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戚繼光手下的一名逃兵,扯下了晚明朝堂紛爭的‘遮羞布’

大明的朝堂紛爭是相當的複雜,有皇權與文官集團之爭、有宦官集團與文官集團之爭、還有文官集團內部之爭,其中文官集團的內部之爭既有利益分配不均之爭,又有內閣首輔之爭,還有以何種方式匡扶江山社稷之爭。

在晚明之前,不管這些紛爭如何激烈與複雜,都始終堅守著一定的底線。無數圍繞這些紛爭所施展的陰謀與陽謀,都有相當的智慧和高明的權術在背後支撐。

戚繼光手下的一名逃兵,扯下了晚明朝堂紛爭的‘遮羞布’

隨著朝堂紛爭的日趨激烈,不斷有人突破底線,比如說嘉靖時期嚴嵩構陷曾銑(時任陝西三邊總督)和楊繼盛。

嚴嵩構陷二人時雖然不擇手段,但好歹還給自己弄了一塊‘遮羞布’。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戚繼光手下的一名逃兵,扯下了晚明朝廷紛爭的‘遮羞布’。從此以後,縱使紛爭再激烈,也沒有人去關心什麼底線和‘遮羞布’了。

這名逃兵叫王大臣,如果沒有後來發生的事情,他只會以‘戚家軍’的名號存在於丹青史冊中。然而,萬曆元年(1573年)正月,他的一個莽撞的決定徹底的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我們都知道,‘戚家軍’以紀律嚴明而聞名天下,所以對待犯錯士兵的處罰也是相當嚴厲。雖然現在的我們無從得知王大臣到底犯了什麼錯,但根據他執意從‘戚家軍’中逃出這一情況來看,他犯的錯肯定不輕。

戚繼光手下的一名逃兵,扯下了晚明朝堂紛爭的‘遮羞布’

要說這個王大臣,那可真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當了逃兵沒多久,便遇上了東廠的番役。隨後,不知是何原因,此事被捅到了東廠督主馮保那裡。

馮保自與張居正密謀趕走了高拱後,就一直憤恨不平。因為他與高拱之間不僅有舊仇(高拱找人頂替了本該由馮保接任的司禮監掌印太監一職),還有新怨(萬曆皇帝繼位之初,高拱妄圖先搞垮馮保,然後再將司禮監之權收歸內閣),所以他認為只有置高拱於死地才能一結心頭之恨。

只是,馮保一直都找不到能置高拱於死地的藉口。這下可好,王大臣的出現讓馮保看到了希望,他決定利用王大臣製造一個除掉高拱的藉口。

打定主意後,馮保親自見了王大臣,並向其許諾,事成之後賞千金、準其回鄉。

戚繼光手下的一名逃兵,扯下了晚明朝堂紛爭的‘遮羞布’

這王大臣到底是戚繼光選出來的兵,果真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他只被千金和回鄉的條件所吸引,而忽視馮保讓他乾的事可是誅九族的重罪。

就這樣,帶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王大臣換上了馮保給他準備的宦官服裝,刮乾淨鬍子,然後在馮保親信的指引下徘徊在萬曆皇帝的必經之路上。

萬曆元年正月的一天,皇帝朱翊鈞散朝後,‘恰巧’遇到了已經等候他多時的王大臣。王大臣不知是第一次見皇帝緊張,還是為了故意露出破綻,反正他鬼鬼祟祟的樣子當即就引起了皇帝隨行侍衛的注意。在被侍衛們擒獲後,從他袖子中搜出了一把利刃。

這還得了,光天化日之下,竟然有人身著宦官服裝潛入宮禁行刺皇帝,他背後必定有人主使,結果審出王大臣幕後主使的重任自然就被交給了東廠。

戚繼光手下的一名逃兵,扯下了晚明朝堂紛爭的‘遮羞布’

此舉正中馮保下懷,因為他早就給王大臣準備好了行刺動機——高拱被逐回鄉裡後,對皇帝心生怨恨,所以就收買王大臣入宮行刺皇帝。

王大臣或許是過於天真了,他以為按照馮保的囑託招供後,自己就可以領取千金回鄉了。但他哪裡能想到,如此之大事豈能草草瞭解,所以在三法司會審時,得知那些官吏要對自己動刑,他當即衝著馮保大呼:“許我富貴,怎麼榜掠我啊!且我哪裡能識高閣老。”

戚繼光手下的一名逃兵,扯下了晚明朝堂紛爭的‘遮羞布’

​馮保的拙劣伎自然瞞不過朝廷中的那些老油條,他們立即明白了馮保的用意。所以在會審過後,他們紛紛前去勸說馮保和張居正。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馮保也明白不能再繼續下去了,於是他命人暗中在大牢中用生漆酒毒啞了王大臣,隨後將其移付法司,問斬結案。

戚繼光手下的一名逃兵,扯下了晚明朝堂紛爭的‘遮羞布’

至此,王大臣案徹底瞭解。雖然此案並沒有引起太大的風波,但其對整個晚明朝堂紛爭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因為這種既無底線,又不要‘遮羞布’的拙劣表演算是開了一個先河,比如發生在萬曆末期的‘梃擊案’就可以說是此案的翻版。

王大臣案發生之前,即使是有‘大明第一奸臣’之稱的嚴嵩在構陷曾銑時還找了一塊輕啟邊釁的‘遮羞布’,在構陷楊繼盛時同樣也找了一塊‘牽引二王’的‘遮羞布’。可是王大臣案發後,晚明朝堂紛爭的‘遮羞布’算是被徹底掀開了。同時,此案的發生也預示著晚明的朝堂紛爭將比之前更加激烈。

【璽言春秋明末歷史第六講,參考資料:《明史》、《明神宗實錄》、《明史紀事本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