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古斯塔夫巨炮为什么不用来打军舰?

大秦帝国秦昭襄王




这两张照片,第一张是“元首”视察“古斯塔夫800”巨炮建设的情况,第二张是巨炮建成以后进行炮管仰角测试的情况。与照片里人相比较显示出了它的“无比巨大”!

这个武器装备一大,就会显现出特有的缺陷,第一就是机动性极差。“800巨炮”长52米、高12,这样的体积在现在也是 超大运输设备,况且它还非常的重行军状态下重1350吨(战斗状态为1488吨),这样的超大设备运输会对 桥梁、隧道、铁轨、陆基…都有影响,到了 发射阵地甚至要铺设专用的铁轨和陆基,所以“800巨炮”机动性非常差,这也是它极少参加战斗的原因。

由于巨大,需要操作的人也多,维护保养、由于涉及的铁路设备,它本身也有相关的铁路工程兵、运输、炮本身的操作…林林总总伺候它的人超过3000人,是一个团的兵力。


它进入战斗状态,操作那就更麻烦了!由于“800巨炮”穿甲弹重7.1吨(另一种高爆榴弹重4.8吨),这个重量人力难以企及,它的装填需要使用机械,先用吊车(8吨吊和5吨吊各一辆)将弹头吊起到炮尾的装填口精确的对准→然后用轻型坦克改造的填装机→使用装填杆将弹头推入炮膛内→再装填发射用的1.2吨发射药→关闭火炮的闭锁机构→摇动方向机械→发射。整个过程显得 非常笨拙和缓慢,每一天才能发射14枚!射速也极慢!

从上面的简单说明可以看出 古斯塔夫800巨炮完全是不实用的武器装备,用它去打军舰根本不适合,况且别看它口径大,但是打的并不远,发射轻一些的4.8吨榴弹最远射程50㎞(一说70㎞,但是德军没试过)由于炮弹飞行距离越远偏差越大,二战时期的战列舰炮 弹丸发射出去以后飞行到30㎞后根本 击中不了驱逐舰大小的目标,所以 战列舰互怼的交战距离都在20㎞以内,最好是10-15㎞,而“800巨炮”也是这样,50㎞以外击中军舰的概率极小。况且它射速还慢,如果一击不能中敌,那么对方的战列舰的巨型口径火炮(1发/2分钟)就会将它炸的粉身碎骨!所以800巨炮打军舰是用错了地方!


非常少见的古斯塔夫800炮射击照片,这张照片就是参加塞瓦斯托波尔战役时候拍摄的,左边这张是800炮已经进入发射阵地,右边是射击的场景。
古斯塔夫800炮服役以来仅参加过两次战役,最著名的就是 曼斯坦因元帅进攻 克里米亚半岛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期间,由于从 帝俄时代克里米亚半岛就是战略要地,包括塞瓦要塞在内整个半岛经过了上百年的建设,形成了绵延不断的堡垒群,各种各样的永备性堡垒平均厚度1.2-3.5米,德军的150㎜ 榴弹炮打上去根本不起作用,在曼斯坦因的请求下,元首调来了 古斯塔夫800巨炮和卡尔600巨炮,图片上就是800巨炮参加这次战役时候发射的场面,据说这张照片里“800巨炮”发射了一枚7.1吨的穿甲弹,直接命中了 苏军核心阵地下一座30米深的弹药库,巨大的威力直接将弹药库摧毁并且引爆了其他弹药…据称苏军阵地上有300人被震的七窍流血而死…也直接瓦解了苏军的抵抗意志…进而投降。

总得来说,古斯塔夫800巨炮算得上 纳粹德国的黑科技,集德国工业之大成的作品,但是由于片面的追求 “大”的效果,结果使得该炮不适合参加战斗,基本来说是一个摆设品罢了。


皇家橡树1972


不打最为关键的是因为巨炮灵活性差,此炮口径达到了800mm,炮管长达32米,极限射程48公里,需要一支500人的炮兵营才能完成操作,这支独立的专项部队分工细致,包括指挥、运输、伪装以及后勤,另外为这门巨炮铺设铁轨、警戒防空等各项复杂的勤务,更是需要2500人的庞大队伍保障。这是接近于一个团的兵员。

其次,海上军舰相对于古斯塔夫来说灵活的多,人家随便拐一个弯,古斯塔夫就完全没法进行校准。由于过于庞大的身躯,古斯塔夫转一个弯都挺难,让他运动更加困难,该炮曾在1942年3月被打包进25节车厢运往克里米亚,巨炮射击阵地选在了塞凡堡东北的贝克奇塞莱附近,随后德军士兵一边讲巨炮拆卸装配,一边铺设用于转向和瞄准的专用弧形铁轨。

