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卢展工:幼教师资编制待遇薄弱实质是国家财政保障机制薄弱

4月12日,十三届全国政协第二十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京召开,围绕“加强幼教师资培养”建言资政。

据新华社报道,12位委员围绕幼儿教师的培养体系、资格准入、编制待遇、法制保障等建言资政,近30位委员在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上踊跃发言。

大家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普及水平大幅提高,人才规模不断扩大,师资管理逐步规范。同时,学前教育仍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幼儿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优、水平不高等问题突出,“入园难”、“入园贵”依然是群众最关心的一大民生难题。

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此前组织的调研发现,学前教育专任教师队伍的缺口到2020年将达到65万人,而幼儿教师编制问题长期难以解决,发展空间受限,待遇明显偏低导致现有师资不断流失。

“幼教师资编制待遇和幼教财政保障机制薄弱,实质是整个学前教育国家财政保障机制薄弱。”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在主题发言中谈及。

优秀人才不愿学幼师、学了幼师不愿从事幼教

今年1月,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组成调研组,赴山东、云南就幼师培养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

据人民政协报刊载的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对于幼教师资的数量和质量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原副部长朱之文在发言中给出了详细描述:

一是数量缺口大。目前,全国学前教育专任教师缺口52万人。考虑到2020年适龄幼儿新增入园需求,相应需增加专任教师13万人,累计缺口达65万人。

二是培养质量整体不高。幼师专业设置门槛偏低,生源质量缺乏保障。中职招生已占每年学前教育招生的60%,成为幼儿师资的供给主体。但中职培养水平难以适应需求,毕业生参加幼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很低,学前教育不同层次办学定位不清,培养目标雷同,课程设置不合理,育儿知识、育儿能力的培养薄弱。

三是培养机构师资紧缺。现行教师教育体系,难以满足大量新设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需求,客观上导致“非学前教育专业人员培养幼儿教师”的现象。

四是缺乏政策支撑。幼儿教师编制问题长期难以解决,发展空间受限,待遇明显偏低。在不少乡村幼儿园,教师月收入不到2000元。在一些大城市,甚至一个保姆的工资就可以聘3个幼儿教师。这一现状,不仅直接导致优秀人才不愿学幼师、学了幼师不愿从事幼教,还导致已有师资不断流失。

为何幼教队伍的编制和投入难以进一步加强?教育部副部长孙尧介绍道,2013年以来,国家实行“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政策,迄今为止,国家层面尚未出台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补充在编教师难度非常大。

针对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如何“补短板”的问题,调研组给出了完善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培养质量、加强在岗幼儿教师培训、加强培养培训机构评估、落实教师保障政策等建议。

就“落实教师保障政策”这一项,调研组认为,应该加快解决幼儿教师编制问题,落实公办园在编教师工资保障政策,对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实行同工同酬同待遇。高度重视乡村幼儿园教师保障问题,指导民办园参照公办园水平合理确定教师待遇标准。完善幼师资格考试,实行以分层培养相适应的分级考试制度。加快学前教育立法,依法保障幼师权益,切实增强幼师职业吸引力。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学前教育所占比例明显偏低

卢展工在主题发言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下,幼教师资培养工作取得显著成就。同时,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学前教育短板情况和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新期盼,幼教师资培养的困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新一轮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改革建设以及规划于2018年陆续颁发,各级党委政府学习理解、认识消化、贯彻落实、具体实施有一个过程,实施贯彻的成效还未充分显现。

二是发展不平衡,由于学前教育的属地管理原则和县级政府承担主体责任,加上历史上形成的短板差距,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园际之间、公办民办之间、硬件软件之间差距比较明显。

三是幼教师资编制待遇和幼教财政保障机制薄弱,实质是整个学前教育国家财政保障机制薄弱。

四是幼教师资的数量、质量问题仍然突出。

他建议:

一是要加大推动已有文件规划规范的学习贯彻落实的力度,总的来看,还是一个各级党委政府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责任到位、工作到位的问题,也需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那么一股劲儿,使中央的政策效应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上体现出来。

二是实现中央明确的2020年目标(全国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5%,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以及2035年目标(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为幼儿教育提供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优质的学前教育),关键是幼教师资队伍数量和质量保障。

要从国家层面出台公办幼儿园的编制标准,推动地方编制的规范和确定,以保障幼师队伍的地位和待遇、质量和稳定,以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好的导向和氛围;要统筹布局学前教育学校和学前教育专业设置,加大本科和专科层次专业设置力度;扩大招生规模,落实招生计划,同时重视学前教育专业自身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要继续加大对现有幼教师资队伍的培训,以抓紧“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工作促进培训,以抓紧“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与认定”工作促进培训,将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纳入同级教师培训整体规划,制定出台统一规范的《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支持学前教育学校与幼儿园合作建立幼教师资培训基地。

三是着力解决学前教育发展补短板、不平衡的问题。由于长期以来学前教育定位不清晰、不明确,本世纪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逐步开始将其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使其快速发展。但底子薄、基础弱、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国家财政投入仍显不足,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学前教育所占比例明显偏低,与同等普及程度国家8%-10%的比例水平差距较大;同时补短板进程中,主要是补基础设施硬件的短板,软件尤其是幼教师资培养培训、待遇保障相对滞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园际之间、公办民办之间不平衡问题更是显而易见。

所以,建议要持续加大学前教育发展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国家层面、省级层面统筹协调力度,在认真落实国家幼教师资培养现有政策的同时,还应持续研究具体的加大支持力度的政策,以确保到2020年,实现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目标,为提供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优质的学前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