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 雲南掌故|老昆明的“七月半”,都做些什麼

雲南掌故|老昆明的“七月半”,都做些什麼

老昆明的“七月半”,都做些什麼

本文共計 1467 字 | 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云南掌故|老昆明的“七月半”,都做些什么

本文選自《紀我所知集|雲南掌故全本》「往昔昆明人之風俗習慣」一文。為了您的閱讀方便,我們節選了原文主要內容改編為通俗易懂的白話文。翻譯中有不妥之處,請不吝指正。

云南掌故|老昆明的“七月半”,都做些什么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在以前,人們大多都是在七月十四、十五兩天焚燒紙火祭祖,這個風俗可以說是舉國上下無一不遵守了,在禮節上,基本上是大同小異,只有些細微的差別。

總之,都是“焚紙錢以奉陰魂,具餚饌以饗先靈”,寄託哀思的同時,也希望祖先們在“陰間”吃好喝好,把日子過好,順便保佑兒孫平安幸福。

雲南人在七月半祭祖這件事上,一般不說“祭”而是說“接”,接祖是比祭祖更深一層的說法,而且時間會更長,對祖先可謂是禮敬有加。

云南掌故|老昆明的“七月半”,都做些什么

在滇西一帶,一般是農曆七月初一就要接祖,半個月以後才送祖。昆明則縮短了時間,是在農曆七月十二接祖,十五送祖。如果有最近三年的亡故者,則提前一天在七月十一接,稱為“接新亡”,在七月十四送祖,稱“送新亡”,這樣做的用意,是為了方便新亡者早赴盂蘭大會。

昆明人接祖,實在是畢恭畢敬,就好像祖先真的就在眼前,做兒孫該有的禮數全都要有。

按從前的風俗,在七月十二的午後,家長們就要率領兒孫輩捧上麥秧一盤、引錢一枝、茶酒各三杯(引錢是一根長樹枝串上紙錢,起到引魂幡的作用,麥秧則是取“黍稷粢盛”,即用五穀祭祀,希望先人衣食無憂之意),到家門前燒錢紙,祭茶酒,跪著迎接歷代祖先進門,從高曾祖到弟兄輩,都要接到。

云南掌故|老昆明的“七月半”,都做些什么

這雖然是一種對著空氣做的儀式,但必須做得煞有介事,就好像真的有祖先來到了一般虔誠。等到先人們都請到了,祭拜者才能捧著麥秧,拿著引錢跟著進門。

堂屋內側一般有臨時陳設的一個祭臺,進門後將祭祀用品安放在祭臺上,還要煮一些點心作為供品。祭臺上方懸掛著祖先們的像(先是畫像,後來開始掛照片),如果沒有祖先像,就把一些本來要燒的冥衣粘貼在牆上用來祭拜。

除此外,祭臺上還要陳列一些香爐、燭臺、花瓶等五供之物(五供,中國民間祭祀用的器皿。由香爐一隻、燭臺與花觚各一對組成,用來安放香、花、燈、水、果等供品。有玉、銅、錫、瓷、琺琅等各種材質)。引錢則掛在祭臺旁邊。

云南掌故|老昆明的“七月半”,都做些什么

接祖之後,每天要為祖先們供奉三頓飯。甚至還有買豆漿油條當早點,買餃子麵條當夜宵來祭祖的人家,當然這一般都是有錢人做的事了。

農曆七月十三是正式的祭祖日,講究供奉的菜餚要多,且葷素搭配。

七月十五晚餐後送祖,這時要放一張桌子在大門前,放上麥秧、茶酒,點燃香燭,由小孩子持引錢引導先人出門,將所有準備好的包袱、冥衣,按祖先的輩次,在大門右側一 一燒化,家長們則在燒紙鍋前拜送先靈。每燒到一位先人的包袱冥衣,都要念著自己對這位先人的稱呼,並說一些“今年簡慢,明年早請”之類的話,恭恭敬敬地把祖先們送走。自始至終,每一個環節必須嚴肅對待且遵守規矩禮節。

有些人說,燒包(包袱、冥衣、紙錢)時說的那些話,不過是胡言亂語罷了,對於死去的人沒什麼價值。這當然也有一定道理,但是俗語有云:“年年有個七月半,前人做與後人看。”說到底,這個節日裡的風俗,不過是為了讓後世子孫不要忘本罷了。

云南掌故|老昆明的“七月半”,都做些什么

我對於昆明人往昔在中元節接祖送祖的習俗,是十分敬佩歎服的。不只各家各戶要接送自己的祖先,到了夜晚,各寺廟還會舉辦盂蘭會,以超度幽魂。路上燃燈燭,水面上還要放河燈。齋公齋婆們也都要誦往生咒來超度怨鬼。這也可謂是一種做給亡者的“公益”,是舊時社會上的一種道德表現。

編後語: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中元節祭祖在有的地方已然變味成了一種“作秀”,這些人不再滿足於傳統的祭祀用品,而是一味地追求排場,甚至焚燒昂貴的真實用品,藉著祭祖來刷自己的存在感,這種種行為,實在可嘆。

俗話說“孝字在心不在事”,其實只要心正,固然粗茶淡飯,薄香殘燭,祖先亦可知其心意。

即見心誠,何愁諸事不靈?

掌故

云南掌故|老昆明的“七月半”,都做些什么

本文主體內容改編自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15年3月出版

《紀我所知集|雲南掌故全本

「往昔昆明人之風俗習慣」一文

內容改編:益琿 李爽

往期文章:

雲南掌故全本

還你一個更具體的吳三桂

雲南掌故全本

清末至民國三十年昆明飲食

云南掌故|老昆明的“七月半”,都做些什么

羅養儒◎撰 李春龍◎整理

售價:68.00元

-長按掃碼瞭解預購詳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