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蒋干两次坑惨曹操,赤壁之战后他去了哪里?结局如何?

菩萨我想对你说


蒋干本一闲云野鹤,游方名仕,经过演义的刻画成为千古传唱的跳梁小丑,“蒋干盗书”一文更是将他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架上,再者将庞统推荐与曹操,使曹操再中连环计,罗贯中笔下的蒋干就是决定赤壁之战走向的关键人物。可在正史中,蒋干却没有过多记载,零星的一些事迹成为罗贯中艺术刻画的源泉。


蒋干连坑曹操两次

话说赤壁之战正是两军对垒之时,曹操一方多为北方士兵,不习水战,幸得蔡瑁、张允二员水军大将,帮助曹操操练水师。周瑜深知水战乃东吴所长,又怎能坐视蔡张二人为曹练兵,于是早就想除掉此二人。恰逢曹操镇中辩士蒋干毛遂自荐,企图以同窗之情招降周瑜,于是渡江来劝。周瑜深知蒋干来意,便心生将计就计之策,做下反间之局,待蒋干往里跳。


二人饮酒叙旧一番之后,周瑜渐生困意,又念同窗之旧,于是邀干同窗共寝,寝间,蒋干不忘来意,起身翻看周瑜军机要件,正是这一翻阅,查出蔡瑁、张允二人与周瑜之密信,信中所述共谋曹公之策,一时间蒋干心中大震,藏密信于怀中,欲带回交于曹公明查,这就是蒋干盗书之说。此密信实为周瑜设下的伪信,凌晨之时,周瑜预先安排的吕萌进帐,低声禀报周瑜“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这话被蒋干听的切切实实,而后语音更低,蒋干心中更是疑虑,待天刚明,蒋干便匆匆离去返回曹营,告知曹操所听之事,又将盗得书信一并呈递曹操,曹操阅后勃然大怒,随即令左右立斩蔡张二将。


事情发展至此,曹操回过神,知是中了周瑜反间之计,又不得当众承认,只好忍痛作罢,蒋干也未得惩治。随后周瑜再受庞统献计,欲将曹操战船铁索连环,只是刚斩其二将,恐难送庞统入曹,愁眉不展之时,又是蒋干帮了周瑜一回,他将庞统推荐于曹操,才使曹操中连环之计,随后的故事家喻户晓,周瑜一把大火让曹军樯橹灰飞烟灭,赤壁之战取得完胜。

演义里的蒋干被塑造成一位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腐儒形象,而就是这个腐儒两次出使江东间接导致了赤壁之战的失败,蒋干从此也就遗臭万年,成为无数文人墨客讽刺的对象,但历史上的蒋干真的是被冤枉了。

被冤枉的蒋干

“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江表传》

蒋干在史书中是一位雄辩之才,且长的帅,但他并非曹操帐下谋士,而是闲游名仕,曹操也是爱才之心,才想着用蒋干劝说周瑜为自己效力的,这个历史事件发生过,所以被罗贯中用来刻画了一番,一方面来讽刺曹操,另一方面来突出周瑜,这一来一回就是为了彰显那个雄姿英发的周公瑾,所以蒋干就成了称托。

历史上蒋干也并非周瑜同窗,二者并不认识,蒋干打心里也没有替曹操劝降的意思,他是以私人名义去拜访的这位江东俊杰。按照蒋干向周瑜说明的来意是“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可见周瑜当时的名气确实不小,但周瑜也早有耳闻蒋干大名,因此蒋干到达江东时,周瑜是亲自出迎,想必周瑜也有恻隐之心。

“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周瑜《江表传》

周瑜接待蒋干时毕竟是战争时期,周瑜也是出了名的军纪严明,故而并未饮酒,只是一同吃饭,并在席间以赏琴为乐,期间周瑜道:“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这个动作看似不起眼,实际上是文人雅士交往的潜规则,极有可能是周瑜想表达召纳之意,只是蒋干也并没有买周瑜的账,蒋干在江东大营吃吃喝喝玩了三天,之后还带着蒋干参观的江东军帐,不时向蒋干表达自己忠君爱国之志,言外之意就是好好玩吧,也别指着我能投靠曹操。


蒋干在江东待了几天之后,便回曹操处复命,他只是对曹操说周瑜这个人气度宽宏,情致高雅,不是三言两语就能骗为曹公所用的,请曹公还是放弃这个念头吧。所以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根本没有反间计,蔡瑁、王允也是一直打到了赤壁之战结束,最后还是跟着曹操撤回了北方。

综上,蒋干在历史上是一名名仕、辩论家,他在赤壁之战时的零星出场可能只是游历至曹操驻军的乌林附近,接受了曹操的不情之请,公款去了一趟江东,玩过之后回来告诉曹操别做梦了,人家周瑜是不会跟你的。关于他的记载也就这么多,他的去向成迷,按照他的作风,应当还是游历各处或者隐居深山了。


棍哥观史


大家好我是揭秘档案,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蒋干两次中计的故事和蒋干最后的归宿。

赤壁之战,战前准备的时候因为曹操刚刚占领荆州,带来的士兵都是北方人并不习惯水战。所以曹操就让荆州投降的蔡瑁张允作为水军都督来训练水军,本来训练正在有序进行,这时候出来了个蒋干愿以三寸不烂之舌劝周瑜和孙权投降!

