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焦慮症患者,整天心神不寧,憂心忡忡怎麼辦?

劍雲888


我有個親戚,是一名心理醫生,她接觸到很多的焦慮症患者。

她告訴我說,焦慮症有兩種,一種是真焦慮,一種是假焦慮。真焦慮是必須要通過治療的,包括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假焦慮最多,說難聽點好多人患上假焦慮,都是心理不陽光,自己給“作”出來的。

以下只針對“假焦慮症患者”,講一個真實的故事:一次體育課喚醒了一個焦慮症。

上高二的時候,我們班有個同學,很自卑,天天若有所思,晚上睡不好覺,白天犯困,起初並不明顯,後來時間長了確實狀態非常差,面色發黃,精神萎靡不振,成績也很差,後來去學校診所診斷,校醫懷疑他得了焦慮症。聽到消息後他更揪心重重了,狀態更差了,終於在一次體育課上,讓他發生了很大得改變。

他有個愛好,踢足球,但踢得很一般,因為身體素質很一般。那天,同學們好像對他特別照顧,每個人都在給他做球(創造機會),他運氣也特別好(真的是太好了),一節課踢進去了八個球!小夥子樂壞了,終於看到了久違的笑臉。從那以後,他就慢慢的變了,積極鍛鍊身體,後來足球踢得特別好,高三報了體育班,考上了一個不錯的體育院校。

說這個例子就是想告訴那些輕度的焦慮症,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特長,擺脫自卑。

很多焦慮症都是因為“自卑”引起的;

很多的焦慮症都是無所事事是給“閒”出來的;;

很多的焦慮症都是自己“胡思亂想”出來的;

焦慮症最怕的是“忙起來”“陽光起來”“鑽起來”“溝通起來”。

所以,想治好焦慮症,首先要擺脫自卑的情緒,然後培養自己的特長,每日奮鬥在自己的特長領域樹立信心、這是治療一切焦慮症的前提。因為焦慮症最怕的是自卑和整日的無所事事。因為自卑,所以不與人交流,因為無所事事,所以更胡思亂想了。


鹿萊影像


焦慮症,其實現代人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一點,就看你怎麼面對這種情況了。一個良好的應對焦慮症的方法可以讓你減輕症狀,甚至是完全跟焦慮症隔離!


我就是一個資深的焦慮症患者

好吧,我必須承認我算是一個很深的焦慮症患者吧,但我從未看過心理醫生,也沒吃過藥。只要一犯病,看誰都不順眼,不愛說話,神經兮兮。好在這麼多年了,我自己能把自己調整過來。

比如:我追求完美,有點強迫症那種的!一個事情的處理方式如果沒有按照我的意思進行我會非常難受。如果過程中在出現問題,我會變得焦躁。再比如,一件事佈置給了他人,我心裡總覺得這事會做的不夠好,總是不放心。但時間長了,我就找到了應對這種現象的方法。

我喜歡運動,那麼就用運動來逃離這種想法。俯臥撐、平板支撐、原地高抬腿都可以讓我瞬間安靜一點。我喜歡音樂,耳機從不離身,聽得不是什麼流行歌,我喜歡交響樂,聽著感覺很大氣。我喜歡電腦,那麼就玩電腦,修圖、做視頻、玩遊戲都行,只要能讓我把心思從一件事轉移出去就行。

很多人看來我的症狀並不算重!那麼我說下我最重的症狀吧。想過自殺,拿著刀片放在手腕但最終沒下去手。回過頭想想就覺得當時中邪了,我感謝自己當時中邪不深啊!現在已經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有個人陪著我瘋,陪著我鬧,很久沒有像之前那麼難受了!


焦慮症分為真的焦慮症和假的焦慮症!

我並不想揭穿某些人,這個社會很多人的焦慮症都是裝出來的!之所以要裝成自己有病是因為無法面對現實的生活,比如學業的壓力或者工作的壓力!真正的焦慮症患者,幾乎不願意跟別人說,而假的動不動就會說我覺得我有問題了!因為裝出來的生怕別人不知道啊!不然裝的效果別人看不出來多尷尬!


應對焦慮症的方法

找到自己喜歡的事,用喜歡的事情“逃避”不喜歡的事,這是你能逃離焦慮症的重要途徑!如題主所說,自己為了學習已經半瘋了,那麼這時候自己衡量下,是身體重要還是學習重要吧!如果為了學習,身體沒了,那麼學習的意義還有那麼重要麼?

很多人就是因為放不下,放不下現在的一切、放不下之前的努力!如果你覺得你的身體並沒有這些東西重要你可以盡情揮霍你的身體,你的心!

