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現在還有好多人寧願把錢存在銀行也不去理財?

思錢想厚56516027


因為理財“門檻太高”。

資金

一般來說,理財的入門資金很高,銀行理財產品的起存金額至少是5萬元,黃金投資保證金10萬元,信託產品的起存金額是100萬元,私募基金產品起存金額500萬元,我想這些門檻擋住了很多想要理財的客戶。

當然,近年來有很多機構通過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推出了低門檻的理財,比如最被大家熟知的就是餘額寶,它將基金投資的起存點由1000元降到1元甚至0.01元,建行紙黃金理財也將黃金投資的門檻降到了0.1克,但這些說實話都是個例,整體市場上的理財投資門檻並沒有下降。

而銀行存款,定期50元起存,活期0.01元起存,對於大多數理財產品,門檻低了很多。

專業知識

專業知識也是個門檻啊,無論是銀行理財、基金、黃金、股票、信託,哪一個不需要專業知識?沒有專業知識怎麼能看懂產品說明書,瞭解自己投資的是什麼?

說個很多人不愛聽的事實,餘額寶幾億客戶,裡面究竟有多少人能夠說清自己投資的究竟是什麼產品,資金投向是什麼,有何風險,恐怕大多數人連投資三要素: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都不太清楚,只是隨大流或者對於大馬哥的信任就投資了,我也只能說,辛虧阿里是個值得信任的企業。

而銀行存款不需要什麼專業的知識就可以投資,因為它是最基礎的投資。

意識

還有一點,就是很多人沒有投資意識,比如很多人銀行卡里活期有不少錢,平時也不用,完全可以投資餘額寶貨幣基金賺點零花錢,但是很多人卻沒有這個意識。

所以,相對於各種理財,存銀行簡單的多,所以你才會發現有很多人寧願去存銀行,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和人們對於新鮮事物的接受,這種情況會越來越少。


鑫財經


前一段時間陪家裡的老人去銀行辦理業務,看到銀行門口,掛著一個鼓勵大家去定期存款的一個利率表,五年定期利率居然才二點多三點左右的年化率。可是我們都知道餘額寶、還有騰訊的零錢通、財付通等等裡面一些穩妥型的理財基金,基本上都有四點多以上,所以我當時就在想,誰還會把錢存到銀行裡去,掙這麼低的一個定期的利息,而且往往還要三五年時間定期?

但後來隨著我幫助家裡老人辦理自動業務辦理機上的業務之後,我才深刻的體會到,銀行這樣的一個低利率的業務,還是會有市場的,因為這是給中國老年人最後的一個心理保障。

我在自動機上協助給老人辦理業務的過程中,一路下來,老人彷彿受到受到了一萬點的暴擊,甚至是有點羞辱似的,基本上在這種機器面前,老人就相當於一個智力為零的一個狀態,到最後都不敢動手去操作了。

這個時候我能深刻的體會到,所謂的科技、人工智能對於某一類人的一個極大的災難。那從銀行的角度來看,這些網上的理財,對於老年人來說,基本上是一個很陌生的領域,他們只有把錢放在銀行才比較放心,然後還有比零存零取高的利息,這對於老年人來說,會認為是不錯的一個利率了。

但從整個社會來看,這也讓我更加對銀行深惡痛絕,這無疑是利用信息差來盤剝老人(銀行貸款現在利率基本上都有7個點了,是五年期的兩倍還多),躺在用戶的儲蓄上發財的一種作為,相當於吸血鬼一樣。

所以現在傳統銀行,越來越艱難,越來越萎糜,真的是咎由自取,有時候真的很希望這些傳統銀行能夠不斷的被人拋棄,有一天連老人都拋棄它們的時候,就是它們消亡之日了。


水禾田


我以前也是不理財的,現在會做一些簡單的理財。

回想起來在三年前我是根本不知道理財這個概念的。一個是家裡理財方式比較老家式,不適合使用。另外一個是沒有深入研究導致錯過了很久理財機會。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五年前當時同事推薦我一起炒紙黃金,當時放了5000塊進去,剛好遇到跌跌不休然後虧了點於是就把套住的放著,五年後發現竟然漲了還賺錢了。於是我這時才開始興起理財的興趣。

實際情況是後面工作時間長了以後,有了點現金積累之後才有那個資本去做理財和投資的。以前的概念就是不去做風險投資就不會虧本,認為不虧本就是賺了。

我認為大家不願意去做理財原因還是抗風險能力差才是根本原因,真經不起被騙和虧本的折騰啊!