我估计曹操当时想的是让他去试试也没什么关系,成功了最好,不成功再开战,反正现在正在训练水军不适合水上进攻作战。

周瑜对于蒋干的到来本来是一头雾水的,现在的周瑜非常郁闷,面对强大的曹操他现在也是没有办法,虽然庞统给他进献了连环计,但是对于施计方法和步骤周瑜还没有研究出来。蔡瑁和张允始终是周瑜心里最大的一块石头压的周瑜喘不过气来,如果曹操训练水军成功将是江东噩梦的开始。

蒋干的到来将是周瑜反击的开始,我们先说演义中的故事,当时周瑜针对蒋干摆下了群英会,然后邀请蒋干在同一房间去睡,半夜悄悄派人假装来使,诱使蒋干偷了蔡瑁张允的“书信”,连夜逃回荆州献给曹操,曹操看后大怒这才冤杀了蔡瑁张允。杀完马上曹操就清醒了,但是又不能说自己中计了,只说蔡瑁张允怠慢军令草草含糊过去了。

史实上的蒋干并不像演义里写的那样无知和愚蠢,只不过他没有像同一个阵营里的郭嘉,荀彧,等等一流谋士出名罢了,只是在人材济济的曹营中被埋没不为人们所知。

史实中他只是没有说服周瑜投降,并没有中计让曹操错杀蔡瑁张允。也就是说并没有给曹操带来损失,所以蒋干的结局不会太坏,虽然正史里没有说明他的去向,我推测他还是呆在了人才济济的曹营中被淹没!




解谜档案


话说曹操打败北方的袁绍时,又宜将剩永追穷寇,将袁绍逃往辽东的最后两子兵不忍血地间接逼死,然后摆平西凉,收复长安。北方一统,曹操雄心勃勃,志怀高远,逐挥师南下轻松得荆州,逐以荆州为战略高地欲扫平江东,平蜀汉,一统华夏,为此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安营江边,枕戈待旦。俗语道,上战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下次攻城。大战来监,曹操还是决定先用外交的手端解决这一问题,为此他修书一封意在联吴伐蜀,可孙权收到书封后,斩来使,意欲曹操决一雌雄,那么为何曹操态度如此决绝呢?那是因为孙权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还因为他得到了东吴主战派周瑜的强力支持。外交手端不能奏效,曹操只得命荆州投降的水军将领蔡瑁张允,命他们即刻训练出一支水军来,蔡瑁张允领命后夜以继日,马不停蹄,刻苦操练水军。某日当他们正操练兴浓之时,却遭到了几艘不明快舟的袭击,原来是周瑜亲率一些东吴水军前来侦察曹魏水军敌情的。蔡瑁张允吃了些亏,令士兵追击,但却被周瑜一行远远抛后。曹操知道这些后,心急如焚,这时正好有蒋干主动债缨愿游说周瑜投降。曹操逐派蒋干下江东去劝周瑜投降。蒋干本和周瑜曾是同窗好友,交情甚好。谁知蒋干游说周瑜没成,却中了周瑜的反间计,将干和周瑜话别述旧,交觥酒兴之后,两人同睡一起,夜间蒋干发现周瑜桌上有封书信,打开一看,原来罗蔡瑁张允二人的降书,逐忙装入身上,如获至宝。夜半装睡的蒋干又听见有人匆急叫醒周瑜后告诉他,蔡瑁张允说“现在不好下手”。蒋干回去之后即刻将书信交于曹操,并告诉他蔡瑁张允之事,曹操本来就对蔡瑁张允二人有点成见,现在听蒋干之说及盗来的书信为证,立刻叫来蔡瑁张允将其斩首,当蔡瑁张允的人头拿到曹操面前时,曹操立刻意识到中了周瑜之反间计了,然而曹操比定是曹操,当下属问为何要斩蔡瑁张允时,他只得不露声色,一错就错道,这二人私通敌国,现已查明,曹操吃了个哑巴亏,对于蒋干气脑参半,又不能言明,此为蒋干首坑曹操。第二次呢,还是出使东吴带回了一个宠统,宠统给曹操下了个套,让他将大小舟船用钱链连在一起,然后在上面铺上板,如履平地,这就解决了船因颠簸引起北方士兵们晕船等现象,然而,这样却给周瑜火烧赤壁埋下了隐患,使曹将遭火攻时,跑也不行,不跑也不行,只能等死,只能被烧死。想到这些,曹操后来肯定对蒋干恨得要死吧,可事实却是蒋干终因在口葫芦口与曹操互操了衣服,被张飞错认,而被张飞杀死,这样也成全了蒋干的忠心,使曹操对他爱也不是恨也不是。也许这一切都是天意吧!



