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內外相承,小中見大 ——一二美術館副館

內外相承,小中見大 ——一二美術館副館

In and Out, Big from Small

——The “One or Two”vice art gallery

一二美術館副館位於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崗區,隸屬於伍家崗華鵬梧桐邑住宅小區內部的藝術館建築群,美術館之名“一二”取自於“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常想一二”。館內展品主要為私人收藏的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文物以及名人名家字畫,館內還設置了一定數量的活動教室,以豐富小區居民的業餘生活。

創作理念

副館的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對於展覽建築來說體量較小,但由於其承載的文化重量,在設計上創作者更希望通過有限的建築體量來展現一個無限的世界,使參觀者在遊覽於建築之中時,能擁有“天、地、人”共同對話的內心感受。因此,建築師通過對展館內外空間關係的處理,讓這座建築不僅僅具有展示和服務功能,而更多的是如海綿一般將室外空間吸納進室內,使其本身亦成為一件藝術品。

承“外”啟“內”

一二美術館副館入口正對廣場蓮池以及主館的竹林甬道,入口寬度幾乎佔據了建築長邊的一半以上,並全部以一排旋轉式摺頁門封閉,摺頁門同時具有書畫展板的功能。當門全部開啟之時,入口內外空間的界限也同時被打破,不僅將室外之景引入室內,同時也將室內的展覽空間進一步向室外拓展,開啟了室內展示性空間的序幕。

內外相承,小中見大 ——一二美術館副館

▲副館入口對外空間

入口空間內,木質的牆面、轉門、格柵與地面構成了美術館的入口展廳,材料的一致性形成強烈的空間圍合感,而其視覺中心正是中庭水院以及連橋,形成了強烈的引導性,引導參觀者進一步探尋。

內外相承,小中見大 ——一二美術館副館

▲副館入口對內空間

內外相承,小中見大 ——一二美術館副館

▲對岸木格柵走廊

內外相承,小中見大 ——一二美術館副館

▲入口展廳與中庭水院

內外相承,小中見大 ——一二美術館副館

▲中庭水院與入口對岸走廊

以“外”為“內”

長條形狀的水院位於中庭內,是整個美術館的核心所在,水面兩岸為林立的白色圓柱,水面生竹,水院上方即是天光,橫向一端的盡頭則是塔樓,自高塔而下的一束小型瀑布沿著玻璃窗流淌至水池,粼粼水面與天光相映,陽光透過對岸格柵又在水面上投下層層掠影,讓整個中庭空間的氛圍既莊嚴寧靜,又輕盈通透。塔樓的縱向形態和水院兩側長廊的橫向空間通過對比而相互襯托,而水院空間也正因與塔樓的相連而在縱向的界面獲得了延展,形成了一個豎起來的院子,與外部空間相通,從而形成了接納之勢,將外部空間納入內部,成為了展館的一部分。

內外相承,小中見大 ——一二美術館副館

▲水院與塔樓

內外相承,小中見大 ——一二美術館副館

▲水院天光

沿高塔而下的流水,其形與聲的動態屬性與靜謐的水院相接,由動至靜,由靜轉動,象徵了世間萬物的輪迴往復。老子云:“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只有心靈保持平和寧靜的至極狀態,才能觀察事物循環往復的規律,而這正是設計者希望人們在中庭水院之中所能獲得的感受。

內外相承,小中見大 ——一二美術館副館

▲水院與塔樓

內外相承,小中見大 ——一二美術館副館

▲塔樓流水近景

內外相承,小中見大 ——一二美術館副館

▲中庭水院仰視

內外相承,小中見大 ——一二美術館副館

▲走廊空間

似“外”實“內”

一二美術館副館實質上由兩部分組成,在首層由中庭水院空間處一分為二,在二層的位置處理成不同的標高,又通過天橋樓梯相連,形成一個整體。天橋兩側可以相望卻又形成了一定的距離感。二層的設計應用了外部空間內向化的手法,深色木質紋理的牆面襯托出了白色的廊與柱,房間的門以相同的材質隱藏在牆面中;

內外相承,小中見大 ——一二美術館副館

▲二層室外庭院

推木門而入,往往會發現自己並非來到了一個傳統意義上封閉的展示性空間,而是置身於一個室外庭院之中,似乎每一扇門後,都是一個不同的世界在等待探尋。不同標高的三層均為室外平臺,而最高處的平臺則被設計為最私密的屋頂花園,實現了外部空間內化的極致。

內外相承,小中見大 ——一二美術館副館

▲走廊及天橋

內外相承,小中見大 ——一二美術館副館

▲屋頂錯層

通過錯層,副館的設計將太極"陰陽魚"的意向融入建築的剖面設計中,形成室外——室內——室外——室內的關係。建築如同“克萊因瓶”,當人行至任何一處,都無法界定自己是在室內還是室外,於是整個建築圍繞中庭的水院,形成了一個內外相通相承的哲理性空間。

內外相承,小中見大 ——一二美術館副館

▲走廊空間

內外相承,小中見大 ——一二美術館副館

▲塔頂仰視

除展示空間以外,首層還設置若干教室,教室之間依然通過天井小院相連,通過將白牆、黑瓦、格窗等中式意向的抽象融入,對小空間的匠心處理,與對大空間的設計理念一起,實現了對中國傳統建築以及文化的致敬。

內外相承,小中見大 ——一二美術館副館

▲活動教室之間的天井院落

“內外相承,小中見大”,這便是一二美術館副館的設計原則。通過對室內外空間辯證關係的把握,在滿足了全部的功能需求的同時獲得了最大化的空間感,讓小體量的建築能夠包羅萬象。美術館建築的作用不應僅限於展示,而是應通過空間語言讓置身其中的人們能夠與之對話,因之思考。當一座建築被賦予靈性,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承載得起歷史與文化的重量和價值。

功能平面

內外相承,小中見大 ——一二美術館副館

▲首層平面

內外相承,小中見大 ——一二美術館副館

▲二層平面

內外相承,小中見大 ——一二美術館副館

▲三層平面

剖面圖

內外相承,小中見大 ——一二美術館副館

▲剖透視

內外相承,小中見大 ——一二美術館副館

▲1-1剖面圖

內外相承,小中見大 ——一二美術館副館

▲2-2剖面圖

內外相承,小中見大 ——一二美術館副館

▲3-3剖面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