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散文】春日尋親 別樣鄉愁

作者|郭春柏

大年初三,族中侄子加付、郭頌和我一道,驅車趕去鄰縣織金尋找40多年未曾聯繫的族親。

兩百年前,我祖郭仕英率領他的四個兒子,拖家帶口,從一個名叫“阿幾革”的“黒羊大箐”搬遷到扯瓜河安居樂業,並在扯瓜河、天星橋、以且等地購置大量田產。

之後,郭仕英派遣其長子郭順乾管理以且的田產,郭順乾從扯瓜河舉家搬遷以且。家譜記載,其在以且育有四子:郭珍亭、郭舒亭、郭彰亭、郭璨亭。郭珍亭便是我曾祖父的爺爺。

我祖郭順乾雖然搬到以且,但仍以扯瓜河為“大本營”,以至於王氏祖母去世後,還抬回扯瓜河安葬,有些“葉落歸根”的意思。

【散文】春日尋親 別樣鄉愁

沙壩村

我家雖然搬到以且,但與扯瓜河仍保持著割扯不斷的血肉親情。無論扯瓜河還是以且,哪邊有紅白喜事,另一邊的族人都得前往幫忙。

郭珍亭、郭舒亭、郭彰亭、郭璨亭兄弟四人在以且共同生活的時間並不長,其後,舒亭、彰亭、璨亭及其子孫紛紛搬到如今的織金縣。織金舊稱“平遠州”,是靠近黔中腹地的一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晚清名臣丁寶楨便生長於此——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自古亦然。

舒亭、彰亭、璨亭及其子孫搬去織金之後,時間一久,也便和以且乃至扯瓜河的族人少了聯繫。

我的祖上也曾賣掉以且的田產,搬去織金投親靠友。擔心路上遭遇“棒老二”打劫,不得不把賣田產所得銀兩縫在全家人的衣服裡。

可是,我的祖上到了織金之後,卻沒法在那裡立住腳跟。於是,又不得不舉家遷回以且。

在我幼小時,織金一位名叫郭正高的族中大哥到過我家認親;之後,又帶著他的弟弟郭正友來到我家。郭正高年紀比我父親稍大,但因輩份小,我父親有時開玩笑罵他,他也不生氣,笑笑的。

可是,後來不知什麼原因,郭正高、郭正友都沒來走動了。一晃,就過去了四十多年。

前不久,我從一個家族微信群裡看到一張圖片,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貴州郭氏族人集資修建郭氏入黔第二代祖先郭雲宗墳墓的名單,上邊赫然寫著郭正高、郭正友兄弟倆的名字。

【散文】春日尋親 別樣鄉愁

以且

我從名單上郭正高的居住地址一路順藤摸瓜,終於找到了我的曾祖的爺爺的兄弟郭舒亭的子孫們。

族中侄子加付對尋找織金宗親之事比較重視,早就與我相約,要抽時間前往織金尋親。我把找到舒亭子孫的消息告訴加付之後,他很高興,與我相約春節期間去織金看望那裡的親人們。

正月初三一大早,我們就踏上了前往織金縣貓場鎮沙壩村的尋親之路。

由於是第一次去一個陌生之地,對路徑頗不熟悉。從杭瑞高速公路織金縣境內馬場收費站出口下到鄉村公路後,車載導航就幾乎失靈了,許多新修的村道根本沒法識別。於是,就得一路打聽去沙壩村的路如何走。七彎八拐,邊走邊打電話詢問沙壩村的家人們,好不容易,到了中午時分,才趕到離沙壩村不遠一個名叫“二甲”的地方。

二甲可是個好地方!有水汪汪的稻田,有開著金黃金黃的油菜花的平平展展的田疇,看上去多少有些世外桃源的味道,無疑是個看得見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的好地方!我們不由得讚歎起來,都認為祖先們實在是太有眼光,能夠搬到這麼一個好地方來居住!

過了二甲,那邊的侄子通過電話“指揮”我們如何行進,他說他已經在公路邊等著我們了。

果然,繞過兩個村莊,就看到田野中一條硬化了的白晃晃的水泥路上,有一個黑點向我們招手——那就是曾經打過了電話但從未謀面的族中侄子!

峽谷中間是一片金黃的油菜花,兩邊山腳下是房屋修葺一新看上去比較氣派的村莊。村莊的名字因郭姓人家較多而取名“郭家寨”。郭家寨裡,相當部分人家是從我們以且搬出去的舒亭的後裔。村裡與我同輩的堂兄們大多已經作古,前來與我們交談的都是侄輩,侄孫輩的似乎沒有發言權,只能站在一旁看熱鬧。

看到大家生活環境較好,日子過得不錯,我們也都比較高興。

侄子們拿出家譜,和我們一一核對。核對完畢,幾個小青年說,過去聽說他們的根在納雍縣的扯瓜河、沙包、以且,但一直將信將疑,現在終於可以肯定了。他們還說,本應是他們到納雍,到扯瓜河,到以且去尋根問祖,沒想到我們會不辭辛勞大老遠趕來尋找他們,這令他們無比感動。幾個侄子說,今後,一定抽時間回祖籍地走走。

由於村裡大多數年輕人過完年要外出打工,他們表示,今年清明節,只能派代表回祖籍地上墳了。

一家人坐在一起談古論今,說家族歷史淵源,說祖先們輾轉遷徙,談到開心處,其樂融融;雖然以前沒有見過面,但是,一百多年前,大家的祖先都是在一口鍋裡吃飯的親兄弟,有著手足般的骨肉情,為了生計,不得不像現在的年輕人們一樣各奔東西。如今,親人相見,那種血濃於水的親情溢於言表。

一位侄子家已經備好午飯,於是大家邊吃邊聊。侄子還把家裡上好的小鍋白酒端上桌面,希望大家喝個盡興。只可惜,我們尋親三人小組都不便喝酒,也就免了。

吃過午飯,大家一起到另外一位宗親家拜訪。路過一道山樑,侄子們介紹,郭正高的墳墓就在路基坎下。於是,大家又去郭正高墳前拜望。

我們尋親三人小組認為,如果沒有當年郭正高不辭辛勞,步行幾天幾夜前往納雍尋親,現在我們要找到舒亭後裔,那就更加艱難了。於是,大家都在郭正高墳前磕上三個頭,也算是給他 “拜年”了。

【散文】春日尋親 別樣鄉愁

扯瓜河

拜訪完另一家宗親,時間已經不早,我們本來要馬上往回趕路。但是,另一位侄子家無論如何要留吃飯。不好推辭,只得留下吃飯。

吃過飯,已是七點多鐘,幾個侄子擔心我們夜間迷路,又開車在前帶路,一直把我們送到馬場收費站。

在收費站門口,大家都下了車,互道珍重,依依惜別。

回來之後,應織金侄子們的請求,請了在老家的兄弟和侄子幫忙,拍了以且的全景圖,拍了老祖先們居住過的老屋基和老家祖墳的照片,通過微信發給織金的侄子們。讓他們對祖墳、對祖先曾經生活過的地方有一些認識和了解。

相信,他們看到祖墳和祖先們生活過的地方的照片之後,心裡會油然生出一種別樣的親切感來!

作者簡介:郭春柏,貴州省納雍縣人,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發表文學作品,有散文、小說、雜文等作品公開發表,散文、小說收錄入公開出版的《黔西北文學》散文卷和小說卷,短篇小說《黑色斷層》獲第四屆貴州省畢節《高原》文學獎。現供職於雲南政協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