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巴山重樓繁殖技術研究

巴山重樓繁殖技術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於鎮坪縣曾家鎮花坪村,海拔1 300 m,北緯32°06′14.201″,東經 109°24′41.310″,年平均氣溫 15.1 ℃,無霜期233 d,平均降水量1 000 mm左右,土壤為腐殖質,pH值6.5,肥力均勻,森林覆蓋率83%。轄區中藥材種類繁多,有“巴山藥鄉”的美譽,適宜巴山重樓栽培。

1.2 試驗材料

試驗用巴山重樓根莖採自曾家鎮花坪村海拔1 500 m以上野生品種。

1.3 試驗方法

1.3.1 種植及管理方法。自2013年12月隨機選取根莖大小均勻一致的巴山重樓根莖進行栽種,3次重複,每個重複種植根莖200個[8]。行株距20 cm×20 cm,專人定期鬆土除草。生長期設計7種遮蔭方式:遮陽網遮蔭率分別為0%、25%、50%、75%;林下種植鬱閉度分別為 0.2、0.4、0.6。

1.3.2 指標計算方法。應用DPSv 7.0軟件,對試驗數據用Duncan新復極差法進行多重比較。指標計算公式如下:

存活率(%)=(3年後採挖根狀莖數/種植前根狀莖數200 個)×100[8];

種植3年根狀莖增重倍數(倍)=3年後總根狀莖重量/種植前總根狀莖重量[8]。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遮蔭方式種植3年後巴山重樓存活率情況

由表1可知,種植3年後,巴山重樓在不同遮蔭方式下存活率存在較大差距。選用0%~50%遮陽網遮蔭時,隨著遮蔭率的增加,存活率明顯升高,超過50%時,存活率不再升高。在林下試種時,隨著鬱閉度的增大,存活率也是先增加後趨於平衡。遮陽網0%與其他處理組存在顯著差異(P<0.05),巴山重樓出苗後,遮蔭如果過強,地下根莖易腐爛或感染病害死亡,遮蔭如果過低,地上部分易乾枯倒苗死亡。從存活率指標來看,以遮陽網50%和林下鬱閉度0.4的遮蔭方式效果較好,且差異不顯著(P>0.05)。但從實際成本考慮,林下鬱閉度0.4的遮蔭方式適宜種植推廣。

表1 不同遮蔭方式種植3年後巴山重樓存活率比較

巴山重樓繁殖技術研究

注:同列數據後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下同。

2.2 不同遮蔭方式種植3年後巴山重樓根莖增重情況

由表2可知,對巴山重樓在不同遮蔭方式種植3年後根莖增重倍數進行多重比較,在林下鬱閉度0.4的遮蔭方式重樓生長速度最快,增重為2.83倍,與其他試驗組存在顯著差異(P<0.05),在合適的鬱閉度林下種植因土壤腐殖質易分解、肥沃,重樓光合作用不受影響,重樓增重效果明顯。遮陽網0%增重效果最差,僅為1.47倍,與其他組存在顯著差異(P<0.05),重樓是陰生植物,露天種植下,光照強烈影響重樓光合作用,土壤腐殖質低,重樓根莖增重低。

表2 不同遮蔭方式種植3年後巴山重樓根莖增重比較

巴山重樓繁殖技術研究

2.3 林下鬱閉度0.4條件下種植3年後巴山重樓切莖根莖存活率、根莖增重情況

由表3、4可知,在林下鬱閉度0.4的條件下,橫切根莖的存活率顯著大於縱切根莖(P<0.05)。橫切根莖的平均增重顯著大於縱切根莖(P<0.05)。重樓一般以種子和根莖進行繁殖為主,種子存在休眠現象,出苗率無保證。根莖整株繁殖出苗率低、週期長,而採用橫切根莖繁殖,保存完整的頂芽,可以提高根莖出苗率。縱切根莖繁殖,易造成頂芽破壞,存活率、增重效果差。

表3 林下鬱閉度0.4條件下種植3年後巴山重樓根莖存活率比較

巴山重樓繁殖技術研究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橫切巴山重樓無性繁殖增加產量、縮短重樓的繁殖週期,橫切繁殖最好選在冬季進行,冬季雨水少、病蟲害少,適宜傷口癒合,切傷處用草木灰進行處理,防止病菌侵染。適宜的遮蔭對重樓的產量增加和生長都有重要作用。鬱閉度過低,光照強,易造成重樓枯萎倒苗;鬱閉度過高,光照弱,重樓自身光合作用減弱,土壤腐殖質降解也減弱,土壤肥力降低,地下根莖生長緩慢。

表4 林下鬱閉度0.4條件下種植3年後巴山重樓根莖增重比較

巴山重樓繁殖技術研究

從經濟成本、存活率和根莖增重等因素綜合考慮,10g左右的種苗移栽種植3年期間,最佳的重樓遮蔭方式是鬱閉度為0.4的林下栽培,橫切根莖優於縱切根莖繁殖。目前,鎮坪縣曾家鎮一些原生態或仿生態高海拔地方的藥農已經開始嘗試種植橫切繁殖的巴山重樓,重樓生長勢頭良好,形成了林藥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格局,體現了節約型、循環型、生態型的林下經濟發展,值得在安康山林地區推廣[9]。下一步繼續對二代根莖進行橫切繁殖,計劃在保證出苗、土壤疏鬆整潔肥沃的同時,確保移植後林下種苗生長健碩。

巴山重樓繁殖技術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