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在秦征戰六國時,秦昭襄王手段如此狠心,但為何在他逝世後,六國響起一片哀嚎悲痛聲去弔喪?

大侃歷史


秦昭襄王是戰國時期秦國國君,秦惠王之子,秦武王異母弟,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長達五十五年之久。

早年,他跟隨母親在燕國為人質,直到秦武王去世,回國奪位,成為秦昭襄王。在他即位初期,宣太后當權執政,外戚魏冉處理庶務,任用白起為將軍,先後戰勝了三晉、齊國、楚國,攻取魏國的河東郡和南陽郡、楚國的黔中郡和郢都等地,發動了著名的水淹郢都的戰役。從此,東方各國聽聞虎狼之秦無不戰戰兢兢。

後來他聽從范雎之言,奪取宣太后、魏冉的權柄,正式親政。文以范雎為相,武以白起為帥,施行“遠交近攻”的策略,並對趙國發動長平之戰,大勝趙軍,坑殺四十萬趙軍。之後,他攻陷東周王都洛邑,俘虜周赧王,遷九鼎於咸陽,結束了周朝八百年統治,奠定了秦國統一戰爭的勝利基礎。

秦昭襄王在位時可以說戰果碩碩,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薨逝,終年七十五歲,諡號為襄。要說秦國內部的人為之痛哭還好,但東方六國為之痛哭,響起哀嚎悲痛之聲,恕筆者一時無法理解了。筆者認為與其說是哀痛秦昭襄王,不如說是哀嘆自己的未來。

周朝滅亡,天下共主已失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秦國的大將趙摎攻打韓國,攻佔了陽城,斬首了4萬人。接著趙摎繼續揮師攻打趙國,攻佔了二十幾個縣,斬殺及俘虜了九萬人。位於王畿的周赧王姬延感到非常恐慌,於是他和燕國、楚國密謀聯合各國,再訂立合縱盟約攻秦,準備率領天下的精銳部隊出伊闕塞去攻打秦國,使得秦國與陽城之間無法相通。

秦昭襄王因此大怒,派大將軍趙摎攻打西周。嚇怕的周赧王跑到秦國,叩頭認罪,把全部三十六邑、三萬人口都獻給秦昭襄王。由此可見此時的周天子已經沒有了尊嚴。秦國將周赧王綁在柱子上游街示眾,貶為平民,便放其回到西周。後來姬延抑鬱而終,東周國亡,立國879年。

要說之前,雖說禮崩樂壞的情況下,但各諸侯之間還是顧忌著周天子的地位和身份,都還承認周天子為天下共主,例如田氏代齊、三家分晉之時,他們都要去周天子那裡申請旨意,讓周天子承認自己。但昭襄王薨了以後,加上週天子也沒有了,整個東方六國宛如心中失去了一個支柱,一箇中心,怎能不哀痛?

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擋住秦軍的鐵蹄了

在他在位時,東方六國已經被欺負怕了,這時候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去掉,身上的重壓一消失,加上對未來的茫然四顧,不知所措,東方六國的哀痛不僅是重壓後緊張的酸楚,也有對自己未來迷惘的恐懼。秦國實力遠超東方六國已成定局,從此再也沒有人能夠擋住秦軍的鐵蹄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的哀痛更多是對暴風雨即將來臨的哀痛。

在秦征戰六國時,秦昭襄王手段的確狠心——坑殺趙軍四十萬、水淹郢都等等戰役,都給東方六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但在他逝世後,六國的一片哀嚎標誌著天下共主已逝,從此是秦國鞭笞天下了。


鄧海春


秦昭襄王在位時可以說戰果碩碩,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薨逝,終年七十五歲,諡號為襄。要說秦國內部的人為之痛哭還好,但東方六國為之痛哭,響起哀嚎悲痛之聲,恕我一時無法理解了。我個人認為與其說是哀痛秦昭襄王,不如說是哀嘆自己的未來。

大家對其之恨

在征戰六國的過程中,秦昭襄王手段毒辣,大家對其恨之入骨。秦昭襄王發動的戰爭裡,最出名的肯定就是長平之戰,此戰直接摧毀了趙國的國力,為日後秦朝的統一奠定基礎。在長平之戰中,秦國的將領白起坑殺了趙國的二十萬萬降卒,以至於血流成河。