heipi雪人


的確還有一部分人選擇在銀行做定期存款,零存整取,定活兩便等等存款業務,也不願意去理財,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

1.習慣性,不願意接受新事物

這樣心態的老年人居多,他們觀念裡還是喜歡去線下銀行存款,取款辦理業務,認為銀行是最值得信任的,老觀念,覺得銀行是國家的,還是實體店,看得見摸得著,出了問題國家也會管的。所以他們只選擇銀行存款。

2.經歷過理財的騙局

理財騙局橫起,資金盤,分銷,旅遊投資,公寓,酒店投資,等等層出不窮。經歷了多年的亂像。也讓更多人受害,這些受害人肯定不再相信理財了。只能做銀行存款了。

3.希望安穩過日子,不願冒險

也有一部分人不計較通貨膨脹率,工資收入穩定。看到理財風險這麼大,乾脆只做存款,遠離是非,好壞都和他沒關係,過好自己踏實穩定的生活算了。

4.無其他投資能力

更多人是不相信理財,可是房地產時代過去了,老百姓也沒有其他好的理財,投資渠道。做生意也沒那能力。直接存款得了,等待新的投資時代到來。

總結:自從支付寶運用貨幣基金做了一個餘額寶,理財走入了大眾的視野。掀起了全社會的理財風,各種妖魔鬼怪也出來騙人。銀行攬儲蓄也越來越難,雖然革命了銀行,但是社會也亂了。


我是伯樂集團董事長李合偉,20多年創業經驗,天使投資人、《創投商學院》《財富密碼》導師。

我為李合偉演講學校代言:全國招合夥人,加盟商。全民學演講:3小時解決上臺緊張! 1天解決思維混亂! 3天成為銷講大師!


合偉說


但是,自從餘額寶橫空出世之後,大家發現原來還有這種幾乎無風險,基本可看作活期,但是利息卻超過銀行活期很多倍的理財產品,加上P2P理財的大發展,銀行存款出現了“大搬家”情況,尤其是貨幣基金規模連年攀升,到2017年底,高達12w億左右,其中僅僅餘額寶一家規模就超過了招商銀行的活期和定期存款總額,僅次於四大行,加上p2p理財出現諸多不規範及平臺跑路的情況,已經對金融安全產生了一定的威脅,因此央行加大了管理力度,所以,進入2018年來,銀行存款搬家的趨勢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但無論如何,隨著人們理財意識的不斷增加,理財知識和經驗的不斷豐富,資金追求更高回報是必然趨勢,當然銀行的存款肯定也是要保證的,監管部門會在這2者之間尋求一個合理的平衡。


投資和理財那些事兒


中國人愛存錢,有儲蓄傳統,不過情況正在起變化。

截止2017年5月,央行公佈的境內居民住戶存款62.6萬億,居民住戶存款月月攀升,不過,境內居民人民幣貸款已經從2010年的8.8萬億飆升到36.4萬億。把境內居民的人民幣存款減去住戶的貸款後發現,中國人手裡已經沒有大量存款了,全國居民淨存款僅剩26萬億!

這飆升的貸款主要是房貸。這說明什麼呢?說明很多人都在負債,不只是看幾個存款這麼簡單。

從資產配置的概念上來說,房產也是資產配置的一種(屬於另類投資中的不動產),如果不是自住的話,你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投資理財,因為這些年來,房價飆升,如果你擁有一套或幾套商品房,肯定是賺了,至少是跑贏CPI的,所以說,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很多人“寧願把錢存在銀行也不去理財”這樣的說法是不準確的。

即便存在“很多人寧願把錢存在銀行也不去理財”,也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本金安全。銀行級安全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有國家信用背書的大銀行,所以把錢存在銀行裡基本上意味著本金安全,是比較放心的。反之,一些騙子金融機構,開始會以兌現高額收益的方式吸引傻子進場,形成龐氏騙局,泡沫破滅,捲款跑路,讓貪婪的人血本無歸。誠如一句話所總結的那樣:給你的是利息,拿走的是你的本金。

二、流動性強。如果是活期存款,可以即用即取,十分方便,如果用來購買理財產品如基金,有的是T+1、T+2甚至更多天贖回,急用的時候就很不方便。不管有多少錢,從資產配置角度來說,總要預留一部分作為活期存款,以備不時之需。

三、付出與收益不成正比。很多人不會為了那3到4個點的收益,去買貨幣基金,不僅是感覺操作麻煩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沒有多少錢,一年幾個點的收益也是微乎其微,怎麼也跑不贏CPI,與其如此,還不如懶得操作。因為人的精力有限,收入要麼來自生意,要麼來自工資,比起主營收入來說,理財收入如果不上規模的話,絕對收益數是很少的,與其如此,我又何必費那個心思去研究和操作呢?

