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徐顯明:應先使大學高尚起來 原山東大學校長的坦言

重讀一篇歷史文獻。

文章作者為徐顯明,原中國政法大學校長、山東大學校長,曾兼任中國法理學研究會會長等。

徐顯明:應先使大學高尚起來 原山東大學校長的坦言

我們辦出世界一流大學前,應先使大學高尚起來

大學如何區別於社會

政治的權威在政黨,管理的權威在政府,民主的權威在議會,公正的權威在法院,資本的權威在企業。大學區別於上述組織機構的本質特徵是:與五個共同體相對應,她是知識的權威學術的權威思想的權威文化的權威道德的權威

政治與資本的原則是管理與服從。要麼少數服從多數,要麼下級服從上級。而大學的原則則是自由與真理。真理掌握世界的規律,正好相反於政治對社會的管理,她運用的原則不是少數服從多數,而是多數服從少數。因為任何真理都首先被少數人所掌握。哪怕掌握真理的只是一個人,其他人都要向這一個人低頭。

政治管理與企業管理的紐帶是權力與資本,而大學管理的紐帶是知識。知識既產生思想,又產生美德。知識與學術是大學活動的基礎——教學是傳播知識,研究是創造知識,為社會服務是運用知識,整理圖書信息是收藏知識,國際交流是交換知識。對知識和學術的立場與態度是大學制度的源淵與價值標準。大學內的權威不以管理者為代表,而以知識的貢獻者為代表。誰能創新知識,誰便是大學的權威。由於知識領域的不同,大學內可以有若干個學術權威。這與政治組織只以上級為權威,企業只以大股東為權威是有天壤之別的。

徐顯明:應先使大學高尚起來 原山東大學校長的坦言

大學之所以需要管理,是為了使各種知識和學術活動相互銜接得更加完善,管理是為知識活動服務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校長既非知識的代表,亦非真理的化身,他只是為改善學術活動而存在。教授才真正代表知識,代表真理,代表大學水平。

換言之,教授就是大學,校長是服務知識與學術的人校長與教授的關係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係,校長不是管教授的。相反,只有教授才可產生校長和決定校長。此亦大學不同於社會組織之特徵。

徐顯明:應先使大學高尚起來 原山東大學校長的坦言

高等教育有哪些基本規律

(1)培養人才始終是大學的根本使命。但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和使多少學生成才便把大學與大學區別開來了。學前教育,是使人認識人的教育,其側重於兒童良習的養成;基礎教育是使人成其為人的教育。在基礎教育完成的時候,受教育者應成為具有公平正義、自由平等、民主法治意識的合格公民;職業教育是使人成其為匠的教育;高等教育則是使人成其為才的教育;研究生教育是使才成其為器的教育。使人成才成器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

(2)學術創新是大學水平的根本標誌。學術分為:傳播性學術、整合性學術、運用性學術與創新性學術四種。創新性學術是各種學術的最高代表。創新性學術可以帶動其他三類學術的發展。創新能力的高低可以把大學的水平高低分得清清楚楚。能進行學術原創的大學,就是一流大學。能跟進與模仿的大學即是二流大學。無創新能力的大學便在三流或三流以下的大學

(3)為社會服務是大學的基本職能。助推社會發展靠科技,而引領社會前進靠思想。大學既應是社會進步的發動機,亦應是把握社會發展方向的思想庫。

徐顯明:應先使大學高尚起來 原山東大學校長的坦言

4)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大學永恆的主題。此處的質量觀應是全面的質量觀,既包括理念、校風、文化、傳統等方面的質量,也包括生源、師資、辦學條件、制度等方面的質量。

(5)學科建設是大學的龍頭工作。以學科發展帶動學校其他工作的發展。

(6)師資隊伍建設是大學的主體工程。辦學興校靠教師,以教師為本位是大學特有的本位觀。所謂人才強校,指的是教授強校

(7)追求真理、追求自由、追求進步、追求至善是大學的靈魂和精神。

(8)改革是大學發展的動力。

(9)辦出特色是大學的目標定位。

(10)為教學科研服務,為學術服務,為師生服務是大學管理工作的目的

此十條,當為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基本規律

徐顯明:應先使大學高尚起來 原山東大學校長的坦言

大學有無“第四大功能”

