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番禺|廣州龍舟看番禺,番禺龍舟看洛浦!

又是一年端午到,龍舟競渡粽葉飄。每到端午節期間,廣東民間地區都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龍船扒得快,今年好世界!”

作為一項民俗體育活動,扒龍舟向來受到廣州人民的喜愛,廣州市更是從1994年起把端午節定為龍舟節。而有“龍舟之鄉”之稱的番禺,其龍舟文化尤盛,有史籍記載的龍舟競渡歷史可達上千年之久。

“洛浦好嘢!”說起龍舟,可謂是洛浦的驕傲和一張靚麗名片。近年來,洛浦龍舟逐漸在番禺、廣州嶄露頭角,相信不久的將來定能在廣東乃至全國大放異彩。廣州龍舟看番禺,番禺龍舟看洛浦。洛浦龍舟有幾靚,今天話給大家知。

番禺|廣州龍舟看番禺,番禺龍舟看洛浦!

龍舟製作:

廣東最古老的龍舟製作基地,廣州“龍”的誕生地

番禺|廣州龍舟看番禺,番禺龍舟看洛浦!

國務院僑辦贈上教船廠的船槳。徐潤洪 攝

洛浦有條上漖村,是華南地區著名的龍舟製作之鄉,從清末起迄今已有140年以上的歷史,鼎盛時期曾有超過30家造龍舟作坊,是海內外聞名的龍舟製作基地。現保存下來的船廠8間,其中規模最大的是陳漢慧龍舟廠,目前該廠還保存著國務院僑辦所贈船掌。上漖村龍舟製作技藝歷經六代傳人,是廣東最古老的龍舟製造基地,也是廣州“龍”的誕生地。

番禺|廣州龍舟看番禺,番禺龍舟看洛浦!

雞公頭

珠三角地區的龍舟以競渡為主,上漖村出產的“雞公頭”龍舟細長狹窄,龍頭造型幹練,遠看像只公雞,適合淺窄多彎的河涌中行駛,被認為是“樣式好、密度高、劃得快、夠堅牢”。 上漖所造“雞公頭”,以26.8米(約8丈)、33.8米(約10丈)、39.8米(約12丈)三種尺寸居多,其中26.8米長的可坐50人,33.8米長的可坐60-70人,39.8米長的可坐80-90人。

番禺|廣州龍舟看番禺,番禺龍舟看洛浦!

廣州非遺課堂學員在洛浦街非遺傳習所聆聽麥向陽解讀龍舟製作技藝。徐潤洪 攝

上漖龍舟製作包括選料、開介、起水平的固定位(樁位)、平衡固定底骨、釘腳旁、上大旁、扎彩盤、上龍筋、安裝花旁、安裝夾旁、上龍纜、拋光打磨、上油漆、裝龍頭龍尾等14個大工序、33個小工序。

此外,上漖龍舟製作有四大獨特技術:側立偏差控制、掌口、釘眼處理和關鍵性的船體設計技術。

番禺|廣州龍舟看番禺,番禺龍舟看洛浦!

上漖村有不少造龍舟的名家。現可考證到的技師共六代,最早的造船師傅為黃弘。黃弘將技藝傳授給黃寮,經黃寮發展、延伸,形成了上漖村獨特的造船工藝體系。黃寮自創“柱利”船廠,以造龍船見長,上個世紀初已經在廣東省內享有盛譽。由黃寮巧制的東鄉“西約”龍船,曾在上世紀30年代獲“通海第一”錦標一面,即全省龍舟賽的冠軍。

上漖第四代傳人中,黃銘根17歲就跟隨父輩造龍舟,青年時期已名聲在外,1995年,由黃銘根與侄兒黃倫為東鄉“沿沙”用坤甸木量身定做“戰鬥船”(專門用來比賽的龍舟)參加當年廣州國際龍舟賽,成功蟬聯冠軍。近年來,龍舟競賽國際化,省、市體委用於競賽的龍舟,也多為黃寮後人製作。

番禺|廣州龍舟看番禺,番禺龍舟看洛浦!