東方六國對未來不知所措

在他在位時,東方六國已經被欺負怕了,這時候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去掉,身上的重壓一消失,加上對未來的茫然四顧,不知所措,東方六國的哀痛不僅是重壓後緊張的酸楚,也有對自己未來迷惘的恐懼。秦國實力遠超東方六國已成定局,從此再也沒有人能夠擋住秦軍的鐵蹄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的哀痛更多是對暴風雨即將來臨的哀痛。

喜極而泣

我個人認為他們就算是流淚,那也是喜極而泣。他們知道秦昭襄王死了以後,這些國家至少可以過個幾十年太平日子。畢竟不是每個秦國的君主都是如此霸道的吧?大家對此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留言評論。


瀟瀟談歷史


對於秦昭王死後六國弔喪一事,記載於《史記·秦本紀》中:

五十六年秋,昭襄王卒,子孝文王立。尊唐八子為唐太后,而合其葬於先王。韓王衰絰入吊祠,諸侯皆使其將相來吊祠,視喪事。

秦昭王是秦始皇的曾祖父,他19歲繼位,當了56年的秦王。但其實他真正執政的時間並不長,前面的42年裡,朝局掌控在他的母親宣太后手中。他執政的時間,滿打滿算只有14年。

秦昭王時期,是秦國擴張最快的時期,期間他以白起為將,攻下了楚國首都郢,尤其是打贏了長平之戰,使秦國實力大增,對六國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

那麼,為什麼秦昭王死後,各諸侯國“皆使其相來吊祠”呢?我認為原因很複雜,諸侯國之所以這樣做,各有各的目的。

這其中,韓國是秦國的小弟,雖然這個小弟做的很憋屈,但畢竟是人家的馬仔,不去弔喪是不行的,所以韓國是由韓王親自去弔喪的,而其他國家只是派相國去的。

另外,齊國是秦國連橫的對象,兩國有著長期的“睦鄰友好”關係,人家國王死了,弔喪也理所當然嘛。

楚國呢?秦昭王的母親是楚國人,舅舅魏冉等也是楚國人,秦國朝堂還有不少楚國人,比如後來的昌平君、昌文君等。秦昭王的身體裡流著楚國的血液,而且,繼承秦國國王之位的秦孝文王的妻子華陽夫人也是楚國人。從緩和兩國關係的角度看,楚國去弔喪也是有道理的。

再看趙國,秦昭王死後,秦孝文王繼位,太子子楚曾經在趙國當質子,子楚還有一個兒子(即秦始皇)在趙國,為了緩和關係,趙國去弔喪也是可以理解的。

燕國呢?秦昭王曾經在燕國當過質子,與燕國也有一定的關係,因此燕國去弔喪,從禮節上看,是說的過去的。

至於魏國,大家都去,我不去也不好,於是也就跟風去了。


孤舟釣江雪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秦昭襄王這可是狠人,咱別的不說,戰神白起就擱人家手底下當大將。

一說到白起,不瞭解秦昭襄王的人,立馬就明白秦國能滅掉六國,成為笑到最後的一位,秦昭襄王那就是整個事件的奠基人啊!

相當年,戰國七雄其他六雄,擱這位手裡頭,那就是六個麵糰,好傢伙被秦昭襄王挨著個的這頓搓,搓的那叫個欲哭無淚啊!

但讓秦昭襄王自己都沒想明白的是,他死了,這六個大佬居然對他哀悼祭奠,似乎有那麼一股子摒棄前嫌的意思。

那麼這到底是咋回事呢?

要說這事,咱得從秦昭襄王的功績說起。

話說您把這位擱歷史上,就會驚奇的發現他可是在位時間最長那幾位君主當中的一個,掐頭去尾五十五年的時間,這年齡也算長壽的了,享年七十有五啊!

按理說秦國那王位壓根就沒他什麼事,咋輪都輪不到他坐上去。畢竟他的哥哥弟弟們還擱家裡邊吃香的喝辣的,而他蹲在燕國的土地上喝著西北風,做質子呢?