四、風險顧慮。理財的概念實際上是比較寬泛的,除了在支付寶、微信和其他銀行上購買保本型或者貨幣型基金,還有比較常見的股票、期貨投資等,按照二八定律,在股市上賺錢的是極少數,大多數散戶都被當作韭菜割,誠如有人編的段子:

寶馬進去,自行車出來;西服進去,三點式出來;鱷魚進去,壁虎出來……

既然有這麼高的風險,對於風險厭惡者來說,還是存在銀行裡比較保險。

五、缺乏理財意識,認知不夠。認識不到理財的好處,只是覺得凡是聽到投資理財的都是騙子,甚至有很多人自己受了騙、吃了虧,與其被忽悠,不如老老實實把錢存在銀行裡最保險。

你說這是不是大家的普遍心態呢?

我是喻派胡言,愛財如命的人力大叔,如果你覺得回答的不錯可點贊、評論、轉發,也可關注我瞭解更多內容!


喻派職言


還是理財意識問題,“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這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話。現在有好多人,對於投資理財還有一定的戒心,所以他們寧願把錢存在銀行裡,也不去冒險理財。

首先,這些人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觀念不強,做什麼事都追求穩妥。認為理財風險大,沒有把錢放在銀行裡放心。而大多數的年輕人理財意識都高,大部分人把錢都買了理財產品,不僅得到了高收益,而且使用非常方便。



其次,有些落後地區的人還不懂得理財是什麼東西?他們把錢放到銀行裡還覺得不保險呢。有的人甚至把錢都藏在家裡,放黴爛、被老鼠咬等,損失嚴重。在他們的眼裡,金錢只有放在自己的身邊才放心,也不在乎銀行的那一點利息。

最後,有些成功的理財人士,都遵循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裡”的規則。他們把錢存到銀行裡一部分,理財一部分,投資其它一部分。這樣做到既能穩妥,又能高效賺錢。


法重情深


所謂理財,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投資等方式治理財產和債務,以實現財產的保值和增值。金融學上認為,今天的100塊錢到明天就不值100塊了,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單純把錢存起來,那麼我們的錢一直在貶值,只有通過投資等方式才有可能實現財產的保值和增值,那麼,為什麼現在還有好多人寧願把錢存在銀行而不理財呢?

1.不懂理財

理財這個概念對國人來說相對比較新,不要說一些年紀比較大的人,就去高校問問大學生,除非是相關專業的,否則也十有八九說不出什麼是理財,應該怎樣理財。

支付寶推出餘額寶,算是一種比較便捷的理財方式了,但是還是要通過優惠、紅包等方式來吸引年輕人把錢轉進。很多人把錢放在餘額寶只是為了獲得優惠,並沒有理財的意識,自然也不會關注收益是多少,還是想花錢的時候隨時把錢拿出來花。

可見,大部分人是沒有理財的意識的,不懂理財,也不知道理財的價值。把錢放在銀行,其實可能就是害怕放在家裡不安全,至於銀行那一丁點利率,普通老百姓也沒有多少人會關注了。

2.提到理財顧慮重重

理財主要是通過投資來實現的,投資的主要渠道有炒黃金、基金、股票、期貨、國債、儲蓄、信託、外匯、保險、銀行產品、珠寶等。把錢放在銀行的時候,人們不會想很多問題,但是一提到買理財產品,人們腦中就會有很多問題了。

以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為例,假設在你40歲的時候購買一份10年交的理財險,一年交1萬,交滿10年之後,再封閉10年,從61歲起,你就可以每年領1萬塊,領到終身。但是如果中途你停止交錢,那麼合同終止之前交的錢都拿不回來了。聽完這個你腦中在想什麼呢?你會想,現在我有錢買,但是萬一有一天我要用到錢,這些錢完全拿不出來不說,如果沒錢可以交,那之前的錢不就白交了?即使全部交完,假設活到90歲,那就是交了10萬,拿回來30萬。但是,到那時候錢都貶值了,誰知道30萬值多少呢?(但是很奇怪,人們把錢存在銀行就不怕錢會貶值了。)萬一,到時保險公司倒閉了,誰來付這些錢呢?

