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并无大能的慈禧为什么能执掌大清五十年?秘诀是什么?

弧菱渠立交桥


在古代中国是一个“男人当家”的社会,能够走出闺房,在政坛上展露头角的女人,少之又少,若是再能登上权利巅峰的,更是凤毛麟角。而慈禧就是这凤毛麟角中的一位。


1852年,才十八岁的慈禧入宫,4年后为咸丰生下了长子,也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咸丰非常的宠爱慈禧,不仅经常带在身边,更是允许她代笔批阅奏折、评议朝政,咸丰完全将老祖宗的古训忘得一干二净。而慈禧更是凭着生了长子,而母凭子贵,地位一下子和当时的皇后慈安比肩。

1860年9月,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咸丰带着慈禧及一干人仓皇逃跑,也就是在这次逃跑中,咸丰在避暑山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之旅,将千疮百孔的帝国丢给了一个6岁的继承人--同治。咸丰在临死之际,进行了几件大事:一个是设立八位顾命大臣协助皇帝处理国事,二是为了防止大臣势力过大,架空皇帝,又规定皇帝的谕旨需由顾命大臣拟定,但需皇后慈安和同治皇帝一起盖印,才能生效,这样可以制衡帝后与八大臣之间的利益,但咸丰的算盘打的是好,却抵不过人心对权力的欲望。

同治登基后,慈禧/慈安与八大臣之间的大战就开始了,双方之间完全没有顾及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公然在朝廷之上互相辱骂,在八大臣的眼里,慈禧和慈安只有盖印之责,无出建议之责,但两位太后并不这么看,但因当时身处承德,慈禧和慈安只能忍受着,慈禧和慈安想垂帘听政的想法,也被八大臣以“祖宗之法”所扼杀。


所以,破除“祖宗之法”是慈禧必须得做的,由于身处承德,八大臣拦着不让回京,所以,第一步必须得尽快返京,离开八大臣的地盘,所以,慈禧在看到咸丰的弟弟奕来承德哭丧时,向奕哭诉八大臣的罪状,刚好奕也非常厌恶八大臣,所以,慈禧利用这个原因和奕联盟,准备产出八大臣。


奕在返京后,多次要求八大臣将新皇帝及咸丰的梓宫护驾回京,但八大臣以各种理由推脱,最后慈禧再次拿出了“祖宗之法”---国不可一日无君,新皇帝不能长久的不在北京坐镇,终于赢得了机会可以返京。


在返京过程中,慈禧/慈安及同治皇帝,与八大臣中的两位一起先行回京,在回到京后,慈禧立马以皇帝的名义下发谕诏,直指顾命八大臣“矫诏擅权”,当场将一起回京的两位逮捕下狱,同时也命人去将剩余的6位解送回京。紧跟着,两位太后就大赏政变功臣,命奕为议政王、军机大臣,两位太后也开始了垂帘听政。


从以上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慈禧并不是没有才能,相反,慈禧非常的有头脑:

1、清楚的知道,咸丰驾崩之地为八大臣的地盘,在别人的地盘上,只能低头,隐忍,保住性命是首要,而非为了争一时之气。


2、知道利用广大群众的利益,联合奕对八大臣的恨,不管是权利的恨,还是私人感情的恨,在知道以自己和慈安的力量是非常薄弱的,只有结合广大“群众”的力量,才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出其不意,速度制胜。在回到北京后,到了自己的地盘,有奕等一干大臣们撑腰,立马以皇帝的名义下发谕诏,逮捕八大臣下狱。


4、收买人心。在解除八大臣后,立马对站在自己这边的人进行大赏,升官的升官,给钱的给钱。


5、除去竞争对手。在八大臣走下舞台后,自己手中权力的对手就是慈安与议政王奕了,慈安的暴死,议政王奕权力的削夺,不得不看出慈禧的步步为营。


一切绊脚石都去除后,接下来就是慈禧的独揽大权了。


寒舍阅独


慈禧执政48年(1861-1908年11月15)。

1861年开始咸丰帝驾崩到1908年结束,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为什么慈禧能执政48年

有的观点认为在1861年咸丰皇帝去世之后,她成了各派政治势力用以支撑门面的摆设。有论者认为,在这样一个严酷、恶劣的政治环境中,在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的紫禁城里,作为一个女人,为了避免成为他人刀俎之下的鱼肉,慈禧一生都在做着艰苦卓绝的努力。


在西格雷夫看来,慈禧从来就没有实际控制过这个帝国,她只是那些握有实权的男人们的摆设:先是恭亲王,后来又有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人。此论虽有些过头,但也说明了慈禧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专横跋扈,她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各种男人力量圈子的“平衡者”。百年以来,其实众多的评论都是建立在性别歧视和男权意识的基础之上的。有论者认为,如果不是道光误立奕詝,“清代历史上不会出现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局面,不致以一个浅薄无识的妇人手握定中国的命运达四十余年,当可断言”。又说“慈禧虽有才具而实无见识,所以晚清中国的命运,才会在她手中变得衰败没落,终至有亡国灭种之虞”。   