質子這是說好聽的,您要說不好聽的,這壓根就是人質。

這秦國那天如果做了對不起燕國的事,他這做人質的首先就會被燕王提溜過去,一頓臭罵,這還算是輕的,這要是重嘍,那腦瓜都得讓人家給摘了去。

而且他平時那小日子也不好過,畢竟您要是秦國有實力的皇子,他也不會做質子去,所以平時這要是趕上燕國貴族圈裡,開個啥宴會,整個啥詩詞的,他一準就在那犄角旮旯裡蹲著。

那麼他又是咋當上秦國的王呢?這麼說吧,秦昭襄王下邊還有個弟弟,這人挺討喜,所以秦昭襄王的老爹秦惠文王去世之後,秦國那最為尊貴的位子就留給了他弟弟,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秦武王。

而這秦武王天生就是個大力士,就那水缸一樣的大石頭穩穩的抱在懷裡走個百八十米這都不帶喘氣的。

加上他本身也好武,所以就特別的喜歡和人比力氣,這不有一回他和自己手下的大將孟說舉行舉鼎比賽,看看誰的力氣大。

你說這玩意有的比嗎?咱聽過王和手下人比詩詞的,比手談的,他到好堂堂一個王和自己的手下人比誰的力氣大。

開頭很美麗,結果就不美麗了,秦武王手中著鼎脫手了,把自己的肚皮給砸了,脛骨還弄斷了好幾根。

就這傷口擱過去那醫療條件,基本就是個死了,這不連晚上都沒有挺過去就死了,死的時候才二十三歲。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們要說了:“這秦武王是不是有毛病?咋這麼缺啊!”

您不能這麼說,您記住了,這歷史上但凡能掛上武字的,這都是很厲害的主。

這秦武王在位的時間是短了點,就這點時間,人家還在想法子要滅掉周王室,一直沒有機會不是,後來忍了換了一個小目標,跑去揍韓國,佔了不少便宜。

所以要是給這秦武王一點時間,您就能看出來這王也不是白給的主。

這不他一死,就面臨一個繼承人的問題,可問題是,秦武王比較年輕,壓根就沒有兒子。

所以這就便宜了蹲在燕國做質子的秦昭襄王。

當然這過程也不是那麼順利,這中間要不是趙武靈王用計把這秦昭襄王從燕國給騙出來送回秦國,歷史也就沒啥秦昭襄王了。

趙武靈王還想著這果子種下去,能收成一把好果子,讓他想不到的是,這秦昭襄王回頭就不認賬了,後來更是一傢伙就把趙國的軍卒坑殺了四十萬。

當然這是後話,咱接著說事。

咱先說說秦昭襄王在位期間辦的最大的一件事,廢掉了周王室,結束了周八百年的統治。

話說當年,秦昭襄王指派大將趙摎去攻打韓國。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感覺夠樂的,這秦國國君咋沒事老是喜歡欺負這韓國。

沒法子誰讓他挨的近,而且七雄當中他屬於老末級別的國家,不揍他揍誰呀?

這一傢伙拿下了陽城,為秦國又添一城,順道還削弱了韓國的實力,砍了四萬人,這一傢伙把韓國好懸沒放到了。

秦昭襄王還覺得勁沒處使,瞅著趙國這身段夠可以的,連口氣都沒喘,回頭就捅趙國的後腦勺,這頓敲啊!

把個趙國敲的都找不到北了,又被秦昭襄王劃拉走二十幾個縣,砍了九萬多人。

就秦兵這架勢,感覺不管是誰只要杵到眼跟前的,這都想上去砍上一砍。

那麼作為天下共主的周赧王姬延瞅著勢力越來越龐大的秦國,他到是想打壓一下,但他手裡邊就三四個城池,攏共三萬多人,這給秦國塞牙縫都不夠,他也沒轍。

這不其他諸侯國瞅著秦國,今天揍這個明天掐那個的,他也擔心自己個那天被滅了,所以楚國這就想利用周天子去抑制秦國,別這麼鬧騰了,大傢伙快撐不住了。

楚國有這麼個意思,周天子也有這麼個想法,雙方一拍即合,所以周天子這就以天子的名義,號召大傢伙一起揍秦國。

咋說呢?這事挺好,大傢伙都舉手表示同意。周天子也著急忙乎的勒緊褲腰帶的湊了五千來人,但這還缺兵器少吃食呢?

沒辦法的周天子拉下面子向地方上的富戶借,這都還打了欠條。

這傢伙一切都準備就緒了,就等著其他六雄過來充實周天子的實力了,結果左等等來了楚國的軍隊,右等等來了燕國的軍隊,足足等了三月,這幫人人吃馬嚼的,周天子都快被吃哭了,其他四熊蹲在家裡邊挑牙縫瞅樂呵呢?壓根就沒有意願派兵前來。

得咧!好聚好散再聚不難,周天子主動撤了,這事就這麼黃了。

可借錢給周天子的富戶不幹了,一傢伙就把周天子家的大門圍上了,天天敲門要錢。把個周天子愁的呦!

