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故事:去孩子家過節,請自帶碗筷!還能更奇葩一些嗎?

老伴兒雖說退休了,但退休後比上班還要勞累。因為在她辦理退休手續的時候,兒媳婦已經懷孕三個多月了,反應很厲害,老伴兒馬上就進入了新的角色。有了小孫女兒,既要照顧孩子,還要操持一家人的吃喝,沒有一點兒清閒的時候。有時候,老伴兒也會發一句牢騷,說自己怎麼就是一個勞累的命啊。


故事:去孩子家過節,請自帶碗筷!還能更奇葩一些嗎?


前兩天,我下班回家,老伴兒突然對我說:“能這麼勞累真是享福啊!”

我以為她又想發牢騷,趕忙問她:“什麼意思啊?累壞了?”

老伴兒卻搖搖頭:“不累,我說的是真的,能這麼累真的是享福了。你還記得我們單位張姐嗎?我今天遇到她了。”

我當然記得了,張姐跟老伴兒年紀差不多,性格也很像,大大咧咧、說話高門大嗓,挺爽快開朗的一個人。

我問老伴兒:“張姐怎麼了?”

老伴兒詳細地給我講了張姐的煩心事。

原來,兩年前,張姐的兒子也結婚了。張姐也做好了準備,想跟我老伴兒一樣投入緊張的工作狀態,承擔起一家人的後勤保障工作。

沒成想,兒媳結婚後,就在張姐家吃了一頓飯,這兩年的時間裡,就再也沒進過張姐的門兒。

這讓張姐百思不得其解,一點兒矛盾都沒鬧,怎麼就不上門了呢?

兒子給張姐解釋說,兒媳婦喜歡過獨立自由的生活,在公婆跟前有些拘束,張姐對此表示理解。

但畢竟他們就住在一個小區,很快地,張姐就知道了,其實小兩口兒根本沒過什麼二人世界的小日子,而是天天去兒媳婦的孃家去。這讓張姐如鯁在喉,這不是讓兒子倒插門、當了上門女婿了嗎?

於是,張姐打電話找兒子,兒子也很無奈,倒是每個週末,回到張姐家吃頓飯,當然是兒子一個人,兒媳婦沒有來過。

中秋、春節這樣的大節日,兒子給張姐打電話,說是因為女方也是獨生子女,去誰家過節,另一家都會感到冷清,還是三家並作一家,都到他們小兩口兒那兒去過節。張姐只好答應,畢竟這是事實情況。兒子又囑咐,要自帶碗筷喲,他們沒有這麼多餐具。

張姐的肺都要氣炸了,但大過節的,還是忍了吧。

到了兒子家,看到親家夫婦都來了,也是自帶碗筷,心裡的怒氣平息了些。親家夫婦倒像是接待客人一樣,對張姐兩口子又是讓吃瓜子、又是讓喝茶的。張姐幾乎弄蒙了,這不是我買的房子、我兒子的家嗎?我們怎麼成了客人了?

總算是吃完了飯,還是各自拿著自己的碗筷,拿來的東西,吃剩下的各自打包帶回去,兒媳一點兒不留。看著親家夫婦高高興興地打包,張姐也只好服從安排了。

一連幾天,張姐都回不過神兒來,這是真的嗎?天下還有這樣的事情?這也太奇葩了吧?

還是張姐的老公開導她,這也算不錯了,他們天天在岳父家吃飯,為了過節,把咱們叫過去,總算還記得我們,就不要那麼多講究了。

老公的開導反倒讓張姐大哭了一場。這樣的日子太超乎她的想象了!


故事:去孩子家過節,請自帶碗筷!還能更奇葩一些嗎?


聽了張姐的訴說,老伴兒開導她說,年輕人跟咱們的想法兒確實不一樣了,你就清閒兩年吧,等他們有了孩子,還不得找你看。

張姐苦笑著搖搖頭說,孩子的事兒,人家暫時不考慮,說自己還沒玩兒夠呢。真要有了孩子,也不一定讓咱看,你沒見他孃家的爸媽,在外邊兒也是很強勢的人,在閨女面前那就是丫鬟僕人!這麼寵孩子的,咱還真沒見過。也就是他們能伺候的了,真讓咱伺候,咱還真不行。

聽完老伴兒的講述,不由得嘆了口氣,真的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啊!


故事:去孩子家過節,請自帶碗筷!還能更奇葩一些嗎?


老谷觀點:疼愛孩子是人之天性,但不能無原則的溺愛,像這樣的孩子已經超出正常人的範疇了,不懂禮數、我行我素,不僅傷害老人的心,早晚自己是要吃大虧的!而做父母的難辭其咎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