有多少有錢人大喊,沒有身體一切白費。當然當你擁有一個好身體的時候你就會覺得這是廢話!一切事情沒輪到自己的時候並不會覺得你擁有的一切是財富!

當然重度的焦慮症患者一定得吃藥,靠藥物維持自己的狀態!


結束語:不要害怕面對焦慮症,積極面對,選擇性逃離,捨棄讓你焦慮的源頭,擁有正確的三觀,你的焦慮症自然會減輕。

這就是我關於這件事的觀點,如有不對的地方還請大家多多指教!


PS教學簡單哥


焦慮症一般會跟抑鬱症併發為綜合症


焦慮症一般會出現軀體症狀

一般嚴重的神經症會出現植物神經紊亂的軀體症狀,比如氣短胸悶,心慌意亂,坐立難安,腹瀉腸道功能紊亂等,所以生理治療是很有必要的,一般臨床上用苯二氮卓類藥物比如氟西汀輔以谷維素維生素B族來平衡植物神經紊亂症狀,但是神經症因為其成因側重於心理干預。


焦慮症的心理成因

焦慮症在成為神經症之前不過是情緒的描述,是未來不安在當下的投射,當你越是相信這種不安,那麼你就越焦慮,這其實是你頭腦的詭計,是你的思維模式使然,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裡說:焦慮引出預示未來的蜃景。


由於人腦的特殊構造,我們對自己何時受何種情緒左右殊少控制力,但我們對情緒持續的時間確實有些許控制力,尋常的悲傷,憂慮,憤怒並不製造成太大的問題,只要一點耐心與時間,這些情緒通常會慢慢消失,人想要的東西太多,大腦會不勝苛負,會疲勞,會紛亂,會讓我們處在低能量中, 但如果太過強烈又持續過久,則可能流於極端,會形成長期的焦慮,難以遏制的怒氣或抑鬱,一旦積重難返,可能便需要接受藥物或心理治療。


焦慮來自未來的不安,沒有安全感,是現代人最為普遍的問題之一。 當我們對某人某事產生貪著, 就會因此產生焦慮,產生對立; 《阿含經》(Nikayas)用了一個巧妙的比喻來描述不安與擔憂:如果一壺水被風吹得搖晃,形成波紋、漣漪乃至漩渦,某人在此時觀看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將什麼都看不到。同理,不安與焦慮使人無法看清自己,通過認識到那些引起焦慮的事物並不重要可以緩解大部分憂慮。 我們會覺得焦慮,無非是因為現在的我們,跟想象中的自己,很有距離,這個距離有多麼大,那麼你的焦慮就有多大。


焦慮症往往就是強迫症的基礎,當你越是相信這種源自未來的不安的時候,身體就會無意識做出相應的反應來應對這個不安,所以處在焦慮中的人會讓自己看起來很忙碌,並企圖以此來掩飾內心的焦慮,比如當一個人有過不潔性接觸而擔心感染艾滋,那麼基於這種不安,他就無比焦慮,思維強化的同時不斷泛化,任何事物都跟艾滋病掛鉤,走過垃圾堆擔心被感染,外邊如廁擔心被感染,強迫思維形成強迫觀念導致強迫行為。


觀念是以刻板形成反覆進入患者意識領域的思想,表象或意向。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對患者來說,是沒有現實意義的,不必要或多餘的;患者意識到這些都是他自己的思想,很想擺脫,但又無能為力,因而非常苦惱。強迫動作是反覆出現的刻板行為或儀式動作,是患者屈從於強迫觀念,為求減輕內心焦慮的結果。


有了選擇的可能,焦慮就開始如影隨形。現在,每一件事情都必須選擇,每一件事情都是一種有意識的努力。你自己負責。如果你失敗了,你就失敗了。那是你的責任。如果你成功了,你就成功了。那也是你的責任。從某種意義上說,每一次選擇都是最後的選擇。你不能取消它,你不能忘記它,你也不能違背它。你的選擇將成為你的命運。它將跟你在一起,併成為你的一部分;你不能拒絕它。而你的選擇永遠是一種賭博。每一次選擇都是在黑暗中進行的,因為沒有什麼是確定的。


焦慮的心理解決方案

那麼怎麼打敗焦慮?打敗焦慮的最好辦法,就是去做那些讓你焦慮的事情。當問題出現時,面對問題而不讓自己情緒失控,能夠先讓自己的內心保持平靜,對此時的焦慮是有一定的緩解的,接下來,便是開始瞭解問題,探討它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對你有什麼影響,你有怎樣的感受,以及你是如何看待自己感受的,對此你又有怎樣的期待和渴望。看清楚這些,是需要很大的意識的,不知道你是否準備好了?讓自己的真實感受釋放出來,不再壓抑和扭曲自己,即使傷疤需要再次挑開,你也會有面對的勇氣。放開自己,看清楚問題,不過是我執的結果,從中學習,讓彼此成長,自願放下。


