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当年实业有多赚钱

当年实业有多赚钱

卖鞋商铺

记得刚读大学的时候,班主任给我们开班会。那时候刚刚走进大学,兴奋期还没过,我那时候的梦想还是做百万富翁,结果第一次班会就被泼了冷水。

班主任开会时讲的其它内容我都忘记了,只记得他说,不要瞧不起旁边市场里卖橘子的那些小商贩,人家都是百万身价,而我们毕业后的出路就是去赛格电脑城外面去发传单,工资一千五百块钱。

当时一听百万身价还是觉得挺震撼,为了求证真伪,我去市场里买橘子的时候还问过那里的商贩,一年能赚多少钱。问完以后我大概就知道了,他们身价不是我理解的一百万,而是几百万身价。

自那以后,每次去买橘子,想着身前这个卖橘子的人是个大款,是我这辈子梦寐以求的一百万,我就毕恭毕敬。

那个市场其实就是比较原始的那种便民市场,里面卖什么东西的都有,也不算贵。现在应该已经拆掉了。

记得有一次跟同学去那买袜子,我那同学拿起袜子来跟我说,看这双袜子,就是我们家做的,下次我回家多给你带点过来,很便宜的。

我那个同学是浙江义乌人,他跟我说市场上卖三四块钱的袜子,成本其实只有两三毛钱,整个西安的袜子应该都是他们(义务)那生产的。

后来西安本地的同学带我去康复路买东西,他们经验很足,去之前跟我说,买东西的时候砍价一定要一次性砍到底,比如对方要200块钱的鞋,你只给他们出50块钱就够了,这叫膝盖砍。一旦价格出高了,你肯定会后悔的。

我去试了两次,果然很灵。

在卖鞋的店里,店家一双鞋就要二三百块钱,我们开始不敢给卖家出价,因为还没想好砍到多少钱,于是就往外走,准备去别家,顺便再商量下价格,结果店家拦着我们,说价格可以商量,让我们随便出价,如果他觉得合适就卖给我们。

我随口说了个60块钱。

没想到的是,卖家急了,气急败坏的,把我吓了一跳。卖家气呼呼地说,东西可以不买,但价格没有这么砍的。

没想到我同学果然是老江湖,说60块钱不卖就算了,拉着我就往外走,更没想到的是,卖家脸色突然变好了,说:看你们都是学生也不容易,这样这个鞋的成本价是150块钱,100块钱卖给你们,就当交个朋友了。

我一听,觉得价格跳水这么多,按说很划算了。没想到我同学又来了句,100块钱太贵了,顶多给80块钱。

卖家说,80块钱赔得太多了,我价格都让这么多了,不买就算了。说实话我当时其实已经心动了,但我同学还是很刚毅,拉着我就走。

……没想到的是,卖家还是不让我们走,说:算了算了,这个鞋真是不赚钱了,90块钱卖给你们了,看你们都是学生也不容易。90块钱,如果不要可真就不卖了。

这时候才见我同学心软,他跟卖家说,85块钱给我们一双,下次有同学再买还带他来这。

卖家见我们有了买的意向,于是松了口,跟我们说:好了好了,今天豁出去了,就赔钱卖给你们一双,但你下次带人来可不是这个价了,这次真赔本了,要是我老婆知道了,肯定又要吵架。


我记得当年去康复买东西都是和同学一起去的,每次去必然有这种大砍价,砍来砍去,最后卖家一定会让步成交。

听说康复路的商贩比我们旁边那个市场里卖橘子的还要有钱。

后来,听说康复路拆掉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去那里。

直到有一天……


一个浙江的生意人找到了我,要问我买房的事。

我们两个前后聊了几个小时,他告诉我,当年做生意真的很赚钱,一个月随随便便赚十几万真的不多。那个时候批发的鞋二三十块钱一双,我们标价二三百块钱,随便砍价。

“最低也就砍到八九十块钱不能再低了,你数学好你算算利润有多少。”

那一刻,我突然。

导演,场景能不能切换一下?