龍舟入水

上漖村龍舟製作技藝集珠三角、粵西、港澳地區“雞公頭”製作技術之大成,擁有四大不可替代性技術,所產龍舟馳名港澳,巔峰時期壟斷廣東地區八成龍舟製作,訂單更遠至湖南、江浙,乃至東南亞,甚至走向南非。上漖龍舟製作技藝的傳承,直接影響龍舟文化在華南地區傳承和發展。

龍舟競渡:

“通海第一”——傳統龍,還看洛浦東鄉

番禺人喜愛龍舟,據有關史籍記載,有上千年的歷史。

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詳細描述了當年番禺附近龍舟競渡的盛況:“五月時,洪流滂濞,放於百里,鄉人為龍舟之會;觀者畫船雲合,首尾相銜,士女如山,乘潮上下,日已暮而未散。”清乾隆年間李調元在《南越筆記》中,也追述過廣州(古番禺)龍舟競渡盛況:“粵中五月採蓮競渡,至五日乃止。廣州競渡奪標較盛,有逾月者。”上千年來,番禺各地龍舟競渡,沿襲至今。

番禺|廣州龍舟看番禺,番禺龍舟看洛浦!

番禺本地人、著名民俗學家梁謀在《番禺龍舟文化雜記》一文中介紹:我國在龍舟競渡方面,形成了有質樸與華飾之分兩大不同流派:“龍舟競渡”與“龍船遊渡”兩類型。番禺龍舟兩者兼有,既有“游龍”又有“賽龍”,成為番禺龍舟文化的特色。在洛浦,游龍幾乎每條村都有,賽龍也有一些知名龍舟隊,沙溪村還曾突破龍舟“傳統”設有“女龍”數艘。

番禺|廣州龍舟看番禺,番禺龍舟看洛浦!

據《番禺縣誌》:(番禺)龍舟競渡最大規模的是1986年端午節舉辦的“蓮花杯”龍舟競渡。當天,市橋河兩岸觀者有20萬人,其中港澳同胞、外國友人數百名。到競賽指揮部報到的龍舟有124艘,其中大石沙溪村(即今洛浦沙溪)組織了兩艘“女龍”。首屆“蓮花杯”龍舟競渡結果,獲前四名的是新造南約、新造練溪、大石東鄉(今洛浦東鄉)、大石沙溪(今洛浦沙溪)。

番禺|廣州龍舟看番禺,番禺龍舟看洛浦!

龍舟競渡方面,洛浦地區較強的有東鄉、沙溪、西二、洛溪等村龍舟隊。番禺自1986年共舉辦過16屆“蓮花杯”(傳統龍)龍舟賽,其中,洛浦地區龍舟隊奪冠:東鄉村4次(全區次數最多,其次是石樓大嶺村3次),沙溪村2次,洛溪村1次,西二村1次,共計8次,佔比50%。洛浦街為名副其實的龍舟強(鎮)街,東鄉村是遠近馳名的龍舟隊。

番禺|廣州龍舟看番禺,番禺龍舟看洛浦!

廣州番禺龍舟,還看洛浦東鄉。歷史上,東鄉“西約”龍船,曾在上世紀30年代獲“通海第一”錦標一面,即全省龍舟賽的冠軍。

建國後,東鄉村龍舟隊不僅在番禺區“蓮花杯”龍舟賽上4次奪冠、4次獲亞,還多次代表洛浦街、番禺區參加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並斬獲優秀名次。

據東鄉村負責龍舟訓練日常指揮協調工作的吳偉祥介紹,東鄉村龍舟隊獲1994年、1995年傳統龍冠軍,1996年獲亞軍。近幾年來,2014年獲得第五名,2015年、2017年獲得季軍。根據《番禺縣誌》記載:在1954年廣州舉行的龍舟競渡活動中,東鄉村龍舟隊名列榜首。

今年,東鄉村龍舟隊依然作為番禺區唯一一支參賽隊伍,參加6月23日在中大北門廣場至廣州大橋之間的珠江河段舉行的2018年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預祝東鄉健兒旗開得勝,摘得好名次回來,為洛浦爭光、為番禺爭光!東鄉好嘢,洛浦好嘢!

