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中國砍“豺”史


中國砍“豺”史

談起豺這種動物,國人們對它從來沒有好印象,從豺狼虎豹豺為先就可以看出人們對它的態度,豺是一種很神秘的動物,歷史上關於它的傳說很多,比如老人們說豺從不傷人,虎豹狼等猛獸都怕它,當遇到走夜路的人,豺會暗中護送著回家,看見在野外露宿的人,豺會在附近撒尿留下氣味,好讓其他猛獸不敢靠近,等等類似故事有很多,基本上也都是圍繞著豺的習性加以潤色而成的,不過今天“動物速遞”不是來傳播迷信的,讓我們來揭開豺的這層神秘面紗,除去神話色彩,還原一個真實存在的豺。


中國砍“豺”史


國人口中的紅毛狗

對於豺我們不會陌生,尤其是農村的孩子,小時候或多或少都會被大人們用豺狗來嚇唬過,比如當小孩不愛吃飯或者夜晚不睡覺的時候,大人就會說“一會豺狗就會把你叼走吃了”,類似的這些話百試不靈,雖然當時的小孩們根本不知道豺狗究竟是怎樣一種動物,但在大人的渲染下,都知道它們很可怕,甚至比老虎都管用,畢竟越神秘的東西,往往越能夠給人心帶來恐懼。

豺在國人口中也被叫做紅毛狗,生活在中國境內的豺主要有5種,分別是中國豺、四川豺、東亞豺、西亞豺以及克什米爾豺,根據分佈區域和亞種的不同,這些豺在外貌上會有一些差異,但大體上都是差不多的。

它們長得像狗卻多了一絲狡黠,體毛濃密而粗糙,毛色會隨著季節的不同而發生細微的變化,但總體來說身上大部分毛色為紅棕色,腹部為米白色,嘴巴及尾巴有黑褐色毛髮。


中國砍“豺”史


豺的體型不大,跟狗差不多,成熟個體體重在15-32千克之間,體長為85-130釐米,但生活在中國的大多數豺體重都在20千克左右,少數較大的個體才能長到30千克。

豺群的社會結構類似於非洲野犬,由一隻體型較大,經驗較為豐富的豺領導,群成員都會對它表示順從,但是與狼群能夠一下子看出哪隻是頭狼相比,在豺群裡面很難分辨出哪一隻才是豺王。

豺群內極少內鬥,它們成群結隊捕殺大型獵物,隊伍有時能達三四隻豺,但在平時,尤其是早春季節,豺多以家庭為單位生活,成員數量也集中在3-5只左右,這個數量是在林中捕食小鹿的最佳數量。

與故事裡面的豺不一樣,歷史上真實存在的豺是很兇猛的動物,它們不僅不會保護人類的村莊,甚至還會主動襲擊捕殺牲畜。

2010年的時候,衢州市峽川鎮一村民的牲畜被不明野獸襲擊死亡,現場留下了許多梅花狀的腳印,專家估計可能是豺或者狼;

今年2月份的時候,廣東省的專家到梅州市對當地不明猛獸進行調查,幾個月時間內通過對牲畜的傷口、地上腳印及糞便等研究,斷定該“不明猛獸”就是豺。


中國砍“豺”史

廣東專家在查看疑似豺的糞便


在古代,尤其是生產力還不發達的時代,農民種植莊稼飼養牲畜不容易,一頭豬可能就是一年的經濟收入,牛更是耕地不可或缺的勞動力,至老死都不捨得買,而那個時候環境生態比較好,豺狼等野生捕食者也眾多,一群豺極有可能給一個村莊帶來極大的危害,所以自古以來國人對於豺的印象就不太好,許多詞彙,比如“豺狼當道”等都是貶義的,即便是現在的一些老人,你跟他提紅毛狗,依舊會表現出厭惡的情緒。

豺曾在中國廣泛分佈

相對於熊、獅等捕食者來說,為何豺狼虎豹在中國的知名度那麼高?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它們在中國廣泛分佈,往前推三代的人基本上都見過,而且多多少少受到了它們的危害。

豺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生物,能抗熱,也耐寒,我國幅員遼闊,涵蓋的氣候類型也眾多,但豺除了極限地區之外,比如珠穆朗瑪峰上,所有的棲息地類型都能夠適應,但主要的棲息地還是南方的丘陵、山地為主。


中國砍“豺”史


歷史上豺在國內的分佈,除了臺灣、海南之外,基本上都有,主要的棲息地類型及豺群亞種如下:

  • 長江以南大部分山林裡,生活著中國豺;
  • 川西、新疆及內蒙一帶,主要是四川豺;
  • 新疆裡的是西亞豺;
  • 東三省及內蒙靠近東北的部分地區裡,生活的是東亞豺;
  • 西南部及西藏南邊生活的是克什米爾豺。


中國砍“豺”史

豺的分佈圖


豺性情警覺且兇猛,常在山林間追逐嬉鬧,尤其是晨昏之間,活動更加頻繁,豺群的捕獵對象很多,大多數食草動物,少部分食肉動物都在它們的食譜當中,靠近村莊的豺群,有時候也會捕殺牲畜。

它們的捕獵方式一般都是一哄而上,在群豺的通力合作之下,一頭野豬能夠很快地就被解決掉。捕獵小型獵物的時候,可能是3-5只豺,如捕獵類似於水牛這種大型蹄類動物時,多個家庭的豺群就會彼此間相互合作。


中國砍“豺”史

豺群搶食


豺群緊隨虎豹之後大量消失

時代發展到了今天,中國的野生虎僅分佈於東北和西南邊境小部分區域,而且數量極其稀少;

豹子的情況雖然好一點,但其棲息地碎片化嚴重,個體數量也不樂觀,在1995-2000年的對全國哺乳動物進行的評估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環境已經不適合豹子生存了;

狼雖然數量較多,但相較於歷史的廣泛分佈來看,如今也只退縮到北方及西部人煙稀少的區域裡面了;而豺,這幾年似乎很少聽見,甚至有許多年輕的小朋友,甚至都不知道它們為何物了。

其實豺在我國大部分森林的消失,是緊隨虎豹之後的。我國地大物博,從古至今有很多猛獸生活,而虎是“百獸之首”。

歷史上我國一共有5個亞種的老虎,分別是華南虎、東北虎、新疆虎、孟加拉虎和印支虎,它們遍佈國內大部分地區,尤其是華南虎,從名字上看,它似乎只是一種生活在華南地區的老虎,但是實際上華南虎的分佈區域,不僅僅限於華南地區,整個華東、華中、華北、西南、晉南廣泛分佈著。


中國砍“豺”史

華南虎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仍有大量的虎豹,但是到了70年代,全國的野生虎數量樂觀估計也只有100多頭了,究其原因就是虎豹等猛獸與日益發展的人類衝突加劇,老虎頻繁傷人、捕殺牲畜,最終激化,導致大量老虎被捕殺。

就拿東北虎來說,19世紀末,我國有2000多頭野生個體,但是到了20世紀70年代,就只剩下2位數了,前段時間“世界老虎日”,我國野生東北虎數量僅27頭的新聞也造成了不小的轟動。

豹子的命運幾乎是跟老虎聯繫在一起的,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雖然人們也都捕殺虎豹,但受限於狩獵技術不發達,對這些野生動物造成不了太大的影響,但是進入現代之後,尤其是上個世紀50-60年代間,大部分的豹子都被當成是“害獸”給除了,到了80年代,從全國收上來的豹皮分析估計,野生豹個體數量也不過數百隻,在過去的30多年裡面,多地豹子絕了跡。


中國砍“豺”史

華北豹


虎豹遭到大量捕殺,狼同樣也不能倖免,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狼在我國的棲息地範圍就在不斷縮小,到了70年代末的時候,人們已經很難見到大型狼群了,而到了80年代,甚至連狼都很少見到了,到了21世紀初時,全國多地的狼消失了,最終只剩下西部及北方還有分佈。

其實與虎豹的消失不一樣,狼的消失更多的原因是棲息地喪失和獵物水平下降,而不是被人類捕殺殆盡的。


中國砍“豺”史

中國狼


其實豺的數量銳減,是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在這之前,我國大部分地區仍然有許多的豺,尤其是江西偏西北方向,豺群多得驚人,相信不少60、70後,少部分80後依然記得那個時候的場景,豺們時常出現于田埂、山村公路和林間小路上面,以野豬等為食。

但是自從80年代之後,豺很快就從我國大部分森林裡面消失了,豺群的消失速度似乎比狼要快得多,幾乎就只集中在80-90年代之間。

人們大量開墾荒地、砍伐森林、捕殺野生動物,使得豺的棲息地銳減、食物來源大幅度減少,這才是豺快速消失的主因,加上豺會捕殺牲畜,令人們很憤怒,為此人們想盡了各種辦法除掉它們。

除了傳統狩獵方式之外,其中毒藥和一種採用炸藥的陷阱對豺群傷害最大,人們將炸藥用豬肉、內臟等包裹起來,然後放置到豺群經常出沒的地方,等到它們靠近並食用,炸彈就會引爆,從而炸死炸傷一大片的豺。


中國砍“豺”史


種群衰退和疾病也困擾著豺群

其實豺群的消失,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外在因素外,還有豺群本身的內在因素,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有些地方明明人類沒有太大的干預,豺卻逐漸消失的原因。

宜豐縣官山國家自然保護區早在明朝的時候就已經封山了,獵戶自然不會進去捕獵,按理說這樣的環境裡面野生動物能順其自然發展,種群數量趨於穩定才對,但為何豺的數量在過去的幾十年時間裡面,依舊呈現減少的趨勢呢?

