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中国最后一任九门提督,1924年被撤职,父亲是抗日名将

中国最后一任九门提督,1924年被撤职,父亲是抗日名将

说起九门提督,那可是满清一个鼎鼎大名的官位,虽然不像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六部九卿,各省督抚那样显赫,却掌管京城九门防务,说的直白点,握着京城的枪杆子,手里攥着皇帝的小命,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无论是康熙王朝,还是雍正王朝,乾隆王朝,一直到慈禧太后,这个官职都不会轻易授给人,能当这个官的都是最高统治者的绝对亲信。

中国最后一任九门提督,1924年被撤职,父亲是抗日名将

《雍正王朝》中,一个九门提督隆科多的反复,就可以在拥立雍正或者废掉雍正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虽有戏说成分,但也确实说明了九门提督一职对于整个大清王朝的重要性。

另外需要提到的是,九门提督是康熙十三年才设立的(由步军统领提督京城九门事务),所以《康熙王朝》中,发生在康熙八年的擒鳌拜事件,是不可能有“九门提督吴六一”参与的,而且吴六一的原型吴六奇康熙四年就去世了,所以《鹿鼎记》中的吴六奇也纯属小说家虚构。

中国最后一任九门提督,1924年被撤职,父亲是抗日名将

其实九门提督只是个俗称,全称应该叫“提督九门步兵巡捕五营统领”,所以也叫步兵统领衙门,既有军队的功能,又兼具警察的作用,全面负责京师治安,警卫等各项工作。

除了隆科多,还有和珅,荣禄等人,都曾先后当过九门提督,而且各自在特殊时期,发挥过特殊作用。

中国最后一任九门提督,1924年被撤职,父亲是抗日名将

中国最后一任九门提督,1924年被撤职,父亲是抗日名将

清朝灭亡后,整个官制都被当做做封建残余被推翻,但唯独步兵统领衙门留了下来,改名为“京师步军统领衙门”,原来该负责的工作一样没变,一切照旧,只是领导人由清朝皇帝的亲信,变为大总统的亲信。

曾任民国总理的赵秉钧,江朝宗,都曾是京师步军统领衙门的步兵统领,而最后一任步兵统领聂宪藩,则非常低调,几乎很少为人所知。

中国最后一任九门提督,1924年被撤职,父亲是抗日名将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九门提督,聂宪藩是铁杆的袁世凯亲信,当年从日本振武学堂北洋后,就在袁世凯麾下任职,逐步成长为北洋系的一名重要将领,此后追随袁世凯逼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因功在民国成立后,出任登州镇总兵,烟台镇守使,安徽省省长等职务。

1922年,久经考验的北洋老战士聂宪藩被授以重任,出任步军统领。上任不久,就做了他作为军阀该做的事------控制京城防卫,并逼大总统黎元洪下台,扶助有三傻子之称的曹锟当了民国大总统。

中国最后一任九门提督,1924年被撤职,父亲是抗日名将

在此后的一年中,聂宪藩也曾风光无限,但很快到了1924年,冯玉祥来了,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顺便裁撤了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步兵统领衙门”,至于皖系军阀聂宪藩(安徽合肥人),则灰头土脸地溜回了安徽老家,9年后去世。

中国最后一任九门提督,1924年被撤职,父亲是抗日名将

聂宪藩本人是货真价实的北洋军阀,他父亲却是清朝忠臣,抗日名将聂士成。

中国最后一任九门提督,1924年被撤职,父亲是抗日名将

聂士成一生征战,虽然客观上是清朝官员,曾经镇压过农民起义,维护了满清的封建统治,但是在同时,聂士成又是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中的一员虎将,为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做出了重大贡献。

甲午战争中,聂士成组织鸭绿江江防之战,摩天岭防御战,雪夜奇袭连山关,收复分水岭,率领清朝士兵,痛击日本侵略者,击毙日军将领富刚三造。虽然整场战争是失败了,但聂士成的局部胜利也不可否认,清廷为了表彰他在战争中的杰出贡献,赐封聂士成“巴图鲁”勇号。

中国最后一任九门提督,1924年被撤职,父亲是抗日名将

1900年,64岁的聂士成,以老迈之身,抵御八国联军入侵,在天津保卫战中,不幸中炮阵亡,以身殉国。

聂士成一生,对清朝忠心耿耿,以命相报。但作为清朝的烈士,老聂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儿子聂宪藩,会跟着当年的老部下袁世凯,在11年后推翻清朝。

中国最后一任九门提督,1924年被撤职,父亲是抗日名将

中国最后一任九门提督,1924年被撤职,父亲是抗日名将

聂宪藩之所以对清朝恨之入骨,大概就是从父亲阵亡开始的。聂士成阵亡后,八国联军作为侵略者,对其尸身表示了足够的尊重,送归清廷,可是清廷却以“误国丧身”来形容这位烈士,直到两年后才吝啬地给了谥号和追封。

聂宪藩将父亲的遗体运回老家,立祠堂祭祀。

因为聂士成死于八国联军之手,据说老人家临终前曾有遗言,不许子孙出国(还好聂宪藩那时候已经从日本振武学堂毕业回国了),不许子孙为外国做事,所以百年来,老聂家的子子孙孙,都不敢违背祖训,没有人敢出国,更没有人敢给外国人做事。

中国最后一任九门提督,1924年被撤职,父亲是抗日名将

天津聂士成殉难纪念碑处聂士成雕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