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優秀的將領,可以稱得上那個時代舉世無雙的優秀代表?

史學達人


1948年12月6日下午4時30分,猛烈的炮火拉開了對雙堆集國軍第十二兵團總攻的序幕,中原野戰軍七個縱隊、華東野戰軍兩個縱隊、兩個地方軍區的獨立旅共20萬大軍,分東、西兩個戰役集團,高呼“打下黃維,直搗南京,解放全中國”的戰鬥口號,發起了對“土木系”精銳兵團的最後衝鋒。

(紅軍時期)

西集團的指揮員正是陳賡將軍,這個時候全軍整編工作還沒有進行,中原野戰軍尚無“兵團”級建制,所以陳賡將軍仍然只是第4縱隊司令員(之前為陳謝臨時兵團司令員)。以一個縱隊司令員的身份同時指揮五個縱隊作戰,這本身就說明了陳賡在軍中比較特殊的地位。

之所以選擇陳賡將軍為那個年代最優秀將領的代表,是因為作為黃埔一期生,他得到了國共兩黨同時的高度認可,並且在大兵團作戰中幾無敗績。對常凱申而言,陳賡是他曾經的救命恩人,最欣賞的“黃埔三傑”之一,在黃埔軍校時期曾任第四期步兵科第7連連長(四期多少名將,都得算陳賡的兵)。

(抗戰時期)

我黨的高級軍政幹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一旦被俘,基本英勇就義,比如瞿秋白、方誌敏、劉疇西(黃埔一期)等等。然而陳賡在上海做地下工作被捕後,常凱申立刻派一批黃埔將領勸降,開出的條件就是“嫡系部隊軍長” ,遭到斷然拒絕後也只是軟禁,一度驚動了宋慶齡先生親往探望,最終奇蹟般脫險生還。

解放戰爭時期在陝北的“小河村”軍事會議上,主席正給高級將領們分析軍事形勢,臺下的陳賡突然站起來走到桌子前,大家一愣,主席問陳賡你幹什麼?回答是:“報告主席,口渴了”,然後端起水杯一飲而盡,這樣的事情一般的將領是做不出來,陳賡就敢。

(淮海戰役期間)

中野在南坪集引誘第十二兵團深入時,黃維已知當面的對手是陳賡,無論是作為老同學,還是作為黃埔校長曾經最看重的學生之一,黃維在潛意識裡都有“拉開架式幹一下”的心態,這是人之常情。

及至全軍覆滅被解放軍俘虜後,他居然坦承::“敗在陳賡手上不算冤枉,陳賡是我的同班同學,在學校裡我就比不過他!”----能夠讓敵我兩大陣營都表示佩服的將領,當然舉世無雙。



紅四方面軍師長、司令部參謀長、紅一方面軍步校校長、紅一師師長,在兩大方面軍都有重要軍職很是罕見。長征期間軍委警衛部隊“幹部團團長”,每次關鍵時刻投入戰鬥敵人必聞風喪膽,人稱“鋼盔司令”(幹部團佩鋼盔)。

抗日戰爭時期的第386旅旅長,被美軍觀察員譽為“中國最好的旅”,太嶽軍區、太嶽縱隊司令員,二野第四兵團司令員,陳賡的軍旅生涯,簡直是個傳奇,亦堪稱常勝將軍。



(在越南)

解放戰爭後期的南線大追殲中,第四兵團被臨時劃歸四野指揮,擔負大迂迴的戰略任務,陳賡比較尷尬的接受黃埔師弟、曾經的部下的領導,期間至少三次抵制錯誤命令,在軍委的支持下堅決完成合圍。

率部深入華南沿海攔截桂敵,第四兵團殲滅了南逃桂軍的五分之二約70000餘人,一路解放兩廣和雲南,出任雲南軍區司令員。

(志願軍副司令員)

1950年陳賡率工作組援越抗法,指揮胡志明的部隊在東溪戰役中殲滅法軍九個營8000多人,戰役結束後法國人驚呼:"上帝啊!陳賡插手指揮了,怪不得越南軍隊一夜之間變得像個軍隊了”。 1952年出任志願軍副司令員兼三兵團司令員,南下北上打擊西方侵略者,這樣的軍事履歷,還能找出第二個嗎?