1088年意大利的博洛尼亞大學成立,大學的第一功能形成,即大學工作以培養人才為中心。

1810年洪堡大學成立,大學的第二大功能形成,即大學除以培養人才為中心外,也以科研為中心。由此形成“洪堡精神”。

19世紀30年代,以美國部分設農學的院校及西部地區的院校為發端,把“腳上踩滿牛糞的教授就是最好的教授”作為評價標準,開闢了高等教育的新功能,即把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為社會服務相結合,將為社會服務與推動社會進步作為大學的第三大功能。

徐顯明:應先使大學高尚起來 原山東大學校長的坦言

進入21世紀,特別是美國“911”事件發生後,高等教育在世界範圍內正發生兩大具有普遍性的變化:

其一是大學的國際化水平迅速提升,各國都用國際通行的標準評價大學。

其二是大學開始利用特有的優勢促進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與融合,以消除不同文化之間的衝突,進而促進世界文化和諧。

這是否意味著,大學在承擔教學、科研、為社會服務三大功能外,正在形成第四大功能——促進文化和諧的功能?

把不同的文化,尤其是文化中具有本質性意義的價值觀與宗教等,置於同一個平臺——大學,可以使不同文化在交流中相互理解、借鑑、吸收和融合,進而消除歧解、敵視與衝突,最終達成共識與和諧。該功能,因國家、企業、國際組織等的職能所限而無法承擔。唯有大學,才可助其實現。

真正的大國,最終表現在文化上。政治上的決定力,經濟上的影響力,軍事上的威懾力,制度上的被信賴與文化上的被嚮往,這五大要素的集合,才造就大國與強國。因此,欲強其國,必強其文化,欲強其文化,必通過教育。

徐顯明:應先使大學高尚起來 原山東大學校長的坦言

把促進文化和諧作為大學的第四大職能,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中國在世界各地所設立的孔子學院,是中國大學承擔中華文化對外傳播職能的開始,也是中國大學自覺履行第四大職能的開始。

隨著中國一批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和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學的建成,中國大學的國際化水平將大幅提高,中國大學主動承擔把中華民族文化變為世界所向往的文化已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如何理解大學的“創新”

徐顯明:應先使大學高尚起來 原山東大學校長的坦言

創新是一個思想體系,而非僅指“科技創新”。大學創新的最大特點是綜合性和基礎性。如果把現有的知識體系分為“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四大類的話,那麼很明顯,它們創新的功能和意義是有著巨大差別的。

自然科學最高水平的創新,就是創新知識。新知識一經產生,新概念、新規律、新定理、新範疇都會產生。在科學原理的創新上,只有第一,沒有第二。追求新知識是自然科學的基本功能,該功能主要由大學承擔。

對工程技術類學科而言,最高水平的創新是創新方法。所謂新工藝、新流程、新手段等都屬於新的方法。工程技術因是對科學原理的運用,所以同一原理可以產生若干運用的方法。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主要靠科學技術的進步;但每一項科技進步,都會既造福於人類,同時又遺禍於人類。

對社會科學學科而言,最高水平的創新,是創新思想。每一個新判斷,都是思想的萌芽;系列新判斷形成理論,理論的系統化就是思想。大學之所以是思想的淵藪,就在於大學的社會科學以產生新思想為存在理由。

對人文學科而言,如文、史、哲、藝術等,其最高水平的創新,是創新一種文化,即揭示給社會一種更高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目的,使人更明確因為什麼而生存和發展。

上述四種創新何者更重要?這應視為偽命題。他們各有其重要性。我們不可以其一種為標準,而言其他與之同等重要。因為當說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同等重要時,實質上判斷者已是以自然科學為參照,而將社會科學客體化了。換言之,當說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同等重要時,這正是在突出自然科學而貶低社會科學了。它們之間關係的正確表達應是:各有各的重要。即科技創新與人文社科創新,各有各的重要。

除了上述四大類創新之外,大學在創新上的更大貢獻,在於她要訓練一代又一代新人的創新思維

徐顯明:應先使大學高尚起來 原山東大學校長的坦言

沒有創新思維,就沒有一切形式的創新;創新思維,是各學科創新的前提。大學培養人的質量,除了德性方面有差別外,其實更大的差別在於不同的大學所培養的人才在創新思維方面所表現的差異。