而這個時候,秦昭襄王擼起袖子晃著胳膊上的肌肉塊,就已經怒了:“你不是想揍俺嗎?來呀!你不來了是吧!那俺可去了!”

這傢伙秦軍帶著十幾萬人可就來了。

這把個周天子嚇的,親自出城謝罪,這事才罷了。

那麼周天子瞅著天下都爛成這樣了,一口氣就一直頂在胸口上,這不當年就死了。

秦昭襄王到也不客氣,直接跑到周天子的地盤收了人家的九鼎搬到自己個家裡收藏起來。

這還不算,把周天子剩下那點指甲蓋大的地盤也收入囊中,打這裡起周朝這就算沒了。

而戰國七雄頭上那所謂的共主沒了,這為以後一統天下做了很好的鋪墊。

後來的事

之前大傢伙雖然你打俺一下,俺打你一下,甚至於三五個圍毆一個,這多多少少還有個顧忌,畢竟頭頂上還有一個周天子,雖然這主已經說話不咋管事了,但禮樂這玩意在怎麼崩壞,你也得有個限度不是。

這下好了,雖然頭上壓著的東西沒了,大傢伙心裡可沒掛沒撈的這就沒底了。

而這幫人中,最牛掰的就是秦國了,就秦昭襄王那虎視眈眈的樣子,這就不是個好說話的主。

那麼秦昭襄王一死,哎!大傢伙算是吐出一口氣來,這多少能緩緩了,不至於想之前那麼被壓迫了。

所以大傢伙都想去瞅瞅這秦昭襄王死了之後,這秦國咋回事,還有沒有能力,把他那鐵蹄子亮出來,再踩到眾人頭上。

其實這麼瞅下去,六雄都明白,他們的實力在秦國的面前,這就是螳臂當車,不夠看的,風雨將至,他們哭的是秦昭襄王何嘗哭的又不是自己呢?

想想秦昭襄王的手段,坑殺四十萬趙軍,這要是秦國堅定不移的要統一,血雨腥風沒多久的時間嘍。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史


秦昭襄王在位的五十年時間裡,秦國就像一臺戰爭收割機。這中間除卻人們所熟悉的伊闕之戰、長平之戰、合縱伐齊之戰等大戰外,秦國近乎是年年出兵攻佔六國。以至於到了秦昭襄王晚期,秦國民生凋敝已經到了很嚴重地步。連年的征戰,使得民眾早已不堪重負。


歷史上關於秦昭襄王策劃的戰爭比較出名的就是長平之戰,這場戰爭對於秦朝大一統非常的重要,因為這場戰爭一舉就打敗了趙國。當時秦趙兩國的國力相當,秦昭襄王剛剛親政,為了能夠起到震懾諸侯的作用,所以發動了長平之戰。秦昭襄王剛開始一直在前線跟趙國乾耗著。就在兩國的國力幾乎都被消耗殆盡的時候,趙國主動發起了進攻,結果被秦國一舉殲滅。20萬趙軍被坑殺,從此秦昭襄王終於一戰成名,留名青史。秦國雖然大勝,但是自己還是損失極為慘重。據史記記載,”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據戰國策,秦“國虛民飢”。六國雖然不行了,但是秦自己也差不多了。隨後秦昭襄王又開始對韓國下手,一舉斬殺韓國4萬多人。掉頭又攻佔趙國二十多座城池,斬殺及俘虜合計9萬多人。這還不夠,秦昭襄王又盯上了遲遲不能亡國的周天子。周天子到了這個時候,其實連個象徵的意義都不存在了,所以秦昭襄王索性就把周國給滅了,將周天子給抓到了秦國。隨後秦昭襄王又在72歲高齡的時候,宣佈攻打魏國,佔領了魏國吳城,迫使魏國投降秦國,成為秦國的附屬國。


總之,秦昭襄王在後期將自己所有的屈辱憤怒都發洩了出來,基本每年都在打仗,但凡跟他接壤的國家都被他欺負過。包括趙國、韓國、周國、魏國、楚國,這些跟秦國接壤的國家,全部被秦昭襄王攻打過。當他們得知秦昭襄王去世的消息以後,六國響起一片哀嚎悲痛聲是喜極而泣的。畢竟秦昭襄王死後這些國家可以稍微踹踹氣了。




綠巨人講史


秦昭王就是“秦昭襄王”嬴稷,他是秦惠文王和宣太后(羋八子)的兒子。在秦國國君“奮六世之餘烈”中,秦昭王所起的作用最為巨大。他在位55年裡,秦國東伐韓魏,南攻勁楚,東摧齊齊,長平敗趙,真正奠定了秦國統一的根基。

對於東方六國來說,秦昭王心狠手辣、攻伐果斷,是他們最大的心腹之患。可是在公元251年秦昭王去世時,各國國君紛紛派人來弔喪,一個個哭得比自己家裡的老媽去世了還悲慘。

然而事實上真的像表面上這樣簡單嗎?