當一個人處在焦慮中,他的意識是投射於未來的不安因素上了,所以他們不能專注於當下,他無法忍受專注在一個點上的感覺。學習一個東西(尤其是簡單的,重複的)往往讓人焦慮。因為這一刻你真的停在一個東西上,就會意識到自己有多渺小,而要學的東西似乎還無窮無盡。因此,用最快的速度跳躍式地前進,用摘要的形式縱觀大概,存成照片或者寫成筆記,或是把注意力投向這個東西之外,「然後呢,然後還有什麼?」這樣就可以說:「行了,這個我已經懂了。」這是迴避焦慮的法寶。


緊張焦慮意味著介於「你現在的樣子」和「你想要成為的樣子」之間的一個空隙。如果那個空隙很大,緊張就會很大,如果那個空隙很小,緊張就很小,如果根本就沒有空隙,那意味著你滿足於你的現狀。換句話說,你並不渴望成為任何你現在所不是的,那麼你的頭腦就存在於當下這個片刻,沒有什麼好緊張的,你不想要變成別的東西;也沒有別的地方要去。於是你就能夠處於此時此地。不會有比較。你自己就是獨一無二的。你不再以別人的觀點來思考自己,你很放鬆地跟你自己在一起。


了凡心療愈



以上是焦慮症的特徵和自我確診患上焦慮症的一些症狀。當你被醫生確診為焦慮症的時候,一般來說根據病情輕重,通常可以採取心裡治療和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是治標,心理治療是治本,二者缺一不可!現在抗焦慮症的藥很多,效果也不錯,臨床醫生會針對你的病情、身體、經濟等方面的情況來為你開出治療藥物,一般服用1—2年左右,自己不要隨意的調整藥物和治療方案!

注意日常調理1、家人在生活中對患者要適當地關心和照顧,通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轉變患者的注意力。

2、家人要讓患者感覺得到對他的治療有信心,雖然有些患者的病情會反覆發作,但是一定要有信心,配合患者積極治療!

3、家屬一定要督促病人服藥治療,因為抗焦慮症的藥,大劑量的服用會容易出現危險,所以病人家屬一定要保管好!

4、患者要有信心,放鬆心情,通過運動和讀書看電視轉移注意力。

飲食調理:1、多補充維生素類物質2、多吃水果和蔬菜3、多吃清淡飲食少吃辛辣刺激性和油膩食物

通過對焦慮症的治療和調理,你的這些焦慮症的症狀就會逐漸減輕或消失了!


快樂公主


“突然頭腦發懵,大腦瞬間好像失去了意識似的,感覺自己會死掉瘋掉失控了一樣”這種感覺比較符合驚恐發作現象。

這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現象。正常人群中約為5%的人偶爾會出現過這種情況。平均發病年齡在23-29週歲。

當驚恐發作後,通常會有三方面的變現:

  1. 急於逃避當前狀況;

  2. 自主神經系統激活

  3. 感知到危險臨近(雖然不一定存在真實的恐懼和危險)


“從那以後,再也回不到原來的正常狀態了,每天心神不寧,睡不好覺,憂心忡忡,擔心再發生那樣的狀況。”這是典型的驚恐發作後,對害怕的害怕,也就是說害怕再次出現同樣的問題,恰恰是因為這樣,導致了持續的害怕和擔心。這就像一個惡性循環。要打破這個惡性循環,才能停止擔心和焦慮的情緒。


心理學對於人群恐懼症的有效治療方案分為三種:

1.門診治療,也就是到門診接受心理教育知識、認知重構、完成家庭作業以及角色扮演等形式和技術,讓焦慮和恐懼情緒消退。

2.自然情景下的治療。也就是通過學習認知行為療法,系統脫敏和暴露療法的知識,自己通過在自然情景下,嘗試自己挑戰自己的不合理的信念,來減少不合理信念對自己的不合理行為和情緒。另一方面,通過暴露療法,逐步適應原本焦慮的場景。當然,研究表明,在心理科學家的指導下進行的認知行為和暴露療法,遠比自己嘗試有效的多,且見效快。

3.團體治療也是一個好的治療方式。治療時間大概在14周左右,每週一次。

4.認知行為療法,被證明對於驚恐發作與直接使用藥物治療所達到的效果相同。認知行為療法中,針對人群恐懼症所使用的技術主要為:認知重建、呼吸訓練、放鬆訓練和內部感覺暴露等方法也可以自行到網上進行學習,對你的擔心會有很好的幫助。


科普心理學


焦慮,不安,的確越來越多的人都有,焦慮症幾成通病。

輕微的還好,嚴重的,茶飯不思,坐臥不安,飽受肉體上和精神上的雙重摺磨!