創新思維的形成,來源於三個體制性的保證條件,其一為創新者主體性的具備或恢復;其二為創新者具有自由的精神;其三是創新者有懷疑和批判的能力。大學在創新問題上,承擔的最根本的任務,是以大學體制所保證的使培養出來的人具有創造性思維

徐顯明:應先使大學高尚起來 原山東大學校長的坦言

與創新同等重要的是什麼

大學的創新能力決定了其研究水平。與大學創新能力處於同等重要地位的另一種能力,是大學的守成能力。有無守成能力,是這所大學能否形成傳統與特色、價值與精神的關鍵。也是其是否受人尊重的決定性因素。

世界上(包括中國)一些歷史悠久的名校,地位之所以越來越低,甚至越來越不像自己的過去,不是因為其創新能力下降了,而是因為其守成能力喪失了

守成對一所大學來說,有三個重要意義。

其一,並不是所有學科都以創新為水平標準。對一些學科而言,培養學生的守成能力比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更重要。如法律學科。法科學生的第一能力是守護法律的能力,而非其變革或創新法律的能力。再如宗教、道德、倫理等學科,其學科水平也是由守成能力表達出來的。

其二,守成對一所大學的傳統而言,比創新更為重要。對優良傳統而言,創新不是功勞而是災難。在傳統方面進行創新,無異於毀掉傳統。

其三,守成對大學共同的精神而言,預示著要有十倍於創新的勇氣。因為,大學精神是高尚的,是聖潔的,她無時不受到世俗的、功利的甚至公共權力的扭曲和蝕剝,要抵禦各種社會侵襲,有時甚至需要守護者作出犧牲。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創新是一所大學的靈魂,而守成則是一所大學的腳跟。兩者同等重要


徐顯明:應先使大學高尚起來 原山東大學校長的坦言

何謂現代大學制度

大學制度是以大學功能為依據的,保證現代大學各項功能實現的制度就是現代大學制度。現代大學制度起源於1810年成立的洪堡大學。該制度的兩塊基石為:學術自由大學自治。學術自由表明了大學公共權力即校長權力對教師和學生的界限;大學自治表明了政府公共權力對大學的界限。

蔡元培出身於洪堡大學,他最早將洪堡精神和制度帶到了中國。蔡先生的偉大之處在於,他把“學術自由”發展為“思想自由”。在他校長就職演講後不久,歐洲就有人評價,中國雖無一流大學,但已有一流校長。大學自治並非不接受政府管理和監督,而是指大學主要向法律負責,只做法律允許的事而不需向政府負責

徐顯明:應先使大學高尚起來 原山東大學校長的坦言

現代大學制度涉及三層關係:

其一是大學與政府的關係。政府對大學是管理,還是監督,還是允許大學自治?這是大學制度首先要明確的。中國民主發展道路的重要基礎是基層自治,其範圍為城鄉基層組織的自治,如村民自治、居民自治、企業自治、事業單位自治。大學當在其中。

其二是大學與社會的關係,即社會資本對大學的作用。大學的意志是獨立形成,還是由出資方決定?現代大學制度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建立學校法人制度,明確出資人的財產進入學校後,即為學校財產。學校意志獨立形成,不受資本左右。

其三是大學內部關係,要明確大學的決策權、管理權、學術權與監督權四個平行權力間的關係,每一項權力都應得到其他三種權力的尊重,不允許其中的一種權力凌架於其他權力之上,更不允許一種權力替代或侵害另一種權力。

徐顯明:應先使大學高尚起來 原山東大學校長的坦言

現代大學制度的價值取向是:追求自由,追求真理;制度的原則是:民主管理,人人平等;制度的形式是:遵循契約自由原則的辦學章程;制度的目的是:保證教師的學術自由與保證學生的受教育權;制度的特點是:扁平化的,學生與教師與校長是平等的;

校長所用的管理手段是依法與依章程辦事,以協商和說服的民主方式動員和組織大家邁向共同目標,而非科層式,非強迫或命令式

以上只是本文的前半部分,由於篇幅原因,暫且只放這些。如果本文受到關注,小編將會發布剩下部分,您有何閱讀啟發或收穫呢?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