當然不是,列國遣使來秦國弔喪的目的其實很簡單,第一是討好秦國、避免秦國暫時東進,這是一種常見的外交手段。

第二就是來秦國試探底細,好武鬥狠的秦昭王去世對於東方六國來說是一個絕佳好消息,六國不知道後面的秦國新君會採取何種政策,所以來弔喪其實是為了摸清楚秦國下一步打算。

那麼,歷史上的秦昭王到底有多厲害呢?

秦昭王(秦昭襄王)是秦惠文王的公子,但卻不是嫡長子,所以原本是無緣登基為王的。秦惠文王死後,最初繼位的是嫡長子、秦武王嬴蕩。不過武王在位僅僅3年時間,就因為“洛陽舉鼎”事件去世。

一、意外登基

秦昭王當時還是公子稷,遠在燕國當人質,意外被其母親宣太后(羋八子)和一幫重臣扶持為君,是為昭襄王嬴稷。其中,北方的軍事強國趙國起了很大的作用,趙武靈王堅決支持嬴稷登基其實是為了結好秦國,可是後來在長平之戰坑殺趙卒四十萬的就是秦昭王派出的大將白起。

在秦昭王繼位時,秦國仍然算不上是七雄最強大的國家,而且內外壓力巨大。當時齊、楚兩大強國與秦國並立,北方的軍事強國趙國也是蒸蒸日上,而韓、魏兩國也不合時宜地陽奉陰違,勾結其他國家來對付秦國

在秦昭王的祖父秦孝公時期,秦國通過商鞅變法擺脫了落後捱打的位置,並“借力打力”,趁戰國首強魏國在馬陵道之戰被齊國重創的機會,奪回了河西地區。

在秦昭王的父親秦惠文王時期,秦國和齊國、楚國終於將戰國第一強國魏國削弱為二流國家,秦國成為列強之一。

可是,此時的秦國內有宣太后(羋八子)與宗室大臣專權,外有齊、楚、趙等強國虎視眈眈。

齊是東方第一強國,也是唯一一次攻破函谷關的國家;楚國是南方第一諸侯國,是號稱“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的列強。

二、橫掃群雄

秦昭王在位時期,先是用張儀的“反間計”重創了強敵楚國,奪取楚國整個西北,然後命上將白起攻陷楚國的國都,焚燒了楚國宗廟,楚國由此掉出強國行列。

趁齊國滅宋時,秦昭王又加入燕國主導的“五國伐齊”大軍,將強大的東方齊國肢解。後來齊國雖然僥倖復國,但國力已經一落千丈,也喪失了霸主地位。

同時,秦昭王“吞巴滅蜀”奪取了巴蜀糧倉,為秦國東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秦昭王晚年,秦與北方軍事強國趙國為了爭奪韓國的上黨郡爆發了長平之戰,秦國徵發了國內九成壯年男子投入前線,終於大敗趙國,趙國一蹶不振。趙國是東方六國中最後一個強敵,也是秦國東進最大的障礙。戰國的削弱,實際上就宣告了秦國的成功。

在秦昭王時代,秦國先後將楚、齊、趙三個強敵削弱,此後在東方六國中再也沒有任何國家能與秦國保持單打獨鬥的能力。正是在秦昭王時期,才真正奠定了秦國統一天下的格局。不過,由於昭王連年征戰,秦國國力受到極大削弱,所以秦昭王晚年冤殺白起、圍攻邯鄲失敗後,使得秦國統一的步伐又延後了數十年。經歷了秦孝文王、秦莊襄王,到了秦始皇(秦王政)時代才實現一統。


世界人文通史


  • 一則外交禮儀。
  • 二則探聽虛實,不是秦昭襄王究竟死沒死的虛實,是大秦帝國以後誰說了算的虛實。

打個比方,現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如果被恐怖分子暗殺了,伊朗也會裝模作樣的先發表聲明譴責恐怖分子,再派人去華盛頓弔唁的,不奇怪。

不去才奇怪呢!

