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面朝镜子》C005——从“开门黑”到“闭门红”

《面朝镜子》C005——从“开门黑”到“闭门红”

1

“我上了绵阳外国语,本以为自己的成绩会很好,没想到来了一个“开门黑”,第一次月考就出了大丑:全年级750多人拉通排名次,我居然考了一个600多名,在全班我也是“第三”,倒数的。我想哭呀,我从小学一至六年级,从没有考过这么差的成绩。 ”

这件事被儿子记录在2008年国庆节的日志里。那是他从遂宁到绵阳求学的第一次月考成绩。回顾当时,爸妈心里估计也着急,也觉得难以接受。

只不过,十年前看到儿子写出来的文章,虽然也感觉到考差了给他带来的压力,但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来一次换位思考,真切体会一会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内心的惶恐与不安。

那就是考差了给孩子心理上带来的“化学反应”,在他们心里会怎样的滋味。

2

在儿子十年前国庆的那篇文章,和之后寒假的另一篇篇文章里,都提到过这件事,老爸从中梳理了几个关键词,深刻地体现了当时的窘况。

一、看到自己成绩时:想哭、气馁、大脑一片空白、差点没晕过去......

我本来来到这个学校的时候,都还是信心十足的,可就是在这第一个月考中,我吃了闭门羹,我成绩太差了,差得我想哭,差得我气馁,差得我大脑一片空白,那时我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好好哭一场,我考得太差了:全班倒数第三。当我听到成绩时,差点没晕过去。

二、告诉爸妈成绩时:不是滋味、害怕挨打、没睡过一次好觉.......

告诉爸爸妈妈成绩时,我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十分害怕,害怕回家以后会被他们大打一顿,于是从知道月考成绩到开家长会那一天,我没有睡过一次好觉,总感觉自己对不起他们。

三、开家长会时:不知所措、害怕被骂、拔腿就跑......

终于到了家长会那一天了,我感到自己离“死期”不远了,完全不知所措,见到妈妈在站在门口笑着向我挥手时,我还是有一些害怕,怕的是妈妈会在寝室没人时把我大骂一顿。 妈妈说自己有事,叫我先去吃饭,我可不敢久留,于是带着东西,拔腿就跑,一路狂奔,跑到食堂里......

3

如今想来,儿子压力多大哈,那么点大的年龄,还真不容易。不但要面对家长的压力,还要面对同学带来的压力。

比如儿子在十年前的寒假的另一篇文章《这里有竞争》中,就真实记录了一同学对他的调侃和冷嘲热讽。

儿子当时心里的难受程度,承受的来自同学的压力,也可以从几个关键词中看出端倪:恨、沮丧、冤家、七窍生烟、咬他一口......

“而那个人,就是A君,他这个伪君子,是我最“恨”的人了,就在那次月考下来,我对成绩正感沮丧时,他不但不安慰我,还以成绩为之本,对我说:“你多少分呀?来,我看看,哇,好厉害呀,全班第三哟,还是倒数的,你再看看我,才全班多名?哈哈哈……”这个家伙,他简直就是我的冤家,他的笑声就是《哈利波特》里的马斯福,气得我七窍生烟,简直要扑上去咬他一口。”

当然,同学的调侃加上儿子估计爸妈会“男女混合双打”,双重压力下,出现了上述关键词为代表的心理反应。

好在老爸老妈的做法,并没有像儿子现象的那样发展,否则,当时的儿子就会像一口高压锅,已经被灶火把压力升到了顶点,如果继续“武火攻之”,后果不堪设想。

在儿子十年前国庆的那篇《令人难忘的背影》里,也有几个关键:一再承诺、不会打骂、放下心里那块石头......

在回寝室的路上,妈妈一再承诺,她和爸爸不会打骂我,只要我认真学习,习惯中学的生活,就能在下一次月考时取得好成绩,他们就会十分高兴。妈妈这样说,我才放下了心里的那块大石头。

4

或许是方法对了,儿子愿意敞开心扉。特别是他英语成绩,对于一个小学压根就没学过多少英语的人来说,要在一个名为“外国语学校”里排上号,那简直难上加难。

好在当年小升初,人家虽然也考了英语,但只做参考,重点还是看语文和数学的成绩。

但英语的问题还是凸显出了。跟不上学习节奏的儿子,

采用了“自暴自弃法”:反正我也学不懂,我还听什么课?作什么笔记?做什么作业?

但,就这么下去么?好像又有些不心甘。

用他当时的感觉来说,就像掉进了一个深不见底、伸手不见五指的枯井里,感觉非常绝望。

后来,物极必反,触底反弹。似乎自己就这么在枯井里等死,也不是个办法,于是又开始望着井口照进来的亮光,努力寻找爬出枯井的办法。

和儿子深入讨论以后,回到遂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中央商务区的新华文轩,买一个好记星,帮助儿子学英语。

5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开门黑最大的好处,就是激发了儿子“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激情与勇气,也奠定了从“开门黑”到闭门红的坚实基础。

在给同学无情讽刺他是“第三,还是倒着数的哟”之后,他没有选择沉默,更没有选择沉沦,而是选择的爆发。

“我的内心就像一座小火山,更加确定了超越的目标。这件事像我的跟屁虫似的,一直挂在心上,真不只是该恨还是该谢,恨是恨他的嘲笑,谢是谢他让我确定了目标。”

并且在《难忘的背影》那一篇文章里,还有点赌咒发誓的味道:“从此,我决定要在班上努力追赶,否则我不是人!”

对,追赶!正儿八经的追赶,不是“走捷径”的追赶。儿子在十年前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一文中写到:

父母从孩子出生开始便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懂得怎么好好教育,受到过于溺爱的孩子就会有考了好了就有奖励的条件反射,于是就作弊换取奖励。而受到过于严格的孩子就会有考差了就挨打的条件反射,于是作弊以避免挨打。

好在,儿子开门黑却没有被挨打,否则也会建立一个错误的条件反射。于是后来,儿子奋发图强,在中考时,开门黑时差的出奇的英语,居然差三分考了满分,得了147分。

当然其它学科也不错,于是顺利考上本校免费高中,

改写了初中入校开门黑的历史,实现初中毕业的闭门红!

这段历史也印证了家庭教育的规律:接纳孩子的不足,而不是否定孩子;倾听孩子的困惑,而不是主观臆断;陪孩子一起改变,而不是只发号施令。这样,未来一定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