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 刚上小学,父母一定要跟老师搞好关系,最好让孩子当个班干部

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相信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心情。

对于那些孩子已经度过了一年级的父母,自己的孩子大概是什么样自己也清楚了,因此心情相对就平淡。而对于那些孩子刚刚上小学的父母,心情就比较复杂了,是既兴奋又紧张。

兴奋的是终于上小学了,父母跟孩子要进入小学生活了,新的环境,新的挑战,梦想着孩子将来科科第一,自己脸上也有光。

紧张的是担心孩子将来学习不行,在马上到来的激烈学习竞争中败下阵来,成为差生,那可就惨了。

可以说在所有的父母中,刚上一年级的父母心情是最复杂的。

一年级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将决定了孩子对于学习的第一印象,是将来所有学习的基础。

这种重要不是成绩的重要,而是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重要。

如果孩子在一年级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树立了积极的态度,那么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走上正规,不用父母特意的教育,孩子会自然而然的努力。父母不用太操心,孩子成绩也会很好。相反,如果孩子在一年级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反而一年级就开始讨厌学习了,那么注定将来父母要付出很多力气抓孩子学习,并且很大可能是吃力不讨好,光付出还不见收获。

所以,我们父母应该要特别重视一年级的教育。

而影响一年级孩子学习态度和习惯的,除了父母,最重要的就是老师。甚至从某些方面说,老师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父母。

刚上小学,父母一定要跟老师搞好关系,最好让孩子当个班干部

低年级的老师对孩子影响特别大

老师对所有年级的学生都有重要影响,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老师的影响力是呈逐渐减少态势的。也就是说,越是低年级的学生,受到老师的影响越大。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罗森塔尔效应”,指的是老师对于学生的期望越高,孩子的表现就会越好。但是罗森塔尔做该实验还得出了另一个结论,可能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罗森塔尔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到一所小学,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告诉他们名单上的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并叮嘱他们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

8个月后,他们进行了复试,下图是测试结果:

刚上小学,父母一定要跟老师搞好关系,最好让孩子当个班干部

我们会看到,1、2年级的罗森塔尔效应非常明显,受到老师高期望的学生在IQ测试上有了较大的提升。而3年级以后,罗森塔尔效应已经基本失去作用了。也就是说老师的期望对于孩子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

为什么罗森塔尔效应更适用于低年级呢?

罗森塔尔效应之所以在低年级表现的更明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低年级的孩子更在乎老师的评价。

做父母的如果仔细观察下孩子的话,你会发现,相对于父母,年龄幼小的孩子更容易听老师的话。

我孩子在幼儿园时,周末老师给布置了作业。结果忘做了,到周末晚上才记起来要做。然后我觉得时间太晚了,幼儿园作业也不重要,所以就让孩子睡觉,不做了。但是孩子却非要做,说老师让做完。不让她做就哇哇的哭。

孩子之所以特别在意老师的话是孩子道德规则认知发展的结果。儿童以10岁左右为分界点,经历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之所以以10岁为分界点,是因为儿童的思维能力在10岁左右产生巨大进步。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理论,10岁左右的孩子开始进入了形式运算阶段,开始具备了成人思维的各种特点。

刚上小学,父母一定要跟老师搞好关系,最好让孩子当个班干部

1、他律(2-10岁)

在这一阶段,儿童受限于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的不足,对道德规则没有清醒的认识,他们当然也就无法自我约束的遵从各种道德规则,因此就必须要受到父母的约束。

比如当几个孩子在一起玩玩具时,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就会去抢过来自己玩,才不管是谁的。这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私人物品不可侵犯”的规则认知,他们只是追求满足自己的本能欲望,看到喜欢的就要。这就需要父母来约束他,给他灌输这种所有权概念。

他律阶段的孩子因为没有自己内在的道德规则观念,所以他们也就没自己独立判断对错的能力,他们对行为对错的判断主要是基于父母、老师等权威人物的评价。父母、老师表扬的行为,他们就会认为是对的;父母、老师等禁止的行为,他们就会认为是错的。

在权威性上,父母的权威性明显要低于老师,所以相对于父母,这阶段的孩子也就更加重视老师说的话,特别在意老师的表扬、批评,所以罗森塔尔效应也就更明显。

刚上小学,父母一定要跟老师搞好关系,最好让孩子当个班干部

2、自律(10岁后)

儿童10岁以后,随着智力的发育和对道德规则认知的加深,他们开始把父母、老师不断灌输的道德规则概念开始内化,形成了内在的道德标准,并以此控制自己的行为。一旦建立了这种内在道德标准,即使没有父母、老师的约束,他们也会按照自己的内在标准来行事。

儿童进入自律阶段后,他们也会在乎父母、老师的评价,但是他们不再完全认可和遵守。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内在道德规则标准进行协调,符合他们标准的,他们就认可,不符合的他们就会反抗。所以这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歪理一套套的,父母可能都说不过他们,因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的道德规则都是正确的。

所以,这阶段罗森塔尔效应作用已经很小了,因为孩子们已经形成了内在的价值标准,对老师的说的话他们会用自己的价值标准来衡量。他们觉得对的就会听,不对的就不会听,因此老师的期望当然也就不再起太大的作用。

刚上小学,父母一定要跟老师搞好关系,最好让孩子当个班干部

总结

现在,我们应该意识到老师对于低年级孩子的重要影响了。

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孩子,老师对他们的期望越高,给予的关注越高,孩子就会对自我的评价越高,将来的表现就会越突出,他就会喜欢学习,爱上学习。相反,如果从一年级开始,老师就忽视了孩子,甚至贬低打击孩子,那么对于孩子的成长将是毁灭性的。

因此,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上不上好的学校无所谓,关键是有一个喜欢他、关注他的老师。

至于如何跟老师搞好关系,本文就不做讨论了,因为本人也不擅长搞关系,所以也无法给各位家长提供意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