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阳宗海主题教育,有这些系列经验做法

昆明信息港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阳宗海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推动主题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一系列可推广运用的鲜活经验。

三微”展示特色面 初心点亮宣传路

用身边典型“微视频”激励身边人。破除人们“典型遥远、典型高大”的陈旧印象,深挖身边的先进人和典型事,拍摄“微视频”,塑造身边典型2人。

用地方特色“微推文”传播本地味。充分结合本地特产特色,形成《寻迹延续数百年的阳宗海味道》《七甸卤腐冰与火中涅槃》等20余个“微推文”,把阳宗海“味道”传播出去,让更多人“寻味”而来,促进辖区群众增收。

阳宗海主题教育,有这些系列经验做法

用传统文化“微创意”弘扬主旋律。发布征集“微创意”作品公告,广泛征集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摄影摄像等作品,大力营造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主旋律、提振精气神的浓烈氛围。

阳宗海主题教育,有这些系列经验做法

“1234”守好绿水青山 控污治污初战告捷

“高原明珠”阳宗海自云南省政府2008年实施“三禁”以来,多管齐下,开展“1234”工作法取得明显成效,湖体水质持续稳定在Ⅲ类水。时隔11年第一次开湖捕鱼,使沿湖的渔民能够再度拿起渔网,重拾那份满载而归的喜悦,此项治理成果已经中央2台中国财经、省市各级媒体宣传报道。

阳宗海主题教育,有这些系列经验做法

1河(湖)一策专项整治:全面启动辖区阳宗大河、瑶冲河等6条重点河道一河(湖)一策工作,开展环湖截污工程,完成河岸景观提升改造,取缔沿河粉煤灰堆场,加大沿河增绿补绿。河道整治工作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列为全国十二个优秀典型案例之一。

2项机制深入推进:创新河(湖)长制+基层党建“双推进、双提升”和企业河长“2大机制”,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设置党员流域宣传岗、巡护岗、管护岗,制定联席会议、信息共享等7项制度,成功创建“双提升”示范点11个。

3条红线保住“底线”:把住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三条红线”,严格控制用水指标,推进节水型单位建设,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加强取用水单位的日常监管和水资源调度。

4个“理”狠抓提升:强化依法治理,完成《云南省阳宗海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修订稿起草上报工作,启动面山林业生态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岸线管理,严格执行《条例》,确立岸线管理范围和三级管控制度,设立流域山体水土涵养区。抓牢源头治理,提升改造污水处理厂,全面规范规模养殖和零星养殖,流转农业面源污染重点区域土地23530亩,强化污染控制。突出项目治理,全面推进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项目实施,启动县级水源地达标建设工作,开展阳宗海流域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程。

“加减法”提升幸福指数

“一增一减”解决脏乱差问题。“增”就是建成分散式小型垃圾处理设备3套,新增垃圾收集箱体65个、手推式垃圾收集车50辆。“减”就是生活垃圾全部运送至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置,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与影响。

阳宗海主题教育,有这些系列经验做法

“一扩一缩”解决入学难问题。“扩”就是扩展就学学生面,实现云南文华学院整体搬迁入驻,5000余名大学师生正常教学;协调解决部分企业职工子女就学困难,接收企业职工子女(初中)18人;征地21428.8平方米新建马郎小学,接收云南铝厂等企业职工子女111人。“缩”就是缩小服务半径。充分利用闲置校舍深入推进“一村一幼”建设,规划建设社区幼儿园5个,可容纳幼儿420人,便于人民群众子女就近接受优质学前教育。

小小“联系卡”架起干群连心桥

薄薄“执法手册”,提高基层执法效率。精简提炼《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手册》,解决阳宗海基层执法手册应用概率不大、内容不对口、检查重点不突出、成效不明显等问题,精简率达58.54%。

阳宗海主题教育,有这些系列经验做法

小小“联系卡”,提高服务企业质量。设计制作300余张《工作联系卡》,公布24小时应急值班电话、安全生产举报奖励电话,增强政企之间的沟通交流,确保反应迅速、处置科学。

浓浓“鱼水情”,打造和谐干群关系。近日,深入村组了解人畜饮水情况,实地考察水源地,有力推动汤池街道岔沟村人畜饮水工程施工,更换老旧供水管道,用实际行动解决岔沟村小组17户54名群众饮水难问题。

强化三个“抓实”践行初心使命

抓实对弱势群体的帮扶。主动开展流浪乞讨人员“寒冬送温暖”救助行动,以实际行动传递党的温暖。

抓实为社区解决困难问题。主动作为,做好上下协调,现已解决了挂钩联系社区头甸村小组自来水、消防通道建设这一“老大难”问题。

抓实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多种渠道加强宣传,发动各级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全员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突出抓好农村垃圾污水收集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整治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