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現在的你,聽書多還是讀書多?為什麼?

宅心13


讀紙質書多。聽書意味著你聽的已經不一定是原本的那本書了,聽的是說的人加工過的見解而已。有一個概念叫做 “信息傳播失真”。

每一個信息接收者,接收信息的心理過程大致為以下兩步:

第一步是選擇性地接受信息。每個人所留意到的,只是他想留意的部分。他不想留意的部分,就聽而不聞。至於選擇什麼,是由人的主觀傾向性決定的。

第二步是主觀性地處理信息。對被選擇的信息,大腦加工處理的時候必然要融入個人的經驗、觀念、態度等,就是說,必然有主觀因素的投入來對信息作出解釋。這種解釋,自然傾向於與自己的主觀態度相吻合,使加工自認為“合理”。於是,信息經過“合理的加工”後,變樣了,變成了自己需要的樣子。

其次,每一個人的語言傾聽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是不一樣的。這決定了聽到的內容也許已經變樣了,再經過自己的加工,出來的內容再次變換一種形態,就如2的n次方一樣。

如下圖所示:

再次,聽書你聽別人的結論,往往以為自己已經讀懂這本書。實際上遠遠不如你自己看紙質書去用筆作批註 寫思考等等,讀書其實不用過度求快、求量,質量才是最重要的。


Tony寶劍


接觸聽書快一年了,之前也讀一些書,都是沒有目的散漫地讀,自從接觸聽書後,發現好處太多了。


一、可以隨時隨地聽

在外等車、散步、做飯、做家務這些需要身體動起來的時候,都可以帶上耳機,感受一本書溫情的解讀。任何人都可以聽。


二、沒有時間看書

上班族經過一天高度集中的職場生活後,特別需要身體和精神的放鬆,所以會覺得根本沒有精力讀一本書。

現在很多平臺都做到了精讀一本書,聽完就可以掌握這本書的精華,在下班或休憩時刻聽書,既放鬆了心情,又可以提高職場技能。


三、幫自己選書

如果不太清楚接下來要讀什麼書,通過聽書可以瞭解這本書的概要,接下來再決定要不要讀它,這樣可以幫自己讀到想讀的書。

可以聽到很多有趣但不需要花費時間讀的書。


以上三種方式可以同時進行。


聽書後,發現自己更加喜歡讀書了。

因為碰到有用有料又想讀的書,會把紙書買回來精讀,聽書和讀書哪一樣都不能缺。


沐茶夕小座


最近剛好在讀書比較適合回答也給問題。

因為我這邊工作的原因上半年特別閒,不忙,每天就刷刷手機 聽聽歌 看看書什麼的。

最近上班都是白天在讀一些管理 服務類的書籍,感覺自己專業這塊好多理解的不是很透徹 ,現在就利用這段時間去系統理論的去分析去年一年中遇到的棘手客戶,與一些突發狀況的應對機制。

我希望通過上半年的充電可以讓自己下半年有所進益。

晚上也會自己總結寫一些東西,睡前會聽聽書解放眼睛。偶爾也會晚上在喜馬拉雅朗讀一些有趣的短篇


叫我小星星呀


讀書多,總覺得聽書跟看電視差不多,讀書才是真的“讀書”。


愛吃烤魚的王孫安怡


聽書和讀書,同時進行。

可以通過聽書,一方面瞭解一些書籍的內容和精華部分,為下一步篩選書單提供參考,另一方面收聽最前沿的事件和科技成果等,因為一輩子的時間有限,有些書籍可能沒有沒機會接觸到和閱讀到,所以可以通過聽書來拓展視野,增長見識。

每一本書籍,讀過的人見解都不一,所以聽書也只是聽取了讀這本書的人讀過覺得精華的部分或結合實際的感想。要想書籍成為自身的營養元素,覺得對自己有用的書籍,還是下手親自讀上一讀,才能深刻體會有用與否。


筆尖兒愛寫作


我都是聽書,還能幹活


被逼的女漢子


讀書比聽書多,讀書比較能展開想象。


如若971


讀紙質書的時間相對較多!因為紙質書能讓人靜下心來閱讀,深層閱讀!


張溪涓


小說類的聽書多,好主播可以很有氣氛,而且大多劇情不用思考。

評論類、學術類等凡是需要動腦的書籍直接看紙質書,因為可以隨時做標記,方便記憶和思考。



蒙面知識點


不看書也不聽書,讀楞嚴咒,天天念而不念,不念而念。到了這個年紀,已不願拼搏,感覺什麼都是浮雲。所以念念經書,念念咒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