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種植大戶退耕潮,農民怎麼維護自己的權益?

洶湧澎湃2


現在國家為了穩定生態發展,在不少地區都實行了退耕還林政策,不少農民疑惑,那麼退耕還林後,土地還是自己的嗎?

退耕還林後,土地還是你的。但是此時已經不再是承包耕地,而是已經變更為承包林地性質。

根據《退耕還林條例》、《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完善退耕還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見》,實行“誰退耕、誰造林、誰經營、誰受益”的政策,是必須要保證退耕還林農戶享有退耕土地上種植的林木所有權的,而且退耕土地還林後的承包經營權期限可以延長到70年,並允許依法繼承、轉讓,到期後可按有關法律和法規繼續承包。

也就是說,如果你是退耕還林的農戶,會從你的承包土地地塊和麵積中減除退耕部分,你需要去依法辦理土地承包經營權註銷登記手續和土地用途變更手續,由當地縣級人民政府發放林權證,擁有了林權證,這個土地上屬於你的權益就有了保障。

此外,對於退耕還林的農戶,國家會給予糧食、現金補助。根據國務院批准的《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總體方案》,今年退耕還林每畝補助1500元(含種苗造林費300元)。

而且部分地區在此基礎上還做出了調整,比如:內蒙古自治區從今年起,退耕還林還草種苗造林費每畝補助標準從300元提高到400元。

山西省則對貧困縣和非貧困縣的退耕還林做出了具體要求:對58個貧困縣範圍實施的退耕還林,在國家每畝補助1500元的基礎上配套800元,達到2300元。其中種苗造林在國家每畝補助300元的基礎上省級配套500元,每畝達到800元。

對其他非貧困縣實施的退耕還林,省級在國家每畝補助1500元的基礎上配套500元,每畝達到2000元。其中種苗造林在國家每畝補助300元的基礎上省級配套200元,每畝達到500元。

可見補貼力度是逐年增大的,但退耕還林的農戶自己還是要對補貼發放的進度做好了解,可以多去縣政府諮詢,以免因為種種原因錯過補貼。

另外注意,取得了林權證並拿了補貼的退耕還林的土地是不能再進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的。

看了的人還看了更多


______最愛


我現在正在流轉土地,怎麼說呢,我們這裡是山區,沒水沒路,一畝地租金200元,開始他們都說太便了,我說讓他們先包,結果沒有人包,我就和組長一起挨家挨戶做工作,結果籤協議的時候只有那麼三兩戶,現在的人就是地荒了,他也不願意給你。


徐小周


首先要了解清楚,為什麼會引起種植大戶退耕潮?直接因素是種植大戶沒有賺到錢!

就拿我老家來說吧,前幾年村民的農田基本上都給大戶承包了,每畝地承包費500元,去年降到450元,今年承包人也要退耕了,去年的承包費還沒付清。

究其原因,是承包大戶沒有掙到錢!種植大戶如果單一靠種植,單純依賴政策性補助,大家算下帳,一畝地種子、農藥、化肥、人工等,一季下來需要多少錢?一畝地產出糧食植物能賣多少錢?這個帳不用細算,能扯平就不錯了!如經營管理不當肯定是一個字:虧!

種植大戶因虧損嚴重導致承包費兌付不了,導致出現退耕潮!這是目前農村出現的客觀事實!種植大戶有一定承受能力,且信譽度較好的,他們想方設法兌現了承包金,農民就會免受或少受經濟損失。但是,遇到種植大戶實在無力償付,這損失就不可避免了!

中國農民有種天生的純樸憨厚,他們知道種植大戶確實沒賺到錢,甚至虧了本,在面對土地租金收不到的情況下,多數選擇了諒解和等待,很少有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益!當然,打官司是要花錢的,在明知道對方無能力償還時,打官司也難以解決問題。

要解決、避免種植大戶退耕潮現象,是個深層次的問題。一方面是國家政策的引導、調控,另一個方面就是種植土地承、租雙方經營理念和法律意識問題。首先,種植大戶需要冷靜思考種什麼?怎麼種?怎麼才能賺到錢?不能依賴政策性補貼!單一的搞種植,利潤空間有限。可否把種、養植結合起來?比如種一季水稻,在水稻收割前一個月購買與承種面積匹配的鵝苗,水稻收割後,鵝苗也能下地了,田裡的稻穗及後期發出來的青苗就可以餵養一批鵝,以最大程度的增加承包土地的產出比和利潤率;其次,農民自身也要有自我保護意識。發包前,要問清楚承包大戶是誰?德性如何?承包金儘量先付後租,或者有其它制約措施,必須在合同中寫明,比如以稻抵租等,以儘量爭取在出事後減少自己損失。





木子養雞


種植大戶退耕是當前的趨勢,對農民的主要影響有:一是務工機會少了,二是流轉出去的土地要退回了。

針對以上兩點,維護自己權益的措施有:1. 如果在務工期間,簽訂了勞動合同,而突然被告知失業,可以獲得相應賠償;2. 退租土地如還未到合同規定期限,也是需要支付一部分違約金的。


三農洞察


要弄明白種植大戶退耕,為什麼要退耕?是種夠了嗎?還是種地就是不掙錢?還是錢掙夠了?其實弄明白不弄明白都是一回事,什麼原因沒有用,就是不種了,承包地者告知退耕,不種了,那麼,承包者是合同到期,沒什麼可說,否則,撕毀合同按法律法規要賠償被包者經濟損失。


YHbaijiazhengming


種植大戶搞大片種植最初的想法一定是美好的,盡了全力不是遇到不可抗的困難誰也不會退耕,比如資金困難,家庭變故,身體上的問題,大戶也是個體戶,種地大戶的錢也不可能足,大戶退耕應該可以退,在不誤農時的情況下應協肋原來土地的村民恢復邊界,把土地應恢復到能耕種水平。有地戶也應體諒大戶的困難,如果不是有什麼不可解決的問題,大戶的經營所費的心血也不會扔。


佔良5


退耕還林土地,由國家按畝給預一次性的補貼,這樣你可進入鄉鎮建設管理。


3115067553035


老實點把土地收回來好好種,國家分給你你卻不種轉給別人這是用不著種就能生活還是脫離了農門。不願意或顧不上可以交回村委分給願意種的人就行,何必自尋煩惱。


連生903


我也土地承包戶,每畝一年租金1700元25畝,我是養殖戶,今天這樣不能養那樣不能養搞得我不知怎麼了當地農戶只知道要錢


倪志橋


只有按照合同依法守法處理。農民把土地流轉給大戶之前,應該鑑定合同,出租年限、年租多少、租金先支付等都要在合同中有明細。最重要的是大戶應給農民押金,違約賠付都要明確。雙方都應該依法明確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有些地方只是口頭約定,種植大戶做虧本了,半途跑路,農民無法保護自己的權益;有的農民中途覺得租金低了或有其他原因,又想收回耕地,沒有盡到合同義務。都應依照合同給予民事賠償。所以合同是雙方處理問題的重要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