可以相信,六國的那些將相和韓國國王本人參加完葬禮之後,還要互相會見,私下見面的,四處亂打聽”孝文王“這個人性格如何,能力怎麼樣,身體可好。

一番打聽下來,都說秦孝文王身體可慮至極,大家更不會走了,實在家裡有事必須回去,也一定留下得力人馬“繼續哀悼”下去的。

總得要看看秦孝文王死後,秦國誰當家呀!

六國之王侯將相們都感受到了自己國家時日不多,秦昭襄王這個猛人死去了,也許秦國的虎狼之心可以休也呢?這個時候,在接班人哪裡做點貢獻,弄個印象分豈不是好?

果然,秦孝文王做秦王一年未到,就死了。

秦孝文王逝世,排場也就沒有那麼大了,起碼司馬遷沒有鄭重其事的寫秦孝文王的喪事規模。

因為大家心中都有數了,沒有必要千萬裡奔波了。

再舉個美國例子,放眼全世界,如果現在美國開始大選,伊朗人關心美國大選結果的程度肯定比很多美國人還要大,很多美國人不一定比外國人關心美國大選結果也成立。

如果是斐濟的大選結果呢?斐濟是啥?多數人會如此回答。


葭明通半瓶歷史


秦昭襄王在位之時,既是秦國突飛猛進的時期,也是秦國對其餘六國佔據壓倒性優勢的時期。在政治上,他任用范雎,採用“遠交近攻”的外交方針,瓦解了六國企圖合縱伐秦的攻勢。在軍事上,他任用魏冉、白起等人,殲滅了六國大部分有生力量,為秦國統一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正因如此,六國對於秦昭襄王應該是十分恐懼的。那麼他一死,六國諸侯就算不是舉國歡慶,也應該是暗自竊喜吧,怎麼還會一片哀嚎的前去弔喪呢?下面我就試著分析一下。

秦國強大,不想去也得去

五十六年秋,昭襄王卒,子孝文王立。尊唐八子為唐太后,而合其葬於先王。韓王衰絰入吊祠,諸侯皆使其將相來吊祠,視喪事。——《史記·秦本紀》

我們可以看到,韓國是韓王親自前來弔唁,其餘諸侯只是派了將相前來。作為一國之君,親自前往他國弔唁實際上是非常危險的,更何況秦昭襄王還有扣押楚懷王的前車之鑑。因此,其餘諸侯都十分明智的派了相國前往,唯有韓國是韓王親自前往的。

因為韓國最為弱小,且最為靠近秦國(這也是韓國最閒滅亡的原因),而且韓國名義上已經是秦國的馬仔,所以如果這時候不拿出點誠意來,恐怕就會有滅國之危。

其餘諸侯也是一樣的道理,都是迫於秦國的強大才來的。比如楚國,楚懷王就是被秦國扣押而死。然而就是這樣的深仇大恨,楚國也還是得派人前來弔唁。唯一不同的地方可能就是他們還不至於像韓國一樣當秦國的馬前卒吧。

雖為無奈,但亦有試探之心

戰國時期的奔喪,名為奔喪,實際上都有另一層目的。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趙武靈王即位之時。

二十四年,肅侯卒。秦、楚、燕、齊、魏出銳師各萬人來會葬。子武靈王立。——《史記·趙世家》

同樣是奔喪,同樣是諸侯齊聚。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趙肅侯死之時,諸侯是帶著兵前來奔喪的,目的不言而喻,而秦昭襄王死之時,諸侯是派將相前來奔喪的。

雖然奔喪的形式不同,但是這已經顯露出戰國時期奔喪的重要意義了,即查探虛實。在趙肅侯出喪之時,如果不是趙武靈王雄才大略,及時穩住了局面,可能趙國在當時就已經滅亡了。秦昭襄王出喪之時亦是如此,雖然秦國強大太多,但是諸侯聯合未必沒有機會。就算秦國的底蘊再雄厚,連續征戰了多年,也早已顯露出頹勢,不然早就趁勢統一了。

不然我實在想不明白,為何與秦國有如此深仇大恨的各諸侯(尤其是楚、趙),會如此好心的前來奔喪弔唁。

結語

在秦征戰六國時,秦昭襄王手段如此狠心,但為何在他逝世後,六國響起一片哀嚎悲痛聲去弔喪?

