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網絡廣播的發展歷程與特點

網絡廣播及其發展歷程

網絡廣播的概念

網絡廣播是一種網絡流媒體,它通過在Internet站點上建立廣播服務器,運行特定軟件再把節目傳播出去,我們通過在自己的計算機上安裝和運行廣播接收軟件連接這些站點,然後就可方便地收聽廣播節目,還可閱讀廣播信息。

通俗的來說,網絡廣播也就是網絡電臺,顧名思義,是以互聯網為平臺進行傳播的廣播電臺。網絡廣播是數字媒體發展多樣化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傳統廣播在數字媒體發展的必然趨勢。

現如今,網絡廣播可大致分為三種形式:

一種是傳統廣播在網絡上的“試水”,一種是商業官方平臺所開設的網絡廣播服務,還有一種是個人或團體創辦的私人電臺。而其中每一大類具體的分類我們在下文網絡廣播的發展現狀會做詳細闡述。

網絡廣播的發展歷程

網絡廣播誕生於1995年的美國,根據資料顯示,而這個時期也正是美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期,縱觀其發展歷程可以發現,美國,包括其他較早涉足網絡廣播的國家,這個領域的發展速度都是呈直線上升的,以Pandora,Slacker.com,MOG 為代表的網絡電臺以其新穎的“個性化服務”方便了聽眾,讓人們能隨時隨地聽到自己想聽的節目,並且沒有時間限制,任何時間都可以通過網絡收聽到你喜歡的電臺節目。

而在國內,網絡廣播的發展不過區區十年,1996年12月15日,廣東珠江經濟廣播率先在網絡上進行實時廣播,這也成為我國首個在網絡平臺播出的廣播電臺。

隨後,北京人民廣播電臺,上海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等大型主流電臺紛紛在網絡上開設了播出渠道,進行新媒體廣播的探索。

由此,網絡廣播發展的速度令人驚歎,現如今,不單單是傳統廣播的滲入,各類商業以及私人創辦的網絡電臺更是以其豐富的多樣性積極的互動性完美的契合於這個新媒體時代,另外網絡廣播軟件也是層出不窮,如喜馬拉雅、蜻蜓FM、豆瓣電臺、百度樂播等等,更好的利用了數字媒體的優勢,改變了受眾收聽廣播的習慣模式。

網絡廣播的發展歷程與特點

網絡廣播的特點網絡廣播的特點

今日頭條CEO張一鳴說:“移動互聯網時代,這個是雙向的,用戶的行為可以隨時返回到內容發佈者,並且內容發佈者有機會不經過第三方和用戶直接發生聯繫,所以我認為移動互聯網可以提供連接和信息服務。”

在這樣一個數字媒體將信息傳播模式大幅改變的時代,網絡廣播是廣播形式和網絡渠道相結合的產物,又藉助於移動設備傳播,可以說是兼得廣播與數字媒體的特點,筆者特別挑選其中更加針對網絡廣播的特點向大家說明:

1.傳播範圍廣。我們可以回想一下十年前在新媒體還未發展起來之時,我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只有傳統媒體,或是報紙,或是廣播,或是電視,這樣單一的傳播模式阻礙了受眾接受信息的效率。

而相較傳統媒體傳播渠道狹窄,新媒體則完全改變的信息傳播的模式,尤其在數字媒體時代,我們可以基於互聯網,通過各類移動終端或是新媒體載體來獲取信息,真正的將受眾日常生活中重複使用的設備變為信息傳播的載體,比如手機、比如電子書、比如數字電視、比如路由器等等。

於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網絡廣播真正做到了無地域限制,我們可以在線收聽國內的甚至國外的廣播節目,這樣的無差別傳播使得電臺發展的更為迅速,同時也使得受眾更加便捷的接收到更多信息。

2.高自由性。在傳統媒體中,你接收到的信息都是媒體經過主管篩選後方才傳播與你的,如果你想在傳統媒體上發表意見,那更是艱難。

而網絡廣播則是將節目上傳至網絡平臺,所以不論是直播節目還是錄播節目都會將文件保存至後臺,而受眾就可以在任何時間收聽喜歡的節目,並且隨時隨地可以將自己的觀點評論在相應平臺,受眾會能更加自由的發表言論。

