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前景如向?

命运交响曲六重凑


医养结合是未来以健康为中心健康养老的必然发展趋势。养是核心,医是配套。没有“医”做配套,“养”就失去了吸引力,老年人就没有了安全感。

现在倡导以健康为中心。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有2亿多人,如何养老?怎样才能更好养老,让老人晚年生活更有质量,更有尊严是社会各界尤其是离退休和即将退休的人关心的热门话题。

老年人大多患有慢性疾病,有的老人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冠心病等等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这些患有慢性病人老人时常需要测量血压、监测血糖,时常需要做心电图、彩超等检查,时常需要验血,时常需要配药,调整药品种类、剂量,有时老人也会突出疾病,比如心梗、脑溢血、中风这些都离不开“医”。养老机构如果没有医做配套,老人配药就医很不方便,更没有安全感。

医养结合虽是大势所趋,但实际操作却是举步维艰。医养结合中”养“容易,只要有钱就好办;“医“很难,投资风险、经营风险都非常大。

”医“风险大,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投资大,监管严,风险高,营收低,人难请,盈利难。

投资大:医疗机构设计、建设比普通的养老机构复杂,除房产建筑、设计需符合医疗机构要求外,还需采购大量医疗设备,而这些医疗设备使用率非常低。

监管严:医疗机构监管因涉及医疗质量与病人安全、涉及药品、耗材、设备、医保费用、消防、污水处理、院感管理等等,监管远比一般机构严。尤其是近期,监管力度在不断加大和规范。

风险高:为老人服务医疗风险很高,尤其是当前医患关系不正常的情况下,一旦发生医疗纠纷,高额赔偿有时是难免的。

营收低:医疗机构收入主要有药品、耗材收入、检验等辅助检查收入、床位费、治疗费、护理费。老人虽有医疗需求,但基本都是小毛小病,配配药,连检查都很少。而药品现在国家要求是零差价,且必须通过规定的阳光平台采购,也就是说药品是没有利润的。药品约占医疗机构总收入的30% 左右。药品没有利润,医院的收入靠什么?其它几项收入扣除成本支付人员工资基本是不可能的。

人难请:养老机构配套的医疗机构普遍面临医务人员难招聘的难题。养老机构配套的医疗机构不同于医院,不可能像医院那样配备各科医生,也不可能配备那么多的医生和各个层次的医生。需要的是能独立诊疗、处理各种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又能临时处理一些急诊、重症的医生,需要的是知识面广,能独挡一面的医生,需要的是有爱心,有奉献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甘这样的医生实在是太少。医生需要值夜班,需要面对和处理病人各种突发病情,急症重症,保障病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医生年龄太大的不行;专业性太强不行;年轻缺乏临床经验不行;不愿意扎根、长期工作的也不行。

盈利难: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医疗机构人员配置有明确要求,基本是工作人员与床位之比在1:1左右。养老机构配套的医疗机构收治的都是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老人,收取的费用非常有限,即使不计算房屋和医疗设备等折旧费用,也很难盈利。这也是绝大多数医养结合项目并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几乎所有的医养结合项目中的医疗机构都在亏损,都在靠房地产项目盈利支撑,短期看不到盈利、独立生存的希望,长期也看不到发展的前景。

总之:医养结合是必然趋势。医养结合如果没有“医”,“养”就没有了吸引力;如果没有“养”,“医”就失去了生存力。想投资医养结合,必须做好承担医疗投资风险的准备。


大健康践行者


"大健康践行者"提出的医养结合,是中国养老事业的方向。

据说广东省中医院已经开始探索医养结合的路子,我希望广东省中医院能够创造出新的中国式的养老新模式。

广东省中医院曾经是中国第一家引进西医ICU室的中医医院,希望这次再创辉煌。

全国的中医医院,论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与民间中医相比,国家中医医院的水平比民间中医高一万倍,但是与西医医院相比,就短了一大截。

中医和西医不是一个行业,中医不能到西医行业执业。

因此,中医医院今后以医养结合养老,就是最好的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