最后,海上目标太小,在以前没法精确打击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打中茫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

因而,无论冲那个方面来看,古斯塔夫都只能对固定的,远距离的地方大目标造成伤害。最主要的是此跑设计的目的是攻克那些坚不可摧的城墙与防御工事,对敌人进行轰炸。

古斯塔夫的战绩

古斯塔夫曾在黑海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塞瓦斯托波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6月5日,古斯塔夫巨炮在两台柴油机车的推动下缓缓驶出掩体,进入发射阵位,巨炮后部升降机将重达7.1吨的复合穿甲弹抬升到炮架上层,通过特制的“运弹车”,炮弹被送至炮尾装填位置,当炮弹被顶入炮膛后,分为多组的发射药包,在金属药筒的封闭下,也一起被顶入炮膛。

装填完毕后,古斯塔夫终于能够骄傲的抬起它那32米长的胸围炮管。随着这声震天动地的巨吼,拉开了德军对塞凡堡最后攻势的帷幕。随后德军的其他重型炮也将成千上万吨的炮弹倾泄在塞凡堡上。

至6月17日古斯塔夫列车炮共向塞凡堡区域发射了48枚炮弹,摧毁了包括“斯大林”、“莫洛托夫”、“西伯利亚”堡垒,以及“马克沁·高尔基1号”炮台。其中最出彩的一次战果是对白涯据点的攻击,“大多拉”一共向其发射了9枚炮弹,最后一枚穿透了10米的混泥土墙,讲位于地下30米处的弹药引爆,巨大的连锁爆炸甚至炸毁了附近湾内停泊的一艘船。

至7月4日,苏联守军投降为止,整个塞瓦斯托波尔几乎被完全摧毁。德国人一共在这块863.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共倾泄了3万吨的弹药,曼斯坦因也因此战功被提拔为陆军元帅。并得到了“塞凡堡征服者”的美誉。


FInd宅科技


古斯塔夫巨炮当初设计是针对法国的马其洛防线上的坚固要塞,主要作用就是“强拆钉子户”。数吨重的弹丸装填起来十分麻烦,不过威力惊人,性能上追求穿透性和破坏性。由于是打击地面上的坚固工事,所以不在乎射速,反正要塞地堡都跑不掉,但是对移动目标射击则困难较大,由于火炮被固定在轨道上,左右射界较小。至于射速的话,说出来吓你一跳,14天打一发。而火炮要想进入阵位发射,需要1400名士兵整整工作21天才行,因为这门炮实在是太大太重了,居然达到惊人的1350吨。

事实上在野外部署这样一门巨炮是十分危险的,尤其是十分惧怕盟军的破坏和空袭,所以古斯塔夫巨炮伏击需要几千名士兵进行警戒,天上还需要战斗机巡逻。由于行动缓慢,这种巨炮一旦在进入阵地被盟军发现,基本就没跑了。如果想让这种巨炮打军舰基本是不可能的,一是安装繁琐,准备时间太长,安装要21天,14天打一发,军舰又不是傻子,在海面上停着等你打。二是打移动目标精度太差,基本上没可能打中军舰。该炮依靠观测机上的观测员测定精度,军舰一直在水面航行,状态在不停变化,火炮无法瞄准射击。三是防护太弱,传统意义上军舰是不会和岸防炮对撸的,主要原因就是岸防炮都是躲在坚固的掩体工事背后开火,并且稳定性好、精度高。但是这个巨炮基本没有防护,无论什么情况都不会和军舰对撸的。最后就是这种巨炮只适合进攻不适合防御,对空袭毫无抵御能力,一旦位置被锁定,就没跑了。


楠竹一


首先,射击精度问题,这种火炮射程极远,其校正都是有前线的侦察机通过无线电进行校正。在当时西线战场德军根本不可能在盟军的舰队上方进行侦查校正,这样大炮完全只能是盲射,命中率几乎是零。

其次,射击速度太慢,三十分钟一发的射速,射击固定的要塞和永备工事还行,打军舰的话太慢了,等你打一炮人家军舰早不知道跑哪了,你再调调射击方向,不得累死啊😂

再有,其安全性问题,这么一个庞然大物首先其隐蔽性上便难以做到,你在这里挖一个巨大的炮兵阵地,加强组装,调试如此长的时间内,盟军不可能不知道,就算你用混凝土封顶以防御盟军的轰炸,也是生存率不高。例如,德军在法国的潜艇维修基地,其混凝土顶层厚3至5米,可是相当防御力高了,但是英军搞了个特大号的炸弹,还是给炸塌了。并且盟军的那么多战列舰的大口径火炮在飞机的引导下怎么也能给你轰成渣渣了。

