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真是个大傻子?谁信谁是二傻子


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真是个大傻子?谁信谁是二傻子


阿元

何不食肉糜是古代中国特别著名的故事。说晋惠帝的时候,发生了天灾,灾区的老百姓是啥也没有啊,饭当然是吃不上了,连草根、树皮都吃光了,只好吃泥土,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

消息被迅速报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善良”的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曰:“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

晋惠帝因此被称为傻瓜皇帝。

傻瓜皇帝晋惠帝还有一个外号,蛤蟆皇帝。

有一年夏天,晋惠帝到花园里玩,走到一个池塘边,就听见青蛙“呱呱呱”叫。于是,晋惠帝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些呱呱呱叫的蛤蟆,它是为公还是为私啊?”随从一听,这叫什么问题?但是不回答也不行,就说:“陛下,在公家地里头叫的,它就是为公;在私人地里头叫的,它就是为私。”这个皇帝听了很高兴,觉得自己公私分明。

那么晋惠帝是不是真是个大傻子呢?

应该不是。

先看蛤蟆叫的故事。

虽然大小儒家们用这个故事来证明晋惠帝的愚蠢,但实际上晋惠帝的问话一点问题也没有,反而是那个太监的回答,按着儒家思想的标准,相当的反动。

按儒家思想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说法,天下不管是癞蛤蟆还是不癞的蛤蟆,那都是皇帝的。所以那个太监的标准答案应该是,天下都是您的,那蛤蟆不管咋叫,都是皇帝您的。

还记得伯夷叔齐哥俩饿死在首阳山的故事吗?连山上的野菜都是皇帝的,更何况是肉食的蛤蟆呢?

同时这也证明,晋惠帝问这个蛤蟆是谁家的是有道理的,因为它本来就是他家的东西。所以这个故事证明不了晋惠帝是个白痴,尤其是他岁数还不太大的情况下。

再来看何不食肉糜的故事。

与其说这个故事证明了晋惠帝的傻瓜,不如说反映了统治阶层不知道民间疾苦的现实。只不过是晋惠帝比较实在,直接说出来了而已。拿被评为勤政爱民的崇祯做例子。这个自称是“朕非亡国之君,而事事皆亡国之象”的崇祯刚刚上台,即崇祯元年,陕北大旱,颗粒无收,百姓吃完野草吃树皮,吃完树皮就吃人。弄到这个程度了,国家应该赈灾了吧。禁不住基层官员的再三恳求,崇祯痛下决心,拨了十万两银子赈灾。有官员算了算账,十万两银子仅够十万灾民吃喝五十天,可是当时灾民何止百万?何况中间还有官员系统的正常回扣,十万两银子能有一两万到灾民手里就不错了。但是,崇祯此后再也不肯出一分钱,以至于人吃人的情况愈演愈烈。

崇祯这样一个被当时儒家称为圣君(即位早期),可以和尧舜相比的明君,咋也能这么干呢?原因可能不是他不爱民,而是生于深宫,长于王府的他,根本不知道百姓的需要有多少。

可能有人会拿崇祯没有钱,国库空虚来当借口。认为天启皇帝把钱都祸害光了,以致于崇祯这个好皇帝也拿不钱来。

但有一个旁证,可以证明崇祯初年,理论上肯定是有钱的,拿出一两百万救济灾民,问题不大。

这个旁证就是崇祯上台之后,把大太监魏忠贤及其党羽一棒子打翻在地,并抄了他们的家,没收了他们的钱。

据不完全统计,崇祯抄家的人,连同魏忠贤、客氐在内魏党,在五十个以上。

按后世的说法,这些人都是祸国殃民的大奸臣,贪赃枉法、行贿受贿是必须的。既然有人说魏忠贤贪的钱和太监刘瑾差不多,那么崇祯是相当的有钱。

刘瑾可以集拢最少一千万两的财富(还不包括土地、房屋、店铺),那么坏到差不多程度的魏忠贤,应该也能做得到,崇祯的抄家收入,至少一千万两。何况崇祯还抄了四五十个贪官的家呢?

