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无节操无原则无立场,换了好几个主子,但他真的是一代名臣

西汉初年有个名臣贾谊,满腹经纶、胸有韬略,但是一辈子不得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句诗就是感慨贾生不得志的人生。


贾谊的洛阳人,他的后人有一支迁到了甘肃武威,当时叫凉州姑臧。经过数百年,俨然成为大地大族。到了东汉时代,武威贾氏出了一个叫贾诩的名人。贾诩生于桓帝建和元年(147年),祖父贾衍曾任兖州刺史。父亲贾龚,当过轻骑将军。

贾诩天资聪颖,弱冠之年,便被地方举为孝廉,步入仕途。贾诩很聪明,而且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腹黑谋略家的特质,当时有位阎忠非常赏识他,说他“有良、平之奇”,意思是夸他有当年张良、陈平的谋略。

无节操无原则无立场,换了好几个主子,但他真的是一代名臣

贾诩

汉灵帝光和二年(179年),贾诩因病从洛阳辞归故里,行至沂(今陕西省沂阳县)境,被反叛的氐族人俘虏。贾诩对其首领说:“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贾诩口中的段公是太尉段颎,也是武威人,久镇西北,威震蛮夷,号称东汉最后一位杀神级将领。

贾诩根本不是段颎的外孙,情急之下冒充了罢。没想到氐人被唬住了,非但没有杀,反而礼送离开,不过和贾诩一起同行的数十人就都被杀害了。《三国志》本传中记述了这件事,作者陈寿对其的评价是“权以济事,咸此类也”。事急从权,这倒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一位近代学者却说陈寿此语实含史家之褒贬,“明其一生皆诈”。

无节操无原则无立场,换了好几个主子,但他真的是一代名臣

贾诩

灵帝末年,贾诩再度回到洛阳朝廷当官。灵帝驾崩之后,汉廷政治大乱,随之就是董卓进京乱政的事情了。贾诩有个基本的政治原则,那就是永远服从当权者。董卓当政的时候,贾诩没有什么道德压力,继续做好职业官僚的本分。或许因为同为西北凉州出来的,董卓对贾诩很信任,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后升讨虏校尉。后来,贾诩又当了董卓女婿牛辅的军师。

初平三年(192)初,吕布、王允干掉董卓之后,长安大乱。王允等人没有什么政治见识,诛董卓之后,不懂得稳定局势,竟然要对凉州军人集团进行大规模报复。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想求得王允赦免而不得,原本打算解散队伍,逃回老家。

无节操无原则无立场,换了好几个主子,但他真的是一代名臣

董卓之死

这时候,贾诩对他们说:

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

李傕、郭汜在贾诩的劝说之下,又纠集队伍,回攻长安,杀王允等文武大臣,控制了东汉小朝廷。李、郭二人为感谢贾诩,欲给他封侯升官。贾诩或许是看出李傕、郭汜长久不了,所以没有接受封侯赏赐,让他当百官之长的尚书仆射,他也不干。最后,只是拜为尚书。在他任尚书典选期间,“多选旧名以为令仆,论者以此多诩”,也就是说贾诩在恢复政治秩序上做了不少贡献。

无节操无原则无立场,换了好几个主子,但他真的是一代名臣

李傕

李傕、郭汜后来翻脸混战的时候,贾诩被朝廷封为宣义将军。在此期间,贾诩奔波于李、郭二人之间,劝说停战,劝阻杀戮。后来,汉献帝东归,贾诩就交还印绶,辞去了官职。建安元年(196年),贾诩辗转去了盘踞在南阳的凉州军阀张绣帐下当军师。这位张绣是骠骑将军张济的侄子,张济也是董卓的部下。

张绣在南阳立脚未稳,又夹在曹操和刘表之间,形势极为险恶,军中缺少谋士,所以对贾诩的到来非常高兴,以长辈待他,恭谨执子孙礼。贾诩为张绣谋划了三件大事,改变了张绣一生的政治命运。这第一件就是说服张绣放下仇恨,和荆州牧刘表结盟。当年张济可是死在刘表手上,张绣能与刘表联盟不容易,但却是十分必要。

无节操无原则无立场,换了好几个主子,但他真的是一代名臣

张绣

第二件,则是降曹又叛曹。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张绣在宛城率军投降。曹操是个色鬼,睡了张济留下的老婆邹夫人。这等于睡了张绣的婶婶,张绣心怀不满,颇有怨言。曹操得知,对张绣动了杀心。此时,还是贾诩,劝他先发制人,反了曹操再说。宛城之战,曹操居然战败,长子曹昂 ,侄子曹安民 被杀,猛将典韦 战死。后来曹丕因为此事,恨死张绣!

