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大明戰神,使日軍三百年不敢登陸朝鮮,若此人在,何懼滿清鐵蹄

在大明近300年曆史上,留名青史的戰將不少,除了明初的徐達、湯和、常遇春等開國勳貴;除了明中期的于謙、戚繼光等中流砥柱;在明晚期沙場一敗再敗的情況下,有這麼一位將領, 萬曆三大徵,他參與或指揮了其中兩場戰役。綜觀其一生用兵,他深諳兵法,奇正相輔,一往無前。史書稱其“悍勇有貔虎之威,狡計有梟狐之謀”。他平定西北寧夏守軍叛亂、再千里奔襲朝鮮,幫助朝鮮國王收復了國都,解除了滅國之危,這位名將就是李如松。

大明戰神,使日軍三百年不敢登陸朝鮮,若此人在,何懼滿清鐵蹄

李如松

李如松(1549年—1598年5月8日 ),字子茂,號仰城, 遼東 鐵嶺衛(今遼寧 鐵嶺)人。祖上是來自 朝鮮的內附民,自稱祖先是唐末避亂遷入朝鮮的漢人。遼東總兵 李成梁長子。

大明戰神,使日軍三百年不敢登陸朝鮮,若此人在,何懼滿清鐵蹄

豐臣秀吉

1589年,日本權臣 豐臣秀吉以武力統一了 日本列島,執掌日本的軍政大權,其野心也隨之驟然膨脹,悍然制定了佔領朝鮮、征服中國,進而向南洋擴張的軍事侵略計劃(三百年後日本軍國主義者忠實執行之)。萬曆二十年(1592年)四月十三日凌晨,侵朝日軍渡過 對馬海峽 ,在朝鮮釜山登陸,我國稱“抗日援朝”,日本稱“慶長之役” ,朝鮮稱“壬辰倭亂”的戰爭爆發。

大明戰神,使日軍三百年不敢登陸朝鮮,若此人在,何懼滿清鐵蹄

抗日援朝

釜山登陸後,日軍分兵三路向朝鮮王京(漢城)出發,僅僅二十餘日迅速攻陷了漢城,俘虜了兩位王子,朝鮮國王逃亡平壤。得意忘形的豐臣秀吉不但要求明朝政府承認日本以 大同江為界佔據朝鮮,同時還威逼 琉球、菲律賓等大明屬國臣服朝貢。

大明戰神,使日軍三百年不敢登陸朝鮮,若此人在,何懼滿清鐵蹄

大明疆域

日軍佔領朝鮮的消息傳來,大明朝野一片譁然,主戰派認為必須出兵教訓一下日本人;而主和派卻認為朝鮮人過於軟弱,一觸即潰,只會嚮明朝求援,建議僅讓 朝鮮國王及隨從百餘人過鴨綠江避難,而不出兵。萬曆帝根據朝鮮特使的報告,同時結合現狀分析,決定出兵朝鮮。同時允許朝鮮國王過江避難。

大明戰神,使日軍三百年不敢登陸朝鮮,若此人在,何懼滿清鐵蹄

萬曆二十年(1592年)七月,第一支抗倭部隊出征,統帥為遼東副總兵 祖承訓。這支部隊是遼東鐵騎中的一支,祖承訓也是名將 李成梁的嫡系,戰鬥力較強。可是,這支部隊只有三千人,且由於大雨滂沱,道路不熟。在進攻平壤的過程中,祖承訓中伏,副將 史儒 戰死,部隊損傷慘重。祖承訓隻身僥倖死裡逃生。

大明戰神,使日軍三百年不敢登陸朝鮮,若此人在,何懼滿清鐵蹄

初戰失利的消息傳入北京,朝野震動。萬曆帝決定採取大動作。從全國範圍調集了四萬精銳,這支軍隊的主要構成如下:遼東鐵騎一萬;宣府、大同各選精騎八千;薊鎮、保定各選精銳步兵五千;江浙步兵三千;四川副總兵劉鋌率川軍五千,做為後續部隊。十二月,萬曆帝任命剛剛結束寧夏戰鬥的李如松為東征提督,命其千里奔襲東北,統薊、遼、冀、川、浙諸軍,剋期東征。他的弟弟 李如梅、 李如柏任副總兵職,同軍前往。十二月二十五日,明軍在李如松的帶領下,誓師東渡參加了世界史上著名的 壬辰抗倭援朝戰爭,這就是“ 萬曆三大徵”中的第二徵。

大明戰神,使日軍三百年不敢登陸朝鮮,若此人在,何懼滿清鐵蹄

平壤鏖戰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七日,明朝東征大軍兵臨平壤城下。駐守平壤的是小西行長指揮的侵朝日軍第一軍團18000餘人。平壤城易守難攻,東有大同、長慶二門,南有蘆門、含毯二門,西有普通、七星二門,北有密臺門,有牡丹峰高聳,地形十分險要。