惜哉1961年因病逝世,將星過早隕落。

(開國大將)


度度狼gg


中國歷史上優秀的將領:粟裕、徐向前、劉伯承、彭德懷、朱德、蔡申熙、葉挺、許繼慎、黃公略、鄧華、徐海東、左權、彭雪楓、陳賡。

圖片:粟裕(上排左)、彭德懷(上排中)、徐向前(上排右)、劉伯承(下排左)、朱德(下排中)、徐海東(下排右)。








君230835428


粟裕大將既非科班出身,本人資歷又淺,但卻能長時間以副手的身份指揮龐大的軍隊,並取得了絕大多數戰役的勝利。以粟裕的出身、閱歷和背景,他絕對是那個時代舉世無雙的優秀代表。

粟裕將軍出身於侗族人家,18歲時投入葉挺的部隊,20歲參加八一南昌起義,任總指揮部的警衛隊班長。後到井岡山加入紅軍。他從基層做起,在紅軍初始時期並沒有特別突出的建樹,但隨著職務的不斷提升,粟裕的能力開始逐漸顯現出來。



在擔任紅十軍團參謀長時期,他因先機一步衝出敵人包圍圈,而免遭滅頂之災。在南方加入新四軍後,他的能量被全然釋放,無論是對日軍還是從國民黨軍隊作戰,他指揮部隊以少勝多,積小勝為大勝,連戰連捷,打出了自己的名堂。

解放戰爭時期,粟裕更是大顯神通,率部隊與國民黨軍隊展開了艱苦卓絕的鬥爭,並逐漸打開局面,反守為攻,取得了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諸多重大戰役的勝利,一直和戰友們將國民黨打到了小島之上。



粟裕與不少同級別的國共將領不同,他沒有進過軍事院校,沒有系統學習過軍事知識,打仗作戰全是自學成才,以過人的智慧和別具一格的指揮藝術,成為同時代少有的軍事天才。

大多數時間作為副手的他,卻長時間擁有軍事作戰的指揮權力,運籌帷幄,決戰千里,這在世界軍事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粟裕大將作為重要的開國元勳,戰功卓著。更難得的是,他一向低調謙讓,不爭名奪利,這也是讓後人最敬仰的高貴品質。但他也因為性格耿直,不善變通,在一些方面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也讓我們為將軍感到不平。如果就軍事才能講,實至名歸的粟裕將軍毫無爭議的一定是那個時代舉世無雙的優秀代表

歷史微點與您共同學習,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歷史微點



在元帥當中,林彪是最會打仗的,在大將當中,粟裕是最會打仗的,而在上將當中裡,韓先楚是公認第一的會打仗的。


韓先楚出生在湖北黃安,從小家境貧寒吃盡了苦頭,放過牛,當過篾匠和短工。1927年11月的黃麻起義,只有14歲的韓先楚踴躍參加了當地的農民協會,17歲時就已經光榮入黨,成為了紅四方面軍的一員。



韓先楚先後經歷過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和抗美援朝時期,是一位真正從士兵成長起來的優秀指揮員。韓先楚把畢生的經歷和心血都投入到了新中國的建設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和不朽的功勳。


韓先楚從軍期間,有幸在彭德懷、劉伯承、徐向前、林彪手下工作過,也都得到過四位老帥的嘉獎和讚揚,綜合起來一句話,就是打仗不怕犧牲,打仗好動腦筋有一手。


在同僚眼中,韓先楚是個好勇鬥狠不服輸的人,打仗往往出其不意,是個真正的好戰分子。他敢打別人沒有把握的仗,往往取的意料之中的勝利。韓先楚和《亮劍》中的李雲龍很像,都喜歡違抗軍令,打冒險的仗,這在全軍中都是少見的刺頭。



不過韓先楚也是有原則的,對共產主義事業是有堅定的信念和理想,在長期的鬥爭中鍛鍊和培養出堅韌不拔的無產階級革命性。他光明磊落、作風正派、無私奉獻、堅持真理、胸懷坦蕩、平易近人、善於團結全軍上下,同時韓先楚在思想上也和上級保持高度一致,堅決執行上級命令,是一位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的優秀戰將,堪稱是解放軍優秀將領的代表之一。