历史资料证明,慈禧太后并非浅薄无识,她曾经亲自教身边女官、侍者学习国学以及西洋知识。而所谓在她手中中国的命运变得衰败没落,更是颠倒因果的结论。处于当时那种险恶在众多的评价慈禧太后的著作中,曾经长期服侍慈禧的德龄当然最有发言权了。德龄在《慈禧后宫实录》中,给我们展现了曾经统治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古老帝国的老佛爷的另一面:她只不过是个女人。她有着普通女人对美的追求、对青春的渴望的情感。她写道:“‘啊!青春!’她很温柔地说,‘这是天赋予人的一种最可宝贵的恩物,所以人必须竭力爱惜它,设法把它积储起来;即使老了,也得如此!’”   


1900年9月12日的《字林周报》(《字林西报》的星期日副刊)写道:的确,皇太后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妇人,我们从《伦敦与中国邮报》上月3日所发表的下列文字中,可以瞥见这位昔日女仆之品性的另一面:皇太后的真实品性是一个无关紧要而又难以弄清的问题。她的形象已经被描绘得五光十色,不过阴暗仍是其主调。”

但是,一位美国驻华公使夫人的记述告诉我们,无论内心深处多么憎恶这些‘外国魔鬼,皇太后在表面上或言辞上都没有丝毫的流露,她看上去很快活’,“她的脸上充满了善意,见不到一丝残酷的踪影,她非常亲切,当我们接过递上来的茶时,她上前一步,向我们频频举杯又说道我们彼此一家。

执政能力很弱吗?

慈禧有卓越的政治能力和魄力,对政见很有看法,思路又清晰,咸丰于是渐渐把一些奏章给她帮忙批阅了。最重要的是慈禧掌握国家政权具有合法性——咸丰独子的生母,还有咸丰死的时候给她的同道堂印。



慈禧早年的治国水准也是比较高的,至少在她手里,太平天国、捻军、陕甘回乱都被剿灭了,俄国人、阿古柏和法国人都被赶跑了。同光中兴,似乎真的给大清带来了一丝回光返照。 对国家的社会发展及经济发展的贡献。

同治时期,慈禧重用洋务派,喊出"自强和求富”的口号,创办北洋水师、汉阳钢铁厂、降低赋税、发放粮种鼓励农桑、大兴科举、设立电报局、设立总理衙门及派儿童出国留学等一些列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近代化,恢复了经济发展。到慈禧后期又颁布“新政”对军事、经济、管制、教育等进行了一些列的改革。


所以慈禧执政48年并不是偶然。


一起探寻历史的真相


在一个男权社会,一个女人想要上位本身就很困难。孔子曾有言:唯小人和女子难养也。虽然有些偏激,但是真实地反应了古代女人的地位。就算是皇后妃子,也只是被认为认为是传宗接代的工具,何谈统领一国朝政。



慈禧不是武则天,她没有武则天那股狠劲,犯不着为了上位,杀光自己的儿女。晚清的时局也不比盛唐,复杂的环境下,慈禧的老佛爷之路可谓是举步维艰。

周旋的艺术

每逢皇帝去世,朝堂之上必定是一场血雨腥风,慈禧也面临着这个局面。她作为太后,其实权力并不大,她也得“寄人篱下”,先前是恭亲王后来是曾国藩袁世凯等人。



所谓老佛爷,其实不过的隐忍不发后的享受。周旋于几个男人的权力庇佑下,慈禧才羽翼渐丰。

控制的艺术

慈禧入宫后,受尽咸丰皇帝宠爱,并且生下了后来的同治皇帝。作为太后,她自然有许多发言权。加之皇帝年龄又小,对于慈禧来说,控制起来就比较容易。

包括后来的光绪皇帝,同治皇帝没有子嗣,慈禧为什么不选择一个已经成年的旁支,来继承皇位呢?而去选择年仅四岁的载湉?很简单,皇帝年龄小,一切都会由太后做主。从大量史实记载中,我们都可以看出慈禧的控制欲,包括让光绪叫她“爸爸”、推迟光绪的大婚等等。



光绪七年,两宫太后之一慈安太后暴崩,死因蹊跷,很有可能就是慈禧干的。都说女人何必为难女人,不过慈禧为了能一统后宫,彻底掌握朝政,还是下了狠手。

智慧的艺术

慈禧并不是一个极度迂腐的人,也并不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据记载,她曾亲自教身边的女官学习国外先进文化、学习国学。而且,戊戌变法得以开展百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慈禧的默许。只不过,后来变法触及了权贵的根本利益,她不得不下令停止。



总的来说,慈禧并没有我们想的那样心狠手辣,比起某些男人来,她的手段还是太嫩了。这篇文章并不是来美化慈禧,只不过是想还原不一样的老佛爷罢了。


小豪说历史


首先,说慈禧没能力是不对的!不光是慈禧,中国过去的领导层,对外可能不行,搞内斗,那个个都是行家里手!这是通病,没法子的。

其次,慈禧的政治嗅觉还是很敏锐的。敢在咸丰尸骨未寒的情况下,先下手为强,联合恭亲王干掉八大臣,这个魄力一般人还真没有!

