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雲南保山隆陽區:創新養豬模式 助力群眾脫貧

生豬養殖一直是隆陽區的傳統產業。近年來,位於隆陽區西邑鄉的保山市勤豐食品有限公司以及公司下設的顯會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不斷創新養殖模式,竭力做好“傳技術、幫增收、帶發展”三篇文章,走出了一條生豬養殖助力貧困群眾脫貧的好路子。

云南保山隆阳区:创新养猪模式 助力群众脱贫

生豬養殖助力貧困群眾脫貧

2016年,保山市勤豐食品有限公司及公司下設的顯會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了“萬戶富”生豬養殖發展聯盟,按照“公司+合作社+村集體+貧困戶+基地”的模式,探索出“母豬寄養”“仔豬賒養”“仔豬託養”三種生豬養殖扶貧模式。

張從榮是西邑鄉真峰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夫妻倆因患有慢性疾病,無法外出打工,也幹不了重活兒。2016年8月,張從榮家被納入公司推出的“母豬寄養”模式的第一批養殖戶,合作社給他家免費提供了3頭良種母豬,並給予技術支持。

西邑鄉副鄉長沈松濤介紹:“公司每月定期對養殖戶進行培訓,同時上門進行服務。農戶養殖出來的生豬,公司進行統一收購,群眾沒有後顧之憂。”

在合作社的指導幫助下,張從榮戶的3頭母豬產下了30頭小豬,到2017年10月,成功出欄20頭肥豬,張從榮收穫得了第一筆“大收入”,合計12000多元的純利潤。隨後,張從榮擴建了190多平方米的圈舍,目前發展生豬養殖140多頭。

云南保山隆阳区:创新养猪模式 助力群众脱贫

生豬養殖助力貧困群眾脫貧

“今年生豬收購價格好,每公斤25元左右,140多頭豬大概有12萬左右的利潤。以後家裡還要擴大養殖規模,計劃發展到200頭以上。”張從榮樂呵呵地說。

眼下,“萬戶富”生豬養殖發展聯盟在西邑鄉開展得如火如荼。通過“母豬寄養”“仔豬賒養”“仔豬託養”的模式,公司及合作社帶動了真峰村、魯圖村、集中村、西邑社區等16個村(社區)的397戶貧困戶參與養殖,戶均增收8400元以上。

2018年,公司將滬滇合作項目資金、財政涉農資金,共計660萬元注入合作社,用於建設規範化育肥豬養殖場,並折股量化給11個貧困村,貧困人口3933人,讓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以年終返利的形式,讓缺勞力且無法發展養殖的貧困戶有了穩定收入。2018年公司返利59.4萬元,帶動1006戶貧困戶得以增收。

沈松濤說:“針對一部分收入不穩定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公司將他們變為參股人給予返利,最多的可以分到2000多元。”

針對貧困戶缺乏生豬養殖技術的狀況,公司在扶貧扶智上持續用力,每月邀請“農博士”“土專家”、致富帶頭人,為有生豬養殖意願的貧困戶現場授課,讓貧困戶掌握養殖技術,實現自主脫貧,並積極推薦貧困戶外出務工。沈松濤介紹,經過培訓之後,現已推薦12戶貧困戶到鄉內外的養殖場務工。

公司不僅鼓勵貧困戶外出就業,同時也積極接納他們到合作社務工,把合作社辦成安置就業、提升就業技能的扶貧基地,為貧困戶提供生豬養殖、清潔消毒、疫病防控等用工崗位,增加經濟收入。目前公司共招聘了9名貧困戶和7名殘疾人,每人每年可增收3萬餘元。

云南保山隆阳区:创新养猪模式 助力群众脱贫

生豬養殖助力貧困群眾脫貧

為了讓更多的貧困戶受益,今年公司投資600多萬元,建設了肉食品加工扶貧車間,繼續做好做強生豬養殖和加工一體化產業鏈。

“下一步,我們還要健全生鮮冷鏈、物流配送,做好生豬產業鏈後半篇的文章,把我們的商品變為產品,推向全國各地,幫助更多貧困戶早日脫貧奔小康。”保山市勤豐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顯會表示。

雲南網記者 李建國 通訊員 吳秀華 趙春良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