歷史局中人


粟裕大將智勇深沉,是我軍的優秀指揮員。

粟裕將軍一生忠於革命,忠於人民,在戰火中不斷磨練提升自己的指揮藝術,由於長期面對絕對優勢的敵人,粟裕的作戰風格凌厲果決,當斷則斷,即使兵行險招,也絕不拖泥帶水,總的來說就是“兇,絕,險,狠”,因此,無論是日寇還是國民黨軍,對粟裕指揮的部隊都聞風喪膽。在淮海戰役前,國軍面對華野已經要9個師抱團自保,可見粟裕給國軍的壓力有多大。


在戰略層面,粟裕有自己的長遠眼光和獨立判斷,不唯上,不妥協。1948年初,粟裕認為毛主席關於華野過長江的部署不妥,經過幾次溝通,終於說服了毛主席把華野主力留在江北,最終打了淮海戰役,消滅了蔣介石起家打內戰的大部分嫡系。到1949年初,毛主席回顧這段經過時也感嘆說:當初粟裕說三個縱隊不去江南是對的。

在戰役層面,粟裕比我們想象的一般的溫文儒雅的形象要“狠”。由於後勤補給條件有限,華野戰士攜帶的彈藥數量長期低於8個基數,有時只有兩個基數,如果一仗沒有打贏,沒有繳獲,下一仗可能就會有槍無彈。所以,粟裕指揮的每一仗都是要竭盡全力打贏的。


1948年6月,粟裕指揮豫東戰役,首先攻克開封后又果斷放棄開封,引誘邱清泉和區壽年兵團追擊,在兩敵相距40公里,幾乎是間不容髮之際突然包圍了區壽年,把邱清泉死死堵在10公里外。此時,由於蔣委員長難得的機智操作,黃百韜第7兵團突然出現在戰場,局勢頓時逆轉,華野腹背受敵。

然而,粟裕頂著巨大風險,依然先突擊打掉了區壽年的兵團部和第75師,然後留下區兵團殘敵不打,回身全力攻擊黃百韜,在黃百韜被重創後,他又判斷形勢,果斷放棄全殲黃的意圖,立刻結束戰役,在敵人5個兵團合圍之前跳出了包圍圈。

此役,國民黨出動了邱清泉,黃百韜,胡璉,區壽年,吳紹周,楊幹才,孫元良7個兵團級單位從四面八方夾擊粟裕,結果被殲滅9萬多人,還讓粟裕從容突圍而去,豫東戰役打得國軍徹底失去了野戰的信心。這一系列操作,時進時退,時取時棄,簡直令人眼花繚亂,對戰場形勢判斷之準確,戰機把握之精妙,作戰決心之果決,都令人咋舌。


新中國成立後,粟裕將軍始終保持革命者的簡單樸素本色。他對下屬非常客氣照顧,毫無首長的架子,當別人稱讚他時,他總是謙虛地說:我是滄海一粟!這是作為一代名將最難得的品質。

所以“軍神”劉伯承元帥評價說:“粟裕智深勇沉,百戰百勝,有古名將之風,是我軍最優秀的將領,是中國的戰略家。”


每日一段歷史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男兵易尋,女將難覓”。自古以來在大家的影響中打戰都是男人們的事情,和女性同胞們好像沒什麼關聯,但其實歷史上還是出過幾位“巾幗英雄”,她們不比男人差,甚至可以說是那個時代舉世無雙的優秀代表著下面就聽像素道來。


一、商之婦好

婦好,商王武丁之妻,是歷史上第一位查之有據的女將,被譽為中華第一女武將。在嫁給武丁後便開始為武丁開疆拓土,主持各種祭動。

她用的兵器,是一柄由青銅打造的重17公斤的大鉞,後來他的墓葬在安陽殷墟被發現,根據墓中的記載了,我們這才知道了這位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武將。

二、南宋穆桂英(待考證)