如今網絡廣播大多在移動終端都有自己的獨立APP,我們可以選擇在線收聽,也可以選擇從軟件信息庫裡下載收聽。這樣也使得受眾能夠更加自由的選擇網絡電臺的收聽方式。

另外,網絡廣播節目也具有高自由性,節目形式包括NJ(網絡電臺主播)的風格都相對隨意,只要只自己喜歡的,聽眾喜歡的,那就有相應的節目出現。

3.目種類多樣。基於互聯網的包容性,網絡廣播中不單包括傳統廣播藉助網絡平臺播出的節目,還有商業性電臺以及私人創辦的電臺,其中又以後者節目更加多樣隨意。打開網絡廣播平臺,琳琅滿目的分類讓人目不暇接,音樂、新聞、相聲小品、脫口秀、情感、歷史、戲曲、財經等等板塊,讓受眾的收聽選擇大大增加。

4.高互動性。傳統媒體之間是難以相互連接的,我們要看電視就只能打開電視,要聽廣播就只能打開收音機。但數字媒體卻讓媒介之間形成了連接,一部手機,一臺數字電視,我們就可以享受到多種形式的媒體服務。通過新媒體,網絡廣播可以和聽眾產生更直接更有效的互動交流,比如收聽節目的同時聽眾可以直接在平臺留言討論,比如在論壇或貼吧會有專門的版塊開設專門用於粉絲交流,還比如我們會將喜歡的節目通過軟件分享到社交平臺上,讓這種互動性越來越強。

網絡廣播的發展歷程與特點

網絡廣播與傳統廣播的對比

1.網絡廣播更符合現代人的收聽習慣。我們知道,傳統廣播的特點之一就是即時性,信息傳遞轉瞬即逝。而網絡廣播可以將電臺節目保存至信息庫,聽眾不管什麼時候都可以選擇收聽,不必擔心錯過喜愛的節目。

同時,傳統廣播是靠信號來傳輸的,很容易不穩定,在地鐵這些封閉場所或是在磁場干擾比較強的地方便無法收聽,網絡廣播則避免了這種問題,受眾只需要有一部可以上網的手機就可以,而這也已經是大眾最普遍的設備了,通過網絡便可收聽直播節目或是其他類型的節目。

2.網絡廣播對於製作者的門檻要求更低。如今網絡廣播中私人創辦的電臺佔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其中不乏初中生或是從未接觸過廣播領域的純粹門外漢,這也是數字媒體的自由性所決定的,只要你有想法,只要你敢於去做,你就能夠為自己開設一檔網絡節目,擁有屬於自己的網絡廣播。

比如子夜聲線網絡電臺的創辦人肖灑其真實身份就是廣東省東莞市某傢俱公司的銷售經理,但是也正是這些“外行”人,反而能製作出更貼和普通受眾的節目。而相對於網絡廣播的低要求,傳統廣播就是要求非常專業性了,從編輯到導播到主持人,都必須經過專業訓練擁有相當純熟的專業水平才能夠從事傳統廣播行業,因為傳統畢竟承擔著輿論導向的責任,所以高強度的嚴謹是必須的。

3.網絡廣播交互性更強。傳統廣播無法實現節目之間的交互,規定哪個頻率播出,那就只能在這個平臺播出,而網絡廣播則不限定在任何平臺傳播,我可以在電臺主頁收聽,也可以在手機聽,在朋友圈聽,在微博聽,由發佈平臺到其他媒介的交互很便利。另外,傳統廣播與聽眾之間的互動也僅限於電話,短信,即使進來各大廣播都引入了新媒體留言渠道,但僅限於主持人可以篩選播出,而網絡廣播突破了這一限制,真正做到主播與聽眾的互動以及聽眾與聽眾的互動,我們可以直接在平臺下看到並參與互動,加強了廣播與聽眾的距離。

4.傳統廣播更具權威性。不論如今網絡廣播發展勢頭再迅猛,但新媒體的高自由性還是決定了其內容魚龍混雜,再加上最近各個媒體冒出的不實言論,使得人們對網絡言論的信任度逐漸降低,而傳統媒體不一樣,傳統廣播是國家參與建設支持的,對於信息的準確度,輿論的導向性極其看重,所以像新聞資訊這類以事實為支撐的信息,傳統廣播的權威性是網絡廣播不能相比的。

更多資訊,可以vx私信我或者留言喲,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