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被历史隐去的“弱者”文化,看侠文化如何承载痛快淋漓的大众愿望

大多的中国年轻人甚至是中年人,成长轨迹中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武侠的色彩。无人年轻人都曾想要成为金庸武侠剧中的主角,

酣畅淋漓的做一次侠客,感觉这才是人生最威风的事情。当然,如今的社会清明,并不需要用曾经侠客如此极端的手段去伸张正义,但是,侠客的形象依然是人们心中隐而不发的精神追求,也是追求公平、正义的象征。

不过,归根到底,侠文化依旧属于我国文化领域中的草根文化,虽然,也是经久不衰的代表,却始终没有获得正统文化的重视,当然,这也给侠文化更多、更宽松的成长空间,也从另外一种视角帮助后人观察历史。

而今,侠文化经历了漫漫历史淬炼,虽然好似一根隐线般存在于历史之中,甚至,还会时常遭到很多思想家的唾弃,却依旧存在于历史中展现着自己独有的不卑不亢。

曾经,儒家思想经历了群雄并起、百家争鸣后,确定了自己在统治思想中的坚固地位,几千年的历史更迭,我们见证了儒家思想的起起落落、往返更迭,其他思想文化虽存在却依旧是陪衬的角色,然而,侠文化却一自己独有的姿态存在于历史之中。

如始终漂浮在历史上空的一朵白云一般,侠文化虽没有得到正面的认可,却不容史实忽视,即便很多时候,侠文化被归结为反正统文化地位,儒家文化和侠文化依旧在漫长的历史中发生冲撞又互相融合,由此,才有了中国历史极具特色的文化景象。

总结来看,侠文化更像是被历史隐去的弱者文化,从古至今,依旧生机盎然的原因更是因为她承载了痛快淋漓的大众愿望。

被历史隐去的“弱者”文化,看侠文化如何承载痛快淋漓的大众愿望


一、侠文化的定义与渊源

说起侠文化,还要从“侠”这一特殊的社会称谓说起,可惜的是,历史最开始对于“侠”的评价并非积极,甚至,是一种批判的态度。

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子首次对于侠这一群体做出了明确了定义,在《韩非子·八说》中记载“弃官宠交谓之有侠”以及“有侠者宫职旷也”。在韩非子看来,侠的行为不利于法制,也不利于国家社稷的治理。除此之外,韩非子在其他古籍中的言论都大体如此,总结来看,韩非子从法家思想的视角和法家法治的立场上阐释了对于侠的评价,依旧是不利于社会稳定,与法治相违背。

不过,追寻历史,侠文化最重要的渊源之一便是墨家宣扬的“任侠”精神。这也是历史中为数不多的为侠文化正言。在古籍《墨子·经上》记载“任,士损已而益所为也”,《墨子·经说上》记载“任,为身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这里提到的任侠,墨家都给予了“扶危济困、解人之难”的评价。

除此之外,在道家思想中,对于生活倡导个人自由又率性而为的理念,刚好与自古侠客蔑视礼法、浪迹江湖的行为十分类似。尤其在我们看到的很多后世的武侠小说中,道家文化与道家武学更是占据着很大的比重。

所以,单从儒、法、道三家曾经对于侠文化的定义就可以看出,一直以来,不同的价值观对于“侠”的定义都是很不同的,不同的角度考量“侠”这一群体存在的意义都是不同的。

被历史隐去的“弱者”文化,看侠文化如何承载痛快淋漓的大众愿望

但是,如今的后人综合了各类经学及大成对于“侠”的定义,得到了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侠”,是由于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不公正的事件或者现象,又无法通过正当的合法途径得以有效的解决,为了实现当事人所认为的公平正义或者为了实现广泛意义上公认的社会公平正义,有人挺身而出,通过非法的、民间的途径,以私力救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以期实现公平正义的目的,具有此类行为的个人或群体被称做“侠”。其中,见义勇为,敢于以身抗法,不畏强权恶霸,惩奸除恶,扶助弱小,言必信、行必果等等品质,都是“侠”所具有的人格特征。