穆桂英被稱為,古代四大巾幗英雄之一,與梁紅玉、花木蘭、樊梨花齊名。楊宗保之妻。雖然現在無證據證明穆桂英之存在,與其功績,但穆桂英在民間知名度卻出奇的高,卻流傳了許多關於穆桂英的故事,我們姑且信之。

三、清末周秀英

周秀英,小刀會女首領,自幼習武,刀法舉世無雙,一把百餘斤的大刀耍的虎虎生風。隨丈夫一同起義反抗清朝,憑藉著自己一把大刀殺的清軍落花流水。後來清軍聯合英軍,周秀英不幸被槍擊中導致被清軍俘虜,處於凌遲。



四、前秦毛皇后

毛皇后,前秦符登的皇后,自幼習武,有萬夫不當之勇。在毛皇后的協助之下,符登大敗姚崇,但後來因為符登輕敵,致使毛皇后被敵軍圍困,後被俘虜,最終被殘忍的殺害。



五、花木蘭

花木蘭,代父從軍擊潰入侵敵軍而流傳千古,被唐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 但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並無記載。

小夥伴們,還知道哪些舉世無雙的巾幗英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補充哦。


像素說歷史


曹操當初為了得到關羽,可謂是下了很大功夫,自己吃什麼就讓讓你給關羽送什麼,還把呂布的赤兔馬送給關羽,到最後過五關斬六將,曹操還是把關羽放走,足以看出曹操對關羽的愛惜。“得一關羽,勝過十萬雄兵”。



其實按照三國演義中的描述,很多關羽的戰績都是虛構的,比如溫酒斬華雄是假的,關羽根本沒參加討伐董卓,斬華雄的是孫堅,過五關斬六將也是假的,像蔡陽是被劉備幹掉的,文丑也不是關羽幹掉的,而是曹操設計伏擊掉的,但是也有很多戰績是真的。

三國志中記載:“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擒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 這個偏將軍的待遇很高了,烏巢之戰後袁紹部下大將張郃投降曹操,也就是偏將軍,徐晃要在跟隨曹操攻破文丑之後才升職為偏將軍,關羽被曹操俘虜後卻拜為偏將軍,說明關羽的實力肯定很強,不然曹操不至於上來就拜為偏將軍而且禮之甚厚。 而關羽確實也很快表現出了實力,在曹操和袁紹大戰中,袁紹派遣大將顏良出戰。

“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


祥子看歷史


白起

白起是戰國時郿地人,熟知兵法,極善用兵,一生擔任秦將三十餘年,未嘗一敗。他打仗以消滅敵軍有生力量為目的,一生殲敵超過百萬,其中長平之戰一次就消滅趙國軍隊四十五萬人,並因此被稱作“殺神”。由於他的出現,秦國從此掃除了東進的道路,為秦一統六國奠定了基礎。

霍去病

霍去病是西漢中期名將,17歲時就兩次功冠全軍,受封“冠軍侯”;19歲時被任命為“驃騎大將軍”,指揮河西之戰,打通河西走廊;21歲指揮漠北之戰,封狼居胥(在狼居胥山舉行築壇祭天儀式,後成為我國古代武將最高榮譽之一),戰後官拜大司馬;準備再次出征匈奴時去世,年僅23歲。霍去病雖英年早逝,但他的功勞依舊是舉世無雙。

這兩位將領,都可以稱得上那個時代舉世無雙的優秀代表。


讀史明事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優秀的將領是可遇不可求的。

《薛仁貴傳奇》是一部經典的電視劇,在這部劇中許多人物被展現得十分傳神,比如能言善辯的程咬金,喜歡搞事情的尉遲恭,武藝高強的薛仁貴,痴情的昭陽公主......