要说为什么慈禧能统治这么多年,两个字概括,均衡!

权术玩的贼溜。从不让任何一家独大!用曾国藩,把左宗棠带出来。曾国藩老了,把他的学生李鸿章带出来接着跟左宗棠斗!

再者慈禧的权力很少下放,慈禧的权利欲望很强。任何事情都想要自己拍板,不轻易服输。所以下面的人只能顺着她来,久而久之,慈禧的威望就无人能及!所以大清朝虽然是风雨飘摇,但慈禧仍然能让它屹立不倒!只是可以慈禧个人的享受欲望太强了,要是能把钱用在对的地方,大清朝说不定就中兴了!


没事闹着玩


慈禧是个专才,她的行政能力甚至比武则天都强,在中国知名女人中几乎无出其右者,既使和历史上的所有帝王比,她也算娇娇者,这就是她能够在清末,维持一个风雨飘摇的政府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根本原因。

但是,掌握政权有两能力特别重要,一个是行政能力,还有一个是政治眼光。慈禧行政能力极强,但是政治眼光极差。就像一个操作能力一流,但没有方向感的船长,这样的船长综合能力不强,不能算一个好船长。


有得观史


说慈禧并无大能的说法是偏颇的,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在首都沦陷的情况下,能够力挽狂澜,使风雨飘摇的大清政权又存续了几十年,从这一点看,崇祯皇帝,乃至蒋介石跟慈禧相比都要相差很多。慈禧的政治手腕和眼光都是后来那群爱新觉罗的后裔所不能匹敌的,他之所以能在风云变幻的晚清统治长达五十年之久,不仅在于她善于利用能臣,而且具有自己独特的政治眼光。

我们先来看一下她善于用人和善于利用人,善于用人和善于利用人不同,善于用人这方面,在她手下崛起的晚清将领几乎都是能人,如收复新疆的左宗棠,平定太平天国的曾国藩,还有血战镇南关的冯子材,包括老成谋国的李鸿章等,都受到了当时慈禧的重用。也正是这些政治军事上面的能臣,为即将凋零的晚清坚持了将近半个世纪之久。而她利用人这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她和咸丰留下的八大臣之间的斗争看出来她的政治手腕,咸丰驾崩后,将权力分给了八大臣以及东西宫两太后,但慈禧不满足与自己的权力受限,于是利用奕的野心共通过除掉了八大臣,封其为王,而后又架空并剥夺了奕的权力。并在东宫太后去世后独掌大权。

另一方面,在中国的变革风云下,慈禧太后果断用了一批改革军事改革之人,如袁世凯和严复,李鸿章等,建立了北洋水师和新军。但由于光绪执政期间急于表现自己,使北洋水师指挥冒进,毁于一旦,但对于戊戌变法中的不切实际的内容,她则极力反对。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慈禧不仅有作为一个独裁者贪婪的一面,也有作为一个政治家权谋的一面。


布衣修禅


1861年11月,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訢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自此三度垂帘听政,直至1908年去世,统治中国长达 47年之久。

慈禧太后能够把持清廷最高统治权力 47 年的重要原因,除了其个人具有的独特政治手腕,能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喜怒无常,使人莫辨其内心真实想法,能够很好地运用封建君主的“权”、“术”、“势”,是一位老练的封建统治者等因素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3个方面。

第一:相貌出众,慈禧在17岁那年入宫,入宫的第二年就从贵人晋升为嫔。又过了三年再次晋升,成为懿妃。又一年,晋封为贵妃。可见,就宫斗水平来说,慈禧太后就高人一等。 慈禧太后最初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得到咸丰皇帝的青睐,是因为他的相貌出众所致。

第二:学习能力强,慈禧太后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她从小就学习汉族文化,会读会写。这在其他妃嫔当中是少有的,其他的满族女子虽然也会说汉语,懂得很多汉族文化,然而他们并不认识汉字。

第三:熟悉汉族文字,清朝的后宫当中,一般全是满族的妃嫔,而满族女子从小接受的都是满族的教育,很少有会写汉字的。但是慈禧太后却精通汉文,因此才能在咸丰皇帝生病期间帮助他打理朝政,赢得了咸丰皇帝的喜爱。在咸丰皇帝在位期间,慈禧就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

慈禧年轻时就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和勾心斗角的权术,以致于后来年轻的同治帝和光绪帝都没能斗得过老练的慈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