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内蒙古:“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呼和浩特日报讯 记者从自治区政府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牵头建设的全区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自治区政府系统办公业务平台和国家电子政务内网自治区政府管理区域工作平台“三大平台”,自治区发改委牵头推进的全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工作,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承接“互联网+教育”“互联网+人社”“互联网+农村电商”“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等工作的相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发力、联动运行,统筹推动全区“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协调发展,我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据介绍,从今年4月开始,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开展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群众办事百项堵点疏解行动。该活动重点围绕教育、身份证明、商事服务、就业创业、户籍社保等方面,每次向社会征集反映强烈的20个办事堵点问题,在8月底前解决100个办事堵点问题。目前第一、第二批共40个堵点已征集完毕,国家已向相关部委和各省下发了问题清单,并且对解决好上述堵点问题提出明确要求。

自治区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服务百姓满意度不断得到提升。依托金保工程自治区数据大集中和一体化平台,建成了全区统一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卡三大系统,信息网络已延伸至全区的嘎查村,信息系统实现了全覆盖。建成“社会保障卡综合服务点”11203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2192个,群众可就近就地享受各项人社服务,实现了“社保服务村村通”。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服务功能,全区所有医保统筹地区全部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从6月1日起,参保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手机客户端申报备案,异地就医更加方便快捷,大大提升了参保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初步建成农村牧区电商运营体系,为农牧民提供网购网销服务。引进阿里巴巴、苏宁易购、京东、邮政和乐村淘、赶街网等全国性、区域性平台,壮大县域电商经营主体,建立了美村网、品味突泉、河套购、草原淘宝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电商平台,截至今年5月底,全区38个国家级示范县累计网络零售额达到145.3548亿元。

同时,自治区工商局在全区工商系统内要求窗口登记人员为申请人复印所需材料,无介质电子营业执照等事项不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解决了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时需提供法人及委托人复印件问题;自治区卫计委在全区系统内印发了《关于解决生育服务证办理堵点问题的通知》,通过改造生育登记服务系统、充分利用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等方式,加强身份证明材料复用,解决了办理生育服务证明要提供夫妻双方身份证复印件问题;针对中小学生省内转学、跨省转学等事项,自治区教育厅也已出台《关于全面启用普通中小学生转学电子审核流程的通知》,解决了转学需要到户籍所在地开具学籍证明问题。

下一阶段,自治区将继续加强政府部门间数据、信息互通共享,进一步破解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让群众获得“只进一扇门、只跑一次路”的便捷,切实提升群众对“放管服”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成效的获得感。(记者 云艳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