番禺|廣州龍舟看番禺,番禺龍舟看洛浦!

此外,今年第八屆粵港澳特殊龍舟賽將在清遠市舉行,參賽隊伍有香港鄰舍輔導會龍舟隊、澳門特殊奧運會龍舟隊、廣州特奧龍舟隊、深圳特奧龍舟隊、韶光特奧龍舟隊、清遠特奧龍舟隊6支隊伍。其中,由西二村組建的喜鄰里龍舟代表隊,受廣州市、番禺區委託,將會代表廣州市參賽。據瞭解,此支龍舟隊由教練員1人,工作人員3人,鼓手、舵手各1人,智障殘疾人劃手9人,正常人劃手9人,共25人組成。

龍舟文化:

沙滘中學——市首批特色學校、首屆班級文化建設優秀班

每到一年龍舟季,洛浦和番禺其他鎮街相似,也有各種各樣的龍舟習俗。村民有起龍、請龍、採青、游龍、藏龍等,大眾有飲龍舟茶、賞龍舟景、看龍舟賽、吃龍船飯等,要是遇到一年中有大賽的時候,村裡人比過年還熱鬧。

番禺|廣州龍舟看番禺,番禺龍舟看洛浦!

郭嘉亮 攝

除了傳統的龍舟習俗,近年來洛浦街還大力整合資源推陳出新:推出了一些比如我們常見的龍舟模型、小型龍舟以及其他各種龍舟擺飾;龍舟文化方面設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沙滘中學“騰龍閣”,出版《沙滘龍舟文化》,舉辦沙滘中學龍舟文化節暨廣州市民間民俗文化傳承研討會,發揚龍舟剪紙藝術(以上漖小學、沙滘中學為代表),開辦洛浦街非遺傳習所、龍舟文化相關展覽等等。

番禺|廣州龍舟看番禺,番禺龍舟看洛浦!

郭嘉亮 攝

以沙滘中學為例,該校師生以別具特色的校園文化與優秀的成績證明,洛浦人都是“龍的傳人”。

位於洛浦街沙滘島上的沙滘中學,學生多是本地村民子弟——身處水鄉,他們從小到大,對“珠三角龍窩”上漖村“造龍舟”的傳統匠藝以及沙溪村端午“扒龍舟”的民俗風情,莫不熟悉。

2013年,沙滘中學成為廣州市首批特色學校(龍舟文化);2018年,沙滘中學初二3班“騰龍班”成為首屆廣州市中小學班級文化建設優秀班。把龍舟迎進校園,讓孩子讀懂“龍圖騰”,與其說是研究一種文化,倒不如理解為他們在追溯本土文化的基因,在讀番禺人的從前故事。

番禺|廣州龍舟看番禺,番禺龍舟看洛浦!

郭嘉亮 攝

在沙滘中學,隨處可見“龍”的身影。教學樓牆壁上,高達15米的大型浮雕,寫著“同舟共濟,百舸爭流”8個大字;騰龍閣裡,沉睡著一艘用坤甸木製作、曾獲廣州市第一名、長度約40米的傳統龍舟,這條“老龍”,應全校師生邀約,從沙溪村“扒”進了沙滘中學,龍舟泊在水上,用長凳架起,龍舟鼓、七星旗、龍洲旗、神龕、大梢、船槳等龍舟配套一應俱全。

番禺|廣州龍舟看番禺,番禺龍舟看洛浦!