怎麼辦呢?

一、得正視並反思自己,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心態的,是因為未了的心願?是生活的壓力?抑或其他的原因?

二、人,是有豐富情緒的動物,怎麼去學會並把握情緒,分散並轉移注意力是很好的辦法,狂躁不安時,可以去聊天、運動等等。

三、不要諱疾忌醫,確診了,是病就得治,得配合醫生按時服藥,並及時反饋病情。

最後,除藥物控制、治療外,要端正心態,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借用一句話: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附:網上有一法可以一試,隨身帶一手珠或佛珠,閒著無聊或感到不安時,就摸一下,捻一下,配合數數,經文會有較好的效果。


歲溯流年


我一直推崇人要和別人說話交流,那怕吵一架都是好事,能釋放情緒。人,不說話不交流,最容易得抑鬱症神經病,焦慮症。原來的中國人,不認識的人都可以說幾句話交流交流。現在的中國人到好,都拿著手機看手機,從不和人說話不交流,看見不認識的人就象看見敵人一樣,都防著別人是壞人。現在的人連認識的人都不說話不交流,防著別人。照這樣下去,中國人的抑鬱症,焦慮症,神經病的人會更多。


用戶2426492452680


對於身陷焦慮泥潭的朋友們,我有以下兩點建議:


一、尋求專業的幫助

很多人會覺得網上有很多做法,可以照著做,沒準就好了。這是對自己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不一樣,盲目的自我治療起不到太多的作用。所以,還是尋求專業老師的幫助吧!


二、規律作息

一個科學健康的生活習慣將會極大地幫助你修復情緒問題,至少可以讓你感到一種可控的狀態。當你的身體抵抗力不斷增強的時候,你的心理抵抗力也會加強。


在這裡,也祝願每一個焦慮症患者能夠早日康復!


在這裡提醒大家,無論是自己還是身邊的朋友親人,一旦出現以下症狀,一定要引起注意:

1、過度擔心、焦慮,高度緊張,並且嚴重影響到生活以及工作。

2、思維混亂,注意力不集中 ,記憶力變差 。

3、失眠,難以入睡或睡不安穩往往與焦慮有關。

4、胃腸道疾病,比如:慢性消化不良、胃部絞痛、腹脹、便秘或腹瀉。

5、呼吸困難、手腳麻木、大汗淋漓、頭暈乏力等。

6、········


在這裡,橋恩心理希望大家能夠遠離焦慮,做一個心理健康、生活快樂的人。

一旦有以上症狀,還請及時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喲!

生活不易,難免會有焦慮。

當你焦慮的時候,說明你對自己還有不滿。

只是你需要停下來、想一想,用正確的方法與思維,解決問題!


橋恩心理諮詢


你好,你所描述的其實是焦慮大發作,又稱“驚恐發作”。這是焦慮症患者,經常會出現的一種心身體驗。發作時,可以把報紙捲成桶裝,捂住口鼻,這樣能夠減輕過度換氣所導致的鹼中毒,緩解不適。


焦慮,是人類在面臨即將到來的威脅時,出現的正常身心反應。它能夠幫助人們激發出大量的身心能量來應對威脅。但是,焦慮症則不同,患上焦慮症的個體,即使沒有可預見的威脅,依然會出現強烈的焦慮反應。患者的生活可謂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往往還伴有身體不適以及睡眠障礙。如果不與以治療,還有可能引發強迫症、抑鬱症等新的精神心理問題。

治療焦慮症,首先需要到精神衛生機構求助於精神科醫生,通過服用藥物,緩解焦慮症的症狀。在藥物生效之後,必須要進行心理諮詢,通過心理諮詢找到誘發焦慮反應的潛意識原因,然後運用適當的心理治療技術,予以解決。


姜丁粽子


焦慮症患者如果年齡在65歲以下是可以尋求專業心理諮詢服務機構的幫助,選擇水平高的心理諮詢師,通過心理諮詢師的訓練,通過心理諮詢師的指導學習成長提高改變,徹底解決問題的。。。如果是年齡超過65歲,解決起來就會很困難,可以考慮尋求專業心理醫生開點相應的藥物,控制一下狀態。。。假如身體健康沒有其他的問題,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也是可以解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