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大批境内外媒体记者抵青 迎接第一“站”是微笑

大批境内外媒体记者抵青 迎接第一“站”是微笑

大批境内外媒体记者来到峰会新闻中心报到。

大批境内外媒体记者抵青 迎接第一“站”是微笑

峰会新闻中心工作人员在接待各国记者。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丰欣 徐杰 图/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达

6月9日,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将正式举行。峰会前一天,新闻中心取证中心迎来境内外记者取证的“小高峰”,有时还出现十几位记者同时办理手续的场景。随着记者们的陆续抵达,峰会新闻中心公共工作区热闹起来,大厅内满是拿着采访装备四处找线索的记者。6月8日下午,新闻中心的新闻发布厅还连续举办了三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上合组织国家安全合作成果、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合作情况、上合框架下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情况。

境内外记者

取证迎来“小高峰”

中午12点10分,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的十几位媒体记者同时到来,峰会新闻中心取证中心迎来一波境外记者的取证“小高峰”。

在志愿者的引导下,记者们在境外证件办理窗口排好队,依次递交相关证件资料,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完成个人身份的审核和确认,然后现场领取记者证。来自白俄罗斯国际广播电台的美女记者Bandarovich Ina在领到记者证后,又详细咨询了酒店入住、媒体班车等情况,工作人员都进行了一一解答。

据了解,取证中心是境内外记者们进入峰会新闻中心的第一站。为了让记者们快速取证,这里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实行“两班倒”的工作模式。从6日开始,取证中心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10点间持续开放,设置境内、境外共8个窗口,午餐、晚餐时间也会全员在岗,大家轮流倒班就餐,以免影响取证效率。

半岛记者注意到,在境外证件发放区,工作人员在接待台内壁上贴了许多便利贴,上面记录了记者入住酒店的英文名称、取证办理时所需的证件类别等内容。当记者们提出相关问题时,可以迅速解答。

峰会新闻中心取证中心副组长魏华介绍,为了满足境外记者取证的交流需求,“取证中心目前共有40位志愿者,主要来自中国石油大学、青岛大学等驻青高校。语言类志愿者外语水平很高,有的达到英语专业八级,还有的有留学背景,口语流利,和外国记者交流很顺畅。”

除了常规的业务流程培训、文明礼仪培训、语言交流培训,取证中心还结合取证中的实际情况,想出了一些贴心的服务指南。“比如,很多境外记者办理完取证手续后,最关注的就是怎么回酒店入住、怎样乘坐班车、新闻中心怎样使用等信息。为此,我们从媒体手册中摘取了这些重要信息,以中、英、俄三种语言打印在一张纸上,让人一目了然。”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还引导记者们关注掌上新闻中心,及时了解本次峰会的相关资讯与通知。

600工位热起来

满眼“长枪短炮”

峰会在即,来自境内外的媒体记者们正陆续抵达,偌大的新闻中心公共工作区热闹起来。在拥有600工位的工作区,记者注意到,很多记者是拉着拉杆箱来的,稍事休息便开始“安营扎寨”,不断掏出各种“武器”,大厅里满眼都是“长枪短炮”。此前,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媒体已提前在新闻中心进驻,并设立了演播室和工作室,持续推出上合系列新闻产品。

峰会前夕,许多媒体记者首先关注到了新闻中心的硬件设施和完善服务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记者Khan Shahid Afraz告诉记者,这个新闻中心建得非常漂亮,办公场所宽敞明亮,办公设施也很完备,还配有专门的工作电脑。“刚才试了一下,网速挺快的,这几天的工作环境很舒心。接下来的几天,我将在这里完成新闻的采集和制作,我会重点关注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和技术交流。”

新闻中心大厅的外宣品展区摆放了大量推介齐鲁文化的书籍、图册、纪念品,吸引了不少记者。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齐鲁风韵书签挺受欢迎的,里面的书签上印有各种齐鲁文化元素,还配有多种颜色的中国结,不少记者过来领取。

6月8日下午,新闻中心的新闻发布厅连续举办了三场新闻发布会,向境内外媒体记者介绍了上合组织国家安全合作成果、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合作情况、上合框架下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情况。发布会现场,记者们围绕热门话题进行了提问。

火车接站已接待

约50家境内外媒体

6月6日,上合青岛峰会新闻中心正式开放,迎接境内外注册记者进驻。为做好来青采访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境内外媒体记者抵离服务工作,新闻中心设在青岛火车站、火车北站的记者接待站也同步启用。截至8日下午5点,他们已经陆续接待了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俄罗斯全国广播电视公司、路透社等约50家境内外媒体记者。

6月8日下午记者在青岛火车站南广场时,刚好遇到来自俄罗斯的美女记者Anna Ratkoglo,她一抵达青岛火车站,就在带着温暖笑容的志愿者引导下来到接待处。核对确认身份证、护照等一系列信息后,Anna Ratkoglo双手接过志愿者递给的鲜花,露出开心的笑容。

峰会服务期间,记者接待活动从7点30分一直持续到23点30分,全天16个小时持续在岗。来自青岛大学的志愿者马一恒告诉记者,“由于临近海边,早晚温差大,但我们不觉得辛苦,大家从始至终都在露天搭建的接待站坚守岗位,以热情饱满的面貌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

据媒体抵离服务小组组长杨雪荣介绍,为做好接站服务,他们对已确定联络人的媒体主动对接、提前沟通,确定到站时间、车次、人数后,并告知记者出站线路,确保记者能够通过会务通道尽快出站。同时,安排接站员在出站口进行接站、引领,快速确认身份后乘车前往媒体中心。

服务小组的成员们还不断完善服务细节。比如,为了便于记者一出站就能看到指引牌,三处出站口分别配置了两位志愿者在里层和外层不间断地举牌指引;为记者准备水、鲜花和糖果;与车站协调了一处就近最便利的公厕,方便记者如厕;提前准备彩色打印机和联网的笔记本电脑,便于记者打印确认函和其他材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