张生史话


赤壁之战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故事,在这场大战中,胜败双方都非常感谢一个人,他就是蒋干。

有人可能觉得这是胡扯。

真不是胡扯,看完我的分析,你自然会赞成我的观点。

蒋干偷书——一坑曹操

曹操率领大军,号称百万,已经在长江北岸安营扎寨,准备与江南的周瑜决一死战。

周瑜率领东吴主力大军,在江南布置妥当,准备迎战曹军。

主人公——蒋干正式出场。

蒋干是曹操手下重要谋士,和周瑜是同学;蒋干对曹操赤胆忠心。

虽然敌我双方剑拔弩张,但是,蒋干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主动向曹操请求,亲自过江劝说周瑜投降。

正在思考如何应战的周瑜,忽听手下来报,蒋干来访。

周瑜沉思片刻,想出一计。大声命令手下,赶快请蒋干进入军营。

周瑜见到蒋干,喜形于色,拉着老同学的手,亲切万分。

周瑜把蒋干请进军帐,大声命令炊事营,按照最高标准准备晚餐,并通知所有将军与谋士,今晚盛宴聚会。

晚宴正式开始,周瑜把佩剑交给监酒官;面对全体入席人员,周瑜约法三章:

一、今晚群英会,主角是我的亲同学蒋干先生;

二、今晚只叙同学深情,不谈战事;

三、除了蒋先生之外,所有将军与谋士不醉不休。

酒过三巡,周瑜兴致正浓,主动起身,为大家高歌一曲以明心志,并且挥剑起舞,全场气氛达到高潮。

酒宴结束之际,周瑜已经酩酊大醉,谁都不服、只是扶墙。

蒋干搀着周瑜,周瑜硬着舌根说:今晚不醉不休,今夜同学共眠。

蒋干有事在心,半夜醒来,看见周瑜办公桌上文件叠起,便走到桌前,随意翻翻。

蒋干大吃一惊,一封书信从书本中飘然而出。仔细一看,那是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密信。

蒋干把信装进怀中,熄灯睡觉。

天刚蒙蒙亮,帐外有人报告:江北来人了。

周瑜大喝一声,觉没睡好,起床再说。

周瑜继续睡觉;蒋干已经心急如焚。

蒋干走出军营,看见守兵都是睡眼朦胧,便一路走到江边,找到小船,划回曹营。

听了蒋干的汇报,又看了书信,曹操命令速斩蔡瑁、张允。

斩了二将之后,曹操感觉好像有点不对劲。

第一次蒋干坑杀了曹操两员大将。

蒋干荐统——二坑曹操

曹操收到甘宁、黄盖的投降信,很想派人到周瑜军营探听虚实。

蒋干主动申请:上次劝降不成;今天愿意冒死前去,打探实情。

曹操非常高兴;蒋干驾船过江。

周瑜听见士兵来报:蒋干又到。

周瑜大喜,对鲁肃等人如此这般交代一番,坐到军帐之中。

蒋干要求士兵报告周瑜,很长时间,周瑜不来迎接。

蒋干自己直接走入周瑜军帐。

看见蒋干,周瑜严肃训斥:上次看在同学面上,我盛情招待;你却偷了我的书信,坏了我的大事。

现在又来我营,一定不怀好意。要不是看在同学旧情,定当一刀两断。

等我大破曹军,再来见你。左右给我拿下。

不给蒋干说话的机会,士兵把蒋干架到外面,送到西山庵中。

蒋干在西山庵中,寝食不安。半夜出门散步。

忽见山腰上草屋中,散出灯光,透过窗户,蒋干看见一人正在诵读《孙子兵法》,墙上挂有宝剑。

蒋干迫切希望与人交谈,便叩门相见。

二人交谈得知,夜读兵书的人是庞统,郁郁不得志。

蒋干心内欢喜,很想把庞统引入曹营,为曹操效力。

庞统喜出望外,当即带领蒋干下山、快速奔向江边,二人驾船驶向江北。

曹操听说凤雏先生到来,亲自起床迎接。

曹操与庞统交谈,感觉非常投机。

曹操带领庞统视察军营,然后商讨进攻策略。

庞统大赞曹操:“周郎必亡!”