這與種群衰退的現象有關,由於得到了封山保護,野生動物數量就會逐漸增加,豺也不例外,但是豺是一種具有極強領地意識的社會性動物,當種群發展到一定地步就會分家,一個群分成兩個群,棲息地就要擴大,原有的保護區面積不夠,就會擴展到區域外,可豺群一旦到了外面,就會因為與人類發生衝突或者因為食物、棲息地的問題而消失,長此以往,保護區內的豺由於近親繁殖等原因,遺傳多樣性逐漸降低,出現種群衰退的想象就不難理解了。


中國砍“豺”史


四川甘孜新龍一帶,是我國少有野生動物生存標杆之地,這裡有著我國最多的貓科動物,一共有7種,分別是雪豹、金錢豹、猞猁、兔猻、豹貓、荒漠貓和亞洲金貓。

同樣的,在以前也是有很多豺群的,可到了如今,這7種貓科動物依舊存活著且種群較為繁盛,可豺卻變得罕見了,這是為何呢?很多人說是不是被人類捕殺了?顯然這個假設不成立,不然這7種貓科動物也不會生活至今。


中國砍“豺”史

新龍縣的7種貓科動物


其實看了豺群消失的時間,會發現與藏獒興起的時間大致是重合的,因此專家們估計很有可能是因為疾病的原因,豺很容易受到疾病的影響,比如狂犬病、犬瘟熱、錐蟲病等等,都容易感染豺,尤其是同生境中的其他犬科動物,更容易把疾病傳染到它們身上。

家犬的大量增加,將疾病傳染到了野生動物的身上,與獨居的貓科動物不同,豺是群居生活的,一旦傳染,就不是個體死亡這麼簡單。


中國砍“豺”史

流浪的藏獒群


豺對生態的影響和意義

豺的食物很廣泛,在中國,羚牛、斑羚、鹿類、野豬、豬獾等都是它們的主食,在同一生境中,豺群控制著食草動物的數量,維持著生態系統的平衡。如果豺群在森林裡面大量消失,短時間內食草動物數量就會增加,最終可能會改造當地生態,嚴重的會破壞系統的平衡。

作為一種生活在一種站在生態食物鏈頂端附近的動物,當環境發生變化時,它們尤為敏感,所以反過來,當一片棲息地中,豺的數量越多,也就表明該生態系統越健康、越穩定。

另外,由於豺群捕食的大多都是一些衰老、弱勢個體,對於復壯有蹄類野生動物的種群也起到了一定的幫助。

澳洲的兔子、北美的郊狼都讓我們看到物種失衡之後會帶來什麼後果,不過食肉動物的重要性,不僅僅是表現在對食草動物的抑制上面,同時也表現在食肉動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上,當有豺狼虎豹的時候,亞洲金貓等比兔猻大,比豺小的動物,所處的生態位就比較尷尬。

可是當豺狼等猛獸大量減少乃至消失之後,亞洲金貓儼然成為了森林新的王者。在俄羅斯遠東地區,虎與狼的關係則將這種現象體現地更加淋漓盡致,東北虎與當地灰狼在生境上存在很大的重疊,兩者在長時間內保持著此消彼長的關係,表明虎在抑制狼群的發展。


中國砍“豺”史

澳洲野兔氾濫成災


國內豺群生存現狀

國內豺的數量稀少是不爭的事實,早些年也有大量的科研團隊進山去搜尋豺的生活蹤跡,但大多數時候都希望落空,不過雖說數量稀少,卻並非如人們所想的那樣罕見。

2015年國內有學者到藏東南進行生物調查的時候,就曾拍到過成群的豺,那裡的生態環境保持地比較好,所以科考時遇上豺並不奇怪。

更早些時候,也就是2013年,四川黑水河自然保護區的紅外相機也曾拍到過“豺影”,這些年關於豺的傳聞也是陸陸續續多了起來,表明這一物種的數量逐漸上升。


中國砍“豺”史

黑水河自然保護區拍到的豺影


目前豺的生存狀態依舊是瀕危,全球數量也不過949-2215只,由於近親繁殖問題、棲息地分散、個體基數少等原因,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保持著這種狀態,但如今相較於早些年來說,情況有所好轉,各地均有關於豺的發現,比如2019年,青海都蘭縣工作人員在巡查的途中發現了一個豺群,其成員數量高達6只;2017年,工作人員在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擁有9只豺的中型豺群。