总计一下,崇祯在灭了魏党之后,往多了说,得银无数,甚至李自成在皇宫中翻出来3000多万两银是真的;往少了说,最少最少1000万两以上。

这么多的钱,哪里去了?干吗花了?谁也不知道。

既然证明了崇祯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救济不了灾民;既然崇祯是个爱民的皇帝,那么他只十万两赈灾说明的,是他根本不知道民间疾苦。

既然被称为好皇帝的崇祯对待百姓的时候,和晋惠帝差不多,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明晋惠帝本身并不是个傻瓜呢?

还有就是,晋惠帝除了干过这两件所谓的傻事之外,其他的时候表现非常正常,甚至还能带兵打仗,虽然最后是打了败仗。

而且晋惠帝在感觉八王之一的司马颙威胁越来越大的时候,还曾经下密诏给刘沈和皇甫重攻司马颙,但没有成功。后来在带兵攻打司马颖,在荡阴被司马颖的军队战败,惠帝面部中伤,身中三箭,被司马颖俘虏。

还有一个情节,证明晋惠帝不是白痴,那就是他最后是被司马越(或者其他人)给毒死的。如果司马越想自己当皇帝,那么毒死晋惠帝说得过去。问题在于司马越在毒死了晋惠帝之后,又立了个傀儡晋怀帝。这就奇怪了,如果说晋惠帝真是个傻子,那么不想自己当皇帝的司马越根本没有毒死他的必要,还有比傻子皇帝更好控制的傀儡了吗?除非你能找着个更傻的人当皇帝。但晋怀帝不是傻子,人家是历史爱好者。

能证明晋惠帝不是傻子的,还有现代的研究成果。有研究认为,惠帝即使无法对付当时的政局,但从今天的医学概念来说他不能算作是一个白痴。

还有个故事也证明晋惠帝不是个傻子。

八王之乱中,晋惠帝的军队在荡阴大败,晋惠帝脸上都挨了三箭,百官及侍卫人员都纷纷溃逃,只有嵇绍穿着朝会时的礼服,下马登上司马衷的车驾,挺身保卫天子。追兵冲上了,要把嵇绍给杀了,晋惠帝说:“这是忠臣,别杀他呗!”士兵回答说:“奉皇太弟(司马颖)的命令,只饶你的狗命,别人不中。”

于是杀了嵇绍,鲜血溅到司马衷的衣服上,晋惠帝为他的死哀痛悲叹。等到战事平息,侍从要洗他的御衣,晋惠帝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这样一个人,会是一个傻瓜吗?

真正证明晋惠帝不是傻瓜的,是他的老爸晋武帝。

晋武帝司马炎是晋王朝的开国皇帝,英明神武是必须的。这样一个人,会选择一个傻子当皇帝吗?除非他也是傻子。

而且司马炎有26个儿子,他怎么可能放着健全儿子不继位,选一个傻子继位。

从医学角度看,傻子的特征很明显,朝夕相处的老爹不可能看不出来。司马炎这么多儿子,他谁都了解,而选了司马衷,说明司马衷有可选之处。

至于说有一次司马炎想考考司马衷能力如何,然后太子妃贾南风,还有大臣张泓早就帮司马衷写好答案的故事,纯属扯淡。如果晋惠帝真是傻子,让他照着念答案,只能是磕磕绊绊,傻了吧唧。

那么记录这段历史的大小儒们,为啥把晋惠帝整成个傻瓜呢?他们是为了拍儒家文化无比正确,还有西周是理想王朝的马屁。

西周王朝最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分封。

分封的周王朝延续了八百年,不分封的秦帝国二世而亡。尤其是。没有实行分封的,曹丕建立的魏武王朝,也相当的短命。所以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觉得应该按着儒家思想描绘的理想社会,也就是周王朝进行建设,像西周王朝学习分封同姓为诸侯,期待西晋王朝能长治久安。

于是他模仿周王朝制度,先后封了大大小小56个同姓王,比周王朝封的53个同姓诸侯还要多。晋武帝觉得,你老姬家才封了53个诸侯,王朝延续了八百年;我老司马家封了56个同姓诸侯,咋还不得比你多上几百年?

