年人吧——35歲以上的職場中年,哪個不是負重前行,遭受大聲責罵,也只能默默忍受,不可能再像愣頭青一樣“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了。因為,別處還真的“不留爺”了,35歲人真的沒人要了。

這是一個特殊時代。華為清退34歲以上員工這件事,暫且不去論證真假和清退的程度。有一點可以肯定,“35歲危機”現象,在全球職場上客觀存在,也不僅僅是中國職場。35歲,確確實實是一道職場大坎。因為,不論是公務體系,還是企業體系,都把35歲作為招聘下限。

35歲,就是一把雙刃劍。對普通員工來說,人家不招聘你,也是有人家的考量。對技術骨幹,35歲正在跳槽的黃金階段,一技傍身吃喝不愁,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35歲正是獵頭重點深挖的骨幹人才,要麼挖來是中層,要麼挖來是技術總監。真是冰火兩重天啊。所以,35歲有職場焦慮的,要考慮自己手裡是不是有乾貨,有乾貨的不害怕,沒有乾貨的真害怕。

首先聲明,不是責怪中年人自己啊,不是中年人沒本事,而是時代變了,對中年人要求標準高了。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與十幾年前完全不一樣了。這個客觀現實,很殘酷,但很真實。以前是中年人一統江湖,憑經驗就可以坐上高位。現在,就是反經驗時代,經驗恰恰成為負擔甚至是累贅。以前的優勢,變成了徹底的拖後腿。

怎麼辦?記住一句職場金句:你可以不離開體制,但要保持隨時離開體制的能力。這句話對所有職場人都適用。你可以委曲求全地呆在公司,但要保持隨時辭職走人、養家餬口、甚至跳槽高薪的能力。誰奈我何?

一是一顆紅心兩手準備。

35歲正是黃金工作期,對企業來說,你的是甘蔗最甜的那一段。企業沒有理由不好好用你。但是面的年輕大潮,低成本年輕人的衝擊,你要保持自己的技術實力,體現出性價比,而不是被年輕人衝擊。同時,也要做好跳槽的準備,這家企業不想重用你,你可以跳槽到另外一家企業。前提是你手裡要有乾貨。跳槽也是提職加薪的機會。

二是保持新能力嫁接經驗的本領。

有許多職業,都是越老越吃香的,比如醫生教師,還有傳統技術領域。但是你處於通用專業領域,就很危險,替代性太強了。所以,你要找到經驗嫁接新能力的途徑。比如,傳統媒體人,媒體的經驗豐富,但新媒體技術不行,那麼,就要學習新媒體技術,然後把傳統經驗和新技術嫁接起來,你就能超越兩邊都不強的人。

三是要有知識、資金、經驗變現的能力。

35歲的職場中年,有經驗,有知識(過時了?),有資金(積蓄)。許多35歲的職場人活得更好更滋潤了,他們都感慨這是最好的時代,可是不懂這些變現的人,卻在悲嘆這是最壞的時代。古人說,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六十就惹人嫌了。35歲的人,可以把知識分享出去,賺錢。可以用積蓄投資理財,有人說四十歲的時候,如果資產性收入不能超過工資就是失敗的,明白了嗎?還有就是賣經驗啊,許多35歲的人做自媒體做培訓,也可以斜槓生存的很好。

綜上,華為34歲以上的員工,都會比別人活的很好。要麼留在華為,享受高新和分紅,要麼離開華為,可以選擇其他公司跳槽升職。再大不了,35歲的華為人在深圳沒有套房子嗎?賣掉它到二線城市,可以養老了。其實,真正危機的是那些沒有一技之長的通用專業的中年人,所以,要學習以上三條出路,僅供參考。


職場火鍋


我是不將就的張小果,我正在創業中,我善於不將就的看問題,歐耶!

不管華為辭退34歲以上的員工這條新聞是不是有誇大或者標題黨的成分,但我覺得34歲被辭退更是一件好事!當然,34歲被辭退會讓所有人感覺到尷尬和悲傷!這個時候比上不行,比下也不行,除了10年間日復一日的那些工作再也不會其他的事情,家裡有老婆有孩子還有老人需要贍養,還有房貸車貸沒有還完,想再找一份工作,管理沒有經驗、專業不夠精深、人脈只侷限原來單位小圈子裡,這個時候小果你來跟我說是好事,有意思嗎?!!!!為什麼會是好事,小果來告訴你!