曹操摆宴欢迎庞统。席间,曹操询问计谋。

庞统献上一计:将大船小船搭配,30条或者50条为一排,首尾用铁链锁住,上面铺上木板。

这种连环船只,不仅可以行人,跑马也是可以的;而且北方士兵行走在大板上,再也不会发生晕船。

曹操连声感谢庞统,也感谢蒋干。

当场命令军中铁匠营,尽快打造连环大钉。

按照庞统的计策,曹操准备好军船,后来与周瑜在赤壁大战。

周瑜妙用火攻,曹军战船全部被火烧成灰烬,曹军人马几乎全军覆没。

第二次坑杀曹操全军覆没。

蒋干换服——舍命救操

曹军惨败,曹操在将士护卫下,狼狈逃窜。

如丧家之犬跑到葫芦口时,曹操猛然想起:前面窄窄的水湾一定有敌军埋伏。

蒋干真是忠心保护曹操,主动说:请丞相与蒋干互换衣服,我来应战,丞相快跑。

果然没错,正如曹操预料,张飞就埋伏在葫芦口。

乱军丛中,张飞只看见曹操的衣服就去追赶,追上后,抡起丈八蛇矛,将蒋干挑落马下。

近前一看,不是曹操。张飞回马再追,可是曹操已经跑得无影无踪。

蒋干用自己的性命拯救了曹操的性命。

赤壁大战,周瑜取胜,要不要感谢蒋干?

赤壁大战,曹操保命,要不要感谢蒋干?


岳飞的飞


灯光下,一个仪表堂堂的中年男子手捧《三国演义》正看的泪流满面。

另一个潇洒倜傥的男子劝他:“子翼兄,看看得了,别往心里去…”

被称为子翼的男子用力把三国演义拍在桌上,泣不成声的说:“太欺负人了,想我堂堂蒋干蒋子翼,在此人书中竟成了坑惨曹丞相两次的倒霉鬼,还“蒋干盗书”,公谨兄你说说,我有这么猥琐吗?”

公谨兄尴尬的笑笑:“这里面我不也是心胸狭隘嫉妒英才诸葛亮的小人嘛……小说家言,不可当真。子翼兄你在《江表传》里记载的很清楚:一表人才,有才又擅长辩论,这方面江淮之间谁也不及你(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间,莫与为对)。所以曹操才会让你来见我嘛。

蒋干还是有点委屈:说我坑曹操两次,公谨你说,这不把我当笑话了吗?

公谨兄正色说道:这点我很承你的情,你不仅没坑曹操,在回去后还对他说我雅量高致,不是言语可以离间的小人(干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确是知我甚深。

蒋干一拍桌子:“既然穿越了,咱俩干脆穿去找这个罗贯中,和他好好聊聊……”

PS:关于蒋干的结局,虽然曹魏阵营谋臣如云,但曹操能派蒋干去说服周瑜,可见其并不是默默无闻的。但后期史书中再无蒋干出场的纪录,我私下揣测,蒋干应该是因病早逝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发条鸟编年史


东晋史学家孙盛说,《江表传》之言,当是吴人欲专美之辞。

蒋干的出现就在《江表传》专美周瑜的章节,其内容,大概就是曹操听说周瑜年轻且才华横溢,让蒋干去说服周瑜,周瑜向蒋干说:“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蒋干笑着但始终没有说话。回去后称赞周瑜气度宽宏,情致高雅,不是言辞所能离间的。

为此,还专门给蒋干一个身份,“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辨士,江、淮一带第一辨士?呵呵,周瑜的这么几句话,就把蒋干江、淮一带第一辨士的帽子给摘了!听上去倒是合情合理,因为,蒋干是去周瑜的地盘,提心吊胆是肯定的,紧张的说不出话了,也许是有的?因为周瑜请他吃饭了,就回去称赞周瑜了。

应该是蒋干在《江表传》上的全部了,要不怎么孙盛说《江表传》是吴人胡说八道呢,曹操都不信蒋干的话!“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曹操这话说得非常有意思,难道曹操早就知道有赤壁之战了?不可能!一定是曹操撤军之后,吴人造谣说是周瑜打败了曹操,把曹操给打跑了,这个谣言传到了曹操的耳朵👂里,曹操才给孙权写了一封信。让孙权知道,赤壁之战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件事是孙权领兵在合肥与张熹对抗后撤军了,孙权也不知道赤壁之战究竟是怎么回事?都是周瑜在搞的鬼。

至于蒋干这个人,有没有?都是问题!当时,既有张昭又有张纮,还有华歆,曹操都不用,却找蒋干?而且,蒋干从此就没有后话了……


公明淏


说蒋干两次坑曹操,都是在赤壁之战时,一次是蒋干中计盗取周瑜故意留给他的书信,让曹操中了反间计,杀了精通水战的蔡瑁、张允,导致水军训练不利——后来还衍生了蒋干盗书上了大当这么一句歇后语;另一次是不吸取教训,再次过江,带回庞统献上连环计。最终铁索连环的曹操舰船被周瑜一把大火烧个干净,赤壁之战大败而回,连曹操本人都差点被俘。