但儒家文化忽悠出来的东西绝对是靠不住的,晋武帝死后仅仅一年,就因为分封诸侯而发生了八王之乱,从而让西晋王朝掉进了毁灭的深渊。在晋武帝称帝后60年,统一全国后仅仅36年,就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当然,人家大小儒们是坚决不会承认西晋王朝的短命,是因为学了儒家文化中的理想社会西周王朝的分封才造成的。所以他们为西晋的短命找了许多理由。

他们找的第一个理由就是晋武帝晚年昏暗,也就是从一个英明神武的开国大帝,突然变成了一个骄奢淫逸的昏君。可惜晋武帝真的没有干什么太过分的事情,大小儒们只好笼统地说,晋武帝在吃的东西上做文章,说晋武帝吃的太好了,“怠于政术,耽于游宴”(《晋书•武帝纪》)。意思是他整天的吃吃喝喝,啥正事也不干。再有就是指责晋武帝身边的女人过多,光宫女就有一万多人。当时灭掉吴国之后,把吴国宫里的五千美女都拉到皇宫里头,还遍选天下美女入宫,说晋武帝选完之前,天下的女人都不许结婚。因为宫里的女人太多了,所以晋武帝都挑花眼了,也不知道选哪个侍候好了。咋办呢?晋武帝就乘着羊拉的车,羊停在哪里,就睡在哪里。宫里的女人们为了争宠,纷纷在宫门前的树叶、草地上撒盐,吸引羊来吃她那里的草。因为女人太多,撒的盐也太多,以致于给晋武帝拉车的羊都有气管炎的职业病,吃盐太多给齁着了。

但晋武帝喜欢吃喝,喜欢女人,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比如说号称最伟大、最圣明皇帝的唐太宗,宫女好几万,但也没有影响人家正常干活。所以后来的人们把晋武炎的罪名扩大,说因为他喜欢吃喝,喜欢女人,所以整个社会都迷漫着一股奢侈荒淫的味道。

比较著名的故事有石崇斗富的故事。说司马炎的舅父后将军王恺,家里老有钱了,觉得是天下第一富豪。但散骑常侍石崇不服啊,也要争第一的名斗,俩人就斗起来了。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赤石脂涂墙,石崇就用香椒和泥。王恺用紫丝绫做成四十里的步障,石崇就用彩织锦做成步障五十里。

王恺一看整不过石崇啊,咋办呢?就向皇帝司马炎求救。司马炎就给了他一株二尺高的珊瑚,红彤彤的,一点杂色儿都没有。王恺得了这宝贝之后,立马拿到石崇家里显摆,看,这宝贝你没有吧,乖乖认输,把第一富豪的名头让给我吧!石崇看了珊瑚一眼,二话没说,拿个棒子就把它打碎了。王恺激眼了,揪着石崇不放,要他赔自己的宝贝。石崇说干啥呢,干啥呢?咱们都是文明人,君子动口不动手知道不?不就是个破珊瑚吗?小的们,把咱家的珊瑚拿出来,让这土豹子开开眼。

一眨眼功夫,石崇的仆人拿出六、七个三尺多高的,红彤彤一点杂色儿没有的珊瑚,让王恺随便挑。

王恺从此服了,不敢再和石崇比谁是天下第一。

可惜的是,即便是晋武帝后期,统治阶层在皇帝的带动下,集体进入了贪图享乐、骄奢淫逸的状态,似乎对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干扰,也并无百姓活不下去了,起义造反的记录。当然还有最重要的,那就是西晋灭亡的直接起因,来自权力争夺的八王之乱,而不是民不聊生。

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大小儒家,包括现在的某些专家,对西晋短命又奠出了第二个昏君——晋惠帝。

为了掩盖晋短命的原因是来自分封的事实,硬生生把个晋惠帝写成了傻瓜。而且为了证明晋惠帝就是傻的,他们在《晋书•惠帝》中对惠帝时期的大事虽然有很多报道,但对惠帝本人的言行、作为和决定却所言甚少。

最后捋一下。

晋王朝是按照儒家文化最推崇的,周王朝的分封制度建立的,结果二世而亡,这不是打儒家思想的大嘴巴吗?于是就要为晋代的短命找替罪羊。

晋武帝是开国皇帝,不好太过抹黑,于是晋惠帝就倒了大霉,直接被整成了傻瓜。

傻瓜必然是个昏君,所以晋惠帝身边出现奸臣杨骏、坏女人贾皇后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晋的灭亡又成了大小儒家们记载的传统故事,昏君、奸臣、坏女人的老一套。

而儒家文化,继续光荣伟大!


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真是个大傻子?谁信谁是二傻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