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费正清曾邀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来山西汾阳避暑

峪道河的闻名,还是靠了梁思成、林徽因的古建考察随笔,名篇

《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1934年,他们受费正清夫妇邀请前往避暑,实际上是以此为中心,前往周围乡间访古勘察。

费正清曾邀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来山西汾阳避暑

82年过去了,如今我再来峪道河,景观早已不复当年。要说明的是,当年梁林的勘察没有现代的信息资料,更没有网络资源可借用,因此,在他们发现了几十处珍贵古建的同时,还有大批古迹和他们擦肩而过。如太符观就是一例。当然这是历史原因,丝豪不会有损于他们的杰出成就。

费正清曾邀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来山西汾阳避暑

峪道河谷自307国道处的峪口村向西北方向的吕梁山区延伸,一路几十里地,从盆地进入山区。小河两侧分布大小几十座村庄。

清末民初因水源发达,这一带曾被地方民众开辟出很多水磨坊,制作面粉。据说从峪口村的第一盘至最深处的神头第九十九,共计有九十九座水打磨。当年梁林夫妇应费玉清夫妇邀请来此避暑,正是居住在一座水磨坊院里。

费正清曾邀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来山西汾阳避暑

费正清曾邀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来山西汾阳避暑

读《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一文可知,这条峪道河谷地,在1930年代,是山西的西方人士的避暑胜地,他们把废弃的磨坊院改造成在乡间的避暑家园。其中不乏外籍人士里的名人,如汾阳教会的美国传教士恒慕义,同时在铭义中学担任英文教师。他就是借给费正清夫妇居住的别墅的主人。他的儿子出生在铭义校园,自认为是汾阳人,就是1981-1984年美国驻华大使恒安石。

费正清曾邀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来山西汾阳避暑

费正清曾邀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来山西汾阳避暑

让钦慕梁林佳话的人们失望了,这些水磨坊院完全淡出了历史。我只在赵庄南的公路边看到一处最后的水磨坊遗址。这是座不大的院落,水流从院外引入正房,流水处的光滑表面尚存,下有一深池,估计水磨既在此。

正房三间的当心间已经完全坍塌,左右次间也岌岌可危,只外侧山墙完好。东西两侧厢房更为低矮,风雨飘摇中,估计也支持不过几个寒暑了。

院内凌乱放着几个废弃的大磨盘。一片残破中,一丛多肉植物竟然在磨盘的凹槽处茁长的生长着,绿意盎然!不知道当年梁林和费氏夫妇是否就居住在这个院子。

想必这些院落也是大同小异的,我们就把这里当作那次著名的古建考察旅行的停驻地吧。

费正清曾邀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来山西汾阳避暑

费正清曾邀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来山西汾阳避暑

随着近年来,梁林故事的传播,他们的古建事业也逐渐被人们知晓,是件大好事。他们的形象越发高大,而且在我可以预见的未来,会更为高大起来,直至他们或者成为被人们称颂的“圣人”。

如此,这唯一的水磨坊院就更有现实中的历史意义了。我期待着这算不上古迹的废墟能得到适当的保护,以纪念那次纯美的访古之旅

费正清曾邀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来山西汾阳避暑

这座唯一幸存至今的水磨坊院遗址附近是赵庄。1931年11月,在中原大战中失败的冯玉祥,也来到山西,隐居于峪道河的某座磨坊院里。或许是对汾阳基督教社团的熟悉和自然风光的爱恋,一年后,冯玉祥从安徽巢县把去世多年的父母双亲灵柩运到赵庄村西的土岗上安葬。

绕过狭窄的小巷子,请一位村民带领,才来到村西边的这个小土坡。当年种植的松林尚存。松林中圆形封土一座,有两座碑亭,石碑上记录冯玉祥双亲事迹,分为

冯玉祥亲书“思吾父碑”和“安徽巢县冯公讳有茂字郁亭暨原配游夫人之墓道碑”。保存均完好。旁边是村里的水窖池。据说还有冯家后人时不时回来扫墓。

想当初,这里的风景一定是宜人的。

—未完待续—

编者:用心做优质内容,用行动寻找山西秘境,发现山西工匠,喜欢山西历史,想要了解山西,了解古中国,请关注“秘晋之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