不过,在其中,我们更是会发现,侠在一些层面上,是与所在时代的强权进行抗争的代表,也在用极端的方式向百姓无力抗衡的铁腕进行博弈,这也就是身为弱者一方的群众为何在不同的时代都会对侠客有着很深的钦佩情节。

从这一点来看,因为很多侠客能够实现百姓心中积怨已久无法痛快淋漓实现的渴望,不但在此土壤上生根发芽,更是形成了弱者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只要社会存在强者与弱者之间的抗衡,就一定有侠客以及侠文化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彰显更多的是,身为弱者内心的一种渴望,这也是侠文化永久存在的时代背景。

被历史隐去的“弱者”文化,看侠文化如何承载痛快淋漓的大众愿望


二、侠文化在历史中的发展

因为侠文化始终在历史存在的地位是尴尬的,与一些正统学说相违背,甚至,还会经常受到打压,所以,侠文化无法如同儒家文化等等经典文化一般著书立传,更无法留下经典的学说,所以,追溯侠文化的历史发展,我们也只能从历史古籍中留下的只言片语,更多的是从一些流传至今的武侠小说中去探寻背后的文化发展。

(一)、侠文化开创后的升华——“重信守诺”与“士为知己者死”

在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曾失信于天下,导致群雄并起的局面,因为各方力量割据天下,也就使得当时的朝政礼崩乐坏,贵族阶层彻底崩塌,在当时,社会上层人士开始发生身份的变革。崇尚文学者,开始变为儒士,而崇尚武学者,开始变为侠客。

在秦代之前,养士风气盛行,再加上墨家思想对于社会在侠文化上的熏陶,侠客开始从被统治者束缚的国士转变为重信诺、任侠豪情、甘为知己者死的游侠。有很多的事迹都在说明着当时极具代表性的侠者,比如:纪信不惜被烧死以欺骗楚霸王项羽,只为报刘邦知遇之恩;候赢感恩无忌厚待之礼,自杀以表其心。

所以,在侠文化初始之时,不论侠客的行为是否会成功,只要具有侠的气节、气质,都可以称之为侠,但是,此时的侠只是从自身利益和气节出发,与更高的精神追求并没有建立起很强大联系。这

一点,在中国古代一直延续,一定程度上,这样的侠文化至今依旧存在。

被历史隐去的“弱者”文化,看侠文化如何承载痛快淋漓的大众愿望


(二)、理性面对世界的侠文化蜕变——“为国为民”和“义之大者”

经过中国历史浩瀚的变迁,尤其在中国历经屈辱岁月之时,有很多义士为了国家荣辱甘心忍受屈辱,经典的持汗节赴西域的苏武,为了国家,忍受怎样的折磨,毫无叛逆之心,至今都被人们称之为“大侠”,除此之外,曾抵御倭寇的海军先人,一雪国耻的霍元甲。

面对国家危难以及百姓疾苦,这些有能力的人们开始尽自己的努力守住民族气节,让世人不敢小瞧中华民族,由此,面对世界,理性的侠文化开始发生理性的巨变,不再只从自身利益角度考虑问题,而是开始为国分忧,心怀仁义。

所以,侠文化一直流传至今,被现代人进一步的升华,更被我们称之为民族义士。毕竟,如今的国家,从上到下都成为了利益共同体,敢于为了国家、民族利益作出自己的牺牲与贡献,这样的侠客也将侠文化进行了蜕变。

被历史隐去的“弱者”文化,看侠文化如何承载痛快淋漓的大众愿望


三、为何说侠文化是弱者文化,又如何承载痛快淋漓的大众愿望

在武侠小说中可以看出,很多侠客的出身的确很是高贵,但是,最能体会民间疾苦,开始行侠仗义最初的初心是为了维护更多弱者权益的侠客一定来自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的最底层。而中国自古经历的各个时期,众所周知,百姓绝大多数的时间段里都在充当是弱者形象,而且,社会底层人士的弱势地位尤为凸显,如果不去通过极端方式,是难以与强势的权贵进行抗衡。