為什麼這個是好事?

  • 你需要被點醒!之前的10年你把希望放在單位身上,放在別人身上,你眼睛看的是別人,當你被辭退以後,你必須把希望轉移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寄託於單位和別人的未來,這個時候你才找準了生活的真正目標和方向,因為對於你來說,別人其實都是不靠譜的,只有靠自己才最靠譜!而這個點醒的過程還能讓你不斷總結、發現自己在之前10年間的錯誤和缺點,去修正、改正甚至消除,這樣對於你自己一定是一個巨大的進步,所以這是上升的開端。


  • 你有翻盤的資本!34歲被辭退,還年輕力壯,還精力充沛,35歲被辭退總比40歲、45歲、50歲被辭退好,加上獲得不算很多的補償款(注:根據《勞動法》對企業辭退十年以上員工的規定:10年以上工齡,應當視為有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關係,一般情況下不能辭退。 如果需要辭退,應當給與一年工齡一個月的工資的經濟補償,就是至少應該有10個月的工資補償。)你還有很大的機會可以東山再起,只要你找準目標努力就會有很大成功的可能性!
  • 你可以改變習慣!10年間在一家公司工作,在升職上已經無望,你已經習慣了那些不斷重複的工作內容,已經習慣了背後抱怨的消極心態,已經習慣了混混日子的惰性狀態,如果這種狀態再來10年,你會發現你這一生就這樣白白浪費了,所以這個時候被辭退會讓你意識到需要改變你已經習慣了十年的那些東西,對於你來說,那些已經是累贅是成本,拋棄後給自己一個新的開始!
  • 你可以體會壓力!之前的工作可以保證你的日常所需,但因為在升遷上已經無望,工作也就缺少了壓力,沒有了壓力就沒有了學習和上進的動力,人天性就是懶惰的,大部分人需要被壓迫才會前行,當你被辭退以後,面臨一家人的贍養壓力、各種費用壓力,你怎麼辦?你還能繼續養尊處優?你還能繼續歌舞昇平?不可能了!這是在倒逼你努力倒逼你成功!

  • 你可以感悟變化!在一個沒有多大挑戰和變化的環境中生活,你會發現你對外面世界變化的敏感度被大大降低了,你會跟社會脫軌跟世界隔離,被辭退以後你不得不重新融入這個一直在快速變化快速更迭的社會,你留可以很好的適應這種變化。

接下來怎麼做(其實在之前就應該這樣做)

  • 做好財務規劃,最大限度降低家庭生存風險,給自己時間


算一算口袋裡有多少錢,理一理每個月的成本有多少,把錢集中起來,找一些穩固沒有風險的投資理財項目,讓錢自己去成長,來降低你的生存壓力,然後根據你的成本支出和資金,給自己一個時間段去成長,確定一個目標,要求自己在這個時間段內實現目標,這樣你就有很大可能性能夠解決財務壓力,讓自己心裡有數。

  • 找到自己的優勢,沒有優勢就利用時間去積累優勢

要在社會上獲得價值和認可,每個人都需要有價值標籤,這就是個人品牌的意義,你有自己熟悉的工作技能、有自己引以為豪的能力、有自己喜歡至深的興趣,這些都可能成為你的標籤,你需要把這些標籤放大寫實,利用現在的各種互聯網工具去夯實,當夯實到一定階段,知名度和錢自然就來!也許有很多人會說,可是我什麼也不會,如果你有這種觀點那麼是你看輕了你自己,你只是沒有找到可以讓自己奮鬥終生的事情而已,用心去找,用心去看,用心去想就一定能發現。

  • 善於學習,保持敬畏之心,把自己歸零

面臨新的環境,你需要重新審視自己,把過去的榮耀和美好都忘記,把面子放下,把年齡忘卻,去聽取別人的聲音、社會的聲音、專家的聲音,去學會判斷、學會分析、學會敬畏,把自己重新當做一個剛剛畢業的年輕人去看待這個世界和這個社會,你會發現簡單的多,然後按照自己的目標去努力去爭取!