豺對環境的要求很高,必須有足夠的獵物它們才能夠生存,不過作為一種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物種,其種群恢復起來也比一些食草動物慢,這點可以參考一下虎豹種群數量的恢復,就拿東北虎來說,即便是在這麼強的保護力度下,野生數量依舊在兩位數。

而豺雖然不比老虎,但卻也不會很樂觀,加上幼崽存活率等因素,想要短時間恢復較高的水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猛獸消失之後的森林

豺等猛獸的消失,對人類安全或者牲畜來說,或許是有好處的,但是對於森林生態來說,卻是極為不利的。由於環境保護的概念逐漸深入人心,加上保護措施得當,秦嶺這些年的食草動物多了起來,尤其是羚牛,可謂是數量激增。

一方面是對我國野生動物保護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在過去的9年時間裡面,羚牛頻繁傷人,事件竟高達115起,造成人員傷亡超200人,甚至還“捅”傷了大熊貓。


中國砍“豺”史

羚牛


羚牛數量的增多,還在慢慢改造秦嶺當地的環境類型,這種動物雖然是吃素的,但是性格卻很暴躁,尤其是處於發情期的成年公羚牛,性格更加火爆,它們常常利用樹幹“打磨”自己的牛角,使其變得更加光滑尖銳。

羚牛似乎是一種很“專一”的動物,它們一旦習慣在某幾棵樹上磨蹭,就會一直在那棵樹上打磨,直到樹倒了才換下一批。也正是羚牛的這種習性,導致秦嶺大部分冷杉樹被毀。


中國砍“豺”史

羚牛在磨蹭樹幹


除了直接將一棵樹“磨”倒之外,由於羚牛磨破了樹皮,使得這些樹木更容易遭受蟲害,從而導致死亡。

在羚牛等動物的作用下,秦嶺許多地方大樹被毀,形成倒木,加上它們在冬季食物減少時會取食杜鵑、幼樹葉子等,原本的森林環境逐漸被改變。熊貓比較喜歡有大型樹木林立的環境,但是在羚牛數量的增加,使得森林倒木增加,進而影響到了熊貓的分佈。


中國砍“豺”史

被羚牛糟蹋後的森林


岷山一個保護區的工作人員曾救治過一隻野生大熊貓,當時它們發現熊貓的肚子有傷口,經過分析得出結論,這是羚牛乾的,可能當時大熊貓遇上了發狂的羚牛,被羚牛用角“捅”傷了肚子。

熊貓雖然是熊類,有上百千克,但是羚牛實力也不容小覷,這種體重可達三四百千克的動物,又有著一對尖尖的牛角,一旦發狂,想必沒有多少動物能夠製得住它。

能夠控制羚牛種群發展的食肉動物不多,歷史上華南虎可能是一個強有力的物種,但是如今已經野外滅絕了,責任自然就落在了金錢豹和豺的身上。

1989年胡錦矗和一些研究者對唐家河保護區的豹和豺的糞便進行研究發現,羚牛在其食物來源中的佔比達到了70.83%,顯然,這兩種動物是能夠捕食羚牛的,不過豹子是獨居的動物,能夠捕食老弱的羚牛,可面對成年健康的羚牛時,似乎也沒有太大的把握。

豺成群活動,性格兇悍異常,因此被認為是控制羚牛種群發展的重要捕食者,可如今在對西南一帶的保護區進行觀測時,僅有少數幾個保護區有能觀測到零星的“豺影”,這點數量的豺對羚牛的威脅相當低。

其實關於食肉動物減少或消失,食草動物改造環境的例子不在少數,比如大象在森林踩踏、玩耍時會造成大量食物死亡,河狸修建堤壩會將棲息地改造成溼地類型等等。


中國砍“豺”史


其實回顧這些年森林大型食肉動物的消失之路,不難發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還是人類生產力的發展與野生動物之間的矛盾,這中間又包括但不限於對棲息地的破壞、侵佔,以及對野生動物的捕殺,所以豺的消失,很大程度跟人類有關,事實上不僅僅是豺,絕大多數野生動物的消失都跟人類有關,而如今隨著動物保護熱情的高漲,豺也正在逐漸迴歸森林,四川臥龍、新龍、雲南白馬雪山、祁連山、秦嶺等多地陸陸續續都拍到了豺的身影。

(原創用心的作品,喜歡請個贊,關注我,看更多科學、有趣的野生動物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