大明戰神,使日軍三百年不敢登陸朝鮮,若此人在,何懼滿清鐵蹄

平壤街景

次日拂曉,明軍發起總攻,為了鼓舞士氣,李如松親自上陣督戰。日軍憑藉有利地形,用火槍不斷射擊,明軍上百門佛郎機猛轟平壤城頭,勁弩、火炮齊發,火焰蔽空,震天動地,戰鬥非常激烈。經過連續十輪的炮擊,把守城日軍炸的人仰馬翻,慘不忍睹,連小西行長的將旗都被炸飛,隨後明軍炮火開始延伸,轟擊平壤城內各要點。

大明戰神,使日軍三百年不敢登陸朝鮮,若此人在,何懼滿清鐵蹄

平壤牡丹峰俯瞰

第一輪炮火準備之後,明軍各攻城部隊吶喊著踏過結成堅冰的護城河撲向城下,喊殺聲猶如天塌地裂,槍林彈雨中數百架攻城梯架上城頭,一時間明軍士卒密如蟻聚,爭相攀登,平壤各門頓時陷入了激烈交戰。平壤日軍雖傷亡慘重,但在小西行長的親自督陣下仍然拼死抵抗,依託堅固高大的城池用弓箭火槍不斷射擊,同時把煤油澆下焚燒雲梯,明軍攻城部隊傷亡迅速擴大,戰場形勢陷入白熱化狀態。

臨近午時,明軍經過激烈的戰鬥攻克城北制高點牡丹峰,全殲日軍2000餘名,平壤城內日軍立時亂作一團。李如松當機立斷,傳令全軍:午時之前攻不下平壤, 前鋒營將領一律斬首,攻下城池,先登城者賞銀5000兩,臨陣怯戰者殺無赦!

大明戰神,使日軍三百年不敢登陸朝鮮,若此人在,何懼滿清鐵蹄

軍令一下,士氣高漲的明軍將士無不以一當十,蜂擁向前,明軍火銃營和虎蹲炮(發射霰彈的中型火炮)也推進到城下實施抵近射擊。李如松在前線督戰時,坐騎被日軍火槍擊中,當即換馬再戰,勇猛無此。其弟副將 李如柏的頭盔中彈,兄弟二人皆毫無懼色,指揮若定。可以說,作為全軍主帥,李如松的鎮定、果敢、勇猛給了明軍將士巨大的精神鼓舞,是明軍取得這場勝利的一個重要因素。

大明戰神,使日軍三百年不敢登陸朝鮮,若此人在,何懼滿清鐵蹄

正午時分,10000名化裝成朝鮮軍的戚家軍及遼東鐵騎利用日軍的麻痺輕敵攻上城南的蘆門,砍倒了日軍軍旗,插上了明軍的旗幟,明軍不斷攀上城頭,歡呼聲響徹雲天。一門失守,六門皆驚,城頭日軍守衛的意志瞬時間崩潰了,紛紛棄城而逃,隨後七星門也被明軍大炮轟塌,明軍 騎兵如潮水般突入城內......

平壤大捷,李如松威名大振,名氣超過其父李成梁。明軍稍作休整,李如松乘勝揮軍南下,繼而收復舊都開城和多座城池。明軍入朝僅僅一個多月,便收復失地五百餘里,朝鮮三都十八道,已收復平壤、開城二都及黃海、平安、京畿、江源、鹹境等五道。大軍繼續向南推進,劍指王京——漢城。

大明戰神,使日軍三百年不敢登陸朝鮮,若此人在,何懼滿清鐵蹄

當下的平壤

據《日本戰史》記載,平壤之役後,小西行長部減員11300餘名,僅餘6600人,減員近三分之二,完全喪失了戰鬥力。另一則日本史料稱,第一軍小西行長部,原有人數一萬八千七百人,現存六千五百二十人。據《朝鮮史》記載,此戰共殲滅日軍一萬餘人,燒殺溺斃無數,逃散者不及總數的十分之一。《 萬曆三大徵考》記載, 平壤之戰“斬獲倭級一千五百有餘,燒死六千有餘,出城外落水淹死五千有餘”。明軍陣亡七百九十六人,傷一千四百九十二人。李如松憑此一戰,威名遠播明日朝三國。

大明戰神,使日軍三百年不敢登陸朝鮮,若此人在,何懼滿清鐵蹄

朝鮮為感謝大明再造之恩,特建報恩祭壇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十二月,李如松回國述職,朝廷論功,加其為 太子太保, 中軍都督府左都督。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李如松升任遼東 總兵官。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四月,蒙古韃靼土蠻犯遼東,李如松率輕騎追擊搗巢,與數萬蒙古騎兵遭遇,李如松率所部三千餘人浴血奮戰,陣亡於 撫順渾河一帶,終年五十歲。萬曆皇帝聞訊後“痛悼”,令具衣冠歸葬於 順天府(今北京)宛平縣長辛店之西南。並追贈李如松為 少保、 寧遠伯,賜 諡號“ 忠烈”,為他立祠,並以其弟 李如梅代總兵。

大明戰神,使日軍三百年不敢登陸朝鮮,若此人在,何懼滿清鐵蹄

名將李如松墓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