劇情中,薛仁貴被李道宗給陷害,差點被害死。為了搭救薛仁貴,程咬金、尉遲恭、秦懷玉、羅通等人想了多種辦法去解救薛仁貴。

為什麼要搭救薛仁貴呢?從淺的方面來說,因為薛仁貴是他們的好朋友、好兄弟或者是好義子;從深的方面來說,因為薛仁貴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俗話說得好“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一個優秀的元帥是可遇不可求的,三箭定天山、智取鳳凰城、大敗鐵世文、帶病取安達兒首級......這些例子無一不證明了薛仁貴的武藝高強、有勇有謀。

優秀的將領,不管在哪一個朝代都是非常值錢的,比如剛剛提到的薛仁貴,或者是三國時期的關羽、張遼、徐晃,抑或是戰國時代的白起、李牧。一個優秀的將領不僅能夠改變一場戰爭的格局,甚至對國家的發展起到關鍵作用,對民族的自信心也有所影響。

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很多很多的優秀將領,比如白起、李牧、孫武、項羽、關羽、徐晃、岳飛,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漢朝時期的大將軍大司馬衛青。

衛青,可以稱得上是漢武帝時期舉世無雙的優秀將領的代表。

改變漢朝和匈奴戰爭勝負的第一人

是衛青,奇襲了龍城;是衛青,改變了漢朝長期以來對匈奴屢戰屢敗的局面;是衛青,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這裡的龍城飛將指的是誰?有人說是李廣,有人說是衛青。說是李廣,是因為李廣有“飛將軍”的稱號,說是衛青,因為奇襲龍城的是衛青而不是李廣。

正如漢武帝說的:我大漢建國以來對匈奴屢戰屢敗,導致士氣蹉跎,天威淪喪,實在可恨。長期以來漢朝對匈奴的戰爭都以失敗告終,不僅使得漢朝蒙受巨大的恥辱,也使得漢朝隔三差五就要送美女、送金銀財寶給匈奴。衛青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局面。

如果一定要說他有錯誤,就是他一生幾乎不犯錯誤。

衛青的龍城大捷,改變了漢朝之前屢戰屢敗的局面,給漢朝帶來了希望,給國家帶來了喜氣。之後,收復河朔,殲滅右賢王主力,漠北大戰......七戰七捷的衛青,和他的外甥霍去病一起,狠狠的打擊了匈奴,打出了漢朝前所未有的尊嚴,給了一個族群鼎力千秋的自信。

衛青立下了這麼多的軍功,自然是得到了很多的封賞。他的最高榮譽是長平侯、大司馬大將軍。

有的人得到了權力之後就開始變樣,變得胡作非為,失去理智,但衛青卻並不是這樣的。

在漢武帝第一次派出四路大軍討伐匈奴的時候,只有衛青的這一路襲擊龍城取得了成功,而“飛將軍”李廣卻戰敗了。按照當時的法律規定,戰敗的將軍要被除去官職,並且要繳納罰金,可是李廣並沒有錢去交罰金。

最後是怎麼解決的呢?是衛青主動幫他解決了錢的問題。李廣本來一直看不起衛青,他先前認為衛青能夠當上將軍是因為靠女人的褲腰帶,認為是他的姐姐衛子夫以及平陽公主的幫忙,沒什麼真本事。經過衛青的這次援助,這才改變了對衛青的看法。

衛青臨死前要進宮見漢武帝,當衛青被抬進宮的時候,一群士兵跑過來接衛青,他們大喊:“大將軍你怎麼樣?我們很想你啊!我們來抬大將軍!”走在樓道中,御林軍見到衛青紛紛低下頭來。如果沒有足夠高的人品,如果沒對士兵愛護有恩,是絕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的。

和衛青相比,霍去病就做不到這一點,雖然霍去病被稱為是中國最年輕的戰神,但他沒有讓士兵們從心底裡佩服他、尊敬他。

衛青,大漢舉世無雙的代表,和霍去病一起組成“帝國雙臂”,打出了漢朝的國威,幫助漢武帝給了一個族群鼎力千秋的自信。好人品、好謀略、好武功的衛青,是戰場上的王者,也是人生中的勝者。


簡單平凡123123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華夏神州自古不僅地大物博,更勝在人傑地靈,正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那些引領一個個時代風流的弄潮兒們無不在歷史上揮灑下了屬於自己的濃墨重彩!膽識過人、謀略高超,自有運籌於千里之外的風流儒將;臂能扛鼎、力拔山河,不乏“氣吞萬里如虎”的天縱奇才;生逢亂世、一鳴驚人,豈是“池中物”的金鱗早已騰空而起·······這些優秀的將帥之才在戰火狼煙中涅槃蛻變,在人情世故中沉浮官場,在江湖草莽中嘯聚一方,各位看官且自拍案喝彩:

1、力拔山兮吞江河——項羽

“天要亡我,非戰之罪也”,太史公一筆刻魂,力透紙背的話鋒透露著深沉的悲愴與同情。

項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蘇宿遷市區)人。作為秦末農民起義的重要領袖、傑出軍事家和楚國名將項燕之孫,項羽在大亂世之中為自己搏出了一個“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盛譽!

