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飛地經濟:一招走活遼寧縣域“一盤棋”

經過4個月的緊張施工,日前,朝陽鑫瑞裝飾材料有限公司的第一條竹炭纖維板生產線正式投產。該項目計劃總投資6200萬元,預計年銷售收入可實現4500萬元。

雖然坐落於朝陽市建平經濟技術開發區內,但朝陽鑫瑞裝飾材料有限公司項目卻是由建平縣喀喇沁鎮引進的。

打破行政區劃界限,支持市縣和區域之間聯合共建“飛地經濟”園區。而今,像朝陽鑫瑞這樣的“飛地”項目在我省已是遍地開花。據省發展改革委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省14個市共落地“飛地”項目超過1000個,項目簽約總投資1900多億元。

從“各炒自家菜”到“共辦一桌席”。去年以來,省委、省政府站在推進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戰略高度,將“飛地經濟”作為我省補齊縣域經濟短板、壯大鄉村經濟實力的重要抓手強力推進,“飛地經濟”正在為全省創新轉型優質綠色發展提供強大引擎。不久前,我省這一經驗受到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

改革破局

激發縣域經濟新活力

“飛地經濟”是一種新型經濟合作模式,是指打破區域限制,在園區內劃定區域,將那些因功能區位不同、資源環境制約、規劃或產業配套限制等原因不適合在本區域(即“飛出地”)實施的項目,轉到承接區域(即“飛入地”)落戶建設。

我省為何要大力推廣“飛地經濟”?這和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現狀密不可分。

長期以來,縣域經濟發展一直是制約遼寧經濟發展的短板之一。全省許多鄉鎮有資源無產業、有項目無土地、有期盼無干勁。要破解這個難題,唯有打破常規、大膽探索。而大力發展“飛地經濟”,則是一個十分切合我省實際的新舉措。

記者在朝陽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採訪時瞭解到,當地新引進了遼寧朝陽通美晶體科技有限公司。該企業原來在北京,尋求異地搬遷時喀左縣尤杖子鄉主動與其牽手。但是尤杖子鄉位置偏僻、交通不便、開發空間小。是“飛地經濟”促成了喀左經濟開發區與尤杖子鄉攜手,成功使這家北京企業落戶朝陽。

這樣的案例充分印證了“飛地經濟”模式,是破解我省縣域發展難題的有效手段。2018年9月,我省在喀左召開“飛地經濟”現場會,發出了全省發展“飛地經濟”動員令;今年年初,省政府將發展“飛地經濟”列入“重實幹、強執行、抓落實”重點工作任務,作為興鄉強縣的重要抓手,組織全省各地合力推進;9月,又在葫蘆島市召開第二次“飛地經濟”現場會,進一步總結工作,分析問題,推廣經驗。

打造合作鏈、共下“一盤棋”。短短一年多時間,“飛地經濟”模式受到基層縣鄉和投資企業的認可,尤其是在我省實施縣鄉兩級財政“分灶吃飯”改革的大背景下,廣大基層鄉鎮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推動“飛地經濟”形成蓬勃發展之勢。

精準施策

打開合作共贏新空間

優力安機電設備和天宇膠業是鐵嶺市鐵嶺縣熊官屯鎮引進的兩個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大的“飛地”項目,雖未落戶本鎮,但兩個項目每年卻能為該鎮帶來80萬元的稅收分成。這對於一個交通不便、財政一直比較窘迫的山區鄉鎮來說,顯得彌足珍貴。

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下,項目投資也是“強扭的瓜不甜”。而“飛地經濟”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在我省各地成功推廣,離不開我省在政策引導、資金扶持、硬件配套等方面的主動作為。

“飛地經濟”發展的關鍵是利益分配。堅持問題導向,我省於2018年底出臺了《遼寧省支持“飛地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圍繞要素保障,在資金、土地、人才、項目等方面提出13項具體政策措施,明確了合作與分享機制、考評獎勵辦法。

