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延津歷史鉤沉:沙壓吳起城

延津《吳起城》之四


話說,吳起從小志向遠大,與眾不同。博覽百家,熟讀兵書。胸藏治國方略,精通用兵之道。春秋戰國時代,諸侯爭霸,戰火連綿,民不聊生,吳起懷著治國安邦,救民於水火的遠大抱負,周遊列國,四處遊說。

一時間雄才大略的吳起聲名遠揚。




圖為十八里村老人在講吳起城傳說


這一天,吳起來到了魯國境地,魯穆公早聞吳起大名,便招吳起進宮,聽取了吳起的治國理政之道,魯穆公非常贊同,隨打算啟用吳起為大將。可是,後來吳起不知何故一直聽不到魯穆公的消息,吳起得知是因為吳起的妻子田氏是齊國人,而魯國和齊國世有恩仇。吳起為了實現自己的志向,為了讓魯穆公相信自己的忠誠之心,就殺了自己的妻子,提著妻子的頭顱去面見魯穆公。魯穆公隨拜吳起為三軍統帥。如其所料,吳起用兵如神,屢立戰功,幫助魯國打敗了齊國。

由於吳起性格剛直不阿,做事專一,難免得罪不少朝中重臣,奸佞賊子不斷向朝廷進諫,說吳起是齊國人,早晚會反叛魯國。吳起看大勢已去,這樣下去必招大禍。

無奈之下,吳起逃到了魏國。魏文侯深知吳起是天下奇才,隨拜吳起為大將。吳起愛兵如子,親口為士兵吸吮腿上的膿瘡,士兵個個言聽計從,紛紛戰死沙場。吳起帥兵攻打秦國,接連攻佔了秦國五座城池。為了鞏固國防,阻止秦國東進,魏文侯命吳起帥兵鎮守西河,(今延津縣吳起城北黃河古道)。吳起便在此大興土木,建起了一座當時最宏偉的軍事堡壘,就是今天我們所熟知的聞名於世的吳起城。

吳起在吳起城屯兵駐守,練兵習武,著書立說。並在此完成了他的偉大的不朽之作——《吳起兵法》。《吳起兵法》和《孫子兵法》被後人合稱為《孫吳兵法》。


吳起不但精通治國用兵之道,還喜歡琴棋書畫。話說,這一天,吳起正在和同僚下棋娛樂,有兵士來報:

‘報告元帥,您的高堂病故,望您速回奔喪!‘

吳起聽到後,擺擺手,繼續下棋。

母親去世,吳起為何不回家奔喪。據說,吳起曾和母親立下誓言,不成就大業,絕不回鄉。


延津歷史鉤沉:沙壓吳起城


常言說,人在做,天在看。吳起的這一切作為被玉皇大帝看的一清二楚,玉皇大帝召集眾神,商議吳起的事情,立即給吳起定下了兩條大罪。第一,殺妻求將,犯不仁之罪。第二,母逝不奔喪,犯不孝之罪。

玉帝宣旨道:‘吳起不仁不孝,違背天倫人道,罪不能赦,眾愛卿誰願前往懲處。’

風神立刻上前一步,道:‘小神願奉命前往,吳起城周邊皆沙荒,最怕風。‘

玉帝道:‘諾,速去速回。‘


延津歷史鉤沉:沙壓吳起城


話說觀音菩薩慈悲為懷,聞聽此信,便化裝成一位民間老太太,老太太肩挑兩個籮筐,前邊籮筐裡放著幾隻鴨子一把刀子,後邊籮筐裡放著棗和桃子。老太太跳著擔子游街串巷,一邊走一邊吆喝著:

‘殺鴨——棗桃——殺鴨——棗桃——。’

可是,老太太只吆喝,不賣貨。在這個人潮人海繁華熱鬧的吳起城裡並沒有人理會老太太,更沒有人領悟這個老太太吆喝的深意。

這一天,只見吳起城上空突然黑雲密佈,遮雲蔽日,晝同深夜,狂風大作,嗚嗚魯魯,轟轟隆隆,震耳欲聾……


延津歷史鉤沉:沙壓吳起城


第二天,風平浪靜,再看吳起城已經全部被黃沙覆蓋,昔日的城堡兵營,亭臺樓閣已深埋沙下,昔日的人聲鼎沸已變成死寂無聲。只見滿地殘垣廢墟,瓦礫滿地,滿目蒼涼。只能隱約聽到地牤牛的低沉的叫聲;

嗚——嗚——

這聲音低沉,哀怨,悠長,悲蒼,似乎從深埋的地下傳來,卻聽不出方向;也好像從遙遠的天邊傳來,更辨不清是南方還是北方。

正所謂;

戰馬硝煙似有聲,

功名利祿轉頭空。

人倫天道不可違,

是非功過認人評。

此處有明代詩人越應楊的《吳起鵝城賦》為證,

戎馬遺蹤舊築沙,

太平犬不嗅農家。

滄桑幾變嘆古今,

仰俯中原重感䁟。

……



延津歷史鉤沉:沙壓吳起城


作者簡介,宋清河,河南延津縣胙城鄉十八里村人,文學愛好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