刚才我把价砍到八十块钱我觉得还是砍高了,五十块钱爱卖不卖,一分钱都不会加的。


在当年的生意场上,赚钱不是问题,只有赚多赚少的问题,商铺在当时也是非常金贵的,那些卖鞋卖衣服的往往都是租一个宽两三米的小铺子,夫妻开店。一年的收入应该都可以在北京买一套房子,那时候北京还不对外地人限购。

在北京东三环南三环,有很多房子的业主都是做生意的人,我知道的有的老板名下有十几套房子,现在生意不好做,不过买的房子涨了十几倍,可以坐收房租过日子了。

当年做生意的门槛其实也不高,很多人甚至可以从地摊起家,放在今天基本上没戏了,稍微做点生意的大概率都是赔钱的,稳赚不赔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再也回不来。

除开做生意的人,当年上班的人其实收入也不比今天低。

当年在大一,我听完一个月1500块钱的工资收入后就果断转到了另一个专业。我们的那些老师都是搞设计出身,当年的收入还是很不错。一个工作几年的设计师,一年赚二十万一点问题都没有,放在今天,除非是好一点的设计院可以拿到20左右,不过当年的二十万跟今天的二十万含金量是不同的。

当年考一个注册设备工程师,直接挂出去可以一次拿四十几万,这个钱可以直接在西安全款买一套房子了(在北京贷款买房也没问题),关键是当年好考,现在考的人多了就不好考了,含金量自然也大打折扣。

我的不少同学还在为所谓的职业梦想支撑着,坚持考证。

建筑行业其实放在今天看就属于传统行业了,传统行业在当年都是很吃香的,我过去的同事跟我说,十几年前(上班)还可以一年赚到50万,放在今天几乎就不可能了。

其实想要表达的意思很简单,从整个社会来看,“传统行业”只会越来越多,过去吃香的行业,不过十几年红利期,大多数行业会沉淀下来,变得平庸,成为“金字塔”的底座,而真正赚钱的行业只会越来越少,这跟当年大多数行业都很吃香是不同的,即使是今天比较吃香的互联网行业,未来十年也有可能会变得很平庸,毕竟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会越来越多,而行业红利会越来越少。

在这些年中,实业越来越不赚钱,而房价越来越高。这就会导致过去积累下来的大量社会财富涌入到楼市,依靠炒楼赚钱会逐步成为主流。而楼房真正的居住功能会逐步弱化掉,金融属性变得越来越强。

但是不要忘了,金融是需要实业来做基础的,单纯的金融空转所带来的繁华就和烟花一样,转瞬即逝。

这就是我去年讲的,中国楼市现在只能看五年的时间,如果五年内再有大涨的行情,就会有楼市崩盘的危险,尤其是二三线及更弱的城市,在国内的一线城市中,北京的稳定性要更好,其次是上海。

这个道理我在《三四线楼市即将谢幕》中讲过,过去中国也发生过楼市崩盘的情况,但是现在回首,并不觉得有什么大的影响,原因就是过去十年二十年中国的发展潜力很大,实业本身太赚钱了,楼市崩盘可以被快速发展消化掉。

再看今天就比较难,现在国内的个人贷款比例有些偏高,很多人都买房时都加了很大的杠杆。过去大家都预期工资还可以继续涨,今天就未必,很多行业的工资多年不动,连通胀都跑不过

在这种背景下,继续增加个人贷款比例,最终的后果就是金融空转,当这种情况占到一定比例时,楼市崩盘就是不可避免的。过去我们看到日本、香港、美国等发生过楼市崩盘情况,这并非是偶然因素,也并非是他们政府无能,这恰恰是到了一定发展阶段后,为了拉动经济所作出的不得已选择。

当然,这并非代表一定会在国内发生。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越来越多的小城市对于房地产行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实体持续走弱,越来越多人赚不到钱,地方经济就很成问题,最后撑不住的时候只能靠房地产来拉动。

而最后的结果就是房价上涨,从而使得更多人去买房,这就成了一个死循环,越是步入这种循环就越走不出来,而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走向。


到了今天,其实很多人都觉得看不懂,都变得很迷茫,曾经以为的“越来越好”已经没有了说服力。我朋友家开的厂子利润一年比一年低,而产业淘汰往往来不及反应。

我现在还记得大概二十年前,我朋友家的厂子刚起步时,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作坊,那时候他们也觉得迷茫,不知道能不能赚到钱,这二十年间,厂子的规模越来越大,销售额不停翻番。厂子赚了钱之后不停扩建再扩建,直到今天现金流都很紧张,但论规模,仍然是小厂子之列。

从行业起步到面临淘汰,这二十年时间基本上见证了这个国家从穷到富的过程,经历了实业最赚钱的年代。赚到了钱,但很难说守住了财富。一直到今天,我朋友一家子还是充满了工厂情节,对于大城市的房价漠不关心,直到今天也没有在大城市配置房产,每次我回家都跟我说实业有多么困难,大城市房价早晚崩盘。

我还知道不少人,2000年初期大学毕业,留在北京,每天打卡上班,为了结婚买房,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只是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到今天房产的价值也有了上千万。

时代有时代自身的规律,而人生命运本多变,赚钱这种事,只能自求多福了。

ID:zt734922044

后台留言可领取任大炮内部讲话一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