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我们口中常说的“鬼门关”到底是指哪个地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把险死还生的事情称为“鬼门关”前走了一趟。鬼门关是阴阳的分野,向前一步是死亡,后退一步是生还。那么问题来了,鬼门关究竟是真的确有此地,还是人们凭空虚构出来的呢?

我们口中常说的“鬼门关”到底是指哪个地方?

其实,鬼门关这个地方还真的存在过,唐朝有两位诗人在诗中都提到过此地。如初唐著名诗人沈佺期被贬往照州(今越南北那),写了一首七绝《入鬼门关》:“昔传瘴江路,今到鬼门关。土地无人老,流移几客还。”

唐代另一著名政治家,“两税法”的推行者杨炎在被贬谪到海南途中路过这里,也写下一首诗《流崖州至鬼门关作》: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此诗与此地遂千古流传。

我们口中常说的“鬼门关”到底是指哪个地方?

这两首诗中所咏的鬼门关都是一个地方,位于今天广西北流县西,界于北流、玉林之间。这是古代中原内地通往钦州、廉州、雷州、海南各州和交趾的交通冲要。

由于此处西边都是高山耸時,中间仅一通道,一本叫《太平寰宇记》的地理书籍中有明确的记载:“其南尤多瘴疠,去者罕得生还”,因此,人们就把它取名为“鬼门关”。

我们口中常说的“鬼门关”到底是指哪个地方?

这个名字着实令人怵目惊心,人们“推而广之”,其后便把凡是道路僻远、险阻之地都叫做鬼门关了。据历史记载,汉代的伏波将军马援率军征伐越南,曾经路过这里,并在关下勒石纪念。

往事越千年,旧貌换新颜。今日的鬼门关,再也看不到那瘴烟缭绕,鸦雀悲鸣的景象了。经过多年的开放垦殖,这里村落密布,果木葱茏,一派翠色,柏油路上,车水马龙。

我们口中常说的“鬼门关”到底是指哪个地方?

此地已成了广西的主要农业基地,各种作物,四季生长,稻谷丰收,香蕉外运,当地群众已经把“鬼门”改为“天门”了。如今成为国家著名风景区,每年接待数十万海内外游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