所以,此时的侠客介于弱者与强者之间,算得上撕开了两者之间无法逾越的隔膜,哪怕是放在武侠小说中,人们也会对眼前看到的作者营造的侠客之举不断拍手叫好,因为,这是对人们心中对于理想的公平主义的发声,更是梦想中能够酣畅淋漓的实现这一愿望的最好体现。

弱者不代表在所有社会阶段和层面上都处于弱势地位,弱者也有属于自己的反抗方式,

而来源于弱者群体的侠客们,经历历史为人们创造极具特色的侠文化。

被历史隐去的“弱者”文化,看侠文化如何承载痛快淋漓的大众愿望


而一直以来,大众内心的愿望无非是对于公平正义的诉求。从历史真实的侠文化可以看出,当民众无法忍受来自权贵或是不公平欺压之时,侠客的行为是最容易对权贵及不公造成伤害和警告的。所

以,除了现实生活中那些真正做出行侠仗义之举的侠客们,民众也在不断创造出很多以侠文化为主题或与侠文化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他们在不断创造着,也在不断自我欣赏着。

所以,后人也在不断总结着,人类从何时开始追求公平正义很难说清楚,但是,从人类有了文字记载开始,对于公平的诉求就一直存在着。所以,无论普通民众处于什么样的职业、身份、社会地位,当自身感觉脆弱无力之时,对于一件事情无能为力之时,哪怕是身边人遭到了不公平待遇之时,民众总会做出维护公平正义的选择。

首先,是诉诸实际的身体上的行动,武力占据很大比重,就是“行侠”;其次,更多的人会选择为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行呼吁和维护,就是“话语行侠”,最后,也有一些人们开始幻想从精神上得到慰藉,也称“对侠的幻想”。

但是,不管是哪种方式,身为弱者的一方都通过各种大胆的方式向不公平发起挑战,自己也不再只是受到欺压的弱势存在,

哪怕这样的侠义之举并不能立竿见影,也满足了人们心中对于公平正义的极度渴望。

被历史隐去的“弱者”文化,看侠文化如何承载痛快淋漓的大众愿望


四、侠文化在现今的传承

如今,人们早已突破愚昧,不再如古代那般需要用侠客如此鲁莽的行为去对抗社会的种种不平等,侠文化也已经升华为人们心中的一种对于理想世界的追求,

现代人也不再如同曾经很多文人那样排斥侠客的存在,其实,那也是心中对于公平正义敬畏的一种体现。

由此,侠文化开始不再是隐藏在历史中的角色,人们理性的对待侠文化中鲁莽的成分,而侠文化中那些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也在被不断的放大,而且,如今的人们也已经将这一部分视为优秀的传统文化。

尤为需要注意的是,侠文化不同于儒家、道家等等经典思想,一直以来都在以非常规的形式进行着传承与发展,在这其中,包含了特定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等,所以,如此特殊的侠文化当然也需要特殊的传承方式,在现今更是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首先,在学校,侠文化开始进行了有序的传承,这也是如今的国家注重后代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表现方面。针对于侠文化的这一层面,通过学校教育让学生知道英雄就是侠,但是,侠未必是英雄,让学生对于侠文化有了正确的人士,也在心中有了更好的英雄主义,作为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者。

其次,在社会上,武侠电影、武侠小说等等传承侠文化的载体形式也开始层出不穷,毕竟,侠文化也是人们心中为了自己的灵魂寻找的一席净土和一份祥和。比如,经典的李连杰饰演的“一代宗师”形象,还有其他“济世为怀”、“为国为民”的侠客走向荧屏,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抚慰着人们心中这份难得、热切的渴望,也说明,后人对于难得的侠文化真的做到了传承。

被历史隐去的“弱者”文化,看侠文化如何承载痛快淋漓的大众愿望

结语

有人说,侠文化是自古精神危机下的产物,也有人始终对于侠者抱着排斥的眼光,但是,“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始终都在提醒着人们内心深处对于公平正义以及各种理想世界的渴望。

如今,侠文化早已不再是弱者文化,而是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被后人敬畏并继承,这也算得上是自古以来茫茫大众内心一种想要痛快淋漓实现的梦想的最好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