  • 鍛鍊內心,讓內心變的強大

當你離開原本讓你無憂的環境,市場和社會的競爭在剛開始也許會給你迎頭一擊,痛苦是必然的,但我們需要的是正確的去看待,把內心的浮躁、不甘、虛妄等等一切都逐步清除出去,為自己的努力不斷爭取內心的正向扶持,找到正能量給自己真正的力量,讓內心強大才能適應多變的世界,才能讓自己穩如泰山。

  • 跟時間成為朋友,讓時間為你賦能

大到一個企業的成長,小到一個人的成長,都是一條從低到高的曲線。你現在正處在新的成長曲線的最低端,你需要自己給自己不斷的賦能讓這個曲線向上爬,這是你人生的第二曲線。首先,你要讓自己的方向和曲線上升的方向明確,知道未來在哪裡。其次你要在這個方向上不斷的積累自己的能力、經驗和人脈,保持時間的堆積,通過時間讓這些一直處於不斷增加狀態,就像電池一樣,讓電池充滿電,你就可以飛起來,這就是賦能向上!

總歸,34歲被辭退一定比50歲被辭退好,記住那句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改變自己、找到方向、努力加上堅持,不管任何時候你都會值錢!

這是小果的一些看法,被辭退不要緊,要緊的是怎麼找到自己的第二春,歐耶!有什麼不同觀點或者要補充的一起來懟我吧,哇哈哈!


廈門不將就


作為人力資源的老兵,見過各種各樣的分分合合,甚至操盤過不老少的裁員項目。我這裡談幾點個人的看法:

一、企業人員更新是一個正常的現象。

當下國內的教育機制,大學本科畢業22、23歲,研究生畢業24、25歲。

這樣算起來,華為裁掉的人員基本上都是工作十年左右的人員(10年可能是在華為連續工作,也可能是工作後加入華為)。工作的最初十年屬於人生的定型期,因為一個人一輩子的工作時間差不多40年,前面的十年是人生最重要、最需要拼搏的十年,屬於上升期的十年。對於初入職場的大學生們尤其重要,因為這個十年個人應該基本上把崗位工作做轉化為了個人技能,工作的深度已經很好了,欠缺的可能是工作的廣度,即跨部門、跨團隊的管理能力。

但是在職業生涯的第一個十年,如果個人沒有完成崗位技能的轉化,工作內容僅僅是公司或者部門核心工作的外圍,僅僅是打下手,敲邊鼓;或者在工作之初的十年,頻繁的換工作,而且是內容不相關的工作。那麼有可能在這最為重要的十年沒有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

若果是這樣的話,那可能就會成為被裁掉的34歲以上的人員,因為有本事的人從來不會被裁掉,也從來不會怕被裁掉的,公司也捨不得裁掉!

二、職業經理人的要善於破局。

工作之初的3~5年,作為打工仔的大學生們基本上會被企業當做青菜蘿蔔一樣挑來揀去的,投個簡歷、面個試會被企業方和麵試官很挑鼻子豎挑眼。因為那時候的經理人還不成熟,僅僅是個勞動力而已。但是,如果過了最初的積累期,5~8年開始,經理人如果練就了一身本領,掌握了行業經驗、管理技能、崗位工作技能、項目管理技能,那麼就會成為職場的搶手貨,會被獵頭賣來賣去的。並且每次出售都會帶來不菲得價值升值。

所以,不要悲情的看待華為被裁掉34歲以上員工的新聞。因為有些人恨不得希望被作為首批裁掉的的人員呢。因為這樣既可以獲得不菲的補償金,還能迅速獲得職位和收入更高的工作機會呢。

所以,有本事的人從來不怕被裁掉,有本事的人也不會屈從於職場自尊低的領導的淫威的。

三、關於就業機會的把握

職業發展有兩種途徑:

  • 一個是在同一家企業集團內部起起伏伏的相對直線的上升;

  • 還有一種是在不同的企業之間起起伏伏的斜線上升。

兩種路徑不同,但是有本事的人的結局是大同小異的,我的頭條文章《職業生涯的四個階段劃分傻傻分不清楚,好多人浪費了一生》寫的很清楚的。

無論如何都要做好職業規劃,成為一個有本事的人。


人力資源實戰鄧玉金


很榮幸回答你這個問題。如果大家對我有不同的觀點,請在評論區留下你寶貴的意見。萬分感謝!

