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一首構思絕妙的寫景唐詩,讀罷口齒流香,心神寧靜

唐詩中有許多寫景的名篇,有的描寫名山大川,有的寄情江海波濤,有的歌頌佛、道聖景。唐代詩人常建,曾作過一首著名的寫景詩。此詩格調高古,境界寧靜而幽深,給人以心靈上美的享受。這首詩,就是名詩《題破山寺後禪院》,該詩全文如下: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

一首構思絕妙的寫景唐詩,讀罷口齒流香,心神寧靜

首句“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開門見山的告訴讀者時間和地點。時間是在清晨時分,詩人所要去的地方是一座古寺。詩人在清晨時分,就趕去古寺,可見詩人對於古寺的嚮往之情尤為殷切。此時太陽已經初升,陽光照在寺院中的高林之上。“古寺”、“初日”、“高林”這些景物,反映了寺院幽深而寧靜的環境。

一首構思絕妙的寫景唐詩,讀罷口齒流香,心神寧靜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一句,是直接寫景。這裡抓住了古寺兩個重要的特點。一個是“曲徑”,彎彎曲曲的路徑,通往幽靜的地方。另一個是“花木深”,這說明圍繞禪房的花木尤為茂盛。這一句,乃是千古名句,形象的描繪了古寺幽深、清寂的環境特點。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一句,則是進一步描繪古寺的景物特點。“山光”即是指山中古寺的景物,此中的景物寂靜而幽深,使鳥兒都很愉悅。這裡表面上寫鳥性愉悅,實則反映了古寺的景物使人心愉悅。其後詩人又寫到山中的潭水,潭水頗有道性,使人看了之後,忘卻塵勞,內心空靈,充滿了精神上的快樂。這兩句採用了以動寫靜的藝術手法,收到了很好的表現效果。

一首構思絕妙的寫景唐詩,讀罷口齒流香,心神寧靜

尾聯“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是對於上一聯的延伸。此際大自然中所有的聲音都似乎止息了,唯有僧人的敲鐘聲迴盪在山中。這一句和王籍在《入若耶溪》中,所寫的“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一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一詩,以凝練簡潔的筆調,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幽深靜寂的古寺境界。表達了詩人對於遊覽名勝古蹟的喜悅之情,以及對於高遠境界的嚮往之情。此詩層次分明,境界高遠,簡潔而明快,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

一首構思絕妙的寫景唐詩,讀罷口齒流香,心神寧靜

且此詩的兩個詩句中,衍生出兩個流傳千古的成語。“曲徑通幽處”一句,衍生出“曲徑通幽”這個成語。“萬籟此都寂”一句,衍生出“萬籟俱寂”這個成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