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明朝大臣都不怕死敢死谏皇上,为什么清朝大臣就只会拍马屁呢?

明朝大臣都不怕死敢死谏皇上,为什么清朝大臣就只会拍马屁呢?

伴君如伴虎这话一点儿也不假,古代的大臣们作为皇帝的臣子一方面要为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方面也要小心触怒圣意从此赴黄泉。但我们看电视剧也不难发现古代有免死金牌这一东西,那么那些敢于死谏的大臣们是因为有免死金牌在手吗?这个东西到底有没有用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免死金牌到底有什么用!

从最初的建文四年到崇祯十七年,明朝的内阁大学士也从一个小顾问到达了明朝中后期相当于宰相那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所以明朝才有“文官治天下”的说法。也就说当以整个文官集团为根本利益的文官们地位得到提升的时候,这些大臣哪怕就是顶撞了皇帝,皇帝也不敢拿他们怎么样,有时候甚至被气的只能在宫里自己偷偷跺脚和抹眼泪。

明朝大臣都不怕死敢死谏皇上,为什么清朝大臣就只会拍马屁呢?

而骂皇帝是最容易赚名声的,你骂的越凶,就越证明你是大公无私,关心百姓的好官。而明朝比较奇葩的是,皇帝一般对此也无可奈何,底下人骂皇帝,皇帝不理他,他就继续说,那么明天这个人是好官就会传遍各地;皇帝一想要打他杀他,他就叫得更欢了,因为这样他就可以名留青史了,史官也是他们一伙的,士大夫联合内阁甚至可以架空皇帝。

明朝大臣都不怕死敢死谏皇上,为什么清朝大臣就只会拍马屁呢?

而清朝中央集权更彻底,皇帝权力更大,对文官制约手段更多。所以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政策能推行下去,而明朝大臣多为大地主,朝廷想统计全国人丁、田亩都困难重重。就这个说开来,现在捧明抑清的很多,有对原先宣传惯性的反弹,也有反威权、标新立异的因素,我以前也喊过袁崇焕是卖国贼,但现在想想,这其实不重要,历史学界自有判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