但这只是艺术作品,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其进行了艺术丑化,蒋干没有那么愚蠢,曹操也没有杀蔡瑁张允。

蒋干,字子翼,九江人氏,历史记载很少,《三国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才稍有提及,称蒋干长的帅(有仪容),因口才好善于辩论而扬名,江淮之间(大约就是庐江和九江二郡)没有人能胜过他(莫与为对)。可见蒋干就算不是一个优秀的地方长官或军事参谋,也能作为说客在外交方面有所成就。但为什么在《三国演义》中蒋干被塑造成如此形象?仔细想来,大概是为了衬托周瑜高大上的形象,因为赤壁之战,是在周瑜的主导下,联合刘备取得了胜利。

为什么偏偏是蒋干?

《江表传》载,曹操征江东,屯赤壁,知道江东军统帅周瑜,想着是不是能说服他投降——这不是不可能,周瑜年少有才,手握大权,很可能心态发生变化,兼且他父亲曾担任洛阳令,还有可能和曹操认识。于是曹操就秘密派遣蒋干过江,其意不言而喻。蒋干和周瑜是扬州老乡,邻郡而且距离不远,有很大的可能早就有交情,所以才一见面,周瑜在众人面前直接问蒋干是不是来劝降的(为曹氏作说客邪?)对此,蒋干自然不能承认,说自己和周瑜是老乡,如今隔着大江,都听说了你周瑜的美名,所以才来叙叙旧,瞻仰一下风范,你周瑜这么说,是猜疑我存心欺诈吗?周瑜就说自己虽然不及先贤夔、师旷(古代精通音律之人)能听出弦外之音,但也能够欣赏高雅的曲调。言外之意,你来干什么我都知道了,也不必说了。于是请蒋干吃了一顿饭,说自己有事先走,以后再请。三天后,周瑜再次请蒋干一起巡视军营,毫不隐藏的将军资器械展示给蒋干看,之后一起饮宴,对蒋干说,大丈夫在世遇到明白自己的主公,外有君臣之义,内有骨肉至亲(孙权的儿子娶了周瑜的女儿),祸福与共,即便是苏秦、张仪、郦食其复生,也不能动摇他的意志。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所以蒋干自始至终,都没有说出劝降的话。回来之后,蒋干对曹操说周瑜气度宽宏,不是用言语能离间的(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曹操于是不再想说服周瑜投降的事。

正是因为这次任务的失败,成为罗贯中的小说素材,蒋干成了书中愚蠢的小丑,被后人嘲笑了几百年,实在是冤枉至极。

蒋干的事没有太多史料,可能是因为在人才济济的曹魏并不出彩,毕竟他只是雄辩于江淮之地,很有可能是在某个闲职上终老。毕竟史籍惜言,不是什么人、什么事都会被记载的。


三国逐梦


说到蒋干,其字子翼,汉末三国时期的人物,也是现在大家熟知的“二坑曹操”的主人公!

但是历史和演义总有差别之处,要说这人究竟是什么样?之后的结局又是什么?还需要分别说说。

不过这其中也有一个重点,不论在演义之中还是历史之中都极为关键,可以这说“成也萧何败萧何”,就是其辩才!

1、演义中的“庸才”蒋干。

《三国演义》之中的蒋干,最出名的就是赤壁之战前充当曹操之说客,企图劝说周瑜投降。要知道,三国的三大战役之中,赤壁之战就是首当其冲的,可以说,能形成三国鼎立,曹操由一统天下的可能,降至三分天下正是因为此一战。只可以,他却在这重要时刻“智商下线”成就了蜀、吴的崛起。

在当时,都知道水战是关键,而作为曹操的对手,周瑜自然担心蔡瑁和张允这两个唯一会水军的将领帮助曹军训练好水军。

这时候,曹操却偏偏因为蒋干和周瑜是同窗的关系,就让他来劝降,哪里知道周瑜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诱导他盗走假的张、蔡二人的“投降书”,以反间计除去了这二人。

这时候,我们可以看一下,为什么说辩才是蒋干失败的关键?