第三件,在官渡决战之际,贾诩又力劝张绣归顺曹操。曹操在干掉很多对手之后,一统北方最大的敌人就是袁绍,双方都要争夺地方实力军阀,张绣自然在其中。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派遣使者招降张绣,也和贾诩拉拉关系。此时,还是贾诩有脑子,劝阻张绣上袁绍的船,认真分析了曹操的战略优势和气量胸怀,最后力劝张绣归顺曹操。

无节操无原则无立场,换了好几个主子,但他真的是一代名臣

曹操

张绣再次降曹,这对官渡之战的影响很大,曹操阵营实力大增。大战前夕,张绣归顺,解除了曹操的后顾之忧,故曹操非常高兴,拜张绣为扬武将军,还与之结下二女婚姻。曹操能与杀子仇人结亲,这胆识气魄真的非人类也,不要也罢!张绣归顺,贾诩功不可没,所以曹操对他说:“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

曹操任命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任司空参军事,从此正式进入曹操军事参谋集团。贾诩的才略智谋,在为曹操实现北方统一、建立霸府政治和后来帮助曹丕实现汉魏禅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无节操无原则无立场,换了好几个主子,但他真的是一代名臣

谢君豪版曹操

建安五年(200年)秋冬之际,在大军粮乏不继,曹操对袁绍决战有点丧失信心,甚至有退兵之意的时候。贾诩给曹操打了一针强力鸡血,“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贾诩的“四胜论”和郭嘉的“十胜十败论”,都坚定了曹操必胜的决心。官渡大战之后,贾诩升任太中大夫。

贾诩在曹操的霸业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最经典还是离间韩遂、马腾。建安十六年西凉地区韩遂、马超军事集团被逼而反,曹操率大军亲征。曹操问计于贾诩,他说“离之而已”。。曹操心领神会,很快就用离间计,疏远了二人关系,这就一举平定关中。

无节操无原则无立场,换了好几个主子,但他真的是一代名臣

舒耀瑄版贾诩

贾诩还是后来曹丕顺利上位成为继承人的重要推手。以后,曹操代汉自立的步伐加快。但在选立继承人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定。曹丕和曹植各自树党结派,斗争非常激烈。曹丕暗中问计于贾诩,贾诩为之出谋划策,“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

特别是曹操向他征求意见时,贾诩说了一句“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曹操“大笑,于是太子遂定”。贾诩是以袁绍和刘表废长立幼的失败教训,希望曹操不要步其后尘。曹丕能成为魏王世子,贾诩可以说是功不可没。黄初元年(220年),汉魏革命,魏王曹丕成为大魏皇帝。为报贾诩之恩,曹丕拜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

无节操无原则无立场,换了好几个主子,但他真的是一代名臣

少年曹丕

贾诩不是曹操老班底的人,虽然得到曹氏父子两代的重用,但还是谨小慎微、如履薄冰,他“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疑,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这或许就是贾诩的自保智慧吧!魏黄初四年(223)六月甲申,贾诩病死,终年77岁,谥为肃侯。

陈寿在编写《三国志》的时候,将贾诩的传和荀彧、荀攸叔侄的传记归为一类。确实,贾诩的智谋不在荀令君之下,但是贾诩的人品就非常有问题了。后来裴松之给《三国志》做注的时候,就对这样的归类非常不满,更认为他是造成李傕、郭汜之乱的元凶,“诩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甚”。

汉末三国乱世,贾诩可以说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的算无遗策,使得身家性命能苟全于乱世,又能获得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