首先明確一點,史記上只是單純地記載了諸侯派人前去弔唁,並沒有說明諸侯如何哀痛。當然,對於這些王侯將相來說,關鍵時候擠幾滴眼淚,問題應該是不大的,至於哀痛不哀痛,那麼就只有本人才知曉了。

而諸侯之所以與秦國有如此深仇大恨還要去奔喪,我認為原因有二:

一、秦國強大,諸侯弱小,尤以韓國對比最為突出。

《史記·秦本紀》中有這麼一段話:“五十三年,天下來賓。魏後,秦使摎伐魏,取吳城。”魏國僅僅是最後到,就被秦國打了一座城池。在這樣的背景下,諸侯再怎麼表“忠心”也不為過吧。

二、明為弔喪,實為查探

奔喪,是一個名正言順進入敵國內部查探的好機會。一旦秦國露出無法制服諸侯的頹勢,諸侯定會聯合起來討伐秦國。再者,就算秦國依舊強大,諸侯也能探究秦國強大的原因,以此來強大自身。


小云軒談史


周室衰微不共匡,干戈終日互爭強。
諸侯若解尊天子,列國何因次第亡。
《春秋戰國門再吟》 唐 周曇

從周王室勢力衰微以來,周王室對各個諸侯國的領導能力幾乎為零,只是保留著天下共主的名號。各個諸侯國之間也開始了了他們的爭霸,各國之間紛爭不斷,百姓民不聊生。

這個局面一直持續了549年,秦國的嬴政終於統一了六國,“車同軌,書同文。”天下終於有了一個統一的領導。

秦昭襄王

對於歷史不是很瞭解的人來說,對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最為了解的便是始皇帝——嬴政。但是,秦國曆史上還有一位曾經稱帝的著名人物,他就是秦始皇嬴政的曾祖父——秦昭襄王。

他對於秦始皇最後可以滅掉六國具有不可磨滅的功績,對於秦昭襄王的功績,我們可以概括為,秦昭襄王是為中國歷史的統一做好了一扇門,而秦始皇嬴政確是那個幸運兒,打開那扇門,最終流傳千古。

秦昭襄王是一個偉大的國君

翦伯贊:“秦對六國的鬥爭已取得決定性勝利。”

秦昭襄王是一個偉大的國君,在他管理秦國的時候,他做出了非常多的功績。

第一,鞏固了巴蜀的統治。秦昭襄王鞏固了秦國的內政,為秦國之後可以與六國進行爭霸創造了一個穩固的基礎。畢竟,要想安外,必先安內。如果一個國家的內部都是混亂不堪的,那麼這個國家只藥品碰上一丁點的外難,這個國家一定會滅亡。

第二,消滅義渠。義渠國的所在位置位於秦國的大後方,義渠國好比一把懸著的劍一樣,時時刻刻威脅著秦國。但是,秦昭襄王的母親宣太后與義渠國的國王有一個非常親密的關係,為其生了二子。這也為秦昭襄王滅掉義渠創造了條件,因為義渠王對秦國放鬆了警惕。義渠國消滅之後,秦國保證了自己大後方的安全,並且還獲得了大量的牲畜。

第三,治國理政。秦昭襄王的治國理政的功績是受世人所認可的。並且荀子也對秦國的治國理政非常認可,整個國家官員和百姓各行其事,兢兢業業。可見,秦昭襄王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

第四,軍事業績。在秦昭襄王在位的五十六年期間,他一共經歷了伊闕之戰,五國伐齊,鄢郢之戰,華陽之戰和長平之戰等大戰。可以說,在經歷了這些大戰之後,六國幾乎已經門戶大開,只要秦國的將士一到,其結果必然是“戰必勝,攻必取。”

第五,消滅了東周。為什麼要把東周特別的挑出來呢?這是因為東周只要還存在,那麼這個時代還是屬於周王朝統治的時代,雖然實際上週王朝已經沒有什麼實際的影響力,但是隻要東周存在,舊的時代還沒有過去。消滅了東周,秦昭襄王可以說是已經撬開了時代的大門。

為何秦昭襄王死後,六國一片哀嚎?