不要有心理落差,可以考慮跟自己專業相對口的其它企業。

首先我們要認清你是從哪種工作崗位離職的

第一、銷售崗位:可以說在能夠接受大企業的銷售崗位,是有一定的工作能力的,也積累了很多的職場閱歷和客戶資源。這時候我們可以選擇相同行業的工作來從事,只是現在很多人心理過不去,有點落差。

第二、技術崗位:這個工作我想就不用愁著養家,如果你有一定的專業,我想你把你的簡歷放在網上,會有好的公司主動找你的,只要你不貪心,找份安穩的工作一點問題沒有。

第三、行政崗位:這部分崗位就職相對有點難度,首先再就業不會有華為公司那麼好的福利,其次工作環境以及公司文化等不適應,會讓你的人生很迷茫。所以這類工作崗位如果只是單純的養家餬口,不難。但是要想有更好的突破,比較難。

前兩個工作是目前專業性比較強的工作,只要你能夠排除心理的落差感,適應一段時間,我想你會在新的工作崗位上有很大成就的。

我是職場小白,感謝大家能夠與我分享關於職場那些事兒。如果你有職場困惑或者正面案例,我們可以一起分享。關注我,我們一起交流。謝謝!


一杯綠茶蜂蜜


34歲被裁,35歲的你拿什麼養家?

有本事的人,年齡對他的職場發展影響限制較小;沒有本事的人,年齡根本不是他被裁的根本原因。

在轉瞬即逝的社會,每一個角落都充滿競爭,要在充滿競爭的年代逆流而上,可持續競爭力尤其重要。育人先育己,今天我們也從父母要面臨的現實問題,分享對育兒的看法:

◆ 敢於為自己創造更多可能性,就是一種可持續競爭力。

人需要在不斷的體驗和鍛鍊中形成自己獨有的“稀缺性”價值,抓住更多的鍛鍊和體驗機會,就要我們懂得願意付出。正如,為何大部分的人看似安逸愜意,實際卻普遍焦慮不安?那是因為他們迫切想改變和創造,與這種迫切的心情相對的卻是在等待適當的機會出擊。然而,這個世界不會有量身定做的機會,它需要我們懂得搶先發現並牢牢抓住,如果付出可以讓我們贏得更多的可能性,我們為何要守株待兔?

所以,要讓我們的孩子懂得付出的意義。當孩子埋怨當班幹部就是耽誤學習,或者在做值日時對多幹一點少幹一點總是耿耿於懷,爸爸媽媽就要引導孩子學會看懂:付出的背後或許是一場驚豔的收穫。

當然,不是逢付出都要有收穫,如徐志摩所說“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我們敢於付出只是因為想要創造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的得到。

讓自己擁有持續學習的能力,就是一種可持續競爭力。

在長期的競爭長河中,持續的學習能力不僅能提升我們的專業技能,還能讓我們擁有除此之外的軟實力,包括瞭解自己、探索生活、感悟人文等。持續的學習能力更強調由點到面的學習張力,它會讓我們成為更有趣的人,我們的生活、職場和社交都將因此得益。

所以,要讓我們的孩子擁有多維度的學習能力。除了埋頭題海、幹啃教科書,鼓勵孩子走出自己熟悉的小天地,激活全身的觸覺,讓自己充滿更多的好奇與探索的驅動力。

鑄就自己優秀的適應能力,就是一種可持續競爭力。

我們的一生是要承擔多重角色的一生,並且要歷經多次環境變化。比如踏出家門走進校園、踏出校門走進社會、從昔日的孩子成為今日的為人父母等,適應新角色和新環境,做好多重身份是每個人的必經歷程。這一切,都需要我們懂得適應,懂得在不一樣的環境和心境中淡定自若、揮灑自我。

所以,要讓我們的孩子學會擁抱變化。鼓勵孩子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敢於直面尷尬和不舒服,不斷克服心理障礙,積累面對挑戰的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