首先辩论之中的五大要点,也就是辩者的思维模式:他们需要首先聆听以掌握对方论点,对于蒋干来说,对方的“论点”就是“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

从这里,周瑜已经给蒋干立下了一个形象,就是我不会投降,我高风亮节。而这,也让蒋干在心底认为,此人不因阵营不同而可交,自然也就不疑有计。

其次,辩者需要理解对方的论点,以评估对方下一步部署,既然心里有了对人的判断,那么此刻蒋干自然认为劝降不可为,那么要做的是什么呢?就是辩者的第三步,分析以针对对方论点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论点。

巧的就是,周瑜恰恰在这时候,主动暴露出来了自己的“缺点”——假的降书,这时候,对于蒋干来说,自然就是立刻反击,也就是辩者的表达自己的论据,而这也造成了二位水军将领的冤死。只可惜,他从来都没有想到,这一切都是步步踏入了对方的圈套,蒋干的失败可以说是辩者思维的结果。

而正是这种自以为的胜利,蒋干又犯了一个辩者的错误,那就是乘胜追击,他觉得自己立了功,于是再次提出去江东劝说周瑜,这一次,他带来了大名鼎鼎的凤雏庞统,也带来为了演义之中与借东风同样关键的铁铁索连环,这才导致曹操兵败赤壁,甚至连曹操都差点交代在这里。

不过演义之中,终究还是给了这位历史名士一些颜面,在被火攻后,曹操率兵狼狈逃走,遭到了刘备的截杀,而蒋干在葫芦口,为了救曹操,和曹操互换衣裳,被张飞误杀,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也算是忠心耿耿,将功抵过了。

2、历史上的名士蒋干

其实他本是九江的名士,绝非《三国演义》里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腐儒。首先蒋干对于曹操来说,并没有那么多的忠诚感,他的本质是个文人,只不过是曹操南征时候,强征入幕府的。

对于蒋干来说,这是无奈之举,但是更无奈的是,曹操更命他去劝降周瑜。蒋干明知周瑜不是可以以名利言语打动的人,其实这是因为他们同窗时候早有了解(演义之中同窗许久,却不知周瑜爱用计,且听说了话才了解周瑜性格,实在有些不合常理了。),所以他去,也不过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但是,对于蒋干来说,作为一个辩才,细致观察对手也是他重要的性格之一,只是历史上的蒋干,绝没有冲动。在周瑜带着蒋干巡营的时候,向他表明了自己的志愿后。蒋干在整个过程中,也都只是“但笑而不语”,从来没有作过劝降周瑜的意图,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群英会。对于他来说,他的目的已经达成了。

而至于蔡瑁、张允被攻杀,其实也是蒋干最为冤枉的一件事,因为当时荆州兵有一部分仟乱,这时候为了平乱,张辽、于禁进攻,可惜蔡张二人死于乱军之中。

还有那铁索连环,也只是因为曹操当时的状况让他有些膨胀,兼之惯性思维,认为船多之后不好固定,只有把船拴在一起才可以发挥自己的兵力优势。

其实正如《三国志·周瑜传》裴注引《江表传》描述的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

他是一个风流的名士,有辩才,且其实并没有对于曹操那般忠心,被迫无奈进入曹营之后,曹操恐怕也知道他的想法,因此并没有额外重用他,故而蒋干在曹营的历史之中,也没有留下太多的记载,所以赤壁之战后,蒋干不过仍然在曹营悠游他的岁月,带着一颗无奈的心,继续过着他名士的风流生活。


井夫子


在《三国演义》中,蒋干莫名其妙出现,又莫名其妙离开,感觉就是来给曹操添堵的小丑。

蒋干骗了曹操,产生了两个成语,分别是蒋干盗书和连环计。

蒋干盗书的故事情节,在《三国演义》中是这样的。

蒋干作为江南名士,受到曹操礼遇,蒋干表示很受用,于是愿意去江南劝降周瑜。周瑜见到蒋干,从来不提打仗和投降的事情,只管和蒋干喝酒吃肉追忆青春。闹得蒋干根本没有机会提劝降的事情。当天晚上,周瑜就和蒋干睡在了一起。蒋干来这里是当说客当间谍的,自然是假装睡觉。

半夜里,蒋干听见周瑜接见了两个人,还说了“急切不能动手”的话。蒋干立刻意识到周瑜在曹营中有眼线,会刺杀曹操。蒋干趁着周瑜睡觉后,偷了周瑜的密信回到江北曹营,指证了曹营内部的两个叛徒蔡瑁和张允。曹操一气之下把这两个水军将领杀了,手下就没有操练水军的将领了。

蒋干通过偷书,坑死了曹操最重要的水军将领,作为补偿,他给曹操介绍了智商180的庞统。

庞统其实也是周瑜方面的间谍,周瑜方面本来就已经定下了放火烧船的计划,就是苦于对方不配合,十几万大军要烧掉也很费劲了。于是庞统自告奋勇去献连环计,蒋干又来引荐,实在是瞌睡就找到了枕头。

蒋干的引荐下,庞统见到曹操,并且完美解决了北方将士晕船的大问题。庞统的建议是,把所有的曹营船只都用铁连拴起来,这一计策就叫做连环计。最后,当黄盖放火烧船时,铁链连着的船都分不开,被烧的个干干净净!