“破釜沉舟,鉅鹿大捷”,項羽臨危受命,率數萬楚軍,以沉渡船、棄鍋釜,禁絕退路的不屈氣勢一鼓作氣大破秦軍四十餘萬,成功打響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決定性戰役!

“垓下之圍,悲卒壯士”,窮途末路的“西楚霸王”率領十萬楚軍正面迎擊劉邦麾下的五十萬漢軍,在王佐之才韓信的運籌帷幄下,楚軍雖然節節敗退,卻在項羽的衝鋒下凝聚出勢如劈竹的無匹戰力。烏江水畔,“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千古奇談更是贏得了無數後人的欽慕!


2、風鵬正舉滿江紅——岳飛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一句傳言流語令得金兵聞風喪膽,敵軍風聲鶴唳之態正是岳家軍虎狼之師的襯托。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南宋“中興四將”之首雖未真正背刺“精忠報國”,但早已憑藉彪炳千古的戰功成為了人民百姓心中的民族英雄!

“朱仙大捷,背嵬克敵”,完顏宗弼號稱以十萬大軍駐紮開封西南四十五宋裡的朱仙鎮,金兵壓陣,兵臨城下,岳飛臨危不懼,派遣岳家軍精銳中的王牌之師背嵬騎兵出戰,以五百前哨背嵬伏擊金兵,終使金兵丟盔棄甲。(是否含有演繹成分暫不深究,朱仙鎮大捷終究岳飛軍事生涯中極為重要的轉折點)

“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岳飛岳家軍的強悍威名不僅勝在戰力,更難能可貴的是凝聚出了一股鐵律如山的“軍魂”,軍民猶如魚水之樂,軍隊秋毫無犯、紀律嚴明,百姓自會簞食壺漿、夾道歡迎,這樣的部隊和將領又怎麼會不得民心?軍魂在,則如泰山巍峨,大廈崩於前而面不改色,軍魂不滅,則岳家軍萬古長存!

3、功冠明代帷幄奇——劉伯溫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民間一句廣為流傳的諺語俗言將劉伯溫與諸葛亮等量齊觀,魯迅曾說諸葛亮“多智近妖”,事實上劉伯溫被後世神話得更進一步,已經“奇智似神”。劉基,字伯溫,處州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溫州市文成縣)人,作為明朝的開國元勳,劉伯溫50歲出仕廟堂,助力朱元璋定鼎中原,造不世之功業!

“定軍心,退陳敵,氣焰灼天”,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劉伯溫捨棄隱居生活,以知天命的高齡成為朱元璋步步為營、攻城拔寨的全局謀劃師。面對當時不可一世的大敵陳友諒,不少將領或軍心動搖、或言降求敗,劉伯溫洞察入微,一語中的道出其驕氣衝溢、目空一切的狂妄本質,提出“廣積糧、緩稱王,示敵以弱,誘敵深入,各個擊破”的戰略指導方針,從而成功平穩軍心,接下來一舉挫敵銳氣,重創敵軍薄弱之處,由此逐步為朱元璋逐鹿中原的霸業撥開層層雲霧、打下堅實基礎。

“諫君為賢,從善如流”,公元1367年,大明朝王圖霸業將成,劉伯溫摒棄當時消極懈怠、好大喜功的不良風氣,親自為朱元璋的開國大業謀劃部署,諫君“親賢遠佞,謙下罪己”,引導朱元璋親賢臣、遠小人,兵災禍亂頻仍時頒佈“罪己詔”息天怒而平人怨,止殺降罰、大赦天下以求百姓民心歸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