所以这种大炮只能在占据绝对的制空权,并且不会有其他的任何威胁下,才可以使用。该炮设计出来本来就是为了攻击法国马奇诺防线那些永备性混凝土工事用的,利用他极大的射程在法国火炮的射程之外一个个摧毁点掉那些工事。

所以用来打军舰是不行的啦!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哦


战略论




当然可以!借花献佛,我来回答下。



此乃多拉火炮的陆上海岸要塞炮塔设计方案



最好的反坦克武器是坦克,对水面舰艇最好的反击仍然是水面舰艇。预想的安装多拉火炮的战列舰,我称它巴掌的神舰。



多拉口径尤嫌小,巨人火炮须恭行。



古斯塔夫巨炮又名多拉巨炮,其传奇精力和惊人威力堪称传奇,刊物多有专题文章发表,再次不必细表。如此巨炮能否用于对海上军舰射击是大家很敢兴趣的了,对此吾友当代网络著名德国军事史研究者一巴掌拍死七个对此颇有一番研究,此间回忆引述下巴掌兄对此问题的想法结合各位贤昆仲的疑惑简单说一说。



多拉火炮火力强大,其穿甲弹重达7.2吨,射程高达48公里,试问世上出现的军舰谁能对抗?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方案如下

1安装慢,按星期?解决方案,安装在海岸炮台上和军舰上,一劳永逸解决

2做为列车炮,精度差,往哪里打?结论是改为旋转炮台安装,任意旋转角度,精度定然是大大提高

3射速慢?射的慢,打的也远不是??配合雷达和校射飞机,远程侦查哨位先敌开火,笨鸟先飞,在对方军舰进入有限射程前多开几炮,争取打中一发,对,一发就没有后来了,想象下中了高脚柜的提尔皮兹号。

4个人觉得德国若赢得二战,此炮打军舰必有作为。利用50/60年代科技,使用火箭🚀增程弹,射程150公里以上无压力,做为战术核武器,配属核炮弹,一发足够搞翻一支舰队,无需直接命中。

主要的问题是,预计排水量170000吨的船台当时没有,军舰造价也是过高

最后要说的是,做为架空设计,多拉火炮的岸炮和舰炮设计确有不妥之处,做为超现实作品,大家乐乐就好。

很怀念巴掌,发此文追忆似水年华。


超甲巡2


这东西架设安装都是按星期算的 除非知道对方舰队要来进攻港口提前花一个月架设 所以如果打军舰 正常情况完全不必考虑。

当然 这东西是可以这舰炮的 720米/秒穿甲弹初速 820高爆弹初速是一个合格的舰炮炮弹参数了 200公斤和700公斤的装药近失弹也必定重创其防鱼雷隔舱,高爆弹3米以内直接致命重创 穿甲弹一发就能干死衣阿华大和

但是穿甲弹足足7.1吨 这需要及其巨大强力的扬弹机系统,至于500吨的炮管双联再加上炮塔装甲和回旋部分,吨位直上8000吨大概,毫无疑问设计给力的回旋动力也是非常大的考验,但这些也不是完全不能解决的。

根据专业发烧友的计算,大概12---15万吨就可以支撑6门古斯塔夫,如果有比较理想的扬弹机,大概可以1分钟射一轮,这个战斗力还是相当可观的。

但是即便战争时期造12万吨空载的战列舰也至少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这个速度实在不能接受,花费远比战斗力大的多。

当然,如果没有航母飞机,这东西绝对没有哪个战列舰想看到它






守夜人墨冥


古斯塔夫巨炮最初是希特勒为了攻打法国而研制的,其目的是摧毁法德边境上的马奇诺防线。自重达到惊人的1000多吨,而它的炮管重达400吨,而且它的炮弹重量也在5吨以上,并且装填十分困难,并不适合做为流动炮塔。军舰则是运动的,目标不固定,因为炮塔自身较重,调节角度非常困难,不适合打移动目标。故而,无法用来打军舰。不过最后的古斯塔夫巨炮在进攻苏联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京最大的四合院


为啥简单的答案非要写那么多…

简单说就是三点

第一,准度不够,这种炮太重,反应迟缓,没法持续瞄准移动的目标。设计之初就是拿来怼要塞这种固定目标的。

第二,机动性不够,古斯塔夫虽是列车炮,但是复杂的架炮程序几乎让它丝毫没有机动性可言。而战场上没有机动性就没有主动性可言。

第三,这炮的使命是超远距离的,在对方射距之外输出,所以基本没有装甲。大脆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