當然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當保險公司的人出現在他們面前,他們可能都不想理他,更不要說聽他講那些理財產品有多好了。

3.風險承擔能力低

我們都知道,收益和風險是成正比的,收益越高,風險也就越大。所以,懂得理財的人也不一定會去炒黃金、股票、期貨等,因為他們沒有承擔風險的能力。對於上班族來說,一個月工資幾千塊錢,除掉個稅及生活必要開支之後,剩下的錢也沒有多少了,如果拿去炒股炒黃金,能獲利還好,如果全賠了,萬一出現突發情況沒錢應對怎麼辦?所以說,有錢還是存進銀行比較好,隨時都能用,不會放著放著就沒了。

號稱“金飯碗”銀行業為何不斷湧現離職潮?2018年全國企業退休工資究竟能上調幾何?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金十數據


為什麼要理財呢?
簡單來說就是:
你工作,是用體力賺錢,
你不工作,那就賺不到錢,
但是如果你開始理財呢,
錢就幫你賺錢,
當錢賺的錢又快又多的時候,
你即使不上班,也不用擔心什麼問題啊!

你工作是勞動收入,你理財是被動收入,人人都向往的財富自由,其實是被動收入大於勞動收入。你給自己買的健康保險,看似保的是身體,其實保的是自己勞動賺錢的能力,所以買保險,也是理財的一種。

在現實生活中,經常遇到一些人,如果你跟他們說一些產品,他們會在各種收益之間徘徊,但最後還是選擇了把錢放在活期存款裡,收取少的可憐的存款利息!為什麼他們寧可把錢放在銀行也不去理財呢?

一、理財是需要成本的

這個成本,除了資金的多少,還有個人的知識儲備。一個在股市裡混的風生水起的人,肯定會果斷的買股票,一個小白卻不能決定買哪隻,原因就是對於自己不懂不能掌控的問題,是不會輕易下手的。

二、理財需要精力

我有個朋友開飯店,生意不錯,後來買了基金,天天觀察基金情況,還要去學習基金知識,如果是普通上班族,就很難拿出時間和精力來照顧。

三、擔心上當受騙

以前的銀行保本理財是最受歡迎的,但是起點高,五萬才能買。五萬就把很多人擋在門外了。現在銀行理財打破剛醒兌付,沒有完全保本的理財了。現在銀行理財業務轉移到理財子公司,起點低了,但是也不一定能得到老百姓的認可。就是線下,也成立了各種財富公司,今天在這裡辦公,明天就不知道哪兒去了。所以跟收益相比,本金的安全是最總要的。

總之,如果想理財,還是先從有正確的理財觀念開始,各種理財,基金,買容易,退出難,封閉期是不能贖回的。雖然有些銀行也推出了“二手理財”,但是否安全也會受到質疑,而且理財產品相對沒有靈活性,遇到急事不能及時變現。

以上各種原因造成了很多人在理財面前踟躕不前,反而把錢放在銀行要點存款利息。


簡淨軒語


1.有一部分人就是把存款當做理財方式,這部分人或者風險承受能力低,或者投資認識有限。

存款確實是一種靠譜的方式,尤其是去剛兌的大趨勢下。不會說銀行還在但存款虧了,即使銀行不在了存款保險制度也能保50萬。但如果買基金股票很可能基金公司證券公司各種管理費諮詢費贖回申購費收的風生水起,而你卻虧得只剩下底褲。



2.還有一小部分人就是把錢存銀行當做零花錢。有個客戶卡上活期存款一直在50萬左右,不存定期也不買理財,就那麼放著。後來才知道人家那就是相當於錢包裡的零花錢。推薦客戶辦信用卡,信用卡各種好處說遍,人家也不想辦。有人說可以放餘額寶啊,餘額寶可以放50萬嗎?


3.對很多做生意的人來說,銀行存款流動性最好,即使是定期存款也隨時可以取。基金股票之類的都有時間或者金額限制,也就是要考慮流動性。

從招行和貝恩諮詢發佈的《2017年私人銀行報告》來看,高淨值客戶或者說富人也會在資產配置中考慮銀行存款。

4.當然,如果你有更好的風險承受能力更專業的投資知識,股票期貨房產P2P黃金比特幣古董等等都在你的投資範圍內。如若不然,老老實實存款吧。

歡迎留言評論吐槽!感覺有用就關注我吧,我是司南立冬,後續更多走心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