郭嘉亮 攝

沙滘中學每年都會舉辦一場大型龍舟文化節,在這宛如給龍“過生日”的活動裡,數百名學生齊齊舞動的龍舟操、你追我趕的岸上龍舟、趣味十足的龍舟話劇、色香俱全的包龍舟粽子……學校裡瀰漫著濃厚的龍舟文化氛圍。學生黎民熙說:龍舟精神,作為我們沙滘中學的一大特色,它讓我領會到了頑強拼搏的無盡魅力。它讓我在面對困難時不會放棄,而是勇敢地去面對。

龍舟非遺:

成功入選第七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2017年11月,廣東省文化廳發佈《關於公示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通知》,洛浦地區龍舟製作技藝(上漖龍舟製作技藝)成功入選。2018年5月,廣東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正式發佈,上漖龍舟製作技藝正式被列入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第七項“傳統技藝”類。

番禺|廣州龍舟看番禺,番禺龍舟看洛浦!

番禺|廣州龍舟看番禺,番禺龍舟看洛浦!

據悉,龍舟製作技藝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傳統手工技藝。上漖村製作龍舟萌芽於清末道光年間,產生和發展於同治、光緒年間,20世紀80-90年代初為鼎盛期,90年代中後期受環境、經濟、勞動力等因素制約由盛轉衰,期間還經歷2次大規模的搬遷,至2014年保存下來的船廠僅8間,不足鼎盛時期的1/6。

目前,上漖龍舟製作技藝正面臨後繼乏人、原材料短缺、經營成本高漲、環境破壞、龍舟製作技藝傳承缺乏理想載體等衝擊而面臨消亡的危險,亟需保護。

番禺|廣州龍舟看番禺,番禺龍舟看洛浦!

黃偉俊 攝

上漖龍舟製作技藝具有重要的技藝價值、歷史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

技藝價值:上漖村是 “雞公頭”龍舟製作技藝的集大成者,其龍舟製作技術的傳承,直接影響龍舟文化在華南地區傳承和發展。

歷史文化價值:龍舟習俗與番禺區乃至珠三角的歷史發展有著密切關係,龍舟習俗對於宗族以及珠三角村落之間關係的維繫有著重要的意義。一旦上漖龍舟技藝消亡,將導致傳統龍舟無處可造,傳統龍舟文化將面臨瓦解、消亡的危險。

社會價值:龍舟製作技藝的傳承,是推進龍舟文化的傳承,也是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工作內容。龍舟文化的精粹是團結一致、奮發向上。傳承龍舟製作技術,有助於培育淳樸民風,建設和諧社會。

據瞭解,上漖龍舟製作技藝為番禺區第三批、廣州市第五批、廣東省第七批非遺項目。

龍舟小鎮:

或將成為番禺,乃至廣州、廣東首個龍舟小鎮

依託上漖村龍舟製作基地及洛浦街龍舟文化優勢,2017年,廣東龍騰創意產業園有限公司擬通過整合上漖龍船基地打造龍舟小鎮項目,在保育龍舟文化和傳承傳統制作技藝的同時,積極尋求新的發展,讓傳統文化藝術在新的時代煥發生機。目前,該項目已被番禺區列為2018年重點建設預備項目。

在洛浦街2018年工作計劃中,龍舟小鎮也有濃重一筆。在推進民生事業一項,洛浦街提出“加快龍舟小鎮博物館、龍舟基地及配套停車場建設,推動龍舟文化產業發展。”

番禺|廣州龍舟看番禺,番禺龍舟看洛浦!

今年5月份,廣州市政協原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平欣光率團到洛浦街考察龍舟小鎮建設。

平欣光指出:

一要發展全域旅遊,建設龍舟小鎮,激發洛浦街發展新機遇和新活力;

二要將龍舟小鎮建設與一年一度的龍舟賽事有機結合起來,持續擴大影響力;

三要發揮龍舟小鎮資源,吸引更多的遊客和客商前來了解洛浦、投資洛浦、發展洛浦。

據悉,龍舟小鎮在番禺區尚屬首例,在廣州市乃至廣東省或也將是首個。上漖龍舟小鎮項目,目前還在醞釀起步和初步發展進度,未來走向如何,唯有拭目以待!

番禺|廣州龍舟看番禺,番禺龍舟看洛浦!

廣州龍舟看番禺,

番禺龍舟看洛浦。

洛浦好嘢!

為洛浦加油!

【記者 侯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