真实历史中,这两件事并不存在。

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对蒋干的介绍非常少。只有《三国志·周瑜传》裴注引《江表传》描述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蒋干其实是一个杰出的辩论家,口才大师。

关于蒋干盗书的情节,《三国志》中并没有提到过。最开始的原型故事是裴松之注解《三国志周瑜转》的江表传的一段文字,原文如下:

初曹公闻瑜年少有美才,谓可游说动也,乃密下扬州,遣九江蒋幹往见瑜。幹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乃布衣葛巾,自讬私行诣瑜。瑜出迎之,立谓幹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幹曰:"吾与足下州里,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而云说客,无乃逆诈乎?"瑜曰:"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因延幹入,为设酒食。毕,遣之曰:"適吾有密事,且出就馆,事了,别自相请。"后三日,瑜请幹与周观营中,行视仓库军资器仗讫,还宴饮,示之侍者服饰珍玩之物,因谓幹曰:"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幹但笑,终无所言。幹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中州之士,亦以此多之。

大意是,曹操听说周瑜年轻帅气有才华,希望能够劝降,就派了蒋干去见周瑜。蒋干见了周瑜,很高雅地提都不提劝降的事情。周瑜热情款待蒋干后,还请他参加阅兵式,请他吃大餐。周瑜很诚恳地对蒋干说"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蒋干非常佩服周瑜的的情操,于是离开。

至于蔡瑁张允之死,和蒋干毫无关系。蔡瑁投降曹操后,不仅没有死反而一路高升,先后做了从事中郎、司马、长水校尉,封爵为汉阳亭侯。真实历史中,曹丕曾骂蔡瑁、张允等人“无不烹菹夷灭,为百世戮试。”可见曹操死了,这俩人还活得好好的,只是不受重用而已,史书记载语焉不详。

至于连环计,则完全是虚构情节。

庞统是荆州名士庞德公的侄儿,在荆州的文化圈很有名望,和诸葛亮并成为“卧龙凤雏”。庞统还曾到江南与曾与东吴陆绩、顾劭等品评人物好坏,自称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庞统第一次当官,是在刘备掌握荆州后,在荆州的耒阳县当了一个小小的县令。之前根本没有机会加入赤壁之战。所以,连环计根本和庞统无关。

从《江表传》的只言片语来看,蒋干本来就是一个闲云野鹤般的人物,大概率的是隐居起来了,所以史书上再也没有对他的描述。

《江表传》中,蒋干从周瑜那里回来,给曹操汇报工作说的是“幹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蒋干由衷佩服周瑜的雅量高致,让曹操放弃劝降的幻想。

大概蒋干也觉得当官挺没意思的,就又去隐居了!


