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黃奇帆:2019年是化解金融業與服務貿易開放短板的起步年

中國網財經12月9日訊(記者 梁冀)12月8日至9日,由《中國企業家》雜誌主辦的“2019(第十八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在北京舉行,會議以“決勝2020”為主題,就數字化轉型、人工智能、產業互聯網及製造強國和精準扶貧等主題展開討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馬建堂、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和格力電器董明珠、新希望集團劉永好等嘉賓和企業家一起回答了“怎麼看、怎麼幹”的問題。

黃奇帆在會上表示,在40年的改革開放歷程中,中國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但依然存在兩個短板,一是金融業的開放,二是服務貿易的開放。

黃奇帆指出,在中國當前近200萬億的工業、商貿業和工商產業的資產中,外資企業資產佔30%;而在中國200萬億的金融資產中,外資金融機構只佔1.8%;這個數據表明中國工商產業的開放度是比較徹底的,而金融業的開放度則是縮手縮腳的、有限度的。

這種“限度”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有許多金融領域外資准入前有不同的待遇,不允許進入;二是在一些准入的領域,外資可以辦銀行、證券、保險,但是股權比例受限制;三是允許登記的法人執照、營業範圍受限,未享有國民待遇。總之,由於這些總體上開放但具體層面又有很多束縛的狀況,使得外資金融機構發展不到位。

黃奇帆指出,自去年4月至今年10月,中國已經先後出臺了64條非常具體的金融業開放措施。隨著這些措施逐步開始實施,外資金融機構的比重可能從現在的1.8%增加到10%甚至18%。這將給中國金融業帶來多方面的好處:一是注入幾百億、幾千億美元的註冊資本或運行的資本;二是通過“與狼共舞”讓國內金融機構學習外資金融機構的技術、管理經驗,提高業務水平和跨國管理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讓更多的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對於中美貿易摩擦,對於國際上可能的貿易戰、金融戰,將起到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很好的防範作用。

在提及服務貿易短板時,黃奇帆表示,去年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約為2000億美元,進口約為5000億美元,有3000億美元的逆差;貨物貿易40000億美元,順差約4000億美元。兩者疊加,整個中國進出口貿易,包括服務貿易、貨物貿易其實只有1000億美元的順差。且 中國服務貿易以勞動密集型為主,在2000億美元的服務貿易出口中相當一部分是旅遊業,而在5000億美元的服務貿易進口中,大部分是資本密集型的、資源密集型的、知識密集型的,是高附加值型的,這也進一步說明中國服務貿易是一個短板。

針對服務貿易這一短板,黃奇帆指出,自由貿易試驗區將成為破解之道。自由貿易試驗區不僅覆蓋了以前新區、特區、經濟開發區的所有開放政策,而且還在探索新的“六大自由”——貿易自由、投資自由、貨幣金融的自由、物流倉儲流量的自由、國際人士就業的自由以及數字經濟貿易的自由。他強調,自由貿易區要搞的營商環境不是簡單的高效審批,而是要達到WTO的營商環境要求和國家同國家之間的FTA,也就是八個方面的營商環境——准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知識產權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勞動權利保護、同等國民待遇、數字貿易,還有不搞各種各樣不規範的政府財政補貼。

黃奇帆表示,中國的進出口,中國的改革開放,進一步開放的高度、深度和廣度就在金融開放和服務貿易開放的過程中,就在我們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探索中,我相信我們國家今年大規模推行的這兩項開放制度,一定會幫助中國的改革開放取得更重大的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