新政的出臺,為項目落地創造條件,為項目“飛出地”取得利益分享,有效促進了各地區和各級政府部門招商引資的積極性。

項目落地需要資金支持,從今年起,我省設立“飛地經濟”產業發展資金,每年安排資金3億元。各市也都設立了專項資金,用於支持“飛地經濟”發展。

發展“飛地經濟”還要把“巢”築好。各市積極依託省級以上開發區設立“飛地經濟”園區,引導項目向園區集中。省政府確立了第一批72個省級“飛地經濟”園區,納入省級政策支持和考評範圍。2019年起,省本級基本建設投資遼西北專項每年安排不少於50%資金用於遼西北各市“飛地經濟”園區“七通一平”、園區所屬標準廠房等基礎設施建設。

有了一系列政策利好,園區經濟與鄉鎮產業實現了快速“聯姻”、合作共贏。

突出特色

形成多點開花新局面

今年10月,瀋陽市大東區與法庫縣簽署《瀋陽汽車城遼河產業園合作協議》《陶瓷文化產業拓展區合作協議》,拉開了雙方聯手共同推動“飛地經濟”發展的序幕。

發展“飛地經濟”,不僅是破解縣域經濟滯後、鄉村經濟薄弱的重要抓手,更是實現多區域優勢疊加、合作共贏的有效途徑。正是基於這種認識,瀋陽市打破區域壁壘、促進要素優化集聚,支持各區縣(市)共建“飛地經濟”園區。

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探索,我省各地對“飛地經濟”的認識更加深刻,運用這種合作模式發展自身產業的手段更加靈活。按照“突出地域性,打好特色牌”的要求,各地立足區位條件、產業優勢、資源稟賦,量質並舉、大小並重、內外並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發展模式。

在朝陽市,當地把發展鄉鎮“飛地經濟”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撬動點和支撐點,緊緊抓住京津冀產業轉移這一機遇,實施全員招商。今年三季度全市落地“飛地”項目300餘個,落地項目鄉鎮覆蓋率達94.9%。

葫蘆島市為幫助建昌縣儘快摘掉“貧困縣”帽子,在葫蘆島經濟開發區專門拿出1500畝工業用地,建立“建昌脫貧攻堅飛地產業園”。目前,已有7個項目落戶產業園,總投資7.42億元。

鐵嶺市抓住對口合作機遇,主動與江蘇省淮安市對接洽談,建設“淮安-鐵嶺”工業園,為全市的“飛地經濟”發展提供平臺和載體。

隨著“飛地經濟”不斷推進,各市的視野也越發開闊。大連市依託對口幫扶朝陽市的優勢,與朝陽市研究推動“飛地經濟”合作事宜;錦州市採取產業園區直接對接方式引進項目;盤錦市藉助與無錫市對口合作共建契機,引入新能源電池及石墨薄膜生產等項目……

“飛地經濟”,在“飛進”“飛出”間激活的是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動能,體現的則是我省銳意改革創新的勇氣和魄力。有了這個成功的經驗,未來我們將會探索出更多新模式、新手段,助推遼寧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短評

讓“飛地經濟”“飛”得更遠

短短一年多時間,“飛地經濟”已在我省各地遍地開花,形成蓬勃發展之勢。事實證明,“飛地經濟”是我省推進縣域經濟發展、壯大鄉村經濟實力的有效手段,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大膽創新,奮力把“飛地經濟”這篇大文章做實做深、做活做好,讓“飛地經濟”“飛”得更遠。

好的經濟模式只有在合適的環境中才能發揮最佳效果。“飛地經濟”能在我省取得實效,歸功於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問題導向,銳意改革創新;歸功於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主動擔當作為。全省上下形成合力,下好“一盤棋”,施政策、建機制、拓空間,這才讓“飛地經濟”在遼寧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事非經過不知難。當前,遼寧補齊縣域經濟短板、促進鄉村振興的任務還很艱鉅,圍繞“飛地經濟”還有許多文章可做。放眼未來,應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堅定發展決心,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有所為有所不為,推動“飛地經濟”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要大膽探索實踐,銳意改革創新,以改革的思路、創新的方法來推動“飛地經濟”發展,進一步夯實基礎、拓展內涵,提升質量。要以幹一件成一件、做一樁成一樁的執著又好又快發展“飛地經濟”,努力走出一條創新轉型優質綠色發展的全面振興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