历史知事


(以下回答是根据演义回答,正史没有蒋干这个人)
蒋干和周瑜还在上学的时候,是他们班里成绩最好的两个学生,两个人的关系也相当好。老师评价说,蒋干大智若愚,心胸开阔;周瑜聪慧机敏,只是气量小了。光阴似箭,很快就到了毕业的时候,两个人聊起了以后的前途。周瑜说江东孙策,刚刚起步,正是用人的时候,跟着他可以闯出一番事业来。蒋干说他去投靠曹操,作为周瑜的内应,以备日后需要的时候助周瑜一臂之力。分手之时,两人相拥而泣,都嘱咐对方不要忘记了这份友谊。 到了赤壁之战的时候,蒋干先是盗书,后又引黄盖成功诈降曹操,助周瑜打赢了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之后,蒋干离开曹营,随周瑜来到江东。水军大寨设在江边。一天,蒋干正在账中看书,忽然听到一阵阵撕心裂肺的惨叫,蒋干大惊,慌忙奔出帐外,顺声音来到江边,见江东士兵正把俘获的曹营士兵身上绑上石头,沉入江中。蒋干询问兵士为何如此,兵士回答说是奉周都督之命,将全部俘虏丢入江中淹死。蒋干说他去周都督处求情,让兵士暂缓往江中丢人。蒋干风风火火赶到中军大帐,周瑜正和几个将领在研究如何夺回荆州。蒋干说道:“公瑾,你可知道江边正在杀人?”“你说得是杀曹营俘虏的事,这是我下的令,我当然知道了,对了,子翼,我们正在商讨如何夺回荆州,你有何妙计?”周瑜回过头去看地图,不再理蒋干。蒋干紧走几步,来到周瑜身旁,又接着说:“公瑾,那可是数万条人命啊,你难道真的无动于衷!”周瑜立刻沉下脸来,看着蒋干说:“子翼,如果我今天把他们放了,他们回到北方,明天又会成为我们的敌人,那我们岂不是放虎归山,自己给自己树敌!”“可他们不一定会再从军,也可能回去种田啊!”蒋干挥舞着手和周瑜争执着。周瑜这下被激怒了,蒋干当着自己的手下这样没礼貌的和自己说话,让他觉得很没面子,“蒋干,谁能保证他们回去一定不再当兵,宁可错杀一千,也不可放过一个,好了,我们要研究如何夺回荆州的事了,你要有好主意,就坐下,不然你就先回去。”蒋干悻悻地从中军大帐出来,走到江边。周瑜又派的传令兵已经先到了,正督促着往俘虏身上绑石头。蒋干听着俘虏落水的声音和发出的惨叫,仰天长叹,泪流满面。 晚上,蒋干还在想着白天的事情,小校报告说黄盖将军来了。蒋干急忙来到帐外将黄盖迎进帐中,相互寒喧之后。蒋干问黄盖来有何贵干,黄盖说是为白天的事专程来的。“子翼,今日的周都督不是昔日的周公瑾了,自从赤壁大战之后,周都督觉得自己功劳最大,除了吴侯,不再把别人放在眼里”,黄盖喝了口茶,接着说:“你今日在众人面前质问都督,都督觉得颜面扫尽,虽说你为江东立下大功,而且和都督关系不一般,但以后还是要小心些。”蒋干连声称谢,黄盖坐了片刻就告辞了。 周瑜此时也在帐中生气,正如黄盖说的那样,白天的事情让周瑜觉得很丢面子,可拿蒋干也没办法。同窗多年,私交甚好,再加上蒋干的功劳,也不好说什么。周瑜想来想去,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蒋干不在自己身边,眼不见,心不烦。周瑜只带随身小校来到蒋干的账营,这时黄盖刚走。蒋干向周瑜请安,周瑜笑着摆摆手说,同窗之间私下来往,无需多礼。“子翼,不是我狠心,视人命如草芥,确实是我要为江东着想,倘若这些人重回曹营,曹贼重开战事,我们怎么办?”周瑜叹了口气,“子翼,何苦为这事伤了我们的感情。”蒋干点头说是。周瑜又说江东现在正在开疆拓土,新开发的地方缺乏合适的人管理,极需要象蒋干这样有才干的人去管理。蒋干说既然都督觉得我去好,那我就去吧。 第二天,周瑜率全体将士摆酒为蒋干送行。酒后,蒋干只带两名随身小校前往江东最偏远的闽郡。闽郡虽然偏僻,但与以前所见的风俗完全不一样,蒋干觉得什么都新鲜。因为是新开辟的地方,所以有很多工作要做,蒋干每天忙于工作,倒也不觉得寂寞,生活过得很充实。一日,蒋干正在处理政务,手下报说有故人求见。蒋干也很纳闷,这里怎么会有自己的故人。把人接进来一看,原来是和自己在曹操手下一起共事的谋士许文龙。两人从赤壁之战后,再没见过。蒋干问许文龙近来做什么,许文龙说赤壁大败后,一直流落江湖,靠给人教书坐馆为生,听说蒋干在此,特来投靠。许文龙又为蒋干打抱不平,“子翼,你为江东立下如此大功,本以为会给你个大官做,没想到却被派到这种蛮荒之地。”蒋干扯开话题,微笑着说许文龙来这里是大材小用。许文龙涨红了脸,有些无奈地说,当今乱世之中,能苟活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只求有个地方混饭吃。蒋干说那就到我这里做个书吏吧。许文龙就在闽郡做了书吏。许文龙是个话很多的人,经常和周围的同僚聊起蒋干的事,这就必然会说到赤壁之战中蒋干的功劳,并说周瑜若无蒋干相助,说不定早已被曹操俘虏。许文龙说者无意,可周围听者有心。有人把许文龙说的话密报了周瑜。周瑜得知后,异常生气,本以为把蒋干调离自己身边,可以耳根清静,谁想又弄出这个事情,尤其是说蒋干的功劳居然比他大。周瑜决定除掉蒋干。周瑜授意闽郡的一个官员出面告发蒋干,并暗许日后他可以坐蒋干的位置。于是那名官员便上奏吴侯,说蒋干任用奸人,意图谋反。揪住许文龙原是曹操手下,反被蒋干重用这件事,一口咬定他们是曹操派来的奸细。由于周瑜的运作,不久吴侯就传旨要杀蒋干和许文龙二人。 蒋干和许文龙被押解到首都建业,关在监狱里。处斩的前一天,周瑜来看蒋干。蒋干对周瑜说:“公瑾,看在我们同窗的份上,我不求你放了我,只求你放了许文龙,他是因为我而惹的获。”周瑜做出很伤心的样子说:“子翼,这是吴侯下的令,我也没办法啊!”蒋干将头扭向墙壁,不再理周瑜。 第二天午时三刻,蒋干被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