首先,小編覺得這一個時代是屬於秦昭襄王的時代,雖然說秦昭襄王的目的是為了消滅六國,完成統一,但是人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生物。這有點類似於,在得知蔣介石逝世時的消息時毛主席的反應,你說毛主席很高興嗎?其則不是,蔣介石當了毛主席幾十年的朋友和敵人,他們倆之間是十分惺惺相惜的,一個好的對手和好的朋友一樣難得。秦昭襄王的逝世讓六國之人感到惋惜。他,秦昭襄王,在這個時代,是一個梟雄。

第二,七國的百姓感到惋惜。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延續了549年,這種分裂得不到統一的情況讓七國的百姓感到不耐煩,好不容易出現了一個可以統一六國的梟雄,但是最後卻逝世了,可以說,如果秦昭襄王有更多的時間和機遇,他完完全全就是中國的秦始皇,而不是嬴政。

綜合以上

好朋友難得,但是一個好的對手同樣難得。秦昭襄王是讓六國的國君們感到是一個好對手的人物,再加上在位時間時間長達56年,在當時那個時代,這屬於一個神話般的人物,他的逝世很多人都會感到惋惜。

【我是史海拂塵,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


史海拂塵


眾所周知,秦始皇滅六國重新統一華夏,並且創立郡縣制傳承至今,可以說功耀千秋。

但是秦國能夠統一全國,並不僅僅是秦始皇一個人的成就,其中秦昭襄王為秦國的壯大立下了不朽的功勞,正是由於秦昭襄王的勵精圖治和四處征戰,才使得秦國虎狼之師得以發展壯大,但是秦昭襄王對六國的手段如此狠毒,為何在他死後,六國之人還紛紛哀嚎悲痛的去弔喪呢?

▲ 秦昭襄王劇照

秦昭襄王早年跟隨母親在燕國為人質,直到武王去世,秦昭襄王才回國繼承王位,但是在秦昭襄王繼位初期,一直是由其母親宣太后執政,一直到其60歲時,秦昭襄王才重掌大權,按理說當了三十多年的傀儡皇帝,應該沒有什麼作為,但是秦昭襄王完全是對母親的一片孝心才讓她執政,他自己完全有著不輸於母親宣太后的雄才大略。

秦昭襄王當政之後,任用範睢為相,白起為三軍統帥,並實行“遠交近攻”的策略離間六國,在此期間對趙國發動長平之戰,一舉坑殺40萬趙軍,使軍力強大的趙國從此一蹶不振。不過秦昭襄王最大的成就還是滅掉了東周,遷九鼎於咸陽。

春秋戰國時期,雖然諸侯之間相互混戰,但天下共主還是周天子,雖然周天子沒有什麼權力,但是名義上還是中華大地的主人。

秦昭襄王51年,秦國攻打韓國佔領了陽城,然後又緊接著攻打趙國,秦國的強大讓周天子姬延非常恐慌,他害怕秦國一家獨大,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於是便糾結了燕國、楚國密謀聯合諸國共同抗秦,此事被秦昭襄王得知之後大怒,便派大將軍趙摎攻打周天子所在的京畿之地,周天子的軍隊完全不能和秦國的虎狼之師相抗衡,嚇壞了的周赧王立刻向秦國叩頭認罪,甚至俯首稱臣,秦昭襄王將周赧王綁在柱子上游街示眾,可見周天子此時已經完全沒有了尊嚴,周天子回到都城之後不久就鬱鬱而終,周朝從此結束。

秦昭襄王滅周從名義上擺脫了天下共主的概念,從此之後無論是秦國還是六國都可以名正言順地向外擴張,爭奪天下,這也為後來秦始皇稱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客觀上來說,秦昭襄王滅周推動了歷史的發展,加速了大一統王朝的建立,而秦昭襄王的雄才大略也征服了六國人民,所以秦昭襄王死後,六國之人都紛紛為其弔唁。

其原因有二。第一,周朝滅亡之後,六國實力衰弱,唯秦國一家獨大,而秦昭襄王雖然手段狠毒,但雄才大略,威嚴著於四方,他已經相當於是天下共主,他去世之後,天下宛如失去一個支柱,六國國內再次發生內亂導致民不聊生也說不定,秦國之人乃至六國之人如何不悲痛?

第二,秦國的實力此時已經遠超六國,秦國統一六國只是時間問題,秦昭襄王一死,如果繼位之人英明神武,必定會在短時間內征服六國,大動刀戈必然不可避免,而如果繼位之人是昏庸之輩,六國又必定會群起而攻之,自然也少不了一番混戰,所以無論哪種情況,遭殃的還是老百姓,七國之人如何不悲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